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豹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原创

“君子豹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无间道》里有样一句话:往往都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大抵如此。你认同吗?无独有偶。此话与“君子豹变”相得益彰。什么是君子豹变。君子和豹又有什么关系呢?

“君子豹变”是一个成语。出自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的《周易》中的《象辞》第49革卦: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那什么又是象辞?传说周文王引用夏朝《彖辞易》、商代《坤乾易》、周代《文王易》“三易合编”而成《周易》。象辞就是周文王引用三易作为佐证的辞句。也是解释卦象的辞。

而要理解“君子豹变”。则需联系整段辞句来重点解析。这样方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一: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大人虎变是一个成语。这里“大人”是指大王、大贤、统治者。或地位显赫之人;“虎变”是说老虎身上斑纹的变化;“文”通纹指纹路或花纹等。“炳”是明显或显著的意思。

“大人”有含义的演变。《周易》成文于商末周初。经春秋大教育家孔子整理。我们现在所见的《周易》大多是春秋时期所成之文。“大人”在春秋前指追求变革的君王。在春秋后指大贤者、统治者等。意思宽泛些。

那么“大人虎变。其文炳也”不难理解。即:

大人之变应如虎纹一样泾渭分明、显著卓越。引申为大人物、大贤者、统治者或身居高位者。要像老虎一样变化。虎虎生威、迅猛快捷。拥有摧枯拉朽、不可一世的气势。

众所周知。老虎是百兽之王。主威。虎虎生威而有王者之气。让人不敢造次。我们常将封建帝王比喻成老虎。如成语“伴君如伴虎”;还有“君心难测”。说明帝王之心莫测。

而身居高位者则要像老虎一样迅猛蜕变、雷厉风行。关键时刻迅速生出一种王者威严的气势。比如一个企业、团队等的领导者。在遇事的关键或危机时刻。要迅速制定方针决策。霸气出击。这显然与常人之变截然不同。

历代文人骚客对“大人虎变”也颇有见解。

《周易.革》还提到“大人虎变、未占有孚”。比喻身居高位者。行动变化莫测;段克己《正月十六日夜雪》中说:“大人虎变固莫测。运命由来有所遭”;李白《梁甫吟》中说:“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联系到我们职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认为职场中有五种人格称五型人格。用老虎、孔雀、考拉、猫头鹰、变色龙五种动物来表示。而优秀的领导者一般都是老虎型人格。这样的领导:

目标明确。好冒险;个性自信积极。竞争力强;喜欢发号施令、掌控全局;不喜欢安于现状;思维敏捷、行动力强。目标一经确立便全力以赴。

我认为。这就是现代版的“大人虎变”。

二: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君子”在春秋前是指国君的儿子。在春秋后指有修养的士大夫、品德高尚之人。意思宽泛些;“文”通纹指花纹或纹路;“蔚”本意指牡蒿。多年生草本。引申为茂密、盛大之意。

联系上一句。其文炳也和其文蔚也。都是灿烂、华美的意思。古代虎的地位要比豹高。虎纹和豹纹虽有区别。但都是十分华美、分明。这种华美。在革卦中喻指图新、变革。

那么“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就是说:

君子应象豹一样成长。出生时丑陋普通、不入眼。但经过自己后天的努力修养、求知等。最终像成年的豹子一样。矫健而美丽。成为一个品质高尚、修养良好的人。

有人从字面理解。认为“豹变”应像豹子一样迅速改变以适应环境。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常看到一些影视快餐如动物世界里。豹的最大特点就是“速度”。如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郑恺因动作迅捷而被誉“小猎豹”。

其实。这种理解尚肤浅。只停留在表象。古人看待一件事物。与我们不同。他们很少去关注事物功利、次要的一面、而是强调正向的一面。“君子豹变”中。古人关注的就是一个人的积极成长。强调的是“长成”过程。

看看豹子怎么成长的?豹子出生时。肮脏黏糊软作一团。斑纹很杂。也不好看。皮毛色泽不够亮。不够美。个头很小。看上去很软萌、很弱小。与美丽、矫健而大气的成年豹相比。相貌丑陋。气场也很弱。

但君子就应该像豹一样成长。从普通到伟大。从丑陋到美丽。从弱小到强大。完美蜕变。成长得大气、美丽、矫健。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大的能量与担当。实现人生华丽蜕变。

