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齐、晋都是中原霸主。只是齐国是短期霸权。而晋国是长期霸权。
在春秋时代。当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一落千丈之时。周王国实际上已经没有一个中央政权的存在。而是分裂为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原本只是周王朝中的臣属国。当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之时。诸侯已经成为各自独立、不听命于中央的主权国。国家主义的思潮迅速抬头。在旧的政治秩序被摧毁之际。新的政治秩序并没有建立起来。一切陷入混沌无序之中。就象周王无法控制诸侯一样。诸侯也无法控制贵族的叛乱。
这是一个内乱频频的年代。几乎每个国家都陷入君主被弑的漩涡之中。内乱大大消耗诸侯国的实力。更可怕的是。潜伏于四周的蛮族部落开始对华夏族诸侯构成巨大的威胁。如果华夏族不能联合对抗蛮族的入侵。中原文明将遭到灭顶之灾。
在华夏政治文明面临空前危机时。齐桓公与管仲力挽狂澜。建立了一种“天子至尊。霸主至强”的新政治秩序。打出“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尊王攘夷的背后。是重建一种政治秩序。诸侯国如何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华夏的敌人呢?必须要有一个向心力。这个向心力本应是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但周王室已经没有实力来统御群雄。必须要由一个霸主作为诸侯联盟的领袖。肩负起历史重任。
齐桓公能成为新秩序下的第一位霸主。不仅仅是依靠军事力量。更是依靠政治力量。齐国推出一种全新的国际政治模式:诸侯峰会。
诸侯会议是国际新秩序的体现。成为处理解决国际问题的主要方式。这是在周王室衰落的背景下。重建政治秩序的一种尝试。这种模式在齐桓公之前便出现雏形。但在管仲的精心设计下。诸侯峰会逐渐成为协调国际事务的主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有点类似现在的联合国。而齐国则是诸侯会议中的主席国。
“尊王”与“攘夷”是霸业的一体两面。王道丧失所以霸道兴起。霸主其实便是盟主。并非一味以武力称雄。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责任。维持联盟内的稳定。为什么要尊王呢?周王室的至尊地位已经不复存在。“王命”的旗帜却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用后世的话说。叫“挟天子而令诸侯”。
史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九合诸侯意指多次召集诸侯国会议。在古文中“九”字经常是虚指。泛指“多”的意思。根据钱穆《国史大纲》统计。齐桓公主持召开诸侯会议多达十五次。这十五次国际会议中。参与最积极的是宋国。每次都参加了;鲁国、郑国、陈国各参与十次;卫国参加九次;曹国和许国各参加七次。与会诸国主要是黄河下游东部及黄河中游南岸的中原各国。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列举霸业的四个基本标义:第一。尊王。尊王不仅是要尊重周王室。还要尊重霸主的命令。如同代替周王行使王权。即将霸权等同于王权。第二。攘夷。这里的夷主要有戎、狄。还有楚国。其中以楚国为患最大。不过所谓华夷之分。乃在文化而不在种族。第三。禁抑篡弑。遇到某国有篡弑。同盟国互不承认。并出兵平乱。另立新君。第四。裁制兼并。同盟国之间互不侵犯。有事端提交盟主公断。
齐桓公的霸业。实际上灵魂人物是管仲。在管仲死后。齐桓公被弑。齐国陷入内乱。霸业就此结束。齐桓公死后。中原诸侯再度陷入无序的混乱之中。在这个时候。新兴的晋国在晋文公的领导下。成为新的霸主。
在晋文公之前。晋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不参予中原会盟。在流亡过程中。晋文公接触到了中原崭新的政治思想。特别是管仲“尊王攘夷”与“会盟称霸”的思想。他对以“霸主”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可是自从齐桓公去世后。中原诸夏。没有一个国家有实力领导诸侯。面临楚国咄咄逼人的北进势头。中原诸侯渴切希望有个华夏族强国出来主导中原局势。
