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和北周双雄对峙,为什么最后的胜利者是北周?
原创

北齐和北周双雄对峙,为什么最后的胜利者是北周?

好文

热门回答:

因为北周的“神经病”相对少一点。

宇文泰和高欢分家后。高欢仗着实力强。瞧不起宇文泰。在短短八年时间里。一连打了宇文泰四次。

这四次大战。宇文泰赢下了前两战。但后两战输得很惨。尤其是第四次“邙山之战”。西魏军被斩杀六万。宇文泰仓皇而逃。关中的鲜卑族精锐几乎是一夜之间死绝了。西魏政权受此影响。也是岌岌可危。

所以这次大惨败后。宇文泰便改变策略。他不再拘泥于过去的管理模式。搞出了“八柱国”制度。

所谓八柱国制度。网上的介绍很详细。这里不赘述了。这个制度的意义在于。宇文泰主动把权力下放。激励了关陇实力派抵抗高欢的积极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关陇汉人也在这次改革中被吸纳进了西魏高层。成为统治阶级。(八柱国中的李虎、李弼、赵贵都是汉人实力派)

公元546年。高欢第五次找茬。这一战在历史上被称为“玉壁之战”。

西魏军当时严阵以待。指挥得当。最终以斩杀七万多人的战绩。逼退东魏军。

而玉壁之战后。高欢闷闷不乐。长时间的抑郁导致他在次年年初病倒。不久便病死。

临死之前。高欢嘱咐儿子高澄。务必要替自己报仇。同时他还特意强调。说侯景这个人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个人有用。但就是不听话。如果他有什么异动。不要仁慈。直接把他宰了。

事后。果不出高欢所料。他尸骨未寒。侯景就起兵叛乱。并派人联络宇文泰。打算把东魏给拆了。然而。由于高澄早有防备。再加上宇文泰也知道侯景是个什么玩意。根本不想跟他联手。所以侯景的叛乱很快就被高澄扑灭。

后来侯景走投无路。只好出逃。投奔南梁。

侯景来到南梁后。梁武帝收留了他。高澄一听这事。想到父亲高欢的临终嘱托。一定要宰了侯景。便立马挥师南下。与梁军大战。

这一战。魏梁双方都死伤惨重。高澄感觉自己拿不下南梁。便主动提议和解。条件就是交出侯景。东魏便撤军。侯景听说后。害怕梁武帝会出卖他。就先发制人。发动叛乱把梁武帝囚禁。将他活活饿死在了皇宫里。

就在南梁发生内乱之时。东魏也发生了同样的内乱。高澄被厨师刺杀。他弟弟高洋趁机上位。攫取大权。

西魏的宇文泰听说这事。匆忙出兵。打算到东魏掳掠一番。结果高洋早有准备。宇文泰的军队刚开到国境。高洋的大军就严阵以待了。宇文泰没占到便宜。只好退兵。

高洋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发混账的时候是禽兽不如。清醒的时候又是雄才伟略。宇文泰感觉这个精神病难对付。就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已经内乱的南梁。同时高洋也觉得宇文泰是个老狐狸。不太好对付。所以他也把目标定在了南梁。

于是南梁就这样被西魏和北齐两头野狼同时盯上。成了一只虚弱的待宰羔羊。

公元551年。侯景的军队攻打荆州。当时南梁的荆州刺史萧绎(梁武帝的第七子)感觉打不过。就派人向宇文泰求援。表示只要宇文泰肯出兵。他就割让汉中给西魏。宇文泰见有便宜占。当即给出支持。

随后得到了支援的萧绎发动反击。派大将王僧辩率军东下。同时陈霸先率精兵三万人助王僧辩。两人携手大败侯景。最后。侯景被部将所杀。历时近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乱宣告结束。南梁又恢复了和平。萧绎在这一大功基础上。在荆州称帝。宣示自己为正统。

不过众所周知。汉中是巴蜀门户。萧绎把汉中割给了宇文泰。巴蜀还能保住?所以宇文泰趁萧绎与侯景大战时。就派兵把巴蜀攻陷了。高洋看到宇文泰下手了。他也出兵。攻陷了南梁的淮南地区。南梁的国土。有一半就这么被西魏和北齐趁乱夺了去。

