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哪里?是谁说的?
原创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哪里?是谁说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句话是孔融的儿子所说的。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在汉朝未年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被列为“建安七子”。孔融小时候聪慧敏捷。有则”孔融让梨”的故事。说的就是孔融尊老爱幼的懂礼貌、知谦让的良好美德。

可是后来孔融变得恃才傲物。口无遮拦。妄自尊大。孔融还写了一篇《父母于子无恩论》。他甚至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这种言论。表明孔融认为所谓的孝道是不足以守的。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也与孔融让梨的美德大相径庭。这在当时与汉代统治者所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道德要求就是悖逆行为。这又谁能想到这种言论竟然出自他这位孔圣人的后世子孙之口呢。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孔融又因为多次祸从口出。屡次冲撞嘲讽挖苦曹操。从而被曹操假借不孝之名予以杀害。这也是孔融不识时务咎由自取的教训。

曹操派人去抓孔融的时候。孔融的大儿子才九岁。小儿子八岁。两兄弟正在下棋。孔融害怕祸及家人。孔融便向衙役请求说:“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希望我犯了罪。只处罚我自己就是了。能让我的两个孩子留下来吗?”他的两个孩子听见了。便走到父亲跟前说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意思是说鸟巢从树上摔下来。还能有完好的鸟卵吗?

这句话引申为整体遭难。个体也受牵连。难以幸免。

其他观点:

这话是孔融的儿子说的。

孔融是谁。恐怕没有不知道的。那是千古一大才。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盛名。

但恰恰就是他这大才。不仅害死了他自己。也连累了他的全家。

您说。这才大才小。对于一个即将谢幕人生的名士来说。还有什么鸟用?

孔融的前世今生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人。今山东曲阜。 是东汉末年文学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

孔融少有异才。玲珑剔透。小小的年纪就名噪当时。深得时人敬重。

由于他任过北海相。后人又称孔北海。

总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孔融恰恰应了这句话。他自己时感自家能量非凡。却在讨伐黄巾军的时候。屡吃败仗。一跑再跑。成了丧家之犬。他却看不到自家身上的这些阙陋。反而依仗那点儿文采。自我感觉天下奇崛舍我其谁。经常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连一国之宰辅曹孟德也不放在眼里。经常发些不满言论。不是贬斥就是损毁。抨击时政。针砭时弊。语句慷慨。壮怀弥烈。终于因为口不择言而被曹丞相斩了头。牵累全家被害。

①、孔融让梨

《后汉书·孔融传》: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小小年纪。就知道尽着哥哥们挑大的。自己拿小的。这也是一种美德。所以后世一直将孔融让梨传为美谈。

②、世代通好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一个十岁的孩子。竟然在德高望重的尊者面前。不卑不亢。且还和尊者的先辈攀上亲缘。言之凿凿地将孔夫子和老子拴在了一起。为自己找到了最大的靠山。且言语张弛有度。进退得法。确实令人拍案叫绝。也不得不佩服孔文举确实能言善辩。应对从容。不愧为孔门后代。当世奇才。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这段文字同样在《世说新语》里面更有看点。应答也更为精彩: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不得不说。孔融的家风实在太好。遗传基因太过强大。想当年。孔融也是小小年纪坦然应对。表现得气度雍容。超出年龄的界限。看来他的儿子不比他差。甚而更胜一筹。

孔融当初是面见圣人尊者。没有性命之忧。大可胡说八道。或者攀附龙凤。都说得过去。也无可厚非。

但这黄口小儿。面对屠刀的时候。竟然镇定自若。还似乎像在教训他的父亲。实在是天下少有。足见这孔氏一门确实麟凤之姿。天纵奇才。无怪乎能传百代而不衰。荣享至今。

可惜可叹的是。这伶牙俐齿的垂髫孺子。却连同他的父母一同被杀。实乃千古遗恨。也是乃父铸成的千古大错。

后人甚惜之。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 :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f u)。同“否”。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 惊恐 2.希望 自身 3.同“否” 4.不久 逮捕他们的人

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10:33

    建安,儿子,的人,尊者,惊恐,鸟巢,这句话,八岁,朝廷,中外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10:33

    没想到大家都对“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哪里?是谁说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10:33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句话是孔融的儿子所说的。孔融是孔子的后人。在汉朝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