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家好!我是王哥。这个问题我来答。
燕国之所以能够苟活到战国末期原因有三:
一、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五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登场并推行“尊王、攘夷、华夏大一统!”的政策。使得周朝的礼制得以延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天共主”的虚名。没有实际的控制能力!于是诸侯国之间经常出现为了利益、土地相互攻伐。诸侯国内部也频频出现子杀父、弟杀兄的篡位事件!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中华民族就不复存在!历史需要一个新的思想、制度出来打破这种局面。出现一种新的局面。齐国的齐桓公顺应了历史了发展潮流。他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提出了称霸理念:“尊王、攘夷、华夏大一统!周朝礼制得以重振!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从燕国的起源可以看出。燕国的国君都是周王室的同姓宗亲。血统非常高贵。但受到以往“周礼”的束缚也更深。在春秋时期。燕国一直奉行周礼制度。朝贡周天子。守卫边疆。抵抗外族入侵!不插手中原事物。燕国最大的隐患也是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戎狄!
公元前664年。北方少数民族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燕国不敌。向齐国求援。齐国齐桓公推行“尊王攘夷”的政策。出兵救燕国。使得燕国得以保全!
刚才我们讲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相互争伐、兼并土地。导致灭国的非常多。为何燕国能处身事外呢?接下来我们讲第二点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实际上更多的是以强国历史为主导。以中原文化圈内的诸侯国为主导。
比如当时通过吞并蚕食小国家而强大起来的秦国、楚国、齐国、三晋;以及被吞并蚕食的鲁、陈、卫、郑、宋、蔡等中原小诸侯国!
鬼谷子。名王诩或王禅。著名的思想家、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他的学生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
纵横术的思想主要为合纵连横。或合纵以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前者要以连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体。是阳谋多。阴谋少;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术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军事领域!
鬼谷子
燕、齐之间的战争
公元前314年。由于燕王哙的“禅位”事件。引发了燕国内部的动乱。齐国趁机伐燕。齐将匡章在50天内攻破燕国。燕王哙和相国子之被杀。在燕国军民的奋起反抗和赵、韩、秦、楚等国的压力下。齐国不得不退兵。赵国拥立在韩为人质的公子职继位。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决心兴复燕国。报仇雪恨!他招贤纳士。筑“黄金台”、“千金买骨”、“卑身后币以招贤士”。燕国很快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其中著名的有乐毅、邹衍、剧辛等。又以乐毅改革国政。使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
公园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获得大胜。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报了当年入侵之仇!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
公园前335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苏秦担任纵约长。并佩带六国相印。大败秦军。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他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术。学成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
苏秦
燕、赵之间的战争
公元前272年至公元前228年。燕国在燕武成王、孝王、王喜三代国君统治时期与秦国结盟。秦国当时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燕国或是为迎合秦国之意或是乘赵国危难之机。不断挑起与赵国的战争。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被苏秦称为“天下贤士”。他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术。出山后首创“连横”的外交政策。游说六国入秦。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
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236年。燕国中强秦的“连横”奸计。频频向赵国发动战争。并都以失败告终。国力变得更加弱小。使得强秦渔翁得利!从而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灭亡
秦在灭韩、赵、魏、楚以后于公元前222年燕被秦所灭!一年后齐也被秦所灭!
纵观燕国的战争史。一个国力弱小的国家能够苟活到战国末期。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政治变革、外交结盟(合纵)、军事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人们渴望统一。结束战乱。秦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变法、革新、图强。通过十代人近百年的努力。终于灭六国。统一中国!
不了解昨天。就不知道今天是如何演进过来的。明天的发展方向也就无从把握!“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从中可以找到历代兴衰、更替的道理!以便我们更好的把握今天。开创美好的明天!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是王哥。请关注我。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其他观点:
地缘优势。若燕国地处魏国之地。早就被列国瓜分。
燕国地处偏远。与中原各国联系不多。较少参与诸侯争霸事务。也就不会有很多强敌。因其贫弱。攻打起来无利可图。
燕国东临箕子朝鲜。不足为虑。后来派大将灭之。北临戎狄。由于戎狄并未统一。且装备落后。当时还没有发明马磴。故无法真正威胁到燕国。西临赵国。赵国直到战国后期才崛起。但要抵抗强秦。无暇他顾。南临齐国。齐国不爱扩张。
秦国地处西锤。与燕国相隔遥远。故燕国能够苟活到战国末期。
其他观点:
燕国可是800年的老诸侯。从周朝初年一直到战国末期存在了将近800年的时间。
而且。秦始皇统一天下。他也是最晚被灭掉的几个诸侯国之一。
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三个原因吧:
第1个原因。运气特别好。
关键的时候能得到来自外界的帮助。有2次燕国差一点被灭掉。第1次是春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南下。该国遭到了山戎的围攻。正在燕国苦苦支撑的时候齐国齐桓公给他提供了帮助。不仅将山戎部落击败。把位于冀东地区的孤竹国也给灭掉了。然后这里成了燕国的国土。
谁都没想到。在这场危机中。燕国国土面积反而扩大了。
第2次是子之之乱的时候。50天的时间齐国军队就占领了燕国全境。可没成想。赵武灵王把燕昭王护送回国帮助燕国复国。
然后。燕国知耻而后勇。励精图治灭掉了东胡拓地千里。
第2个原因。地缘政治上的优势。
燕国这个地方距离中原特别远。是个老少边穷地区。诸侯争霸逐鹿中原跟他关系不大。大家在中原地区打成一团的时候。他却在旁边看热闹。
等秦国崛起。因为执行远交近攻的策略。过于偏远地区的燕国就成了秦国拉拢的对象。和秦国结成同盟别的国家想灭他更费劲了。
第3个原因。自己比较给力。
燕国的军队战斗力在七雄中是比较弱的。战国中期的时候被齐国欺负。战国后期长平之战大伤元气的赵国都差一点攻破首都。
但是。不能否认燕国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凑合的。
在面对周边蛮族的时候还能顶住。
春秋初年。虽然被山荣部落不断攻击。但好歹他能一直撑到齐国派军队救援。
战国中后期。经过改革之后。燕国的战斗力就更强了。一举攻占了辽东。拓地千里。让燕国的国力增强了一倍。
虽说燕国支撑了800年。但他对当时天下局势的影响力却非常小。春秋初年打败山戎。那是人家齐国。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护送燕昭王回国那是人家赵国厉害。
战国后期秦国远交近攻拉拢他。那是因为他威胁不到秦国。但能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棋子。
战国末年有荆轲刺秦王。偌大的一个燕国除了玩刺杀来阻止秦国。已经找不到别的办法了。
他唯一的高光时刻就是燕昭王改革之后五国伐齐差一代把齐国给灭掉。但是对山东六国来说影响是负面的。加速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5-6万开店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1923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秦国,燕国,齐国,公元前,苏秦,战国,鬼谷子,中原,六国,赵国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如此贫穷弱小,然而苟活到战国末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家好!我是王哥。这个问题我来答。燕国之所以能够苟活到战国末期原因有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