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晚。宋太祖赵匡胤(927-976)跟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喝了顿酒。几个小时后。身强体壮、无病无害的赵匡胤。突然暴毙宫中。五天后就被匆匆下葬。由此引发了千百年关于“斧声烛影”等有关赵匡胤死因的诸多争论。
作为一个皇帝。临死之前、死亡之后。御医与大臣必定会入朝问疾。但奇怪的是。关于赵匡胤之死。记载赵匡胤生活起居的《太祖实录旧录》。关于赵匡胤死亡前后及死因的记载。竟然完全略过。一字不提;
而正史《宋史·太祖本纪》中。只有寥寥的九个字:“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此外。《宋史·太宗本纪》中。也只有九个字提起了这件事:“太祖崩。帝(宋太宗赵光义)遂即皇帝位”。
▲赵匡胤的真正死因。是千古谜团。
一个开国皇帝。突然间。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暴毙”而亡。并且史书记述非常诡异、不合常理。且皇位的继承。也并非由赵匡胤已经成年的两个儿子继承。而是诡异地被他的弟弟赵光义抢占。所以1000多年来。无数人都提出了一个观点:
赵匡胤之死。凶手就是赵光义?
对此最爱君想说的是。追踪一宗1000多年前的命案。历史。已经没有真相。但我们可以。尽可能接近真相。
对于赵匡胤的离奇死因。北宋时人就隐约感觉到了不对劲。关于赵匡胤是被赵光义用斧头砍死的这个说法。在赵匡胤死后不久。就开始在朝野之间秘密且广泛地流传。这就是所谓“斧声烛影”的传说。
死因推测一:斧头劈死的
“斧声烛影”的说法。最早来自宋神宗(1048-1085)时期。与欧阳修等朝廷重臣交游甚广的僧人释文莹。在其根据政坛秘闻所撰写的《续湘山野录》中。释文莹记载说:
赵匡胤在死前几个小时。召弟弟赵光义一起喝酒。并将太监、宫女、妃嫔全部叫退。外围的人。“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
这段话。也就是“斧声烛影”的传说最早由来。意思是说。当时外围的人看到。烛影之下。赵光义很奇怪的走来走去。“有不可胜之状”。后来赵匡胤拿出“柱斧”戳着地上的雪。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几个小时后。已经睡下的赵匡胤在宫中“暴毙”。
▲斧声烛影。是北宋宫廷流传出来的秘闻。
释文莹的这段说法。在南宋宋孝宗时。也被历史学家李焘。写进了《续资治通鉴长编》这部史书中。对于当时的情境。李焘写道:“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日:‘好为之!’”
对于这段记载。李焘将赵匡胤用“柱斧”戳雪。改成了“戳地”。显得更合乎情理。因此当时人的说法是。赵匡胤当时一直在室内;赵匡胤对赵光义大声说的话。从“好做!好做!”改成了“好为之!”这相当于是对北宋口语。在南宋时代的一种翻译。
对于赵匡胤临死前的这段情景。作为历史学家的李焘。特地指出释文莹的记载。不一定可靠。但他仍然将这段记述引用进了史书。由此可见。李焘心中也存在疑惑。
由此。后人开始推断。赵匡胤是被赵光义。用斧头给砍死了。
学界:斧头劈的?不靠谱!
