有人说回到宋朝生活该有多好,宋朝到底毁在谁手上?
原创

有人说回到宋朝生活该有多好,宋朝到底毁在谁手上?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宋朝是毁在宋徽宗、宋钦宗。甚至宋高宗的手里的。如果在加上一些垫背的。那就是“北宋六贼”和“南宋两相”。

其实。宋朝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其多舛的命运和灭亡的宿命。

因此。宋朝。从根本上来讲。是毁在赵匡胤手里的。

杯酒释兵权。看似聪明。其实是一招权宜之计。绝对不适宜做一项长远的战略。

他这一招。从本质上。跟伯禽治鲁有异曲同工之处。完全是周公“尊尊亲亲”的翻版运用。

尽管把朝政大权牢牢抓在了赵氏宗族手里。但是他却忽略了外来的威胁。

所以。其结局就跟鲁国最终要看齐国脸色行事一样。宋朝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辽金蒙古。才有了受尽凌辱的“靖康之耻”!

都在吹捧赵普半本《论语》治天下。其实害惨宋朝的可不就正是那半本《论语》么?

如果他能读完。读到“微管仲。我其被发左衽也”一句。至少也该明白。管仲除了发展齐国的经济。还有尊王攘夷、霸驭诸侯的武功呢!

其他观点:

大家好。我是小蜗。

要说宋朝毁到谁的手里。我觉得不应该是某个人。而是一件商品。那就是房地产。

宋朝有没有房地产?有。当然有。而且是历史上最贵的朝代。那不是一般人能买的起的。

据资料记载。宋朝的大诗人苏轼。终其一生。也就是在京师的外环买了一个房子。而且还是在晚年。也就是说从大学毕业到工作。最后退休了。拿着一生的积蓄还有养老金。勉强买了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

那宋朝的房子到底有多贵?

  一幅《清明上河图》勾画出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繁华富庶。作为那时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国际都市。开封的房价那也是绝对NO,1。其房价之高那绝对是惊人的。

据载。御史中丞翁彦国曾经说过一句话:“京师纵得价钱。何处买地?”意思就是宋朝开封的土地也是和我们现在北京上海。一样的是寸土寸金。而且有价无市。说不定还和现在一样“竞标”。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地王”这个说法。

在宋徽宗时期。开封一栋普通住宅房价大概在 9000 贯左右。而在唐代却仅仅需要3000惯左右。相差两倍这个样子。按照北宋的生活水平和物价核算的话。大概9000惯相当于现代的人民币150 万元。

但是这个。150万也是要看在啥时候的。到底这个价格高不高。我们来看下当时的收入情况。

宋朝的名人欧阳修。从二十一岁做“北漂”在三十八岁的时候。做到了副局级官员。但是对于副局级。买房只子虽说有点压力。但是还可以买的。150万分期也可以买到。但是他买不起。在他写诗回忆起自己在京漂的生涯中。描述“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写尽了悲惨。真实往事不堪回首。可见他的工资可不能和现在比。

再看我们的大文豪苏东坡。一家为官。但是想在开封买一个房子。那也是难上加难。最终还是在西郊租房。

在宋太宗时期。有一个诗人王禹偁。就用一句话描述了开封房地产的昂贵程度:“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而大学士朱熹在说到北宋开封房价时也说:“且如祖宗朝。虽宰执亦是赁屋。”看看。就是宰相一级的官员都有在开封租房的!9000 贯的房价。对于官员来说都是难上加难。对于普通的宋朝百姓来说。更是天文数字。

据洪迈《夷坚丙志》载。“一个没有技术的农民出外打工。每月能挣900 文。还不到一贯钱”。

据《宋会要辑稿·食货篇》载。宋太祖“绫锦院”的熟练工人每月工资两大约贯铜钱。这还是国企哦!

在《欧阳修全集》的第 153 卷。当中收录了一封信。是欧阳修写给大儿子欧阳发的。其中就提到欧阳修家里雇的几个男仆的薪资问题。给的标准就是每人每月 5 贯铜钱。

拿放假9000贯来算的话。欧阳修家的一个男仆。不吃不喝靠一年是60贯。要买一套房。大概是需要150年。这个已经算是白领了。而作为金蓝领的绫锦院女工不吃不喝的话。大概需要四百年才能在开封买一套房子;如果是农民工话。。不吃不喝那也要八百年才能买得起!

