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1862年9、10月。李秀成率20余万大军(号称60万)猛攻驻于雨花台的曾国荃3万湘军。
李秀成部刚从苏浙前线回来。通过各种方式装备了大量的新式装备。其装备水平并不弱于湘军。
可是。在兵力、火力均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李秀成仍然败了。
这样的“富裕仗”。李秀成是怎么输的呢?
内部争执。错失最佳时机
攻占安庆后。曾国藩开始攻略天京。
按照曾国藩最初的设想。湘军4路齐进。合击天京。
可是。由于太平军的阻击。3路湘军被阻。当曾国荃部抵达了天京城下时。其他各部都距离很远。难以救应。
当时。天京城下。曾国荃的陆师18营9000人驻于雨花台。彭玉麟的水师18营9000人协助。确保水路交通。另又曾贞干部10营5000人确保西路粮道。
可以说。由于湘军的失误。此时天京城下的湘军兵力单薄、营垒未成。形势危急。
洪秀全及令李秀成前来增援。
李秀成提出了不同意见:现在敌人初到。锐气正盛。难以速破。我先给天京补充弹药物资。以利持久。等到2年后。湘军久围师老。我再来一举击破。
如此。太平天国高层在争执中浪费了宝贵的3个月。
直到洪秀全连番严旨。李秀成才集结大军。前来解围。
此时。湘军已经抓紧时间。修筑营垒、补充兵力物资。站稳了脚跟。
人心不一
对于李秀成与洪秀全的争执。绝大多数时候李秀成都是对的。但这次李秀成就有问题了。
李秀成的主张。延续了太平军攻破江南、江北大营时的套路。
当年。杨秀清也未急于直接进攻威胁天京的江南、江北大营。等到时机成熟。才一举破围。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
湘军围攻九江、安庆。无不是长围久困。何曾“师老”?相反。湘军擅长的就是“结硬寨。打死仗”。一旦被他们死死困住。就很难甩掉了。
或许。与当初解安庆之围时一样。李秀成急于发展、巩固自己的苏浙根据地。不无私心。
太平天国后期。各将将自己经营的根据地视为个人利益所在。已一盘散沙。
李秀成是这么对洪秀全的。那李秀成手下的将领们。也是如此对待李秀成的。
洪秀全害怕李秀成尾大不掉。“众建诸侯以分其权”。忠王手下的将领们个个都封了王。形成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愿全力替李秀成打仗。
所以。开战前。李秀成发出了“联万心以作一心”的号召。
“联万心以作一心”。看来。太平军已怀“万心”。人心不一了!
这也是此后血战时。总差一口气的重要原因。
运气不错。形势极为有利
就在李秀成调兵遣将。前来救援时。上天帮了李秀成一把。
9月。江南发生大疫。湘军各营疾疫盛行。
天京城下的曾国荃部。此时兵力已达3万人。但在大疫感染下。“每营无病者不过一二成队”。能勉强出战者。不过万人!
而且。其余各路湘军。也因大疫所困。难以及时像曾国荃靠拢。
此时。李秀成集结了20余万大军。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
同时。由于李秀成部久战苏浙。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大量新式装备。
据曾国荃汇报:太平军“火器精利于我者百倍之多。又无日不以开花大炮子打垒内。洋枪队多至二万杆”。
曾老九的话未免夸张。但太平军的装备不弱于湘军。则是基本可以确定的。
形势对太平军极为有利!
兵力难以展开。西路袭击受挫
用李云龙的话说。这样的富裕仗。还分什么主攻辅功?
