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此诗的人是谁?他又是怎么死的?
原创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此诗的人是谁?他又是怎么死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如此气势磅礴的诗句。出自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于谦之手。于谦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品格高雅。能力超群。志向远大。为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于谦值得后人学习。他的事迹被人们口口相传。得到了人们的称赞。于谦最值得称颂的地方就是于谦的伟大精神。于谦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于谦的大公无私以国家为重的奉献精神。



在夺门之变中。于谦被陷害致死。景泰八年的时候。明代宗朱祁钰病重。大臣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在这些人的陷害下于谦被处死。就连当时的太上皇明英宗也说“于谦是有功劳的。”但是因为不处死于谦。他们发动的这次政变就没有名义了。于是一代名臣于谦就被这些无耻小人给害死了。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其他观点:

诗词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是描写石灰的。生石灰遇上水变熟石灰从一整块变粉末。这就是粉身碎骨。石灰是白的。这是清白。

这首诗据传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写的一首托物言志诗《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另一说是著名满学家阎崇年认为《石灰吟》作者不是于谦。他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兴六十年》。在扬州鉴真学院为市民主讲《袁崇焕》说:“我个人认为最能反映袁崇焕精神的一首诗是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著名诗篇《石灰吟》。不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石灰吟》的作者并非大家印象里的于谦。而是另有其人。”话音刚落。就引得全场1300多名观众一片惊讶声。

阎崇年告诉听众。自己在研究袁崇焕的时候。觉得最能反映这位英雄精神的一首诗就是《石灰吟》。不少资料均记载该诗出自于谦的文集。但在查阅《明史》、《四库全书》等25种史料文献却发现。于谦的个人文集中并没有《石灰吟》。随后他赶赴于谦的出生地和主要生活地杭州。调查后发现《石灰吟》作者其实是明朝一位在杭州做过知县、后来被“放逐”到深山采石灰的普通下级官吏。闲暇时写了一部历史小说《于谦传》。其中小说主人公于谦写了一首诗。就是《石灰吟》。阎崇年补充说:“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由于这首诗的确很能反映于谦的精神。所以后世不少文献也就‘以讹传讹’把这首诗误认为是于谦所写。”

于谦(1398-1457)。明代。钱塘(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其他观点:

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此于谦非彼于谦。

一提到于谦。度娘首条推荐于谦:汉族。祖籍陕西蓝田相声演员。北京摇滚协会副会长。北京马术文化节。儿童马术推广大使。

而今天我们要聊的<<石灰吟>>作者于谦。此于谦。非彼于谦。

于谦。别称:于忠肃。于少保。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主持发动“北京保卫战”。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北京保卫战一举成名。名垂青史。

此间少年

于谦。浙江钱塘人。出身官宦之家。少年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仰慕文天祥气节。悬挂文天祥天画像与座位之侧。把文天祥当作个人学习的榜样。23岁于谦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初涉官场

于谦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宣德年间。汉王朱高煦谋反。于谦随明宣德帝朱高炽亲征。平息战乱。被委任江西巡抚。后越级提升。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初年深得内阁大臣政要器重。

宦海磨砺

正统年间英宗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宦官掌权。百官献媚。贿赂成风。使得朝廷大权旁落。有人劝于谦识时务者为俊杰。适当的给上级领导。太监王振。送点家乡特产以做打点之用。于谦先生甩甩袖子。潇洒回答:能送的只有两袖清风。有诗为证:娟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中流砥柱

正统14年。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俘虏。王振被杀。震撼整个明朝历史的北京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而这场北京保卫战也成就了于谦。明朝重臣。民族英雄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伟岸形象。

誓死不做靖康耻第二

皇帝被俘。瓦剌军大举南侵。朝廷大乱。建议举朝南迁。迁都南京的官员不在少数。就在此时。时任代兵部尚书的于谦。力挽狂澜。站出来。大声呼喊:建议南迁者该杀。大家都忘记了。宋朝南迁的事吗?(独不见。宋南渡事乎?)最终主战派成为民心所向。获得朝廷的支持。时任皇帝的景泰帝朱祁钰将防守北京的军政大权交由于谦全权代理。这是天下最高的荣誉。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担。

盖世奇功~北京保卫战

在极短的时间内于谦完成了22万部队的集结。粮食的储备。城墙的修复。并且清除了王振的余党。为北京保卫战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并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拥戴朱祁钰为帝。遥尊瓦剌军所俘虏的英宗为太上皇。

正统14年10月11日。也先率领的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于此同时。于谦下达了最后的作战部署。明北京城。内城外城。共9个城门分别派遣大将把守。正对瓦剌军部队的北侧安定门交给大将石亨。最重要的门户德胜门。于谦选择留给自己。他下达军令:凡守城将士。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决战之时。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次日。文官于谦。脱下平日的官袍。换上了作战用的盔甲。率领士兵出德胜门。在他身后得城门缓缓关闭。于谦以誓死报国之心。守护身后的这座北京城。经过一番血战。在神机营。神秘武器火铳的帮助下北京保卫战明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于谦。力挽狂澜。在明朝历史上书写了自己耀眼光辉的一笔。

千古奇冤

景泰8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被尊为太上皇的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再次复辟。为了使复辟。师出有名。于谦被污蔑谋反之罪。于1457年在崇文门外。被斩首了。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为于谦。平反昭雪。将他的故居改为忠节祠。

600年后。于谦。奋勇杀敌。力挽狂澜。扶社稷于将倾的名臣形象依然屹立在人们心中。成为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3:32

    于谦,石灰,北京,景泰,保卫战,明朝,粉身碎骨,清白,英宗,正统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3:32

    没想到大家都对“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此诗的人是谁?他又是怎么死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3:32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如此气势磅礴的诗句。出自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于谦之手。于谦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