萧绎一直以正统自居。可是南梁的地盘丢了一大半。这让他很没面子。也让他在江南实力派面前挺不起腰杆子。当时的人都骂他是内战内行。外站外行。有本事杀兄弟。没本事驱逐外虏。算个什么东西。于是萧绎为了给自己争面子。就写信给宇文泰。把宇文泰大骂一顿。要求宇文泰把强占的地盘都还回来。宇文泰脾气也爆。他吃下去的岂能再吐出来?所以他看到萧绎的信后。直接就让八柱国之一的于谨、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还有他的侄子宇文护围攻荆州。

当时。萧绎的兵马都在扬州。荆州防务极其空虚。所以这一战没有任何悬念。荆州长江以北的地盘也被西魏夺了去。萧绎兵败投降后。被蒙在一个袋子里。活活得给闷死了。

西魏占了荆襄。高洋听说后。眼红了。就也带着大军。风急火燎的直奔南京。想趁势把南梁灭了。

北齐军行军途中。高洋给镇守南京的王僧辩写了一封信。让他投降。起初。王僧辩对高洋的提议是拒绝的。不过他和高洋打了一仗后。被打怕了。于是他就大开城门。表示愿意归顺北齐。

陈霸先听说这个事后。大为不满。他不想束手待毙。便整军发动反击。把王僧辩和北齐军都打趴了。之后陈霸先扶持萧绎的第九子萧方智为傀儡皇帝。他成为南梁的实际统治者。并在两年后篡位自立。建立了南陈。

就在陈霸先和高洋对抗时。宇文泰死了。临死之前。他觉得儿子宇文觉还小。便把国事委托给侄子宇文护负责。在此时的宇文泰看来。宇文护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然而事实却证明。宇文泰看走了眼。

宇文泰刚死没多久。宇文觉就废掉西魏傀儡皇帝。自称天王。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同时宇文护还逼宇文觉退位。拥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继位。并把宇文觉给杀了。后来宇文护觉得还是不放心。他就又掀起了一通大屠杀。把宇文毓也杀了。改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

宇文护专横跋扈期间。八柱国之二的赵贵和独孤信暗中策划。打算将其除掉。后因事泄而被宇文护双双处死。而这件事也导致了北周实力派与宇文氏离心离德。用当时群臣的话说:宇文氏自相残杀。是他们家事。不干自己屁事。

这种态度。也直接导致了后来杨坚篡夺宇文氏皇位时。没人再愿意出手帮忙。

北周在内乱。北齐也一样。

公元559年。高洋喝酒喝高了。死了。传位给儿子高殷。(陈霸先同年去世)

高殷继位没多久。他六叔高演篡位。先把他废黜。后找茬杀死。

高演篡位前。曾与他母亲娄太后(高欢正牌老婆。高洋、高演、高湛生母)有约定。就是篡位可以。但不可以杀高殷。结果高演说话不算话。人品败光。后来高演病死时。本想以退为进。对弟弟高湛说。我可以主动传位给你。但请你不要杀我儿子。高湛表面上满口答应。可等他继位后。还是学高演。杀了高演的儿子高百年。

六年后。高湛病死。皇位传给了高玮。北齐的这一次传位倒没发生血色事件。但是高玮是著名昏君。他在位的几年里。北齐的老百姓可被他祸害惨了。而在这种背景下。北齐的国势又岂能不衰?

公元572年。陪北齐一起“疯”了十几年的北周决定不玩了。因为这一年。在宇文护的阴影里隐忍了多年的宇文邕发动政变。在大殿上亲自动手。捅死了宇文护。

宇文邕是一代雄主。有统一天下之志。所以他亲政后。北周拨乱反正。国力蒸蒸日上。

相比于北周。北齐人民在高纬的统治下。则继续着半死不活的日子。

高玮这人到底有多昏庸呢?他一登基。就把前朝的公卿大臣全罢免了。然后把这些官全赏给了自己狐朋狗友。除了赏官外。高纬还给他的每个狐朋狗友都赏赐宰相才有的“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北齐被他这么一通胡闹。莫名其妙多出了一千多个宰相。好几百个王爷。发展到后来。甚至连高纬养的鸡狗马都有封号。狗全是县令级别。鸡全是开府待遇。马全住别墅。