但是。李秀成兵力虽多。却不敢这么说。
因为:湘军立营于雨花台至江边的狭长地带。侧背有长江保护。正面狭窄。
战场狭窄。李秀成难以发挥兵力优势。
战役开始后。李秀成决心来一次“手术”。他把重点放在西路。
西路的重点是:攻占江心洲。
只要太平军控制江心洲。以火力封锁江面。就可以切断湘军水师、陆师的联系。阻断湘军的补给线。
太平军数千人冲上江心洲。抄敌后路。企图截断敌人运道。
湘军的反应速度真不是盖的。他们立刻组织兵马。连夜筑垒十余座。与太平军在洲上对峙。
由于江心洲战场不大。太平军兵力虽多。但能投入者不过数千人。兵力优势无法施展。遂达成僵持。
西路。陷入僵局。
就差一口气的东路
西路陷入僵持后。18日开始。太平军把重点放在东路。
东路。是硬仗。
太平军在火力掩护下。背着板子。填上壕沟。奋力前进。“烽燧蔽天。流星匝地”。攻势猛烈。
太平军攻势猛烈。湘军一开始还真吃不消。
曾国荃亲自督战。被飞子击上左脸。副将倪桂阵亡。
23日。李世贤率3、4万人来助战。太平军攻势更盛。
曾国荃形势危急。本在保护西路的曾贞干率军来救。拼死抵抗。
25日。曾国荃的汇报。显示他已经抵挡不住了:我军已疲且惫矣“。
此时。湘军的一次主动出击。稳定了形势。
被反击打乱部署
原来。在太平军集中精力于东路时。西路营垒散而不坚。
湘军见有机可趁。遂在西路发起反击。击毁太平军营垒12座。
太平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只得将江心洲的军队撤回山上。
太平军的调整。使他们对东路的进攻放缓7日之久!
就在这段时间。芜湖等地的湘军援军抵达战场。带来了3000生力军。
湘军形势得以好转。
接下来。双方迎来了最惊心动魄的一刻。
死战
在调整期。太平军也没有闲着。他们继续挖掘地道。准备土攻。
曾国荃跟太平军打了这么多年仗。太平军的套路他再清楚不过了。已有准备。
曾国荃紧急下令:在壕墙内再筑一道墙!
11月3日。最惊心动魄的一刻来临。
太平军地道爆破炸塌湘军营墙两处。从硝烟中杀入。冲入缺口。
湘军早有准备。据内墙死战。杀伤太平军后发起反击。堵住缺口。
太平军岂会放弃苦苦打出的缺口?立刻组织兵力往缺口猛攻。
两军在缺口短兵相接。拼死搏杀。
最终。太平军始终冲不如缺口。攻势失败。
此战后。双方气势完全逆转。
湘军决定:“定计不挖道矣。纵或地道轰裂。亦可拼力堵住口子也”。
太平军的攻势。已过“顶点”。
技术对抗
此后。太平军调整部署。不再死攻。
东路。太平军继续挖掘地道。准备再来一波;西路。太平军决长江之水。准备断绝湘军运输道路。
双方进入了“技术对决”的阶段。
技术对决。湘军是不怵的。
太平军的土攻技术。早年就是在湘南成熟起来的。现在在湘军面前玩这个。哪里能得到便宜呢?
你挖地道。湘军对着挖。
挖通了以后。要么灌溉淤水。要么摧毁地道。
不但如此。有时候地道没有连上。湘军“一不小心”挖到了太平军的营地。也反击太平军。
西路。湘军发挥水师优势。以舢板守住双闸。牢牢掌握主动。粉碎太平军决水企图。
如此。形势对湘军越发有利了。
退兵
此时。外围湘军中。一部分湘军摆脱了太平军的阻击。抵达天京外围。
11月21日。曾国荃见兵力稍厚。立刻对太平军最薄弱的西线发起反击。
西线太平军不能抵挡。被迫退军。
形势逆转。李秀成被迫退兵。
总结
此战。打了足足46天。
曾国荃本是孤军深入。又为大疫所伤。天灾人祸。难免一败。
可是。绝对优势的太平军就是奈何不了曾国荃!
其原因有3:
1、前敌指挥官李秀成不擅硬仗。
李秀成素来善于打巧仗。
此前的作战中。李秀成或“围魏救赵”。或千里奔袭。或极力攻心。用兵巧妙。构思缜密。可谓良将。
不过。李秀成一直不太擅长打硬仗。也不喜欢打硬仗。
此战中。太平军前期的硬攻已经使湘军陷入极端窘迫。正是所谓“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的时刻。
但每每在这个关口。李秀成放缓攻势。改打“巧仗”。使曾国荃屡屡挺过最危险的时刻。
2、战斗意志!
