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
这是关于诗词的基础问题。稍微勤快点的人。问下度娘就搞定了。既然相邀。就解答一下。
一、诗词的概念。平常口头说的诗词。实际上是诗和词的合称。也可以理解为唐诗宋词。都是韵文体的一种。
先举例子:
01.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02.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声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对上述作品不熟悉的人。肯定会误认为都是诗。实际上01是杜甫的七律《冬至》。02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玉楼春》。特意举出这两个例子。就是想说。诗和词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所谓诗。就是有韵律。可歌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也就是。诗。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按照是否严格遵守格式音律。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而近体诗大致分律诗、排律和绝句。按照格式不同。一句几个字。又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等。
所谓词。又叫诗馀。它在形式上是由诗演变而来的。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词这种韵文文体。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词。它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词的格式很多。最常见的有一千多个。且每一个格式还有变化。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一类相似的词格取名。这就是词牌。
二、七律的概念及特征
前面讲了。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是律诗的一种。也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既然是律诗。就要严格遵守律诗的要求。因此其特征都具有律诗普遍特征: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具体讲 :
1.字数固定。每首诗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2.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3.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①平起首句入韵。②平起首句不入韵。③仄起首句入韵。④仄起首句不入韵。当然。在标准基础上还有很多变格。在这里不展开。
4.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律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当然。还有其他变格。如孤雁格。葫芦格。轱辘格。进退格。藏春格、偷春格、折腰体、拗救体等等。
不知道。上面的解答是否满意。在答题最后附本人原创七律一首《感怀》。
【七律】感怀
作者/杨业光
洒泪分离赠九箴。此时佐酒味千寻。
花开半夏何曾惜。月隐三更独自喑。
尺素鱼书温旧梦。丹青竹影抚孤心。
休言尘世浑如水。灵凤神鸾识玉音。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欢迎关注@杨业光。一个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人。
其他观点:
第一。七律是律诗的一种。律诗分为绝句和律。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之分。还有小律和排律。正规的律诗八句。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律诗是格律诗。是近体诗(今体诗)的一种。是符合平仄对粘规律的一种诗体。
第二。七律的特性。
必须是律句。二四六字平仄相替。或平仄平。或仄平仄。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不能失替。
必须对粘。12句第二四六字平仄必须相对。23句第二四六字平仄必须相同。叫相粘。不能失对失粘。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必须严格用韵。用韵必须是同一韵部的字。否则。那就是落韵。
不能挤韵(冒韵)。撞韵。连韵。重韵。复韵。出韵(落韵)。尽量避免用僻韵。
不能平头与上尾。平头是句式相同的一组句子组成的律诗。如同是名词开头的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高适)七律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巫峡。衡阳。青枫。白帝。四名字开头的颔颈联。即叫四平头。还有六平头和八平头者。
上尾即相邻的白脚句尾字是同一声部字。同为上去入声。尽量避免之。
当然。诗词还是以意境为上。有时出格出律也不可吹毛求疵。
回答得怎样?欢迎关注和评论哈!
其他观点:
问题: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前言
诗有七律。词没有七律。七律就是七言八句的律诗。
写好五律与七律是学诗的基本功。五七律属于近体诗。近体诗的四要素是对仗、押韵、黏连 、平仄。
中间二联对仗、上下黏连。押韵要一韵到底(首句可以用邻韵)。
学会了五七律。再去学习排律。关于诗词格律基本就明白了。学习填词就可以无师自通。
不过。这些仅仅是入门时期需要学习的公式而已。
一、平仄
1、今古不同的四声
齐梁永明体以前。诗人们虽然也讲究声韵的协调。但是没有平仄的概念。沈约等永明体诗人开始研究四声:平、上、去、入四声。平即平声。上、去、入三种都是仄声。
相对于今天普通话有1、2、3、4声。大致来说。1、2声为平。3、4为仄。举例来说:1、2声。妈、麻是平声。3、4声。马、骂是仄声
古代四声中的入声在普通话中没有了。例如这四个入声字分别进入了1、2、3、4声中。:失、急、法、阔。我们常用的字中有很多今天发平声的入声字:出忽哭屋局俗烛蜀学.........
