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教父》?
原创

如何评价电影《教父》?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一部好小说经过成功的改编。成为一部经典影片之后。总是能带来文字阅读难以达到的传播效率、影响力、和更加广泛而热烈的受众响应。

尤其是说到《教父》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在电影旁边再来讨论原著。

而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没有这本美国史上最畅销的小说原著打底。《教父》电影将从何起步走上神坛呢?

《教父》三部曲。多少中国电影爱好者的启蒙作品

我仍然记得当年。我爸把《教父》的录像带(暴露年龄~)借回家之后。特别允许我也坐下来。一起观看这部他朋友和录像店老板都极力推荐的大片。

那时的中国内地观众。对于有组织犯罪的理解来还自于香港黑帮片——混凝土森林中。草根崛起。兄弟义气。出人头地。

香港黑社会充满了活力和反叛精神。也有一种不管不顾的莽撞。割头换颈、抛家弃口。结局往往决绝而悲壮。

《无间道2》有很多向《教父》致敬的片段。比如这个镜头

而《教父》带着它黑色的优雅闯入中国观众心中。深沉、昏暗、冷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无法拒绝的条件。当然有仇必报——但可以等到几年之后甚至是下一代人。”

他们是Mafia(源于意大利语的英文单词:黑手党)。来自西西里的移民、不法分子。通过犯罪在美国拥有了巨额财富。社会话语权。不容撼动的地位。

一个有魅力的坏人就已经够容易让人崇拜了。更何况是一个由马龙·白兰度饰演的。爱家人爱孩子。照顾朋友亲戚。富可敌国的坏人。

初代教父唐·科里昂。终身忠于婚姻和家庭。痛恨玩弄女性的行为。发誓要让家人过上安全和美好的生活

电影擅长于塑造这样让观众欲罢不能、产生代入感和移情作用的经典角色。以最直观的方式浓缩和发挥原著的叙事精华。

像《教父》这样的电影更是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将原著小说系列第一部的故事延展成了三部影片。并创造了电影版的结局。

而与编剧和导演所追求的不同。一个优秀的作家是不会满足于单单讲述一个背景、一个故事和一种历史的。

作家总是跨越在时间长河之上。把目光投向更远的过去和未来。把思想深入进行更本质的探讨。给客观世界一个交待。

立志成为主流学者的普佐。却成为了美国通俗小说之王

马里奥·普佐。美国著名作家、编剧、意大利移民后裔。以代表作《教父》系列小说被《时代周刊》评为“通俗小说的教父”。

他把美国的意大利黑手党刻画得入木三分。以至于很多读者误会他与黑手党有所牵连。实际上。马里奥·普佐生长于纽约的意大利贫民区。从小体会过移民的艰难生活。并且他对意大利黑手党家族历史有着深入研究。

《教父》原著具有比电影更广泛的社会观察、众多生动的面孔。而每个人物都有各自丰富的结局。

原著中很多小人物的命运反而给我更多意外惊喜和反思。比如在开场婚礼上。桑尼的情妇露西·曼奇尼。给观众和读者均留下了深刻印象。

桑尼与情妇露西在这个姿势下特别有激情。原来是有原因的~~

在电影及小说主线剧情中。与露西私会造成了桑尼的丧命。而在小说中。露西并没有因此退场。她被家族安排到了拉斯维加斯赌场工作。就此牵出意大利黑手党家族建设赌城。洗白巨额资产的故事线索。

此外更有意思的是。露西在拉斯维加斯遇到了一位有黑历史但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解开了露西的身体之谜——这个姑娘有先天性缺陷“骨盆底异位”。因而无法体验正常的X生活。只有遇到桑尼这样的“天然巨物”时才能快活。这也是她在自卑中对桑尼极其依恋的原因。

医生做手术治愈了露西。并成为她的男友。写到这里。作者借医生之口说到:“你要是生长在二十世纪的家庭文化里。按照像样的现代方式抚养长大。估计问题几年前就已经解决了”。