高湛时期的功臣见高玮这么胡闹。当然是要出面劝诫的了。可是高玮杀心四起。谁劝他就杀谁。比如兰陵王高长恭。就是这么被高玮赐死的。

皇帝当成这幅德行。后来宇文邕打来时。北齐自然是百官将士没人愿意为高玮卖命。最终高玮兵败晋阳。他逃跑时。北齐将士宁可投降北周。也不愿意随他逃亡。此时的高玮可谓是人心尽失。

从晋阳逃到青州后。高玮见自己可能真的要完了。就问身边的宠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不做亡国之君。然后马屁精就对他说。你把皇位传给了你儿子高恒不就好了。这样亡国之君就不是你。而是你儿子高恒了。

高纬想了想。好像也对。然后他就真的传位给了高恒……

公元577年。北周大军围攻青州。高纬不想被抓。就带着老婆孩子一起跑路。准备投奔南陈。结果在逃跑途中。高玮和高恒被北周大军截住。当场抓获。

事后。两人皆被赐死。北齐也自此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北周灭北齐时。南陈响应宇文邕的倡议。趁机出兵淮南。收复了淮南。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巧。就在南陈被打得喘不过气时。宇文邕忽然去世了。而继位的宇文赟又是个跟高玮有得一拼的昏君。这位小混蛋无心征战。专心祸乱朝政。导致大权逐渐旁落。落到了外戚杨坚手中。

后来杨坚密谋篡位。也无心南征。南陈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躲过了一劫。又续了十年命。

其他观点:

想当年。北齐可是压着北周打的。下面是北齐灭亡前。与北周的几场大仗。

公元563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派柱国大将军杨忠率军20万。联合突厥。东征北齐。兵败撤军。这里的杨忠就是后来隋文帝杨坚的父亲。

公元569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派齐王宇文宪率兵10万攻齐。在宜阳、汾北拉开战场。北齐太傅斛律光率军击败周军而还。斛律光是北齐能征善战的名将。他女儿嫁给孝昭帝高演之子高百年。结果高百年被武成帝高湛虐杀。斛律氏绝食而死。他还有个女儿是后主高纬的皇后。被废为尼姑。

公元57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攻齐。在河阴地区与齐军开战。因战略问题。北周武帝又生病。北周撤军。

以上三仗。都是以北齐胜利告终。所以在初期。北齐的实力是完胜北周的。《北齐书·卢淑武传》也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两国对比“太齐比之关西。强弱不同。彼若闭不出。则取黄河以东。长安穷蹙,自然困死。如彼出兵。非十万以上。不为我敌。所供粮食。皆出关内。我兵士相代。年别一番。谷食丰饶。运送不绝。彼来求战。我不应之。彼若退军。即乘其弊。自长安以西。民疏城远。敌兵来往。实有艰难。与我相持。农作且废。不过三年。彼自破矣”。

可是。北周虽败。但北周一直在走上坡路。以上三仗能看出。北周皇权稳定。一直是北周武帝当政。他18岁即位。有勇有谋。前几次虽败。但他摸索败的原因。自我反省。推行均田制。发展农业。又改革府兵制。优化军队。北周越来越强。且窥探出了北齐的虚实。最后伐齐成功。

反观北齐。走的是下坡路。熟悉这段历史的都知道。北齐有个“禽兽王朝”称号。这个朝代的统治者太没人性的。个个荒淫残暴。甚至有人猜测这个家族有精神病史。前面所讲北齐那么能打的名将斛律光。两个女儿嫁给高氏都不得善终。摊上这么个主儿。斛律光还能为这个政权服务吗。连自己的生死都无法左右。最后也被杀灭门。

最后。虽然575年北周灭北齐中途退兵。但武帝病一好。第二年立马再次出兵。进兵汾潞。直捣晋阳的战略也十分正确。那时候北齐政权已摇摇欲坠。内部斗争险恶。胡汉矛盾严重。吏治败坏不堪。特别是后主高纬荒淫无道。北周军一夺取晋州。周围诸城纷纷向北周军投降。平阳、晋阳、邺城。三步北齐亡。

其他观点:

其实是三雄对峙。北周的胜利是标准的以弱胜强。它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南北朝后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三足鼎立”时期。

公元534年。曾经强大的北魏一分为二。西魏、东魏并立。宇文泰与高欢针尖对麦芒、常年殊死对抗;同时。南边则有对这一局面喜闻乐见的萧氏梁朝。

在初期。北周是毫无疑问的最弱一方。先看它的对手:

当时的南朝梁正处在史上最好时期。

一方面。自从北魏孝文帝死后。一度让南朝喘不过气的北魏走上了下坡路。让刚刚建立的梁朝对外军事压力大为减弱。而初期的梁武帝萧衍也比较励精图治。他扭转弊政、提倡节俭、博采众议、选拔人才。实行温和的对内政策。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和文化。那时的南朝各地。要么“江湖诸州并得休息。仓廪充实”。要么“襄阳左右。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或者是“姑熟饶旷……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字高薨。阡陌如绣”。

另一方面。随着北魏末年陷入内乱。南梁大举北伐。一度收复淮北多地。并夺取汉中。在三国对峙格局中一度处于有利地位。

如果说南梁经济最强。那么东魏则是综合实力方面的龙头。它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其一。东魏的统治核心地区是冀州。十六国以来。北方战火激烈、政权更迭频繁。无数曾经富庶的地区饱受摧残。在北魏统一北方后的百余年中。冀州作为统治中心。成了最为发达之地。它号称“国之仓储”。强盛的物质基础面对南朝也不遑多让。

其二。高欢作为鲜卑化的汉人。拥有双重文化背景。特别“善抚夷夏”。他采取了一种妥协调和的折中策略。一方面推行民族调和政策。以“鲜卑为客。为汝击贼;汉人为奴。为汝耕作”的比喻。缓和了一度激化的矛盾;同时。他任人以才。广泛接纳各民族顶尖人物。比如鲜卑的尉景、厍狄干。汉族士人高昂、封隆之。高车人斛律金。匈奴人破六韩常、万俟普。羯人侯景等等。

由于这种团结各种群体的气魄与能力。相比较之前简单粗暴的尔朱氏。高欢在北方深得人心。连西魏宇文氏也坦陈:“高欢之抚河北。甚得众心。虽乏智谋。人皆用命。以此自守。未易可图。”

至于西魏。有突出的短板。也有宝贵的优势。

西魏的诞生。本身就是个意外。当初尔朱荣被孝庄帝诱杀后。高欢抓住机会兴起。为了拿下关中地区。他利用侯莫陈悦除掉了关中大都督贺拔岳。

正当关陇军人们群龙无首之际。凭借前期优异表现、宇文泰被推举为带头人。让高欢的美梦化为泡影。

随后。宇文泰采取坐观天下的姿态:一方面。他不接受高欢的招降;另一方面。虽名义上对北魏皇室称臣。但却从不真正响应孝武帝的勤王要求。总是以各种借口推脱。据守关陇、保存实力。

依靠这种两面做派。宇文泰打着北魏的旗号彻底平定关陇。随后又接受了与高欢撕破脸的孝武帝。从此北魏正式分裂。宇文泰也成了西魏的实际掌权者。

西魏的统治核心地区是关中。这一地理名词我们很熟悉。自先秦以来它就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当初的秦王朝、西汉王朝。无一不是依托于这里才开创了强盛帝国。

但在过去的数百年间。关中却是饱受战乱冲击最严重的地区。这里作为各方争相争夺的战略大本营。先后见证了多个政权的更迭;而每一次改朝换代。就是一次巨大浩劫。只是在前秦时期曾短暂地享受过盛世。在一轮轮战火的摧残下。关中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所遭受的破坏令人触目惊心。

因此。在北方分裂初期。宇文泰一方曾长期处于劣势。无论是经济、人口还是军事。都无法与东魏匹敌。而高欢也利用这一点。抓紧机会连续对西魏发动猛攻。试图不给对方任何喘息之机、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在三足鼎立初期。西魏长期处于守势。形势谈不上乐观。

然而。其后的结果却出人预料。

公元549年。南梁爆发侯景之乱。梁武帝萧衍饿死于宫中。随后的萧氏子弟陷于内乱。北方两强趁机南下。其中。公元550年取代东魏的北齐夺取了萧梁江北淮河两岸之地;而西魏则夺得巴蜀及荆襄等地。南北格局彻底失衡。

到了公元557年。西魏从历史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北周;而在南边。陈霸先建立陈朝。南梁退出了历史舞台。

又经过20年。即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天下再度从三足鼎立回到南北对峙;12年后。取代北周的隋朝灭掉陈朝。当初西晋灭亡后就陷入近300年分裂的华夏大地。终于再次实现了大一统。

由此可见。曾经处于弱势的西魏/北周。不单单是战胜了东魏/北齐。而是扛起了结束分裂、影响历史走向的重任。那它的成功秘诀在哪?

