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死前为何痛骂山东巡抚“屠户”毓贤?
原创

李鸿章死前为何痛骂山东巡抚“屠户”毓贤?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八国联军(实际为十一国)入侵北京后。跟清廷派出来的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谈判。并上交了一份要求清廷严惩的“罪犯”名单。

于是清廷将这份名单上的王公大臣们。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也算是予以了严惩。但列强们并不满意。他们再次向清廷强调:

“其他人可以活命。但是山西巡抚毓贤必须死!”

就这样。本被判了流放新疆的毓贤。走到半路迎来了慈禧太后的第二道懿旨。被当场斩于兰州……

那么山西巡抚毓贤究竟做了什么。不仅李鸿章骂他误国。列强们也如此痛恨他呢?

一、

毓贤。字佐臣。从他的字里面其实就能看出。他的志愿是辅佐朝廷。成为肱股之臣。

他并没有通过科举进入官场。而是捐了个监生。所谓监生其实并不是官。而是能获得进国子监读书的资格。或者叫候选官员。在苦等十年之后。他才等来了实缺。也就是曹州知府。

从此之后。毓贤就正式进入了官场。但这个人很特立独行:

作为一名汉军旗的人。他既没有向洋务派大臣李鸿章或张之洞等靠拢。也没有向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等靠拢。更没有向顽固派的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等靠拢。是名副其实的“裸官”。

当然。他能官至山西巡抚。凭借单枪匹马万万不行。自然也有他的伯乐。也就是慈禧太后!

而他之所以能入慈禧太后的法眼。完全在于他的为官之道。其中最让他引以为傲的。也是他自己经常提起的便是“三不主义”:

“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

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引申出来。就是讲他要做一个清官!

下面我们就好好讲讲他的“三不主义”。看看他到底是不是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

二、

清官。有好几层含义。一种是指清廉。也叫清贫。是一个穷官。二种是指清明。也就是明白事理。看问题比较透彻。

前者的清官叫廉官。对应的是赃官。后者的清官才叫清官。对应的是昏官。

最早的清官指的就是后者的清官。只不过后来人们把清廉当成了清官的必要条件。从而延伸出只要是廉官。那么他就是清官。

从这个意义上讲。毓贤确实是清官。不过是前者的清官(廉官)。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毓贤的清官名号。究竟是怎么炼成的?

在中国古代有句话。叫:

“自古清官皆酷吏!”

毓贤要想当清官。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非常难!

第一关就是钱关。作为一名知府。上下级关系要打点。底下人也要吃饭。所有的钱都在你的俸禄中出。根本就不够。即使大清在雍正帝时期搞了个清廉银制度。虽有好转。但也是捉襟见肘。

第二关是政绩。不能讲我没钱我就不办事了。荒废政绩。那你这个清官算什么清官。再说也做不长啊?所以。必须要拿出点政绩来。拿政绩有很多种方法。搞建设。搞投资是一种。但这些都需要钱。没有足够的底气是争不来拨款的。

毓贤要想做清官。还能在官场上活下去。甚至高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当酷吏!

三、

我们看《汉书·酷吏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酷吏几乎都是廉官(清官)。

也就是说。他们要想在仕途上站稳脚跟。走正常的路线行不通。只有丧失了基本人性和人之常情。也就是当酷吏。才能成就他们的清官事业。

所以。毓贤要想在官场脱颖而出。又不能靠金钱去疏通关系。他能想到的一个办法。那就是当酷吏。

由于当时的曹州盗贼流行。他一上任就大力打击。并发明了很多严酷的刑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站木笼”:

所谓站木笼。就是制造一种木笼。木笼上端是枷。可以卡住嫌犯的脖子。让嫌犯悬在空中。脚下再垫上几块砖。让人似踏非踏。而笼子内呢。又遍布着铁钉。嫌犯稍一动弹就扎得鲜血淋漓。痛不欲生。

近代小说家许指严曾经见过毓贤给嫌犯行刑的场景。他还听到毓贤对人讲:

“我到任两个月。站死三百七十多人。可是盗风仍未灭绝。曹州人真强硬!”

