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皇后可以称为“千古一后”?
原创

历史上有哪些皇后可以称为“千古一后”?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萧太后是契丹族杰出的女政治家

萧太后(戏剧中叫萧银宗)在戏剧和小说中。被描写成一个暴戾、专擅、蛮不讲理、侵略成性的契丹女主。如果作为艺术形象。杨家将代表正义。她就是十足的非正义化身了。因此在戏剧舞台造型上。不仅她本身被塑成骄横不可一世。她的部下也被极为贬低。脸谱丑陋得出奇。其实在历史上不但箫太后本人是个出色的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即是她的部下。也有不少治国人材。

萧太后(953——1009年)本名绰。小字燕燕。她是萧思温的女儿。萧思温是个汉化较深的契丹贵族。他精通儒家经典。辽穆宗耶律璟被人杀害。他与高勋等共同拥立景宗耶律贤。后被任命为北院枢宻使兼北府宰相。他的女儿燕燕被冊封为皇后。景宗时萧后初露头角。便显示了她的理政治国才能。因为景宗患“风疾”。于是“境内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实际上政权是由她控制。

景宗死后。萧后的儿子耶律隆绪为帝(圣宗)。当时年仅十二岁。就由萧后奉遗诏总摄军国大政。被尊为“承天皇太后”。以后加封至“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承天后早在景宗年代开始参政时。便面临着一个十分艰巨的政治形势。当时在辽统治集团内部有两派势力。一派倾向保守;一派主张革新。即倾向汉化。萧后属于后一派。代表契丹贵族中的进步势力。经过她的努力。在景宗时便初步扭转了“政昏、兵弱”局面。可是在圣宗即位之初。辽朝廷仍处于“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的局面。即内有贵族保守势力。外有宋王朝初年较强的军事压为。统治很不稳定。当承天后把这个危机向耶律斜畛、韩德让等革新人物讲出来时。韩德让等回答她说:“只要你信任我们。沒有什么可以顾虑的!”承天后果然很信任并重用了他们。

历史记载说承天后“明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又说她“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善于用人敢委以重任是她的突出优点。尤其是重用汉族地主出身的官员。重用韩德让即其典型事例。韩德让后来因功赐名德昌。不久又赐姓耶律。赐名隆运。他“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业”。连圣宗的即位。都“皆隆运之力也”。承天后非常信任他。“后燕燕与决国事。雅重隆运”。达到“位兼将相”。总揽了辽的军政大权。他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政策。诸如他建议减轻农民赋税。招抚流民。赈贷饥民。严禁酷刑。平抑物价等。都被承天后接纳并付诸实行。他还要求承天后在选官时能“任贤去邪”。太后赞扬他说:“选进贤能的人管理国事。这才是当大臣的职守”。韩德让还“智略过人”。很能打仗。辽大败宋军的高梁河战伇就是他的功劳。但他并不是一味主张对宋用兵的人。他“为相以来。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帖服中外。靡有邪谋”。他还是一个文士。曾受命监修国史。由于他功勋卓著被封为晋王。历史上承天后重臣中姓韩的只有这个韩德昌(让)。如果戏剧中的韩德昌指的是他。那他与戏剧中那个被扬排风打得丢盔卸甲的草包将军韩昌。简直没法相比。

承天后在鼓励契丹汉化的同时。也注意安抚辽辖境内的汉人以缓和民族矛盾。原来辽的法律规定。契丹人打死汉人。仅用牛马赔偿便可免罪;而汉人打死契丹人。不但本人处从死刑。家属还要罚为奴隶。后来承天后下诏。不论契丹人还是汉人。一律用汉人旧法——即封建立法。

辽圣宗是辽代诸帝中比较有作为的一个。他“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是个汉化较深的契丹皇帝。承天后对他要求很严。有次他到平地松林去游猎。被承天后知道后。狠狠地训诫了一番。给他指出畋猎的危害。要他以后改掉。承天后死后。他继续实行太后执政以来的政策。使当时成为辽的盛世。“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

戏剧中的萧后曾多次亲率大军与宋军作战。这一点符合历史实际。因为她能“赏罚信明”。所以“将士用命”。雁门之役败曹彬、潘美。就是她亲自率领辽兵取得的。澶渊之战。她也曾“亲御戎车。指麾三军”。亲自击进攻的战鼓。当然。这一仗她是被打败了。

京剧《四郎探母》中记萧太后曾将其女儿铁镜公主嫁给改名換姓的杨四郎。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回事。萧大后共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观音。封燕国长公主。嫁给北府宰相萧继先;二女儿长寿。封魏国长公主。嫁给宰相萧排押;三女儿延寿。封越国公主。嫁给了萧恒德。全都嫁给了契丹贵族。至于那两个国舅萧天佐、萧天佑。不但历史上沒有这两个人。而且萧思温压根就沒有儿子;萧后沒有兄弟。哪儿来的国舅?