赵匡胤是被斧头砍死的?最爱君想说。很遗憾的是。史学界很多人也一直怀疑。赵匡胤是非正常死亡。但对于赵匡胤是被斧头砍死的这个说法。很多学者都论证指出。这个传说。不太靠谱。
很多学者都指出。当时赵匡胤身边出现的“柱斧”。在北宋时有两种。一种是武士所用的利器。一种则是文房用具。作为文房用具的柱斧。又称玉柱斧、玉斧。一般是用水晶或铜铁做成。而“斧声烛影”中的柱斧。即为文房用具的玉斧。
如果赵光义是用这玩意杀死了赵匡胤。那么可以说。一个是这玩意很难杀死人;另一个。即使用这种玉斧杀死了人。外伤肯定也非常明显。难以逃脱众人的耳目。
▲学者指出。赵匡胤被斧头砍死的可能性很低。
最早传出“斧声烛影”这一宫廷秘闻的释文莹。他所生活的时代。离赵匡胤死亡。只有几十年的时间。释文莹在《续湘山野录》中。记载了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曾经“引近臣环玉衣以瞻(赵匡胤)圣体。玉色温莹如出汤沐。”
也就是说。在赵匡胤的宋皇后等人看过尸体后。赵匡胤的一些重臣也看到了赵匡胤的尸体。而赵匡胤的尸体有被洗浴过的痕迹。所以“温莹如出汤沐”。但可以肯定的是。尸体没什么外伤。至少表面没有。
所以。赵匡胤是被斧头砍死的这个说法。史学界普遍认为不靠谱。
死因推测二:突发脑溢血?
但即使不是被斧头砍死的。赵匡胤的死因。也确实很蹊跷。
几个小时前。还好好地跟弟弟喝着酒。怎么一睡下。就突然死了呢?
对此。有学者就提出。赵匡胤可能是当时饮酒过度。酒精中毒死了;也有学者根据宋真宗等宋代皇帝的死因。提出赵氏家族。可能有躁狂忧郁症遗传。赵匡胤在当时。有可能是突发脑溢血死掉了。
▲赵匡胤酒后突发脑溢血挂掉了?
但是这两种观点。论据都不充分。
史书记载。赵匡胤喜欢喝酒。但他对喝酒还是有相当节制的。建隆二年(961)。赵匡胤就曾经对侍臣说:“沉溺于酒。何以为人?”可见他对喝酒。有自知之明和相当的克制。
至于突发疾病原因。史学家们翻遍了未被赵光义动过手脚的、记载赵匡胤生活起居的《太祖实录旧录》。也没有发现任何疾病记载。
《太祖实录旧录》记载。赵匡胤暴毙那一年。三月份出游洛阳;死之前14天。开宝九年(976)十月初六日。赵匡胤还“幸西教场。观飞山军士发机石”。这段时间。赵匡胤身体好得很。频繁出游。根本没有任何生病及传召御医的记录。
所以。赵匡胤突发心血管疾病暴毙说。也被学界所质疑。
死因推测三:被毒死的?
那么。赵匡胤究竟是怎么死的?
喜欢下毒的赵光义。自然成了被怀疑的对象。
赵光义是否下毒毒死了赵匡胤。没有证据。但史书的明确记载是。上位后的赵光义。很喜欢下毒:北宋时。后蜀国主孟昶、南唐国主李煜、吴越国君钱俶。都是在投降北宋后。被宋太宗赵光义下毒毒死。
而《资治通鉴》的总编撰、北宋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则在离赵匡胤死后只有几十年的《涑水记闻》中。留下了有关这宗千古疑案的重要信息:
司马光作为史学家。也是北宋的臣子。很多话不便明说。但他在《涑水记闻》中记载道:
赵匡胤在半夜死后。宋皇后马上让宦官、内侍都知王继恩前往通知赵匡胤的儿子、秦王赵德芳(当时18岁)。让他迅速入宫。但在这个千钧一发的节骨眼上。王继恩却直接前往开封府找晋王赵光义(赵光义兼任开封府尹)。半夜三更。在开封府门口。王继恩看到。擅长医术(也可能擅长下毒)的晋王近臣、医官程德元。早已等候多时。于是。程德元带着王继恩。进了开封府。
▲史学家司马光。在隐晦的记述中。为后人留下了重要线索。
司马光记载说。对于是否马上进宫。赵光义在当时还有些“犹豫不敢行”。在此情况下。宦官王继恩万分紧急。催促赵光义说:“事久将为他人有矣!”