这里强调的关键点。就是“蜕变”。

再进一步说下。“君子豹变”介于大人之变和小人革面之间。强调的是君子的高尚品德及能力担当。不能像君王等大人物一样雄视天下。但也不会像小人物一样格局微小。

虎和豹虽都是猛兽。但豹的级别和力量不如虎。也不敢与虎争雄。老虎出生时纹路分明、华美。成长变化明显。猛虎气势很快显现。而豹出生时弱小呆萌。身上纹路杂乱。从纹理变化到最终的华美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大人之变”如虎纹一样泾渭分明。“君子之变”如豹之有点斐。虽不像虎纹形成那般迅速。那般分明和显著。但也有点“斐”。有一个词语叫“有斐君子”。有斐君子指的就是品德高尚、德才兼备、才华横溢的君子。

综上。毫无疑问。“君子豹变”强调的是“改变”。这给了我们一些灵感。《无间道》里有句至理明言。钰姐也深以为然:

“往往都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大抵如此。”

这里的“事情”我理解为规律。

人的蜕变。除了自身因素如意志、经历、主观能动性等影响外。外界因素如长期浸淫的环境、耳濡目染的事物、世间之爱、信仰等也都很重要。对人的改变也可能是鬼斧神工的。

这说明。改变或是被动而不可逆转。即规律。

三: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这里的“小人”。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德行不好的人。而是指平常人、小人物、普通老百姓。或指没有接受过教化的人;“革”是变革、图新。“顺”当然指顺从。

“革面”就是改变旧的面貌。与成语“洗心革面”中的革面意思相同。“洗心革面”出自《周易.系辞上》。意思是去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将旧的观念彻底改变。

那么“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就是说:

小人物虽有些旧习。但也要顺应时代而改变。认清大势所趋。不能过于激进。也不能固步自封。而应顺从改革而蜕变。这样才会吉祥。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作为普通人。能量小。资源少。眼界有限。不能影响世界。更不能名垂千古。大多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存层面。但能做到的是:

认清当下的形势。

改变自身的观念。

顺应历史的变革。

毕竟普通人。成长力不够。无法像君王一样虎变。成为威严的领导者。指点江点、挥斥方遒;无法像君子一样豹变。华丽转身、迅速蜕变。也无法拥有一致的立场与性情。他们能做的就是顺应王命、顺从环境。

因此。顺应变革。也可理解为遵循社会规律。

写在最后:成语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文章所解析的三种人的象辞可理解为:

身居高位者要像老虎一样迅猛变化。制定决策、卓越显著。拥有雄视一切、摧枯拉朽的气魄;

君子应象豹子一样闻风而动。顺应王命、拥护主张、响应革新;

普通人也要认清大势。顺从变革。

整句象辞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把“大人、君子、小人”三者的能力、担当与职责。揭示得淋漓尽致。非常好理解。这其实也适于现代。比如一家公司里。高层领导制定公司战略规划。中层领导拥护战略。基层人员执行即可。

不可否认。《周易》的这些文化是古人对人性和发展的考量。很有现实意义。虽然打上了数千年历史的烙印。但也有很多先进思想。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我们对待和弘扬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于君子豹变。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其他观点:

《投名状》中。朝廷大人对李连杰扮演的庞青云说道:“苏州杀人。南京活人。庞大人真是君子豹变啊!”

想必。当时看电影的你一脸懵逼。因为不懂“君子豹变”的意思。

前几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称是“君子豹变”:“所谓的君子豹变。不是为了保全自身而做出巨大改变。而是为了国家和民众。丢掉面子。做出改变。我们领导人就应该这样。”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君子豹变?

此语来自于《周易》。原文是: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为了说清楚意思。我们分开来聊一聊。

1、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这个 大人。不是小孩大人中的“大人”。这指的是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一般指领袖级别的人。

文。指的是斑纹。炳。指的是明显的意思。

整个句子合起来翻译:

大人物的变化。就如猛虎一样。直接果断。雷厉风行。气吞山河。声势浩大。大人物变化的展现。清晰明显。泾渭分明。就像老虎清晰的斑纹。

2、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君子。指那些品行好。有一定文化基础。有一定地位的人。

文。斑纹。蔚:不是泾渭分明。是看起来很美丽。

君子豹变。指的是。君子的变化就如同豹子的变化一样。起初很难看。随着逐渐成长退毛。花纹变得美丽。再经过森林荒野的历练。皮毛光亮。身材矫健。

这一句用得很多。引申为:

一些人。最初的起点很低。经过知识的熏陶。生活和工作的历练。变得成熟睿智。变得礼仪周全。变得风度翩翩!