咱们可以把原因归为两方面:客观上的地利、主观上的人和。

客观原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关中地区易守难攻。而且从地势角度而言。面对关东有着居高临下的俯瞰之势。这种特殊的地理优势。让它长期主导了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进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何等的势如破竹;

刘邦定三秦。其后挥剑东进、战胜不可一世的霸王。何等的令人振奋;

十六国时期的氐族政权前秦。依托关中形胜之地。竟创造了一统北方、造就当时唯一治世的壮举......

因此。对于宇文泰来说。虽然短期内综合实力处于下风。但有历史上诸多案例为指引。退而据守关中、进而夺取天下。并非毫无可能。他需要的只是两大前提——敌人犯错、自身争气。

巧的是。这两点都具备了。

主观原因:积极上进的关中集团、犯下致命大错的对手。

东西魏并立的大幕拉开之后。为了抗住虎视眈眈、疯狂进攻的高欢。宇文泰一方面依靠地利顽强迎击。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提升自我实力。

他以恢复先秦时期的周礼为名厉行改革。推行均田制。以此为基础建立府兵制、打造一支凝聚力极强、能征善战的新型军队;

颁布了著名的六条诏书:“先治心”。即治民者对自己严格要求。奉行儒家的仁义、忠信等良好品德。端正认识。以身作则;“敦教化”。即扬道德教育。培养百姓的良好品质;“尽地利”。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擢贤良”。选贤任能。不拘一格用人才;“恤狱讼”。严明刑罚、公正公平;“均赋役”。调济贫富。避免两极分化。这六条。个个有的放矢。涉及西魏国计民生各个方面。极大提升了综合实力。

从结果来看。宇文泰的改革。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极大缓解了民族矛盾。形成了“融冶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的关陇集团。这两大基础不仅为北周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甚至还为其后隋唐的先后兴盛打下了根基。

西魏/北周的对手则是另一番情境。

高欢家族继承了富饶的关东。却也未能摆脱北魏末年的深刻矛盾。

当初的六镇起义之所以爆发。原因是军镇将士与腹地权贵之间日益加深的阶级与经济矛盾。北魏在艰难镇压这一声势浩大的战乱后。将大量降卒从北方军镇迁徙到关东。以图拔其根本、斩草除根。然而。这些矛盾还未解决北魏就走向灭亡。占有其统治核心区的东魏/北齐不得不继承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而“善抚夷夏”高欢。虽然短暂实现了各民族的统一和谐。但这只是他个人能力的体现。从未形成制度上的解决方案。在他死后。接班人虽然也试图推行过一些改革。但这些人要么突然癫狂。要么英年早逝。或者荒唐无道。有这样的领导者。再殷实的家底也经不起折腾。只能眼睁睁看着被西边的对手追赶、超越、击败。

至于曾经富庶的南梁。更没什么可称道之处。当初北魏陷入内乱时。萧衍曾集中精力励精图治。创造了安定繁荣的局面;但当北方一分为二、局势未定时。南朝却未能抓住机遇。而且在在政治上逐渐陷入腐败、混乱。其后野心勃勃的侯景投降。利令智昏的萧衍引狼入室。最终让南梁祸起萧墙、遭受巨大摧残。南朝从此彻底失去了问鼎天下的可能性。

用一句话来形容西魏/北周获胜的秘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虽然起步差。但宇文氏集团立足于形胜之地。其后以改革解决各类矛盾、推动国力发展。最终等待对手犯错、摧枯拉朽兼并敌人。

这种经验。时至今日仍值得借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3:19

    宇文,北周,北齐,西魏,关中,东魏,北魏,公元,荆州,内乱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3:19

    没想到大家都对北齐和北周双雄对峙,为什么最后的胜利者是北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13:19

    因为北周的“神经病”相对少一点。宇文泰和高欢分家后。高欢仗着实力强。瞧不起宇文泰。在短短八年时间里。一连打了宇文泰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