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文学理论角度评价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写的《草》?
原创

如何从文学理论角度评价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写的《草》?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其他观点:

我认为对白居易《草》的文学理论评论。主要来自于其诗的文学影响。历来文人墨客不乏对草的描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笔下的草:这草是怀念。是牵挂。是望眼欲穿;“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笔下之草。这草是边塞风貌。戍边多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笔下之草。这草是悠然自得。田园风趣。

然而。白居易仅凭一草而腾达。为顾况延誉。由此名声大震。安身立命于长安。据载此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应考之作。故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早在《楚辞》中。人们就将春草和离别之情联系起来了。这首诗就是以茂盛的原上草来比喻不尽的别离之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构成因果关系。先果后因。顺成了自然的流水对。形象生动地表现春草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也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赞颂。成为千古绝句。这首诗既是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也是对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的抒发。全诗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融情于景。意境浑成。不娇柔则生辉。不粉饰竟凝碧。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形成了白居易诗的风格。即成就了白居易诗的文学价值。其重在它影响了一个时期的诗歌走向。同时又富于人生哲理:用春草的勃勃生机。顽强的生命力来启迪人们心智。继而去追求美好!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先来复习一下这首诗:\r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r

然后了解一下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r

其次了解一下白居易写《草》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此诗原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作者为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r

据上可知。白居易在准备科举考试中题写了《草》这首诗。此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家喻户晓、广为传诵。不论作者当时写此诗是寓意抒发还是讽刺及针砭时弊。单从字面上看。字词简单。诗句平白。但是从其延续的时间跨度来看。不得不让人惊叹。此诗的深意以及达到的文学艺术效果。白发老者和懵懂小儿都能传唱。其诗意和诗境不容小觑。该诗所体现的去伪存真、进步生发、对生命的赞扬、对高瞻远瞩的赞颂、以及拼搏进取生生不息的精神。着实让人惊叹。也正是如此。赋予了该诗从古流今的绵延生命力。正所谓。“自古多少英雄事。布衣百姓知几家”。敬请飨者细细品味。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4:3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王孙,春草,生命力,别情,这首诗,茂盛,之情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4:35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从文学理论角度评价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写的《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4:35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