按照我们现代人民币换算的。就拿一个白领的工资计算。在深圳买一套房。要花150年。就算年收入在10万左右。差不多当时的房价等同于现在的1500万。

所以说宋朝毁灭。不是谁毁灭的。也许是房价太高。全国大众对于房地产来说。都是穷人。贫富差异太大。社会矛盾加剧。导致大崩盘。

鉴于这情况。还是不回去的好。回到宋朝赶上房地产崩盘就悲催了。

其他观点:

宋朝毁在宋徽宗手上。

他在位时。把一个盛世搞成了亡国。

说起宋徽宗。我们都知道那是个有名的昏君。因为他只顾享乐。不理朝政。才发生了靖康之变。都城汴梁被金兵攻占。北宋因此亡了国。

这个形象。一直是历史灌输给我们的。很多历史电视剧呈现的宋徽宗。也是吃喝玩乐的主。

尤其是水浒传里。宋徽宗不仅自己昏。身边的一群大臣还奸得不要不要的。

当然。作为亡国之君。地真不好洗。哪怕你像崇祯那样兢兢业业。国没了就是没了。做啥都是错的。

但历史。并不都是非黑即白。今天我们就理性地唠唠。宋徽宗的皇帝活干得咋样。

01

宋徽宗刚登上皇位。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新党和旧党之间的党争。

当时的党争已经恶化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严重影响政府的正常运作。

所以。宋徽宗第一件事。就是要结束党争。

这里说下这党争的由来。

这得从王安石变法说起。

公元1069年。宋徽宗的父亲宋神宗和王安石联手推动了一场变法。

当时参与王安石变法的官员被称作“新党”。反对变法的官员就被称作“旧党”。

这场变法在客观上扰乱了北宋的政治生态。

在王安石变法以前。虽然也有政治斗争。但斗争中有一条共识。那就是不管哪一派上台。都不能搞打击报复。要容忍反对派的批评。

但王安石却破坏了这个规矩。

王安石是御赐的拗相公。谁和我意见相左。我就弄谁。

这当然不是王安石的道德问题。而是王安石出于所谓大义的考量——我的变法是为了富国民强。谁挡我。谁就于国于民不利。所以我代表国家和人民消灭你。

新法出台以后。司马光等人表示反对。王安石就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把反对派统统赶出京城。

这种行为打破了先前的共识。所以当旧党上台后。新党就又被统统赶出京城。两派互相争斗。乐此不疲。

至此。新党和旧党之间的党争就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02

1100年。18岁的赵佶继位。即宋徽宗。

新皇帝决心终结新旧两党的党争。他的想法是在两党之间搞平衡。建立一个联合政府。

即位第二年。把年号改为“建中靖国”。意思是在两党中保持中立。联合两党。恢复国家的安定团结。

但树大根深的旧党可不听皇帝的。在朝堂上依旧不遗余力地攻击新党。

宋徽宗被旧党弄得不胜其烦。意识到联合政府的想法并不现实。

这样宋徽宗就面临着一个选择。选哪一派共治天下。

旧党和新党之间有一个显著的区别:

旧党比较看重道德。喜欢说一些大话、空话;

新党却比较看重具体的行政事务。

旧党喜欢批评皇帝;

新党却相对比较听皇帝的话。

旧党和新党之间的这种区别背后有着很深的背景。

旧党的家族大多在乡村拥有大片土地。属于既得利益集团;而新党依靠王安石变法的机会才得以上位。属于政治新秀。

为什么旧党那么不待见新党?

那就是因为新党的改革触动的不仅是旧党在朝廷的利益。还动了旧党家族在民间的财路。你说旧党能不跟你死磕么。

宋神宗在位时。旧党中有一位元老名叫文彦博。宋神宗有一次对他说:新法对士大夫或许是有些不利。但对于百姓又有什么不利呢?

文彦博理直气壮地说:你是和我们这些士大夫一起治理天下。不是和百姓一起治理天下啊!