和“虎变”不同。“豹变”有些循序渐进。有些不显山露水。

岁月的打磨。事情的历练。最后导致了君子气质和做事风格的变化。

3、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这里的小人。指的是一些普通人。他们为生计奔波。没有高远的理想。没有宏大的目标。没有孜孜不倦的学习。在他们看来。只要活着。就好。

为了活着。他们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脸色。不断地去顺从和适应那些大人物。

他们不是气质出众、腹有诗书、做事有礼有节的君子。也不是决定一方地域的大人物。他们就是一个个普通的生活在底层的人。

从大多数人的一生来看。成为大人物是极小概率的事件。无异于中了好几亿的六合彩。

而成为君子。是有可能的一件事。

无论你的底子有多差。只要你 愿意学习。只要你愿意修行。只要你愿意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历练。那么。你一定会豹变(蜕变)。

但是。豹变不易。因为要改变旧有的习惯。因为要长期的坚持。

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明确的途径和计划。豹变难成。

1、爱迪生

说起爱迪生。那可是伟大的发明家。还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没有他。也许我们还在黑暗中摸索。

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曾经在上学时。被老师骂做“低能儿”。老师课堂上的作业迷迷糊糊。还尽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这样的学生。老师极其不喜欢。最后。把爱迪生赶了回去。

自己的儿子被老师赶了回来。可想而知。作为母亲。内心会有多么的难受。

难受之余。爱迪生的母亲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孩子。从今往后。我来教你!

爱迪生的母亲南茜小姐。绝对有教孩子的能力。她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当时是一所女校的老师。

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上南茜独特的启迪方式。再加上爱迪生的勤奋好学。这孩子慢慢发生了蜕变。

从14岁开始。爱迪生就在外卖报纸。打零工。还曾经创办了《先驱报》。

有了各种经历后。爱迪生对生活和工作有了更多的想法。

1868年。在爱迪生21岁的时候。他申请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投票计数器”。从此以后。爱迪生的发明就停不下来了。

1879年。爱迪生就成立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这就是通用电气的前身。

如今。爱迪生故去已经90年了。但那些发明还在。通用电气还在。

爱迪生就是“君子豹变”的典型例子。

2、王阳明

这是那个被称为“圣人”的家伙。

在王阳明年轻的时候。爱好很广泛。一会在研究兵法。一会在研究如何当一个圣人。一会还要研究养生……

在王阳明大婚之夜。竟然不见了他的身影。新娘子在家等待他入洞房。他倒好。和一个道观的道士打坐闲聊。好像忘了家里的新婚妻子。

人们摇头不已。这孩子。是痴还是傻?

结婚整了个荒唐事出来。考取功名之路也不平坦。王阳明竟然连考了三次。耗费六年时间。才考上进士。

这样的成绩。比上他那个天才老爹差远了。毕竟。他老子王华可是成化17年的状元。而且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王阳明在贬官到贵州龙场后。天天悟道。天长日久。创建了“心学”。

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认为“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是不对的。反对盲从。反对刻意的公式化的伦理道德。

他极力强调一个观点:人的能动性非常重要。必须积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

心学具有一定进步性。对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晚年后的王阳明广收门徒。宣传他的思想主张。

在王阳明死后。他的“阳明学派”更加的发扬光大。很受人重视。特别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受到热捧。

在邻国日本。王阳明非常受崇拜。

在国内近代。也有很多的拥趸。蒋介石等人就是王阳明的忠实粉丝。

这也是一个“君子豹变”的例子。年轻时。感觉前途渺茫。人有点神经。在研究学问和历练世事后。全身散发出了光芒。

3、毛泽东

毛泽东的出身是个中农。父亲的愿望就是希望他继承那家产。过过安稳的生活。

而且。毛泽东在父母的包办下早早成了家。

那时的毛泽东。前途可以遇见。熬一段岁月。接了父亲的班。继续当中农。甚至当富农或者地主。仅此而已。

但少年的毛泽东并不甘心于自己的人生被安排。开始了自我的突破之路。

1910年。毛泽东去湘乡东山小学堂求学。

在湘乡学了三年后。毛泽东考入了湖南第四师范(后来和第一师范合并了)。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不少知识。也认识了很多思想开明的老师。比如杨昌济、徐特立等等。这对他的影响很大。