就这样。他在曹州任上。三个月就杀了2000人。不仅收获了老百姓赐予的“屠夫”称号。还收获了朝廷给与的“善治盗”嘉奖:

“光绪十四年。署曹州。善治盗。不惮斩戮。”

就这样。凭借着“善治盗”的称号。毓贤一路高升。做到了山东巡抚!

四、

也正是在山东巡抚任上。他开始放飞了自我。不再一味的镇压起义。反而大肆扶持义和拳。对抗洋人和教堂。

也是毓贤多次给朝廷上书。力陈义和拳的好处。并首先提出“化私会为公举。改拳勇为民团”的主张。

不仅如此。他甚至对外宣称:

“义和团魁首有二:一为鉴帅(前山东巡抚李秉衡)。其一即我是也。”

结果。彻底惹恼了列强们。他们一致给清廷施压。要求严惩毓贤。并催促清廷马上镇压义和拳。

就这样。毓贤短暂的离开了官场。换上了袁世凯任山东巡抚。袁世凯一上任大肆剿杀义和拳民。一定程度上也迫使这些拳民跑到了天津。跑到了北京。

随着局势越来越复杂。慈禧见已经控制不住了义和团。于是听从端郡王。庄亲王建议。对义和团改剿为抚。同时将毓贤派到了山西当巡抚。

到了山西的毓贤更是变本加厉。彻底放飞了自我。短短几个月。整个山西被毓贤杀的教民和洋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就有万余名。

而他之所以能做出这么“优异”的成绩。归功于他的一项政策:

“凡获得中国教民、外国教士财产者。六成私分。四成上缴‘公费’。”

这就是他是酷吏的整个经过。也使得西方列强对他恨之入骨。攻陷北京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他死!

五、

回到原来的问题。怎么看他只能称为酷吏。称不上清官啊。究竟是谁封他为清官呢?

就像前面我讲的那样。他是个“裸官”。除了慈禧太后。没有什么靠山。他这么作。必然引起了公愤。

外国列强自不必说。连朝廷大臣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也纷纷上书。要求严惩毓贤。甚至在李鸿章临终前。还大骂毓贤误国。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给了当地老百姓“清廉”的印象。实际上不止老百姓。在《清史稿》中也是记载他是个清官。

在八国联军已经入侵北京之后。远在山西的毓贤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觉得自身难保。于是就地遣散了这些拳民。但带头的大师兄不干啊。你让我们来我们就来。让我们走我们就走。我们岂不是很没面子。要我们走也行。得给钱啊?

于是毓贤说了这么句话:

“吾服官以来。清刚自矢。别无藏镪余财。可以为诸英豪壮行色。无已。吾惟有敝衣数箱。尔辈向质库取银。作川资何如?”

随后。他吩咐身边的下人:

“命从者出箱示之。皆破烂不堪衣着之物。”

至此。众人感慨。毓贤真的是一个清官啊。随后。义和团就地解散。各奔东西去了。

遣散了义和团。毓贤才带兵上路。去迎接慈禧太后去了。美名曰“进京勤王”。

六、

在清末文学家刘鹗的《老残游记》中讲了这么句话:

“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

显然。他也认为。毓贤是清官。这也导致了。当清廷下令要将毓贤处死的时候。逃散到此地的义和团民众。再次聚集起来。乃至万民请愿。请求赦免毓贤死刑。

甚至一些人开始思考如何劫法场之事。于是本来定于春节后行刑的。硬是提前到正月初二行了刑。

面对行刑者。毓贤也是豪气万丈。甚至把随身携带的一个金镯子脱下来。送给了行刑人。意思很明确。请给我一个痛快。千万不要用钝刀。

由于正值过年放假中。刽子手没上班。是临时找了个人行刑。这个人叫田拐子。毕竟生疏。一刀下去仅仅砍断了喉咙。气管并没断。

在一边观看的随行。上去就给补了一刀。正中心脏。这才让毓贤免于痛苦。

他死前也留下了遗书:

“皇上所命。臣下礼当遵行。予前杀人。今予被杀。夫妇何言?”

