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你如何看待“以民为本”的思想?
原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你如何看待“以民为本”的思想?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感谢和大家分享。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解。值得借鉴习总书记当年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的感悟:“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

01原文典籍出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这里。“惟”的意思是为是。

夏朝姒太康

禹之孙太康。启的长子。夏朝第三任后(夏朝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称王)。自小娇生惯养。即位后的生活更是腐败。只顾游玩享乐。不理朝政。外出狩猎更是数月不归。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夺权。史称“太康失国”。之后。太康和母亲及四个弟弟被赶到了洛河边。《五子之歌》。是为追述祖父禹的功绩和品德而作。表达了五个人的悔意。认识到统治者应该对百姓和权力的敬畏。

02“民”“邦”的阴阳思辩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道。处处都能体现阴阳互根、互立、互化的思维高度。而区别于线性增长的单一模式。也区别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两者之间如何表现阴阳的思辩?

“民”为阴。“邦”为阳。国家离开百姓则国无魂。百姓失去国家则民无主。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指百姓。舟指统治者。两者共根。互为依托。

统治者要颁布政令。要引导百姓。要治民要养民。百姓要遵从政策调节。要执行政令。要养士要治士。

03依靠均平实现“本固邦宁”

要实现“本固”“邦宁”。均平是中国几千年来基本国策的目标。是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发点。

均平。首先是在经济上的。

中国古代。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了完备的古典经济学理论——《管子》轻重之术。

战国管仲

《管子》。认为市场的本质是商品交换、资源配置的场所。是价格形成的机制;认为市场有自组织功能。却不具有自动实现均衡的功能。所以。轻重之术认为市场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调节。以实现其动态的平衡。而不是只追求在数据上的增长。而市场调控的关键。就在于政府需要通过大量储备商品和货币(农业时代最主要的商品就是粮食。货币就是贱金属铜质货币)。来调节市场价格。杜绝垄断经济。防止商人过度投机。均平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

具体操作。可以简化为:市场物资不足时。物价上涨。政府适当低价卖出储备。同时投放贱金属加快货币流通;市场物资过剩时。物价下降。政府适当高价收购储备。同时投放贵金属降低货币流通。

中国古代对政治经济管理。有如此阴阳思辩的思维方式。是从为国理财的整体看待问题。可谓国与民。公与私两利。

04如何看待“以民为本”的思想

4.1强调政府的中立性质

“以民为本”。首先强调的是政府在社会活动中的中立性质。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社会内部就有了明确的分工。有了劳动分工。必然会产生不同职业的利益冲突。德能居位者曰“士”。由“士”来节制资本抑制“工”“商”。同时。食禄者不得争利;“工”“商”与“农”之间。通过“绝兼并”和“常平仓制度”。来平衡商品与价格。防止垄断;“士”需要养“农”。“农”又可治“士”。

除了上下阶层之间的动态平衡。还特别强调社会阶层内的横向平衡。节制资本以防止商人阶层垄断国家政权。这使得中国长期存在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中性政府。才让中国可以雄居世界之巅上千年。而没有陷入资本主义的泥潭之中。

所以“以民为本”。必须强调政府的中立性质。节制。是为了使富起来的百姓不足以骄横。贫下去的百姓不至于潦倒。

4.2强调人的差序性质

“以民为本”。强调的是人生而是有差序的。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与这个世界产生某种联系。我们的禀赋是有差异的。因而。落到社会分工上。就存在“大人”与“小人”。“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区别。古代智者认为。阶层之间是阴阳互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双方有对等的不可转换的权利和义务。“以民为本”不能脱离人的差序。

无论是常人还是圣人。我们都要坦然的认识到这样的差序。但是差序的存在。不能离开公平公正的前提。

其他观点:

(首)奴隶社会。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可以买卖、可以像牲口一样任意杀害。奴隶是奴隶主的劳动工具。受尽了压迫。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这种反抗不仅动摇他们的统治。而且是历代朝廷更替的直接原因。于是统治阶级逐渐认识到民可覆舟。也可沉舟的道理。产生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但是。这种思想在社会发展中。只起到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在利益的驱使下。必将阶级矛盾激化。形成朝代更替。

其他观点: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典出《尚书·五子之歌》。是大禹王对后世子孙的告诫。也是后世儒家民本思想的源头。

(大禹王曾经传下祖训。人民应该去和他们亲近。而不是冲他们摆上官的派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他们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愚夫愚妇。一能胜予“

(那些所谓的愚夫愚妇们。我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发现比我强的地方)

……

根据史料的记载。太康(大禹王的孙子)“盘于游田。不恤民事”失去了国家。他的五个弟弟流亡到洛河对岸。国破家亡之际。想起了大禹王的训诫。边哭边唱。这就是《尚书·五子之歌》的来由。

贵民重民是我国传統治国修政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历代明君贤士都將“以民为本”置於为政方略的首要地位。《群书治要·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尽心下》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贾谊政论书《贾子》中亦云。“於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这些观点作为中国古代贵民思想的代表。明确地指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一切政事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有安定繁荣可言。所以上至君主。下至各级官吏都应以人民为贵。以人民为重。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指出: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久久为功的作风韧劲。构成了我们党成就历史性成就的价值底色和担当根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14亿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血肉为甲。众志成城。构筑起一条经受住重重考验的钢铁防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迎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党中央到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拼死守护全国人民。卡口值守、疫情一线。到处都可以看到党员的身影。这“不惜一切代价”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深情。

反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这次全球性疫情期间都干了些什么?英国居然要“群体免疫”——就是拿人民的生命做实验;美国忙于“甩锅”——就是引导民众暂时性失明。结果呢?一个黑人“弗洛伊德”事件。西方就都彻底乱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也许西方的政客都不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吧!可悲!可怜!可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06:50

    本固邦宁,为本,太康,民惟邦本,大禹,百姓,政府,国家,阴阳,尚书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06:50

    没想到大家都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你如何看待“以民为本”的思想?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06:50

    感谢和大家分享。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解。值得借鉴习总书记当年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的感悟:“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