言下之意是说。你要是得罪了士大夫。那你的皇位是坐不稳的。

把两党的背景摸清了。只要宋徽宗不傻。都会选新党做自己的合伙人。


03

重用新党。成了宋徽宗的既定政策。

首先是更改年号。刚才说到。宋徽宗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叫建中靖国。这个年号其实只用了一年。随后就改成了“崇宁”。

这个年号是有讲究的。宋神宗的年号是“熙宁”。崇宁的意思就是推崇宋神宗的政策。

换句话说。就是推崇王安石的新法。

宋徽宗改变策略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任命蔡京当宰相。

当时的宰相是旧党的人。宋徽宗决心与旧党决裂。选一个新党的人当宰相。他选择了蔡京。

为什么是蔡京?

蔡京给我们的印象并不好。《水浒传》里的蔡京。那可是奸臣的代表。

其实。真实的蔡京要比这复杂得多。他在行政管理方面很有才能。尤其擅长理财。

刚刚当上宰相。他就着手改善国家财政。在浙江杭州和福建明州地区设置了市舶司。对贸易船只收取关税。

他还重新丈量了土地。并收取土地税。

蔡京担任宰相的第二年。宋朝政府就消灭了财政赤字。

在行政能力方面。蔡京还是杠杠的。

同时。蔡京还建立了一套社会福利制度。比如他建立了“居养院”。收留60岁以上无人赡养的老人。以及孤儿、残疾人等等。

他还建立了“安济坊”。专门治疗没钱看病的人。

说白了。就是福利院加免费医疗。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而这福利社会的背后。当然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可以说以蔡京为首的内阁。还是做到了用之于民、用之于民。

按这样说。蔡京是大大的一代名相了。

非也。作为新党。蔡京利用相权对旧党也是极力打压。排斥异己这顶帽子。蔡京是摘不掉的。



04

上面提到。宋徽宗的治国能力。还是不错的嘛。

先搞联合政府。想消除两党之争。后来发现不行。马上调整政策。启用有才能的蔡京为相。财政消除了赤字。也建立了一个福利社会。

宋徽宗也没说不理朝政啊。

你可能说了。宋徽宗玩物丧志这事。没法洗吧。

宋徽宗非常热爱园林艺术。为了建园林而搜罗的“花石纲”。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江南的方腊起义。起因就是花石纲让当地农民不堪重负。只能起来造反。

还有宋徽宗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也是非常痴迷。

宋徽宗曾经编过一套书法作品的收藏目录。叫作《宣和书谱》。里面收录了很多皇帝的书法作品。比如唐太宗、唐玄宗以及宋太宗、宋真宗。

宋徽宗还称赞唐太宗和唐玄宗在当时资助了一大批书法家。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他并不认为皇帝和书法家这两种身份有什么冲突。相反。皇帝推动书法的进步。这体现了对文化的尊重。恰恰是一个皇帝负责任的表现。

公元1104年。宋徽宗下令在学校教育里面增加“画学”这个科目。专门培养画家。

他还在京城汴梁举行绘画考试。考中了就可以录入翰林图画院。成为官员。

如果把他的这种做法放到人类历史当中去看。我们可以看到背后更大的意义。

在欧洲中世纪。美第奇家族统治着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们也曾对艺术进行大力扶持。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受到过这个家族的赞助。

美第奇家族还把一座郊区别墅改造为培养年轻艺术家的学校。米开朗基罗就是在这所学校度过了他的早期艺术生涯。

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孵化器。

宋徽宗的做法和美第奇家族非常相似。中国的艺术也确实在宋代达到了高峰。一些学者甚至把这一时期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如果北宋不亡。宋徽宗建的园林里养着的那些天才艺术家们。会不会带动中国的文艺复兴呢?

这些园林书画。到底是宋徽宗的玩物丧志。还是高瞻远瞩呢?

历史没有如果。没有给宋徽宗申辩的机会。


05

靖康之难后。宋朝的老百姓和大臣。其实并没有归罪徽宗和钦宗。不然南宋中兴四将就不会打着“迎回二圣”的旗号。要是这两位皇帝不得人心。你打他俩的旗号。谁给你卖命?