王继恩的言下之意是。当时。赵匡胤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年。其中。赵德昭已经26岁。赵德芳已经18岁。并且。赵匡胤除了赵光义。还有一个弟弟赵廷美。都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在此情况下。赵光义随即带着宦官王继恩、医官程德元等人冒着大雪。迅速赶到皇宫门口。到了皇宫门口。王继恩让赵光义稍等一下。让他先进去通报;但心急如焚的程德元却说:“现在就要直接闯进去。还等什么?”(原文:便应直前。何待之有?)
于是。赵光义迅速进入王宫。当时。宋皇后听说王继恩回来了。就问说。是“德芳来邪?”(指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但没想到。出现在她面前的。竟然是不唤自来的赵光义。
对此。宋皇后目瞪口呆。“愕然”。后来。宋皇后对着赵光义说了一句话:“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
官家。是宋朝人对皇帝的称呼。赵光义对此回答了一句:
“共保富贵。无忧也!”
司马光是个史学高手。不方便直说的事。他在《涑水记闻》中委婉地进行了表述。
一个普通的医官程德元。在皇帝赵匡胤暴毙当晚。却像未卜先知一般。提前等候在开封府门口。等待接应宫廷中前来通风报信的宦官王继恩(似乎早已被赵光义收买)。并且跟着赵光义一起闯进皇宫夺权。
医官程德元有没有跟赵光义一起。对赵匡胤进行验尸。司马光没有记载。但在记述这场隐晦的宫廷政变中。司马光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为宋太宗赵光义隐了晦。又做到了尽在不言中。
赵光义上位:斩草除根
赵匡胤究竟是不是被毒死?没有证据。
但司马光却记载了擅长医术的程德元。在赵光义夺权前后的一系列蹊跷举动。一个普通的晋王身边的医官。却在这场宫廷政变中鞍前马后。并跟着赵光义进入皇宫夺权。实在匪夷所思。
这种举措。最爱君的揣测是:程德元协助赵光义。配置了某种奇特的毒药;赵光义随后在与赵匡胤的对饮中。在酒中下毒;然后赵光义迅速返回家中。制造自己不在现场的表象。等待赵匡胤毒发身亡的死讯;随后。赵光义让程德元。接上来通风报信的宦官王继恩。三个人(也可能更多人)一起闯进了皇宫夺权。
抛开揣测。从遗留的被筛选过的史实来看。从赵光义的顺利进宫。以及宋皇后的束手投降。各种迹象都显示。整个大宋皇宫内外。早已尽在赵光义的掌握之中。所以。皇权。似乎很“顺利”就过度了。
顺利上位后。赵光义马上对夺位的功臣进行了封赏。随后。宦官王继恩被封为剑南西川招安使;程德元则从一个普通的医官。被封为刺史。至太平兴国六年(981)。程德元已“攀附至近列。上颇信任之。众多趋其门”。尽管程德元贪赃枉法。经常被人举报。但赵光义对此却不管不问。内在门道也发人深思。
▲赵光义串通内外。顺利夺权。
但这种似乎平和的权力过度。表象背后。是接连而来的腥风血雨。
赵光义上位后。随即开始实施一系列斩草除根计划。当时。赵匡胤凭借“义社十兄弟”拥立为帝。赵匡胤暴毙之时。大将王申琦等已死。石守信等已被解除兵权。此时仍然掌握军权的赵匡胤的爱将。还有李继勋和杨信;赵光义上位后。先是解除了李继勋北都大名守将的职务。一个月后。李继勋蹊跷死亡;随后。赵光义又到杨信家“探望”。第二天。杨信也死了。
在剪除赵匡胤的遗留大将后。赵光义又开始对皇族下手。
赵匡胤共有五兄弟。赵匡胤排行老二。赵光义排行老三;赵匡胤死的时候。他的弟弟、老四魏王赵廷美也还活着。并且年轻康健。
另外。赵匡胤共有4个儿子。但长子和三子都早亡。只有二儿子燕王赵德昭。以及四儿子秦王赵德芳活了下来。赵匡胤暴毙时。赵德昭已经26岁。赵德芳也有18岁了。
这些人。都是赵光义身边赤裸裸的威胁。
赵匡胤死后三年多。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在平定北汉后。下令进攻辽国。企图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地区。但在高粱之战中。宋太宗中箭受伤、落荒而逃。当时。整个军队群龙无首。在此情况下。军队中一些将领。主张拥戴正在军中的赵德昭为帝。事情没有成功。不久。宋太宗赵光义回到军队中。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怒。
返回开封后。赵光义一直故意不对征伐北汉的将士进行封赏。对此赵德昭便向赵光义建议。应该进行封赏。没想到赵光义却暴怒说:
“等你做了皇帝。你再赏赐也不晚!”
