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生娶了两妻一妾,为何年近六十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
原创

包拯一生娶了两妻一妾,为何年近六十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宋仁宗嘉佑三年。御史中丞包拯迎来自己的六十岁生日(59周岁)。六十年一甲子。这个生日在古人眼中非常重要。一般都要尽所能操办宴席。亲朋好友来祝寿。不过。包拯的这个生日显得很凄凉。

六年前。他唯一的儿子包繶不幸英年早逝。留下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包文辅。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包拯忍着剧痛。守着小孙子生活。可惜天不开眼。五年后。也就是包拯六十岁生日前一年。才五岁的包文辅又早夭离世。断送了包家最后一点血脉。

五年间。唯一的儿子和孙子相继离世。一生清廉。刚正不阿的包大人欲哭无泪。六十大寿虽可贺。但他已经没有心情做寿了。

让包拯心理暖乎乎的是。儿媳崔氏却极力主张给公爹操办生日宴。这个崔氏。是真宗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知书达理。贤惠有大节。包繶、包文辅去世后。包拯不忍心看着儿媳守寡。劝崔氏乘着年轻改嫁。崔氏一口拒绝。愿代夫尽孝。不离包门。

儿媳的一番好心。包拯不忍拒绝。可是包大人怎么也没想到。就在宴席上。崔氏给了包拯夫妇一个巨大的惊喜。

宴席间。崔氏突然抱来一个不足周岁的男婴。扑通跪倒在包拯面前说。这孩子是您老的骨血。我的小叔子!

一句话把包拯震得几乎坐不住。一时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好在包拯的夫人董氏深知丈夫的品性。追问之下。才真相大白。这里面竟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原来。董夫人并非包拯原配。包拯的发妻姓李。不幸早逝。董夫人是包拯的续房夫人。董夫人嫁给包拯时。按照习俗。会随嫁媵妾。所谓媵妾。一般是小姐出嫁前的贴身丫鬟。或族里的姐妹。到夫家后。作为男主人的妾室。可以随侍小姐。

董夫人带过来的媵妾姓孙。应该就是贴身丫鬟。若干年后。也不知道孙氏做错了什么事。惹得包拯很生气。一怒之下将孙氏赶出包家门。送回她娘家去了。当时包拯并不知道。孙氏已经有孕在身。

这件事被崔氏得知。一面她怕公爹生气。不敢说破。另一面自己的丈夫已经过世。孙氏怀的是公公的唯一骨血。她不能不管。于是。崔氏瞒着公婆。悄悄让人不断给孙家送钱财米粮。雇人伺候孙氏。

不久。孙氏产下一子。也就在此前后。崔氏自己唯一的儿子包文辅却不幸夭折。这个伟大的女人。没有被丈夫和儿子的死击倒。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刚出生的小叔子。

后来。她干脆将孩子接到身边。偷偷养在自己的房里。并在公公的生日宴上。和盘托出真相。

一时间。包拯老泪纵横。他没想到自己在遭遇了丧子失孙的重大打击后。上天竟然这么眷顾自己。又给了他一个小儿子。

包拯给孩子起名包綖。綖。古字通“延”。包拯的意思很明白。这孩子延续了他包家的血脉。唯一让包拯遗憾的是。他已经年过花甲。时日无多。四年后。名垂青史的包拯包青天病逝。小包綖才五岁。

鉴于包拯的清誉。宋仁宗亲临葬礼。当宋仁宗到包家一看。忍不住鼻子发酸。包家根本没有值钱的东西。完全不像一位代理枢密使(枢密使为副宰相)高官的家。家里唯一的男丁才五岁。

宋仁宗当场决定。授包綖将仕郎、守太常寺太祝。这两个官职都是从九品。是皇宫低级别的工作人员。工资由皇室支付。很显然。宋仁宗就是为了给包家一些生活补贴。守丧期满。宋仁宗又给包綖加承奉郎、大理寺评事。升至八品官。相当于包拯入仕时的起点。

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崔氏替包綖请来开蒙老师。并给他改名包绶。又一年后。嫡母董氏病故。