此战。曾国荃3万人。伤亡5000余人。曾国荃受伤。多位将官战死;太平军20余万人。伤亡不过万人。没有知名将官伤亡。
这说明:湘军是真的决死一战了。而太平军各部有保存实力。不肯死战的嫌疑。
这也难怪:太平军几次出现绝佳机会。但总是差一口气!
3、太平天国的系统性失败。
此战。曾国荃虽系孤军。但后有长江水师支持补给。外围湘军虽受牵制。但一有机会。就几百、几千的前来增援。使曾国荃危而不败。
反观太平天国。势力虽大。却一盘散沙。
洪秀全、李秀成的争执。使太平军3、4个月才来打。错失机会。
战前。洪仁达、洪仁发贪财。使天京囤粮计划受阻。太平军在天京的粮草、物资紧张。虽然“主场作战”。却缺粮少衣。
而外围的陈坤书。更是没有全力阻援。使芜湖湘军源源不断支援曾国荃。
这就是系统性差距!
清军方面。自江南大营被攻破后。大清将平叛指挥权悉数交给曾国藩。
而太平天国方面。已经在不断的滥封、滥用后。成了一盘散沙!
如此。兵虽多。怎么能胜呢?
此后。太平天国又想出多种方式。企图扭转形势。
只是。这样有利的状况都无法解围。哪里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扭转乾坤呢?
太平天国的灭亡。已不可能避免了。
其他观点:
1862年到1864年间。太平天国和清军之间爆发了最后一场大战“天京保卫战”。其中李秀成领兵20余万回援天京。清军十余万。但最终李秀成竟然全军覆没连自己都被俘了。天京也被攻陷。不得不让人唏嘘。只能说当时的太平军确实是穷途末路。比不了当年了。
1、1856年的天京事变可以说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领军出走。太平天国领导层分裂。该次事件对于太平军物质、兵力上的损失并不大。但是在精神和思想层面造成了整个太平天国的混乱。底层士兵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作战了。战斗意志大减。
同时天王洪秀全对于部下的猜疑大大增强。虽然也重用了陈玉成、李秀成等新秀。但是也任用大量无能的亲戚洪仁发、洪仁达等把持朝政。在“天京保卫战”过程中陈玉成、李秀成在前线拼死奋战。这帮人还不忘了胡乱指挥、拖后腿。
2、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洪秀全等领导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官制、礼制、军制、经济制度。给参与起义的群众描绘出了美好的前景。但是当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层迅速堕落腐化。所谓财产公有的圣库制度成了剥削民财、搜刮民脂民膏的手段。太平天国上层穷奢极欲。下层却生活没着落。曾经的热血、理想褪去后。底层这些人也就都不相信洪秀全的忽悠了。
到了“天京保卫战”的时候。看似太平军的兵力超过清军。但是兵无战心、将无斗志。诸将各有私心、各行其是。这仗还怎么打。
3、洪秀全晚年昏聩。沉迷于自己创造的拜上帝教不可自拔。面对天京被围、坐困孤城的局面。洪秀全多次拒绝李秀成“放弃天京。转战中原”的正确建议。居然寄希望于上帝降奇迹赐福于太平天国、派天兵下凡战胜清军这种荒唐念头。最终粮草匮乏。大量太平军被活活饿死。非战斗减员严重。天京陷落与其说是湘军强攻下来的。不如说是太平军饿的实在是打不动了。
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李秀成执掌一切权力。但是太平天国的局势已经是难以挽回了。6月19日李秀成带着幼天王洪天贵福意图突围。最终兵败被俘。于8月7日被曾国藩杀害。
其他观点:
谢“等1603637”之邀
答;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冶。战争服务于政治。政治服务于少数的利益既得者。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内讧外患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5-6万开店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0578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平军,湘军,太平天国,兵力,天京,西路,东路,形势,江心,营垒
没想到大家都对太平天国大决战时,李秀成二十五万大军为何解救不了天京?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1862年9、10月。李秀成率20余万大军(号称60万)猛攻驻于雨花台的曾国荃3万湘军。李秀成部刚从苏浙前线回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