赵德昭听后忧惧恐极。返回王府后。遂“取割果刀自刎”。
赵光义听说后。前去察看。“哭着”说:“痴儿何至此耶!”
赵德昭死后两年。太平兴国六年(981)。宋太祖赵匡胤的最后一个儿子、时年仅仅24岁的秦王赵德芳。也跟他的父亲赵匡胤一样。在睡眠中。突然莫名其妙死去。史书对此的记载是:
“寝疾薨”。死法跟赵匡胤一模一样。
赵匡胤两个儿子相继死后。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人共同的弟弟赵廷美。“始不自安”。
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赵光义又指使亲信、大臣柴禹锡等人。“告发”赵廷美有“阴谋”、想谋反。最终。赵廷美被贬黜到房州(湖北房县)。最终年纪轻轻。仅38岁的就“忧悸成疾而卒”。
至此。对赵光义有着皇位威胁的人。终于被一一剪除。
轮回:皇位重回赵匡胤一系
而在赵光义上位前。一直跟赵光义有矛盾、主张要抑制晋王(赵光义)势力的宰相赵普。则一直活在恐惧忧虑之中。太平兴国六年(981)。擅长拍马屁的赵普突然“提醒”赵光义说。现在天下传言很多(意思是说赵光义得位不正)。但当时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不是有遗言说。让先皇赵匡胤百年后。再传位给你嘛。官家你怎么不向天下人公布呢?
这个所谓的遗言。就是赵普为了迎合赵光义。而杜撰出来。后世流传很广的“金匮之盟”。
看到赵普这么识相。还编制了个子虚乌有的事来替自己遮掩。赵光义也不再追究什么。于是将赵普再次提拔做了宰相。后来赵光义对赵普说:
“我之前差点就想杀了你!”(“朕几欲诛卿!”)
当然。马屁拍得这么到位。那就算了吧。
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四月。赵匡胤的宋皇后也最终去世。对此。宋太宗赵光义故意不给发丧。也不让群臣临丧。对此翰林学士王禹傅私下跟群臣讨论这件事。说宋皇后曾经母仪天下。还是要“遵用旧礼”发丧。对此赵光义震怒。马上将王禹傅贬黜为滁州知州。
▲靖康之变中。赵光义一系子孙几乎被掳掠一空。只剩下后来的宋高宗赵构。
两年后。至道三年(997)。做了21年皇帝的赵光义最终去世。他死后。北宋的帝位。一直在他这一脉传承。但没想到的是。靖康之变后。北宋皇室几乎被金兵掳掠一空。赵光义的子孙几乎被一扫而空。
在此情况下。宋徽宗的第九子、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仓惶登位。是为宋高宗。在南宋初期的乱世中。宋高宗年仅3岁的亲生儿子赵旉。在苗刘兵变后受到惊吓而死。此后。宋高宗一直没有生育。
或许是感觉到了一种天意。最终。宋高宗赵构特地从民间。挑选了一名赵匡胤的第七代孙。也就是莫名其妙死去的秦王赵德芳的六代孙赵伯琮(后改名赵眘)进行抚养。并立为太子。这。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
此后。从宋孝宗开始一直到南宋灭亡。南宋的皇位都是由赵匡胤一系的子孙继承。冥冥之中。历史又反转轮回。
一切。难道都是天意?