包绶是不幸的。自幼失去双亲。包绶又是幸运的。他受到父亲阴德的庇护。从皇帝到地方官府。以及父亲的生前亲朋故旧。都对包家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最让他暖心一辈子的是。他有个好嫂子。崔氏长嫂如母。将他一手养大。

到这时候。我们才知道。民间故事里包拯由寡嫂养大。称嫂嫂为嫂娘的故事。原来是发生在他儿子身上的真事。

宋哲宗绍圣元年。六十二岁的崔氏病故。包绶从国子监返乡。以对待母亲的礼节。安葬了崔氏。

在呵护中长大的包绶。完全继承了父亲的伟大品格。虽然一辈子品级不高。处处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公正无私。俨然包青天再世。

宋徽宗崇宁四年。四十八岁的包绶被调任谭州通判。从汝阳离任时。乡亲扶老携幼相送。并给他送上祝福:“请公善归。台阁今待公矣!”希望他能比他父亲更上一层楼。做到台阁(宰相)。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身体一向健康的包绶。在赴任途中突然染病。病逝于离黄州十里的舟船上。

人们在包绶的行囊里。除了公文书籍意外。“无毫发所积为后日计者”!原来。他是在病饿交加中离世的!

包绶的离世。让乡里大为叹息。他们都说“善人去世。良可哀也。”由于包家太穷。包绶的灵柩。直到十一年后宋徽宗政和六年。才运回老家。与夫人文氏安葬在一起。

胡适说:“包拯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两个人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

是的。民间传说中的包拯。远超出历史事实中的形象。但是“箭垛”的来由绝非空穴来风。它反映的是何尝不是一种民意?何尝不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呼唤?

其他观点:

包拯的这个儿子并不是他六十岁的时候才生的。而是包拯六十岁的时候才发现的。包拯的这个 儿子是他的小妾生的。只是他六十岁的时候才发现而已。

其他观点:

提到包拯。就会想到为民请民、不畏强权、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毕竟有关包青天的影视作品很多。当然在历史上。包拯亦是宋朝名臣。其廉洁公正、不附权贵、英明决断、铁面无私。有包青天、包公之名。他可谓是古代清官的代表人物。包拯之名。亦成为了廉洁的象征。

包拯在他六十四岁时去世。他去世后。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有关包青天的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这里就不多言。

包拯一生有两个妻子。一是包拯元配。一是包拯的继室。回到问题上。包拯有两妻。为什么年近六十才知道自己有个所以呢?

问题上所说的包拯之子。其实为包拯次子。包拯的长子。虽曾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然而他却先于包拯离开人世。也就是说。包拯在不知道有次子的情况下。他是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儿子。

至于为什么包拯六十岁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这是有原因的。包拯的次子名为包绶。是母为包公身旁侍妾。

而在包绶未出生时。因为一些事情。他的母亲就被包拯发发回娘家了。不过这时其却已经怀孕。当然包拯是不知道的。还好的是包绶的嫂子崔氏知道她怀孕后。就偷偷的经常派人给她钱财等物。直到她生下包绶。

包绶出后生。崔氏又偷偷的将他到自己屋里。如此其虽然名义是包绶之嫂。但其实是养母。

后来道包拯六十岁大寿日子。这天是喜庆的日子。崔氏就把还在襁褓中的包绶抱到包拯面前。

包拯自长子去世后。膝下无子悲伤之情总是有的。但没想到在他六十岁大寿之际。他却知道自己有孩子。如此老年得子。自然是件大喜事。所以包拯看到这个孩子很高兴。于是就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包綖(包绶)。

后来包拯去时。包绶才五岁。皇帝宋仁宗看到包拯灵前包绶只有五岁。穿的又很一般。又看看包拯的家中摆设也很一般。包拯是朝廷重臣。然而这一切都和包拯的身份相差很远。他不禁有着伤感。所以就赐给包家不少财物。还封包绶为太场寺太祝。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17:25

    包拯,的是,儿子,六十岁,夫人,在他,箭垛,仁宗,自己的,孩子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17:25

    没想到大家都对包拯一生娶了两妻一妾,为何年近六十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17:25

    宋仁宗嘉佑三年。御史中丞包拯迎来自己的六十岁生日(59周岁)。六十年一甲子。这个生日在古人眼中非常重要。一般都要尽所能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