他还有一妻两妾。本来要一起殉葬的。因为还有些后事要料理。故活下来一妾。带着大家的骨灰回了老家……

后来。山西还有人给他建了祠堂祭祀。但不久后就被清廷派人拆掉了。

相对于李鸿章死后留给后人的几千万两银子。毓贤仅剩的一封遗书。真的算是一个清官了。而李鸿章跟毓贤究竟谁才是误国的人。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而毓贤留给我们的“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的三不主义。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他究竟想要什么呢?

其他观点:

在很多史书中。李鸿章在签订了《辛丑条约》之后就重病不起。自知时日无多的李鸿章在临终之际也没忘痛骂一人“误国至此”。那人就是毓贤。先后出任过山东和山西巡抚

李鸿章之所以骂毓贤。从表面来看。是因为毓贤在山西奉行的“扶拳灭洋”。诛杀了太多洋人和教民。激怒了洋人。才有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才有了《辛丑条约》4亿5千万的赔偿。这和“亡国”简直无异;但长远来看。李鸿章可能也有斥骂毓贤向朝廷宣传义和拳、影响当权者。才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起码李鸿章是这么认为的。可他却没有想过。是谁把毓贤逼成了那样。难道不是他们“汉党”一派吗?

毓贤有“屠户”之称。是晚清为数不多的酷吏之一。他对于“作乱”从不手软。但是。当了山东巡抚以后。却一改强硬姿态。对义和拳颇为偏袒。还曾多次谏言。希望朝廷收编义和拳。这引起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汗党的不满

毓贤这个人很奇怪。虽然遭受多种骂名。但是却并不腐败。从不贪污受贿。而且。官至巡抚。他却依然坚持“不站队”的原则。他认为只要对慈禧尽忠就能高枕无忧。他错了。大错而特错

当时朝廷也就两派。一派是以端王和一些王公贝勒为首的端王集团。他们斥外心理很强。仇视洋人;一派就是李鸿章为首的汗党集团。他们与洋人关系密切。主张“剿灭”义和拳。而毓贤哪一派也不属于。也正是因此。在他剿灭朱红灯义和拳之后。两派竟然不约而同对他进行了弹劾

于是毓贤几天之内就收到两道截然不同的圣谕。第一道指责他“清剿过度”。纵勇扰民;第二道批评他“清剿不利”。有意袒护。还没回味过来。就接到第三道圣谕:回京陛见!由汗党推荐的袁世凯代理山东巡抚一职

毓贤直到这时才明白。“不站队”的后果很严重。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他在回京后抑或出于报复汗党。就投奔了端王。而此时端王“废光绪、另立王”的阴谋刚被挫败。于是毓贤不失时机地向端王阐述收编义和拳的种种利好。于是。一场利用义和拳的阴谋就此产生。

有了端王集团的支持。没多久毓贤就再次出任山西巡抚。这个期间。他还多次向慈禧保荐义和拳

在李鸿章的意识里。正是由于毓贤对义和拳的袒护和宣传。才造成了八国联军践踏北京的悲剧;也正是因为对立期间毓贤对洋人的杀戮才使得洋人在获胜之后不断提高赔偿款!可他忘了。第一波进攻北京的八国联军正是被那些几乎算得上“手无寸铁”的义和拳给阻止在铁路线上。他更忘了本来可以击溃的第二波联军正是因为他们汗党暗中执行的“互保”政策。才让无数英勇抗击的中华儿女弹尽粮绝、最终以身殉国

外敌当前。依然热衷“内斗”。自始至终以“议和”为宗旨。满清的灭亡。难道“汉党”就没有责任吗?

其他观点:

卖官鬻爵。小人得志。视野极度狭隘。杀洋人。蛊惑慈禧。虽不贪财。却好杀伐。沽名钓誉。无巡抚之才。却滥用职权。结东洋之仇。却让李中堂晚节不保。不被李鸿章骂才怪。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48:04

    清官,义和拳,巡抚,酷吏,义和团,山西,清廷,洋人,山东,朝廷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48:04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鸿章死前为何痛骂山东巡抚“屠户”毓贤?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0:48:04

    八国联军(实际为十一国)入侵北京后。跟清廷派出来的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谈判。并上交了一份要求清廷严惩的“罪犯”名单。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