参考文献:
朱松美:《“烛影斧声”探谜》。《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钱杭:《关于“烛影斧声”之“斧”》。《史林》。2001年第4期
顾宏义:《“晋王有仁心”说辨析——兼及宋初“斧声烛影\"事件若干疑问之考证》。《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汪家华:《“斧声烛影”及宋太宗即位考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其他观点:
金匮之盟和斧声烛影是宋太祖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而没有传位给儿子赵德昭或者赵德芳的两种解释。金匮之盟说认为赵光义是正常即位。斧声烛影说认为赵光义是弑兄篡位。
所有正史或者比较可靠的记载。都侧重于相信金匮之盟。即宋太祖赵匡胤是依照自己与母亲杜太后的约定。临终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目的是防止自己死后宋朝会像后周一样。因为主少国疑而被权臣篡位。
但是这种说法站不住脚。首先就是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当时已经26岁了。次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都不是幼主了。其次。赵光义即位之后不久。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便先后非正常死亡。赵匡胤的宋皇后也遭受了非常不公平的待遇。而这些事情自然与赵光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很多人据此认为赵光义的皇位不是通过正常途径得来的。
而斧声烛影一说则是出现在野史之中。这正是对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宋皇后等人遭受不公的一种解释。但是这种解释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这种说法乃是孤证。并且还是传闻。其可靠性不强。
但是。由于宫闱秘事历来被人津津乐道。并且赵光义的子嗣中也出现了类似于因果报应的情况(比如他的前两个儿子一疯一死。传位到南宋时又绝后)。所以“斧声烛影”的流传度要比“金匮之盟”更广一些。
其他观点:
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都是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之间的历史故事。
我们都知道。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最后黄袍加身。从后周政权内部篡位。建立了新的大宋王朝。在关键的陈桥兵变中。赵匡胤是最后的得利者。但是这件大事的实力策划者却是他的同父同母的三弟赵光义。由于身傍大功。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将自己的这个三弟封为晋王。外加兼任京兆尹。在那时候的政治语汇中。诸侯王爵位外加京兆尹官职。就是皇位继承人的象征。因此可以看出。赵匡胤是准备传位给三弟的。
但在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晚上。宋太祖赵匡胤却突然暴毙。疑窦重生。而且嫌疑直指赵光义。这天晚上暴雪忽至。赵匡胤请三弟来宫中对饮。也许是觉得旁人在场不方便。他就褪去了一旁伺候的太监和宫女。房中只剩下兄弟二人。外人只能从房中烛光映射出的两人推杯换盏的身影。判断他们相谈甚欢。到了三更时分。太祖走出屋子。以柱斧搓雪。发出斧声。之后。酒酣的宋太祖便在宫中睡去。鼾声如雷。赵光义也留宿宫中。没想到第二天天亮时。赵匡胤突然死亡。更蹊跷的是。赵光义当天就继承了皇帝位。是为宋太宗。
一连串的蹊跷事件。让世人绝对相信是赵光义谋害了自己的哥哥。篡夺了皇位。但又找不到证据。这个北宋年间的重大政治事变只以斧声烛影的戏说故事流传下来。
宋太宗继位六年后的一天。大臣赵普告诉赵光义。其实早在他们兄弟二人的母亲杜太后去世之前。就已经向赵匡胤交代好了皇位继承顺序。当时杜太后重病在床。召开太祖问话。另一个在场的人就是赵普自己。杜太后告诉太祖赵匡胤。他之所以能得来天下。弟弟赵光义居功至伟。所以太祖驾崩后应该由弟弟继位。仁孝的太祖不想让母亲伤心。应了下来。并立了一份诏书。放在一个金匣子中隐秘的藏了起来。这就是金匮之盟。这份只有三个人见证的秘密传位诏书几乎是赵光义唯一可以拿出来洗脱弑兄嫌疑的凭证。而且见过这诏书的人只剩下了赵普。所以金匮之盟也是一个可信度非常低的故事。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693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赵匡胤,烛影,太祖,北宋,太宗,皇位,死因,斧头,的是,儿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是怎么回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晚。宋太祖赵匡胤(927-976)跟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