晋国理所当然成为中原领袖的最佳选择。当然。能否成就霸业。还得看晋文公能否成功狙击楚国。捍卫华夏诸国的利益。一山不容二虎。晋国与楚国均有染指中原的雄心。一场具有真正意义的南北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城濮之战中。晋国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国。中原新的格局形成了。晋国以无可争议的实力。取代齐国。成为中原诸侯联盟的盟主。周天子任命晋文公为“侯伯”。即诸侯之长。相当于诸侯联席会议主席。这个名号。其实就是“霸主”的另一叫法。
接下来的两次诸侯峰会分别在践土与温地举地。达成两项重要盟约:第一。约定要共同辅佐王室。诸侯国之间不得互相侵略。若有违背盟约者。将遭神明诛杀。毁灭其军队。不能享有国祚。子孙后代都要遭受祸患。不论老幼。将一无幸免。第二。对不顺从的国家实施军事打击。确立诸侯会盟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联合国的角色。
晋国的霸业。从一开始就比齐国多了一分霸气。
与齐国相比。晋国不仅在政治上利用诸侯大会这个“联合国”呼风唤雨。更强化其军事力量。走上军国主力之道路。晋文公在上军、中军、下军三个方面军的基础上。将武装力量扩大一倍。另外组建三个方面军。由于国际惯例只有周天子才可以拥有“六军”。晋国人玩了个新名词。把新三军改称“三行”:上行、中行、下行。
虽然在名称上做了手脚。晋国仍然摆脱不了在军事编制上僭越的嫌疑。不久后。知趣的晋文公又将“三行”压缩为两个军:新上军和新下军。这样。晋国的作战部队总共五个军。总兵力在诸侯国中名列第一。
晋国的霸权是长期霸权。长达百年之久。是春秋时代的超级强国。
其他观点:
春秋时期的最强霸主。当然是晋国。齐国称霸三十年。晋国称霸长达140年。楚国称霸只有三年。
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鲁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此次会盟。周天子派太宰参与会盟。正式承认了齐候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大会诸侯。并且打压了楚国嚣张气焰。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扶危救困。主持公道。助卫复国。更被周天子正式承认和册封。
管仲去世后。齐国便失去了号令诸侯能力。齐国伐鲁。鲁国击退齐师。不久卫国伐齐。年终之际。鲁僖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地。此时。齐国不但威信尽失。还被各个诸侯轮番狂揍。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战胜楚国。此后。晋国称霸长达140年。期间楚国称霸三年。
晋文公以后。诸侯争霸的主题是晋楚争霸。当然。还有春秋后期非主流的吴越争霸。
在晋文公之后。晋景公。晋厉公皆是霸主。至晋悼公时。晋国国力达到鼎盛。八年之内。九合诸侯。晋悼公成为春秋时期的超级霸主。
而齐国连争霸的资格都没有。例如:晋国国力达到鼎盛之前。晋国在鞍之战中。打败了齐国。瓦解了齐楚联盟。使齐国归顺晋国。又是在麻遂之战中。战胜秦国。瓦解了秦楚同盟。
【晋秦之间的麻遂之战。并非秦晋争霸战。而是属于晋楚争霸战。齐晋之间的鞍之战并非齐晋争霸战。而是属于晋楚争霸战的组成部分】
春秋时期。真正的最强霸主。无疑是称霸长达140年的晋国。
其他观点:
感谢问答的邀请。
鲁僖公九年(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召开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的旗号。受到周天子的封赏。
春秋各国。你强他弱。此消彼长。各领风骚数百年罢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505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晋国,诸侯,楚国,齐国,中原,管仲,霸主,齐桓公,华夏,霸业
没想到大家都对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晋国谁才是中原霸主,为什么说齐桓公与晋文公都先后称霸过?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齐、晋都是中原霸主。只是齐国是短期霸权。而晋国是长期霸权。在春秋时代。当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一落千丈之时。周王国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