1918年8月起。毛泽东在北京图书馆当了管理员。和李大钊近距离接触。

在这里。毛泽东读了很多书。也和李大钊等人交流了很多。他对中国、对共产主义有了自己的很多看法。

1919年五四运动后。毛泽东积极投身于革命。组织各种罢工。积累了丰富的组织和活动经验。

到1927年。毛泽东又组织了秋收起义。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

到这时。毛泽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像那一句“君子豹变”。

在历史的大潮中。能称得上“君子豹变”的例子很多。我们身边也都有这样的例子。我们不曾重视。或者曾经小看的人。在一段岁月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让我们惊讶!

其实。人人都可以“君子豹变”。就看你想不想。

其他观点: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丨周易

易经这句话。谈了\"大人\"、\"君子\"、\"小人\"。这三个不同群体的不同状态和发展规律。三者对比。应该更容易理解。小编就多说两段了。

大人☞ 指真正的大贤或统治阶层。虎。为百兽之王。自然对应古代大人物。

文炳☞ 文就是纹。指虎纹。炳。明显、显著之意。虎纹深浅。明显如泾清渭浊。白壁青蝇。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大贤之变。如猛虎之动。气势恢宏。雷厉风行。大人物状态如虎。变化如虎纹迅速明显。变。为蜕变发展。不是性情。

君子☞ 那时君子指受过良好教化的读书人、士人。他们有着高尚品格。心怀抱负。胸怀远大。可担国家社稷之责的人。

文蔚☞ 豹纹优雅华美。豹非虎但靠近虎。虎豹同属一科。一虎一豹。就好比上下关系。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丨

初生幼豹。斑纹并未长好。所以斑点看上去比较杂些。加上毛皮色泽不够。个头小。小豹看上去比较萌。和美丽又大气的成年豹相比。明显丑了些。气场更没得比。

君子成长过程。如豹子蜕变。从普通到美丽。从幼小到强大。最后拥有华丽、优雅的气质。强大的能量和担当。高尚的情操和修养。

\"君子豹变\"强调一点: 君子要有着高尚的品格和相当的能力。但既不能像统治者那样有着雄视天下的气势。也不能像小人那样庸俗和小格局。

豹和虎都属猛兽。但豹级别和力量都不如虎。豹和虎都有花纹。老虎出生即条纹分明。成长过程中条纹变化明显。猛虎气势很快显现;豹子生有圆形斑纹。纹理变化到最终形成要漫些。

小人☞ 不同于今天所谓\"小人\"。先秦时指没受过教化的普通人。论语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区分的明确☞ 高品的读书人。胸怀大志;普通人受教育有限。只能顾得上眼前生活。

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丨

普通人。能量最小。资源最小。为了生活。普通人不但要常灵活改变自己面孔。还要认清并顺应大小环境发展变化。

普通人成长高度不够。能量不够。也就无法像君子那样豹变。无法拥有从一而终的立场和性情。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顺应王命。顺从环境。

革面☞ 并非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方向性的选择。如顺应君王和环境。

君子豹变。可见。古人对人性和发展的思考。是很深刻的。借用比喻对比也是很形象的。

君子成长如豹变。过程是个华丽转身。君子介于大贤和普通人之间。因此。成长速度会低于大贤。到达境界远高于普通人。

古人对君子的要求是很高的。优雅气质。豁达胸怀。高贵品格。有力担当。坚定自己立场。保持自己性情。上不负君王。下不负黎民。

古今君子对位。今天君子也远不是一句\"知识分子\"可以担得起的。今天能配的上君子的。必然拥有高尚情操。崇高境界。不负国家和百姓所托。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物。

看这小奶样的。慢慢变吧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君子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未必能达到君子境界。至少学习他们的品格和正能量。君子豹变。我们\"猫\"变也是进步。

说说看。大家认为今天哪些人算得上\"君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13:58

    君子,爱迪生,大人,周易,小人,的人,的是,都是,斑纹,豹子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13:58

    没想到大家都对“君子豹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13:58

    《无间道》里有样一句话:往往都是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大抵如此。你认同吗?无独有偶。此话与“君子豹变”相得益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