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类似西方的骑士文化?
原创

为何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类似西方的骑士文化?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简单说。我觉得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军事技术或战争形态。二是农业生产及地理格局。

下文将逐步澄清、拓展。并回答问题。

1. 澄清问题

中国历史上有过武士阶层么?如果有过。为什么没有能像西方或日本一样形成自身的文化?这个问题是由雷海宗在抗战前夕提出的。 后来以《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兵》为题发表。雷海宗认为。秦汉之前。贵族男子皆以武事为荣。有一种尚武的精神。这种精神到了秦汉以后。就渐渐消失了。士大夫以当兵为耻。去当兵的都是流氓之类的社会末流。中国进入了没有兵的文化。

在他看来。造成这没有兵的文化。有很多原因。比如。秦汉帝国的专制集权。以严刑峻法杜绝可能威胁专制政权的游侠式人物。通过兵农合一也就是把所有人所有人变成供国家驱使的棋子。再比如。儒家文化的兴起与印度佛教的传入。对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这些因素。中国上古的尚武精神消失了。而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局面。

雷海宗的思考。和当时许多人一样。受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诸多影响。其史论部分有不少偏颇之处。但也开启了中国军事与社会史的先河。

今天。基于更多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对专业军事阶层有一个粗略的定义:

(1)他们以提升军事技能为日常;

(2)他们有着明确的文化认同;

(3)他们有着较高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地位。

显然。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日本历史上的武士都符合这一定义。那么。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阶层呢?

当然是有过的。春秋甚至以前。那些在战车上作战的士。应该就是这样的群体——只是史料不足征了。降及秦汉。幽州并州的游侠。应该也符合条件。他们平时不治产业。结交任侠。就符合(1);他们的文化也出现在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如曹植的《白马篇》;他们也受到一定的社会认可。汉武帝时期训练的骑兵部队应该也是如此。另外。北朝时期的鲜卑武人。金元时的女真、蒙古武士。还有有清一代大部分时间的八旗。都符合条件。

另外。还有一些群体就不太符合了。比如北朝隋唐的府兵。他们平时是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晚唐开始有了专业化的兵士与军人。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始终较低。

基于这一澄清。我们就可以修正我的问题:

在中国的历史上。专业军事阶层也是存在的;然而。为什么相比欧洲的骑士、日本的武士。他们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呢?

2. 展开问题

我觉得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说军事技术。一直从西周到春秋。马车是左右战争的关键。马车的操作以及在马车上的作战需要高度专门化的训练;而马的驯服、马车的建造与维护都需要相当大的经济投入。这就决定了战争会是少数贵族的事情。

然而。从春秋到战国。弓弩的技术迅速发展。射箭是一项可以快速练成的技能——《韩非子》中就可以找到例证。马车被弓箭淘汰了。职业军事贵族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寓兵于农。兵农合一是弓弩时代的产物。

与此同时。马蹬技术在草原上日益成熟。骑兵崛起了。骑兵与弓兵不同。需要长期专门化的训练。甚至还需要改变服饰。接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就催生出了新一批的职业军事阶层。北方的游侠、汉武帝时的骑兵。以及胡族的精锐骑兵都属于这种状况。我们姑且称为专业化的骑兵。

骑兵战力的增强给步兵战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的弓箭手无法拉开大弓。弓箭手需要专门训练。同时。为了遏止骑兵冲击。保护弓箭手获利输出。步兵也进行日常操演。最后。降及晚唐两宋。大型弓弩逐渐投入战场。这种器械不同于普通的弓弩。需要许多人协力操作。在这一技术变迁的背景下。军队职业化又势在必行了。我们姑且成为专业化的步兵。

专业化的步兵就有些像大工厂的工人了。操作上图这样的大家伙。人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螺丝钉。固然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文化。很难进入主流。真正需要讨论的是:

中国历史上。专业化的骑兵为什么不像欧洲骑士那样。形成了独特的骑士文化?

