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发代首》的传说和《望梅止渴》的典故,称得上是曹操的经典智慧吗?
原创

《割发代首》的传说和《望梅止渴》的典故,称得上是曹操的经典智慧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割发代首说得是在一次行军中。曹操为了笼络人心。下令严禁士兵践踏麦田。违者斩首。可偏偏事与愿违。曹操自已的马受惊。窜入麦田。号令发了。白纸黑字。为了显示公正公平。曹操让下属把他斩首。这下事难办了。斩了曹操。怎么行呢。可不斩。发下的号令如同儿戏。最后身边的谋士想了一个法子。割发代首。终算把事糊过去了。之所以是传说。是著书人为了显示曹操的谋略过人之处。成大业者不拘小节。

望梅止渴也说得是在一次行军中。天气很热。一时找不到水喝。士兵们精疲力尽。走不动路了。但离目的地还很远。如果停下来休息的话。很可能当天到不了目的地。可没有水喝的话。是根本不能再坚持下去了。身边的谋士一下子也想不出办法来。这时曹操自己想到了一个法子。让人传下去说前面不远处有一个梅林。有很多的梅子。士兵们听了。一下振奋起来。马上可以吃到梅子了。就加快了行军速度。可到了目的地却也没见到梅子。但行军是顺利结束了。这个典故同样说明了曹操的智慧过人之处。

割发代首和望梅止渴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是作者用来描写曹操的谋略和智慧的过人之处。

其他观点:

割发代首和望梅止渴算不上是曹操的大智慧。只是曹操的小计谋而已。割发代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曹操爱民如子。待之如父母。要求行军不得踩踏百姓庄稼。而自己的座骑却践踏了青禾 自己制定的军法。自己违反了。曹操就准备自刎来维护军令。这让众军士惊骇不已。但是军队不能无首。在众人的提议以割发代首来取代处死的方法。望梅止渴。由于长途行军大家焦渴难耐。报怨颇多。为了加快行军。在路途中看到有大片树林。曹操便急中生智。说前方有梅林。到了梅林大家可放开尽情地吃梅子。一听前方有梅林。大家顿时口中生冿。缓解了难耐的干渴。而且还加快了行军步伐。这都不能说是曹操的大智慧。曹操真正打大智慧。是治国。安邦。削军阀。平内乱。统一三国。使国家有乱到治。

东汉末年。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平定内乱。收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

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出现稳定和谐的发展局面。曹操被史家称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在做事和决策上有些独和霸被称为奸雄。特别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人诟病不已。

曹操的大智慧主要表现在安邦治国方面。和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方面。

其他观点:

《割发代首》的传说是三国演义中魏国的曹丞相。利用自己的战马受惊践踏了百姓的青苗。而要自吻。以此彰显法律的尊严。刁买人心。从而起到严肃法治的作用。是曹操治军之道。不算经典。倒也是气到了震慑作用。

《望梅止渴》倒是非常经典的故事。很实用。也起了大作用。

曹操率军作战。长途跋涉。因缺水士气低落。没有战斗力。更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曹操心生一计。指着前面山坡大声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又大又红的梅子成熟了。快点去摘!”如此。梅子酸酸的味道。令士兵顿时嘴里生津止渴。有梅子吃。士兵也不觉着渴了。顿时来了精神。加快了行军速度。顺利的到达目的地。度过了难关。

总之曹操是大军事家。思想家。具有统领大军的本领。有较高的智慧。其著作广为流传。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也是一位智慧的领袖。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33:48

    梅子,梅林,望梅止渴,目的地,之处,大智慧,自己的,智慧,是在,让人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33:48

    没想到大家都对《割发代首》的传说和《望梅止渴》的典故,称得上是曹操的经典智慧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33:48

    割发代首说得是在一次行军中。曹操为了笼络人心。下令严禁士兵践踏麦田。违者斩首。可偏偏事与愿违。曹操自已的马受惊。窜入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