可见。宋徽宗的昏君的形象。其实是从南宋之后才开始形成的。

南宋初年。旧党得势。因为江山是在新党执政时丢了。新党也没脸去争。所以朝廷上出现了批斗新党的热潮。

以蔡京为首的新党。就被打成了奸臣佞吏。

旧党在南宋秉持的思想是程朱理学。理学的特点就是保守。而启用新党的宋徽宗。自然不被他们待见。

加上传统儒家一向将节俭视为美德。作为皇帝更应该带头节俭。

而宋徽宗大兴土木建园林、搞书画艺术。在传统儒家看来就是浪费钱财不务正业的做法。旧党得势后。当然也会批判一番。

写于元朝的《宋史》。里面专门设了一个《奸臣列传》。把蔡京也列了进去。

《宋史》还把宋徽宗也写成一个无可救药的昏君。给他的评语是:宋徽宗什么事都做得好。就是不会做皇帝。

宋徽宗就这样被钉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了。

甚至到了明代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还把宋徽宗列成了反面典型。

他编写了一本叫《帝鉴图说》的教科书。供只有十岁的万历皇帝阅读。

这本书里讲的都是古代帝王的故事。其中就提到宋徽宗痴迷道教、艺术。耽误国事。警告小皇帝不要学他。

张居正的这本书很受欢迎。曾经多次修订。这使宋徽宗的形象进一步固定了下来。

于是。我们心目中的宋徽宗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宋徽宗即位以后。试图终结新旧两党之间的党争。他在建立联合政府的企图失败之后。选择任用新党。压制旧党。

在新党代表人物蔡京的带领下。国家的财政和民生都得到明显改善。

但旧党得势后。掀起了批判新党的浪潮。而作为新党的支持者。宋徽宗也不会得到什么好话。

旧党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在理学价值观指导下的《宋史》则直接把宋徽宗全盘否定。于是。他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宋徽宗对艺术的追求也得罪了儒家士大夫。被扣上玩物丧志的帽子。

而宋徽宗的一切成就。都毁于“靖康之难”。没有这场战事。后世对他的评价。可能会截然相反。




O6

靖康之难有多恼火?

想起一句话回答: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宋徽宗和李煜都算是皇帝里的艺术家。大抵印象便是花鸟传世。一笔瘦金体算是独步天下。爱好广泛。譬如一再进入大家视野的花石纲。

而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呢?艺术的最大特点是特别花钱。宋徽宗是帝王级别的艺术家。同样的。他更是帝王级别的花钱能手。当各种搜刮财富的办法出炉后。剧烈的通货膨胀如期而至。剧烈的通货膨胀带来了滔天民怨。那么民怨沸腾的应对办法是什么呢?宋徽宗毅然用了一个很多王朝都会才有的方法:“利用对外矛盾来化解民意”。那就是在连评书里都会经常被提到的“收复燕云十六州。”

“归入契丹的土地主要集中在燕山以南的幽州地区。以及太行山以西和雁门关以北的云州地区。幽州地区的州县有幽州、蓟州、瀛洲、莫州、涿州、檀州顺州。由于位于燕山以南。又称“山前诸州”。雁门关以北的州有新州、妫州儒州、武州、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和蔚州。这些州又称为“山后诸州”。两地加起来一共十六州。这就是“燕云十六州”的来历。”

在这样一个伟光正的口号下。宋徽宗终于以一己之力将大宋推入了泥沼。

不论是联金抗辽还是联辽抗金上。出卖队友的并非是概念里的辽金蛮夷。恰恰是这个文治武功自诩风流的道君皇帝。

回到北宋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赵煦英年早逝。宰相章惇曾在挑选皇位继承人说过这样的话: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事实证明。这位高颜值。文艺值满点的端王的确不可君天下。但是代价之大恐怕是连章惇都料想不到的。

事实上景德元年签订(公元1004)签订的檀渊之盟并非我们想像的丧权辱国条约。这个所费岁币不到年收入百分之一的条约。带来了上百年的和平。也正是这段长达百年的和平。北宋的长足发展才得以变成现实。如果说这个条约带来的真正危害。倒是辽国军队因此逐渐汉化。一个更加强悍的民族终于开始崛起。这只阿骨打带领的二千五百人。无论对辽还是对宋。“从肘腋之患变成了心腹大患”。

首先。宋徽宗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宋徽宗1100年2月即位。1125年年底金兵大举进犯时传位给宋钦宗。当时。契丹人建立的辽国逐渐衰落。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的势力逐渐崛起。完颜阿骨打1115年称帝。国号大金。对辽国的战役中。金军势如破竹。频频奏凯;而辽军屡战屡败。士气低沉。

