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情怀都包括哪些内容?
原创

普世情怀都包括哪些内容?

好文

热门回答:

何谓普世情怀?人们对此各有见解。说法不一。但随意便用了此说辞。却常常是一致的。其实既然是普世。那就应当是无有边界、范围。不限于某一地。某一时。某一国。某一种族。否则。何以为普世?我以为。所谓的普世情怀。应当具有以下特质:

一、心包太虚。周遍沙界。

若具普世情怀。首先就必须具有大心大量。通常我们的思维不免被时间、空间等概念所拘。更容易只认知当下的身份。或为某一国的公民。或为某一民族的分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画地为牢。束缚了心胸和眼界。因此。要想拓展心量。就必须打破所谓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的局限。让心大到能包太虚。量大到能容纳整个宇宙的大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的眼皮底下。才不会仅仅只看得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甚至只有我们所在的这个三维空间。唯有记住我们是宇宙的公民。方能减少妄想、分别、执着。以一颗清静、平等的心。与这个世界相处。为这个世界服务。

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所谓无缘大慈。即不以特定的人为对象。将慈心遍及一切众生。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可谓是无缘大慈的一种体现。

所谓同体大悲。即视宇宙间的一切众生皆与我同体。从而以众生的苦为自己的苦。感同身受。休戚与共。儒家所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正可表现同体大悲的胸襟。至于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愿深心。更是同体大悲的极致。

我曾经看过一则令人十分动容的故事:

在一次围战中。一个士兵正要用枪打死一位老喇嘛时。老喇嘛对那个兵说:“你可以等一下吗?”

“早晚也是死。为什么要等?”那个兵说。

他的话还未说完。喇嘛已腾空而起。飞上数丈。霎时又坠落下来。落地时竟是盘腿而坐。原来他已经进入禅定。神识脱离而圆寂了。喇嘛为什么瞬间坐化呢?原来在佛经记载。杀阿罗汉出佛身血者都要堕入无间地狱。这位喇嘛悲悯要弑他的小兵。为免他造下恶业。宁可提前结束自己的今生。

这就是真正的无差别对待的普世情怀:不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论他是哪一个国家的人。哪一个种族的一份子。朋友也罢。仇敌也罢。苦痛的也罢。落难的也罢。自私的也罢。痴情的也罢。愚昧的也罢。充满仇恨的也罢。乃至于杀戮者与被杀戮者。放纵者与沉溺者。贪婪者与不知足者。每一个不完满的人不完满的行为……都能平等以待。无有任何分别。使慈悲之心如同满月。清辉遍照大千世界。无有遗漏;令关怀之情一如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三、无我利他。勇于奉献。

没有无私无畏的精神。是无法拥有普世情怀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深情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奉献之情。然而此情虽然豪迈动容。但他仍然属于家国情怀的范畴。离普世的情怀尚有距离。

我特别喜欢近代史上的高僧虚云老和尚的一首禅偈:“为教群迷登觉岸。不辞微命入炉汤。众生无尽愿无尽。水月光中又一场。”老和尚这种为让一切有情众生早登觉悟的彼岸。愿与生命相许。不惜赴汤蹈火的大无畏气慨。正是真正的无我利他。勇于奉献的心声。更是普世情怀的最好诠释。

四、海纳百川。接受包容。

《庄子·天下》中有言:“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具有普世情怀的人必定有包容之心。因为唯有包容。才有可能和平共处、彼此相亲的可能。也唯有包容。才有可能在相互宽容谅解中求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大至于国家。小至于个人乃至于某一行业。无不如此。能以大度兼容。则必定能万物兼济。所以无包容之心。必难普世济人。不能普世济人。则普世情怀更是无从谈起了!

五、品行高远。智慧丰盈。

一个人唯有品行高远。才会知恩报恩。才有可能坚守节操。并用智慧、品德和勇气。给予这个世界和他人与光明;一个人也唯有智慧丰盈。才有可能洞悉宇宙人生的真正意义。把握自然规律。从而具备不畏生死、不屈不挠、利乐有情的精神。使生命迸发出璀璨的光辉。可见普世情怀不可缺少这一关键环节。

其他观点:

浅见如下。恕我拙言:首先。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

其次。人际交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尚往来。乐善好施。尊师重道。扶危济困。以德报怨。诚信为本等。

末了。一切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日行一善。三观必正。

其他观点:

基本上建立在卢梭、密尔、伏尔泰等人在西方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掌握政权的前夜所构筑的理论体系上。 一方面孟德斯鸠等人开始思考资本主义社会所适应的政体。也有大批对革命有积极诉求的资本家与民众。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王朝逐渐失去意识形态上的话语权。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人们开始需要新的价值观取向来平衡这些变更。 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人人都有不侵害他人情况下思想和表达的自由。这些可以说是普世价值观最根本的基石。也是西方18世纪开始一直到19、20世纪的哲学家。思想家们在封建制度逐渐消亡后经过长期的思辨、论证和种种努力下所确立的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原则。并作为政治团体获取其正当性所必然宣称的目标。 建议题主去看看《社会契约论》、《论自由》、《论法的精神》、《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等当时的著作。了解当时社会思潮在这些思想家的带领下的大胆变更与发展。也可以去看看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了解一下当时社会政治环境。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代一切“普世价值观”都在历史中有清晰的踪迹可循。在了解它们发展的契因和历程的时候。我相信大家现如今对不给出论证过程。直接作为既定目标所灌输给我们的价值观有更深的思考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9:30

    普世,情怀,同体,喇嘛,的人,众生,才有,大悲,价值观,自己的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9:30

    没想到大家都对普世情怀都包括哪些内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09:30

    何谓普世情怀?人们对此各有见解。说法不一。但随意便用了此说辞。却常常是一致的。其实既然是普世。那就应当是无有边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