2、四种基本句式
无论是四句的绝句、八句的五七言律、八句以上的排律。都是四种基本句式的组合。下面多说两个常用的变格。关于救拗就不说了。
1、四种基本句式
1).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3).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去掉前两个字就是五言律诗的句式。这四种句式按照粘连、对仗的规则组成四种诗体。
八句的律诗分1首、2颔、3颈、4尾四联 。简单说12、23、34要相互黏连。中间二联要对仗。
格律诗分三种。四句的律绝句、八句的律诗、八句以上的排律。
1、律绝句不需要必须对仗。可对可不对。
王昌龄《出塞》不对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杜甫《绝句》四句对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八句的律诗中间二联必须对仗
五律《风雨》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七律《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八句以上的排律除了收尾二联。中间所有联都必须对仗。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
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格律诗的对仗不仅仅是词语相对。而且要平仄相对。例如: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中仄平平字。 平平仄仄平。上联平。下联仄。其中有些可平可仄的地方。标为”中“。
三、押韵
格律诗对于押韵要求非常严格。唐朝科举在唐高宗永隆二年(也有说在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时开始考诗赋。试帖诗一般都是五言的排律。要求按照官方认可的韵书押韵。
唐朝以前作诗基本依照口语。隋朝陆法言编制了《切韵》。到唐朝孙愐改编成《唐韵》。宋朝又根据前朝韵书编撰了《广韵》、《集韵》。后来在这些韵书的基础上改编形成了106个韵部的《平水韵》。
格律诗押韵要求双数句必须是同一个韵部。必须是平声韵。
《平水韵》合并了《唐韵》中的一些相邻韵部。在唐朝可以通押的韵部【支、脂、之】合并成了平水韵【四支】。所以唐诗大多符合宋朝的平水韵。
注:格律诗有四种诗体。其中两种第一句是押韵的。第一句押韵可以使用邻韵。
宋以后作诗。都是用平水韵。但是因为今古的发音不同。所以我们作格律诗需要经常检查字的平仄。在民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中华新韵》。但是并没有被诗人所接受。今天中华诗词学会又编制了《中华通韵》。基本就是普通话的发音。所以有不少人开始使用新韵作格律诗。少了不少麻烦。
关于押韵。老街也写过一篇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唐诗为何符合宋朝的平水韵?如何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作诗填词?》。
四、黏连
简单来说。黏连就是格律诗上一联双数句的第2个字要和单数句的第2个字平仄一致。
下面这首王之涣的《凉州词》。第二句的第2字片和第三句的第2字笛。都是仄声。这就是黏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笛。是入声字。
失黏的律诗。在严羽《沧浪诗话》叫做折腰体: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中。舍、君。平仄不一致。就是绝句的失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七律中的折腰体: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第二句与第三句失黏。第四句与第五句失黏。
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2、平起仄收 《七律-掌》 @老街味道
青春一掬流沙细 。掌上空留未解纹。
缭乱织秋巴夜雨。 苍茫辞梦楚江云。
陶公笑我苗多误 。老杜输他墨几分 。
三径藏机荒不扫 。醉眠舒卷谢殷勤。
3、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仄起仄收 《七律-重登黄鹤楼 》@老街味道
崔李已随黄鹤去。经年我自复登临。
两江怀抱开荆楚。一阁飘摇变古今。
钢铁重林乱无韵。伯牙幽径喜听琴。
青春放眼沧波远。淘尽无常淡淡心。
六、【仄】仄【平】平平仄仄。有两种变体:
A、第一种三仄尾。
【仄】仄【平】平【仄】仄仄;杜甫很喜欢用三仄尾。例如:《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第三句:怅望千秋一洒泪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三仄尾在初盛中晚唐都比较常见。例如李商隐七律《流莺》: 曾苦伤春不忍听。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B、第二种叫做鲤鱼翻波。
【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的平仄颠倒使用。这种情况也非常多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降王母。【仄】平仄。
结语
学会了这四种七律的基本诗体。算是敲响了旧体诗的大门。
即使是懂了如何创作七律。也不过像是小学生背过了”九九乘法表“。 真正的修行还在后面。
@老街味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247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律诗,平仄,押韵,排律,都是,绝句,首句,近体诗,入声,平声
没想到大家都对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什么诗词叫七律?七律诗有哪些特性?这是关于诗词的基础问题。稍微勤快点的人。问下度娘就搞定了。既然相邀。就解答一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