承天后萧燕燕可以说是辽代一位倾向汉化、主张革新的有才略的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她执政时期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契丹族的汉化与封建化。这是契丹族的历史进步。当然。这个评价。并不等于否认她对宋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性。因为这与前者是两回事。肯定她指的是对契丹族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宋的关系那是辽与外部的问题;如同评价成吉思汗一样。不能把他在本族中的作用与对外关系混为一谈。

注:为什么承天后的三个女婿也都姓萧。是否同姓相婚?其实契丹萧姓并非同姓。据《辽史》记:“后族唯乙室、拔里氏。而世任其国事。太祖(耶律阿保机)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逐为箫氏”。可见萧氏中实包括乙室、拔里两个姓。

其他观点:

既然题主问的有哪些皇后可以称为“千古一后”。那我就写三位皇后的故事。我是跛脚猫。读史可以明智。也可以修正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感谢题主的提问。

历史的长河中星光璀璨名人无数 。但在那个男权主宰天下的封建时代。也有许多顶起半边天的女性。比如汉高祖的皇后吕雉。唐朝最有名的贤德皇后长孙皇后。文治武功的全能冠军皇后萧太后。

第一位“千古一后”。 汉高祖 皇后吕雉。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西汉的首任皇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中。她是最为著名的一位。在当代许多人便认为吕雉是个祸国殃民式的人物。

其实吕雉是个有勇有谋、刚毅果断。帮助刘邦成就帝业。建立和巩固西汉王朝以及消弱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大功臣。当然。她也以狠毒著称。最为典型的事例。是把高祖的宠妃戚姬残害成“人彘”。把一个貌美绝伦的年轻女人变得猪狗不如。而后又设计毒死了戚姬所生年仅十二岁的赵王如意 。历史上对吕雉的评价褒贬不一 。

吕雉的父亲是一个会看相的人 在一次相亲后认定刘邦是帝王相。便找机会吧吕雉嫁给了刘邦 刘邦与吕雉结婚以后。夫妻十分恩爱。这不仅因为是老夫少妻。更因为吕雉的貌美、聪慧。

公元前209年刘邦率众起义以后。便长年南征北战。后吕雉因受牵连。被官府以“匪属”之罪名关进大牢。后经萧何多方营救方得出狱。此后便跟随丈夫生活在军旅中。五年后。楚汉相争中。这期间。她遭受了许多折磨和凌辱。心理上、精神上的创伤使她原本善良的性格发生了巨变。变得心胸狭窄、多疑易怒、阴损狠毒。但也使她接近了政治。待人处事变得果断刚毅。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成了大汉的开国皇帝。称为汉高帝。吕雉理所当然地登上了皇后宝座。人称之为吕后。高帝十二年(前195)四月。刘邦驾崩。十七岁的太子刘盈继位。是为孝惠帝。刘盈继承了皇帝位子以后。称吕后为皇太后。

这时的吕雉已是今非昔比。对于那位集情敌、政敌于一身的戚贵妃。开始实施报复。先是令她脱掉贵妃的衣冠。换上了罪衣。剃光了头发。囚于水巷。戴着手铐。每天舂米。她的儿子如意刘邦在时已经封为赵王。去了封地邯郸。远离京城。当时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她。在极度痛苦中。戚贵妃便一面舂米。一面哭着唱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吕后知道这件事以后。即令人砍掉她的四肢。挖去她的双眼。又用毒药熏聋她的耳朵。灌哑她的喉咙。使她变成一个“肉桩”、“人彘”。极为痛苦地活着。

尽管吕后做了不少错事坏事。赢得了骂名。但作为一个握有重权的女人。她没用贪图享乐、沉湎于骄奢淫逸、胡作非为。而是关心国之大事。为了巩固汉初政权。尽心竭力帮助高祖铲除分封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刘邦死后她又在发展经济。改革秦法。推行黄老之道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显著成绩。为以后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好的基础。不掩瑜”来形容。她。是一位值得历史记住的有作为的高层政治女人。

第二“千古一后”就是唐太宗的 长孙皇后 。

长孙皇后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二儿媳妇。太宗李世民的发妻、倾毕长孙皇后便是隋仁寿元年(601)生于河南洛阳一个官宦书香之家。她的高祖、祖父曾或为将为相。或封公拜候。都是显赫人物。她的父亲长孙晟。更是一位饱读诗书、文武兼长的佼佼者。曾委为隋右骁卫将军(皇廷禁军将领)生长在这样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的女孩。无论就其先天所得。还是后天教养。都是一般人不可比拟的。再加上她的国色天香之貌、博学强闻之才。简直就是一位下凡的九天仙女。

年仅十三岁的长孙氏与李世民结为伉俪。这对少年夫妻。结婚伊始便十分恩爱。相互倾慕。学识相当。武德九年(627)。李世民终于以他的盖世才华、超凡胆识和泯灭同胞之情的残忍。取得了争夺皇位的胜利。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唐开国皇帝。尊称太宗。长孙被立为皇后。

在后宫她常命大家学习《女戒》。恪守宫中规矩。和睦相处。遇有太宗心气不顺。往往会回到后宫无端地斥责下人。这时她便会装作很生气的样子。令人把那下人抓起来。等候惩处。太宗离去以后。她又会和颜悦色地向那下人表示歉意。安慰她(他)不要在意。等到太宗心情好的时候。她又会婉转地把事情的处理经过告诉他。这样一来。太宗就不会无端地斥责下人了。

