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懿说“诸葛亮如果兵出武功,则魏军危矣,若亮兵出五丈原,则魏无忧”?
原创

为什么司马懿说“诸葛亮如果兵出武功,则魏军危矣,若亮兵出五丈原,则魏无忧”?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是演义里的说法。此言是演绎了司马懿的原意。起到了很好的文学效果。这是罗先生一贯的手法。其实。史实远没有那么悬。

01

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五丈原

《诸葛亮传》记载。青龙二年(234年)春。诸葛亮帅军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

这已经说得很清楚。诸葛亮出兵到了武功。开始屯田。做为长久驻军的打算。但到了秋天。就因病而逝。大军也就撤退了。

诸葛亮已经越过了秦岭。把势力推进到了渭河南岸。想长久驻军。也没有打算进一步讨伐魏国的意思。

《晋书·宣帝纪》记载:

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帝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这里司马懿说得也很清楚:诸葛亮如果有勇气的话。就应该兵出武功。沿着北山东进;如果他西上五丈原。则我各路人马就不会有战事。

果然。诸葛亮西上五丈原。由此司马懿断定:“诸葛亮想争夺渭水南原。但却不向阳遂发兵。其意图已经很明确。”

亮果上原。将北渡渭。帝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

究竟诸葛亮是啥意图。司马懿没有明说。结果一颗流星就从天上坠落下来。司马懿断定诸葛亮不行了。不久就会撤军班师。

02

武功与五丈原的地理位置

五丈原。在今天的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处的五丈原镇。而岐山县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也就是说三国时期的五丈原还不是岐山县的地盘。

武功县隶属于今天的陕西咸阳市。武功县的设置。却要早的很多。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设郡县。将原周朝京畿内地的邰地分为武功。大致范围就是今天郿县和岐山的南部、太白县东部及周至一带。之后。基本延续这一设置。从此看来。汉末三国时期。五丈原就属于武功县。

明确了这个地理位置。就清楚五丈原与武功相距很近。

《诸葛亮传》明确记载。最后一次北伐就是进攻武功。没有五丈原一说。

03

诸葛亮的战略意图

五丈原在渭河以南。而武功具体指的是县治所在地。在渭河以北。

如果诸葛亮渡过渭水。依北山东行。占据武功。那就是准备进攻咸阳、长安的态势。司马懿方面就必须要在渭河北岸、长安等方向阻止诸葛亮大军进犯;而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不渡过渭河。仅在南原驻扎。就没有企图进犯长安的打算。由此。司马懿断定北岸不会有战事。

这是由双方战略意图决定的。根本不存在演义中所说的司马懿判断的魏军危与安的问题。

司马懿真实的意思是。诸葛亮驻军五丈原。就说明诸葛亮不想与魏军决战。魏军没有战事自然不会有危险。

如果诸葛亮进攻武功。就说明诸葛亮要与魏军决战。就必定有战事。就得辛苦大家与诸葛亮打一架哦。这不是说魏军就危险了。

如果魏军这么菜。那诸葛亮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不会去进攻魏军吗?

诸葛亮打不过司马懿。司马懿也清楚。诸葛亮不会有大的作为。但不打都省心。

诸葛亮在耍心眼。让孙权进攻曹魏。自己在等待机会。

但曹叡与司马懿的策略就是尽量不与诸葛亮作战。先打败孙权再说。果然。曹叡打败了孙权。同时。诸葛亮也病逝了。

这是根据史料所提供的当时情况的分析。

如果诸葛亮出武功将会如何哪?

那就必须先渡过渭河。这样渭河南岸就成了诸葛亮的大后方。如果司马懿占据了渭河南岸。就等于切断了诸葛亮的后勤补给线。一段前进受阻。不能顺利夺取咸阳、长安。很可能诸葛亮就无家可归了。

司马懿的战略是能不开战尽量不开战。即便开战也没大的担忧。反而是诸葛亮会冒着更大的风险。

因此。史实远没有那么复杂。都是演义在故弄玄虚而已。双方都不想打。他们不对峙还会干嘛呢?

其他观点:

司马懿的这段话。可不是出于烧香拜佛的焦虑之情。而是发自料敌于先的满满信心!

有充足的信息证明:司马懿已断定诸葛亮不敢出武功。并依此判断做了充分的准备。

当然。尽管司马懿看出了诸葛亮不敢出武功。他依然对诸葛亮的实际用意判断不足。若非郭淮的提醒。他险些陷入被动。

司马懿已判定:诸葛亮此次北伐。是求野战!