此时。宦官童贯掌握了北宋的军事大权。他在做监军时。帮助宋军在西北打了几次胜仗。宋徽宗和他的大臣们一直对于燕云十六州落于辽国之手心有不甘,于是联系完颜阿骨打结盟。一起进攻辽国。

应该说。联金灭辽这一巨大的战略失误。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宋金辽三国中。金国军事实力最强。辽国次之。北宋再次之。此时的局面。与三国时代颇为相似。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上策是坐山观虎斗。让金辽相争。发展壮大自己军事实力。以图渔翁得利。中策是联合辽国抗击势头正猛的金国。以图保全自己。但北宋采取的却是下策:联金抗辽。

这一重大的战略失误。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在双方对辽国的进攻中。金兵攻无不克。而宋军则在辽军面前不堪一击。辽国降宋的郭药师攻入燕京后得而复失。童贯等人只得请求金兵攻占燕京。结果。为了收复燕京。不得不忍受金人不断加码的敲诈勒索。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在此过程中。让金兵看穿了宋军的无能和不堪一击。

其次。考虑不周。心存侥幸。宋徽宗君臣一厢情愿。只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完全没有考虑到联金灭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没有做好最坏的打算。并组织强大的防御体系。可以想见。无论是金国消灭辽国。还是辽国击败金国。对于孱弱的北宋而言。胜出者都是强大的敌人。都必须严加防范。

第三。宋徽宗君臣不知己不知彼。轻启战事。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以军事实力而论。宋朝军队战斗力极差。与辽国军作战历来都是败多胜少。而女真军队的实力犹在辽军之上。可以说。宋徽宗君臣是以最弱的军事实力。奢望谋求最有利的后果。无论是宋徽宗的个人才干。还是北宋军队的实力。都不足以支持他与金、辽发动战争。收回燕云十六州的雄心。在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面前。只能“徽宗妙计安天下。赔了金钱又折兵”。前朝对北方民族作战败多胜少。“澶渊之盟”的经历并没有让宋徽宗及其君臣在军事实力上形成清醒的认知。相反。赵佶雄心勃勃。企图完成先辈皇帝没有实现的心愿。

第四。北宋缺乏一以贯之的外交战略。在战与和两端摇摆。北宋君臣在外交上没有原则。也没有长远的外交考量。在战与和之间反复无常。明知军事实力不如金军。但又要谋取更多的利益。背弃与金国签署的盟约。最后授金国以柄。丧失了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这些行动没有为自己构筑防御体系赢得喘息的时间。

第五。在军事上用人疑人。富有经验的军事将领种师道饱受掣肘。缺乏必要的权力和基本的作战资源。如最基本的粮草等等。这使得他们在作战中无法自主。缚手缚脚。极其被动。




凭借军事力量上的优势。金军对北宋敲骨吸髓。榨干了北宋首都汴京的金银:第一次围首都汴京。一共搜刮金五十一万七千余两。银一千四百三十万二千余两。表缎等四十余万匹。金军对于金银的渴望甚至促使他们将位于城外的后妃、皇子和帝姬的墓葬都刨开。将殉葬品洗劫一空……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二十四。北宋首都汴京再度被围。第二次汴京围城期间。开封府一共向金军供奉二十四万七千六百两、银七百七十二万两。大概是上一次被围的一半左右。于是。为了弥补这个缺口的便是女人。“根据宋金协议。北宋需要将八千女人送入金军营地”。这个数字最后凑了四万九千五百二十锭黄金(帝妃五人、王妃、帝姬、公主四十六人);其余还有一万一千五百零六名妇女被皇帝卖给了金人。一共换回来黄金六十万七千七百锭。银两百五十八万三千一百锭。

最终。还掳掠了几千名妇女到北方。宋钦宗被废黜。和宋徽宗一起成为俘虏。被押到北方。从至高无上的皇帝。到失去自由的囚徒。个中滋味。惟其自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9:03

    宋徽宗,北宋,宋朝,新党,皇帝,靖康,神宗,蔡京,是在,都是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9:03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人说回到宋朝生活该有多好,宋朝到底毁在谁手上?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9:03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宋朝是毁在宋徽宗、宋钦宗。甚至宋高宗的手里的。如果在加上一些垫背的。那就是“北宋六贼”和“南宋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