长孙皇后的弟弟在李世民称帝后世民称帝后。便委以重任。封他为右仆射(宰相)。长孙皇后事前曾一再劝阻太宗不要重用外戚。并以非常严肃的口吻对丈夫说:“我个人做了后宫之首。已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荣 宠无比了。我的娘家人再不能享用高官厚禄。历史上外戚干政擅权。以致害国殃民的教训太惨痛深刻了。作为一个明君必须以史为鉴。请皇上另择贤良。”唐太宗对于她的深明大义、不徇私情。十分感佩。 长孙氏一宗。遗传基因优良。天赋聪慧。好学强闻。几乎世代皆有为官为将者。

第三位“千古一后” 就是辽帝皇后萧绰 。

从辽太祖阿保机。一直到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九代辽帝(共掌国208年)的皇后有八位娶了萧氏女。其中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萧绰是多名皇后中的佼佼者。有人称她为辽后中的明星。笔者则誉她为文治武攻的全能冠军。

公元969年二十三岁的辽景宗耶律贤即皇帝位。建元保宁。年仅十六岁的萧绰以其貌美睿智、明达事理而被选为皇妃。不久即册立为皇后。她从十七岁册为皇后到五十七岁逝世的四十年中。萧绰与辽朝的休戚兴衰密不可分。

辽朝的繁荣、兴旺和鼎盛是萧太后一手铸成的;辽与北宋互不侵犯的睦邻友好。也有她绝大部分功。。从她文能治国、武能远征、善于用人、锐意进取等方面看。她比西汉的吕雉、大唐的武则天、清初的孝庄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巾帼英雄。

这样几位才貌双全的皇后顶起了半边天。也为我们新时代的女性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无论什么样的状况下。女子都要自立自强。既做好夫君的贤内助也做好 独立自信的女子。不依附于任何人。有独立的自我才能被人珍视 。感恩您的关注。点赞阅读。关注我分享更多有趣有料的历史文化。

其他观点:

历史上贤良淑德的皇后有很多。但是我国历来喜欢以四大命名。所以也就产生了“四大贤后”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这四大贤后分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位皇后卫子夫。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五代十国后梁朱温张皇后。和明太祖朱元璋德马皇后。

孝武卫皇后 卫子夫

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他的第一任皇后是陈阿娇。一开始汉武帝也曾和她如胶似漆。情意绵绵。但是后来汉武帝发现不爱她了。于是就娶了卫子夫。卫子夫出身有些低微。她原本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十八岁的汉武帝去看望姐姐。一眼就喜欢上了卫子夫。后来把她接进宫中。于公元前128年封为皇后。卫子夫为汉武帝生育一男三女。在汉武帝29岁的时候。为他生下嫡长子刘据。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也都是汉朝一等一的大将。为汉武帝争讨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

长孙皇后是唐朝开国功臣长孙无极的胞妹。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嫁给他。那时候长孙皇后年仅十三岁。李世民即位以后。册封为皇后。诞下三子四女。善于借古喻今。匡正唐太宗为政失误。保护忠正得力大臣。抑制长孙家族的权势扩张。长孙皇后一生非常节俭。她一乡认为东西够用就行。拒绝铺张浪费。她也经常教育皇子们要勤俭节约。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六岁。长孙皇后生前著有《女则》《春游曲》等。

张惠是后梁朱温的原配妻子。朱温出身低微。小时候为了生存。母亲带领他们兄弟几个给地主家当佣人过活。而朱温夜给别人放猪。人称“放猪娃”张惠是宋州豪富之女。朱温闻其有姿色。心生爱慕。有丽华之叹。朱问见到张惠。就觉得自己将来肯定是光武帝刘秀。而张慧就是阴丽华。

后来。放猪娃经历重重磨难建立后梁。他就是梁太祖。张惠也就成了梁太祖背后的女人。张惠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女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总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些事情的处理方法常让朱温心服口服。凡遇大事不能决断时朱温就向妻子询问。而张惠所分析预料的又常常切中要害。让朱温茅塞顿开。因此。朱温对张惠十分敬佩。

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得原配妻子。朱元璋青年时期投靠起义军郭子兴的部队。由于他表现勇猛。很受郭子兴赏识。因此将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他。马氏和朱元璋可称的上是一对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妻。朱元璋称帝以后。马皇帝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他。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朱元璋识字不多。马皇后经常陪他读书。夫唱妇随。公元1382年。50岁的马皇后因病去世。朱元璋肝肠寸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17:31

    皇后,长孙,契丹,承天,刘邦,汉武帝,太后,太宗,耶律,是个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17:31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有哪些皇后可以称为“千古一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1:17:31

    萧太后是契丹族杰出的女政治家萧太后(戏剧中叫萧银宗)在戏剧和小说中。被描写成一个暴戾、专擅、蛮不讲理、侵略成性的契丹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