第四次北伐结束时。魏军就诸葛亮下次北伐的路线、时间进行过讨论。

杜袭、薛悌认为:诸葛亮将于次年麦熟时再出陇右。应赶紧利用冬闲。运粮备战。

因此。司马懿判定:诸葛亮下次北伐。必出陇东。以求野战。同时。由于连番北伐都受粮草困扰。下次北伐。必备三熟之粮。才敢出兵。

于是。司马懿在关中恢复生产。积极备战。

看来。司马懿已经判定:下次北伐。诸葛亮必求野战!

司马懿判定:诸葛亮出武功的概率极低

既然诸葛亮此次北伐。要求野战。那么。诸葛亮的下步动作。就需预判。

出武功。自然可以靠近、威胁长安。

但是。蜀军既然吸取攻陈仓、祁山不下的教训。又怎么会在司马懿主力跟在屁股后面的情况下。去真的打长安呢?

而如果是要求野战。以诸葛亮之明。怎么会把决战地点选择在不利的关中平原呢?

因此。司马懿基本判定。诸葛亮更可能向五丈原方向运动。

从司马懿的战前准备来看。他不断迁徙人民到关中地区。兴修水利。其企图。就是准备与诸葛亮打持久战的。他的战前部署。就是以此判断为基础进行的。

我们要注意的是:此战中。司马懿不是一个看客。而是诸葛亮的对手!

假如司马懿真的认为诸葛亮出武功自己就应付不了。甚至还会威胁长安。那他怎么可能悠哉游哉地在这里发表评论。而不紧急做准备呢?

只能说:司马懿判断诸葛亮不大可能出武功。他将根据这个判断做准备。但是。即便诸葛亮出武功。司马懿也有信心应对这种威胁。

郭淮判断出诸葛亮的真实意图

但是。司马懿依然没有完全判断出诸葛亮的真实意图。

诸葛亮此次前来。要求决战。那么。诸葛亮想要选择在何处决战呢?他会如何防止司马懿继续“坚守不出耗粮草”呢?

郭淮敏锐地捕捉到了危机:如果诸葛亮占领北原。连接北山。就可能切断关、陇通道。

如此。司马懿将陷入被动。没有资本“坚壁不出”。只有被动决战。以求打通关陇通道。

因此。郭淮建议:提前屯兵北原。阻止诸葛亮的企图。

起初。司马懿及诸将不信。在郭淮的详细分析下。司马懿才采纳郭淮建议。以郭淮率重兵移囤北原。

果然。郭淮连夜占据北原。营垒还未修筑好。蜀军就赶来了!

郭淮粉碎诸葛亮声东击西。守住了北原。

无奈的对峙

由于郭淮的提前部署。诸葛亮无法逼司马懿决战。被迫在五丈原屯兵。长期对峙。

客观地说。这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在五丈原屯兵。粮草基本有了保障。可以与司马懿长期对峙。

同时。诸葛亮使用各种手段挑衅司马懿。其目的。不是让头脑清醒的司马懿就范。而是希望激怒魏军诸将。使他们施加压力。出来作战!(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就耐不住诸将的求战情绪。被迫出战)

但司马懿巧妙地与魏明帝唱双簧。压制了魏军诸将的请战情绪。从容应对!

因为已经失了先手。司马懿可以坚守不出。诸葛亮除了挑衅司马懿之外。也别无他法。

司马懿耗退诸葛亮。靠的就是一个耗字。

可是。假若司马懿、郭淮不能提前判明诸葛亮的企图。又怎么可能“想不出战就不出战”呢?

司马懿所谓“如果诸葛亮出武功。我们就要担心了”的说法。透露的。是他对诸葛亮行动的预判信心。而非烧香拜佛的焦虑之情!

其他观点:

武功在魏军侧翼。司马兵败。诸葛可以趁此时进行最好的兵力配置。五丈原在渭河以南。与司马隔河对峙。难以进兵或者出奇兵。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57:38

    司马懿,武功,渭河,五丈,长安,岐山县,这是,决战,诸葛,野战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57:38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司马懿说“诸葛亮如果兵出武功,则魏军危矣,若亮兵出五丈原,则魏无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3:57:38

    这是演义里的说法。此言是演绎了司马懿的原意。起到了很好的文学效果。这是罗先生一贯的手法。其实。史实远没有那么悬。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