3. 回答问题

我认为农业的地理分布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农业开发。河北等亦农亦牧的地区成为了农耕区。而放牧区则在长城以外。于是。中国的专业化骑士就需要面临一个困境:

或者。他们可以离开产马的牧区。放弃草原的生活方式。进入中原。这样他们可以农业土地。获得经济基础;或者进入首都。谋求政治资本。但这样的问题是。他们会逐渐失去军事技能。

或者。他们可以留在产马的牧区。保持草原的生活。也即专业化的军事能力。但这样一来。他们就始终游离在华夏世界的边缘。他们的文化也就较少保存下来。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欧洲的骑士文化其实以其农业格局为基础。无论英伦三岛、法兰西或是德意志。大麦与小麦的种植物与战马的牧场交错。这样。骑士一方面可以维系自己的军事传统。另一方面也可以依靠农场土地。巩固自己的经济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人意识到农业地理分布会影响专业化骑兵阶层的维系呢?其实是有的。比如金元的一些统治者。清代的鳌拜。都有在河北恢复牧场的想法。这样。八旗就可以在首都腹地。拥有土地、牧场。从而更长久地维系自己的身份与文化。然而。因为彼时河北人口已经非常密集。这样的方案最终也就无法推行了。

其他观点:

我给出的答案是:中国出现过类似的西方的骑士文化。只不过出现的时间非常之早。在春秋早期。并且随着春秋争霸时代开始和结束。也就随之消亡了。

让我们先看看有关西方骑士的一些资料:

【西方骑士大都是贵族】

【骑士的装备非常昂贵】

【骑士文学与骑士的消亡】

【春秋贵族的骑士精神】

让我们再看看春秋早期的“骑士精神”。在春秋时代早期。也就是五霸出现之前的那段时间里。最能体现骑士精神的就是战争的仪式化。在那个年代。各个诸侯国互相征伐不像后世战争那么血腥。大家打仗驾驶战车。互相都是点到而止。很有风度。而那些参加战争的人、有资格驾驶战车的人。都是当时的贵族。那时候诸侯国之间沾亲带故。即使发生冲突。甚至是打仗。也是体育竞赛表演性质。



在军事组织上。那些公卿大夫是掌管军权的元帅。士和民则变成“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一辆战车上面的3个人。必须由贵族成员担任。士人和平民百姓。最多也就是当个跟着战车跑的车徒罢了。因此。商周及春秋时代的车战。都是贵族们玩的游戏。有一整套的打仗规则。虽然每场战争打下来。也是互有死伤。但是其血腥和残酷程度要比战国以后的战争小得多。既然大家都是彬彬君子。打仗更多的是一种仪式。点到为止。类似于如今的体育比赛。

【春秋骑士精神的消亡】

春秋战国之后。平民百姓甚至奴隶阶层驾车参军的越来越多。成了军队的主力。过去贵族一手遮天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贵族群里流行的骑士精神。也随之消亡。

其他观点:

中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文有君子文化。以诚信为主。自古便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洁身自好为辅。如“君子坦荡荡”之说。自古在中国。凡事有文化有涵养且有正气的人都会被人冠以正人君子之美名。

而中国除了君子文化外。还有侠客精神。他的最主要的一点跟君子文化一样。以诚信为本。肯付出。(即锄强扶弱。匡扶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因此。不要羡慕西方的骑士精神。也不用嫉妒西方的所谓绅士风度。更没必要高看小日本的武士精神。因为我们自己早就有了。只是由于后期的没落以及涌现出了大批的崇洋媚外的人。导致了自己文化的青黄不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6:19

    骑士,文化,骑兵,都是,中国,精神,自己的,贵族,春秋,军事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6:19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何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类似西方的骑士文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36:19

    简单说。我觉得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军事技术或战争形态。二是农业生产及地理格局。下文将逐步澄清、拓展。并回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