西西里移民第二代露西·曼奇尼。上过三年大学的新美国女性。实际上是在一个古老传统保守的家庭文化中。以不现代不科学的方式养大的。

这是作者对意大利移民的家庭环境。对黑手党滋生土壤最生动的讲述。

同样是女性命运。迈克尔的妻子凯·亚当斯在原著与电影中的结局则截然相反。

在女权至上的好莱坞。凯最终离开“教父”迈克尔改嫁一名律师。回归美国社会主流。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结局。女性终将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在小说中。在发现迈克尔始终欺骗她。并成了下一代“唐”继承家族事业之后。凯想要反抗但无法挣脱。最终她顺从了命运。

她与上一代教父的妻子——她的婆婆一起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寄期望于祷告。祈祷自己丈夫能平安。为他们的罪行乞求原谅。

唐·迈克尔加冕的这段场景。电影对小说进行了神一般的视觉塑造

在原著和电影中。凯最终发现迈克尔告诉她的关于不杀人。不犯法的话都是谎言。她站在厨房目睹了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手下向迈克尔效忠。新一代“唐”诞生。

这个经典瞬间在原著中的描写极其精彩:

“凯看见迈克尔如何站在那里。接受他们的臣服。 他让凯想起罗马的雕像。 那些罗马古代帝王 的雕像。 他们凭借神授的君权。掌握臣民的生死大权。他一只手撑着腰。侧脸流露出冷酷而尊贵的威权。身体站得随便而傲慢。重心落在略微后撤的一条腿上。”

带领整个家族合法化。才是《教父》系列小说最大的主线。是每一代“唐”的终极任务

在系列后两部小说中。马里奥·普佐逐渐脱离柯里昂家族的故事线。将黑手党的传统和性格形成追溯到西西里。

然后在第三部小说《最后的教父》中重点讲述黑手党资本渗透好莱坞、经营拉斯维加斯的故事。

黑手党家族在精彩的美国灰色现代发展史中。完成了“浮出水面”的壮举。

虽然有网友认为小说描写不如电影演绎得精彩、过瘾。然而在读完“通俗小说的教父”马里奥·普佐的主要作品后。对于意大利移民在美国的奋斗史。美国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下社会剧变。好莱坞和拉斯维加斯发展史。都有了一个生动全面的了解。

这样的阅读体验是几部电影的体量都远远无法承载的。

最后我要推荐普佐早期的成名作《黑暗竞技场》。讲述了二战后一名美军士兵在德国留守占领的故事。

这个故事恰如其名——黑暗、悲怆、令人绝望。在这部作品中或许可以找到后来他笔下人性之恶的起源。

其他观点:

1972年。科波拉导演了人物众多、气势宏大的的史诗巨片《教父》。获得了美国电影史上空前的成功。影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畅销小说。通过描写黑手党兴衰史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哲理性的揭露。

两年之后。科波拉又拍摄了《教父续集》。在续集中。科波拉没有简单地重复《教父》的路线。而是加入了更多自己的构想。在表现两代教父成长经历时。他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结构。将老一代教父维托从西西里岛来美国的创业的发迹史和新一代教父迈克尔经营家族生意的现实交织起来描写。形成一种隐喻和对照。两部《教父》给科波拉带来了空前成就。同时也带动了黑帮片的复辟热潮。据《帝国》杂志统计:从1972年到1984年12年间。好莱坞共制作了100多部黑帮片。平均每年10部。《教父》大受欢迎的原因。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原著、史诗般磅礴的气势、流畅得体的叙事方式、血腥刺激的视觉冲击、准确精彩的人物刻画外。影片蕴涵的意大利裔文化是其出奇制胜的法宝。

《教父》描写了一个传统的意大利裔家族。由于科波拉本人意大利后裔的成长背景。科波拉在影片中处理家庭关系、礼节习俗和宗教仪式等细节时都加入意大利式的文化背景。《教父》因此成为最具意大利风格的黑帮电影之一。

其他观点:

这是部很不错的电影。看了之后很有感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53:05

    教父,意大利,黑手党,原著,马里奥,美国,电影,小说,迈克尔,拉斯维加斯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53:05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评价电影《教父》?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2:53:05

    一部好小说经过成功的改编。成为一部经典影片之后。总是能带来文字阅读难以达到的传播效率、影响力、和更加广泛而热烈的受众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