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有哪些?为什么能够获胜?
原创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有哪些?为什么能够获胜?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苍茫大地介绍粟裕大将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大智大勇。指挥的孟良崮战役。这也是解放军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

一、战役背景:

1947年。国军全面进攻被我军打破。被迫改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月国军进剿山东。兵力达24个整编师(军)、60个旅。45万人。以五大主力之三第74师、第5军、第11师为骨干。编三个机动兵团。第一兵团汤恩伯部共20个旅20万人。为主要攻击集团。三个兵团分别由临沂、泰安、泗水向鲁中山区全线进攻。企图寻华野主力决战。国军为避免进攻中被华野分割歼灭。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

华野在山东共9个步兵纵队和一个特种兵纵队27万人。处于劣势。我华野从3月下旬到5月。主动出击除在泰安歼敌72师外。没有战绩。我华野根据中央军委意见。于5月上旬将主力东移。后撤一步。以准备南下华中的2纵、7纵隐蔽集结于莒县地区。以进鲁南的6纵隐蔽在平邑附近地区。待机配合主力作战。

华野主力东野后。陈、粟两个预设的歼敌方案均未奏效。

二、战机顿现

华野主力东移。蒋介石、陈诚误判。以为华野攻势疲惫。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于10日命令各部兼程前进。妄图逼我军在鲁中山区决战。顾祝同令3个兵团放胆向博山、沂水线疾进。右翼第一兵团改变原定的稳扎稳打战法。不等第2、第3兵团统一行动。即以张灵甫74师为骨干。在黄伯韬25师、李天霞83师配合下于次日自垛庄、桃墟进攻坦埠。企图袭占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整编48、65师在左右两侧掩护。华野侦知这一部署电。粟裕于12日晨下达1纵、4纵、6纵、8纵、9纵围歼74师。以2、3、7、10四个纵队阻援的作战令。战役于13日黄昏发起。

三、经过

74师在83师、25师掩护下自垛庄北进。被9纵击退。随后占杨家寨等地。妄图14日攻占坦埠。

5月13日晚。我1纵、8纵一部在74师正面阻击。主力从其两翼趁隙向纵深楔进。1纵3师对外正面阻击65师。主力割断74师、25师联系。8纵割断74师与83师的联系。一部占领孟良崮东南的横山老猫窝。4纵、9纵从正面攻击。扼制了74师的进攻。6纵于14月抵垛庄西南地区。13日晚。张灵甫不顾前沿据点遭攻击。仍想14日占坦埠。

5月14日。张灵甫得知天马山、马牧池等地失守。怕被围歼。仓促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并组织一部反击。6纵在1纵一部协同下。于15曰拂晓攻占垛庄。切断74师退路。8纵攻占万泉山。同1纵、6纵打通联系。在芦山、孟良崮地区四面合围74师。蒋、顾以为74师是第一王牌。死守孟良崮。左右增援到位。可趁机与华野主力决战。顾祝同严令新泰的11师、蒙阴的65师、桃墟的25师、青鸵寺的83师以及。河阳、汤头的第7军、48师迅速向74师靠拢;并调第5军自莱芜南下。20师从大汶口向蒙阴疾进。在蒙阴、青驼寺寻歼我华野主力。

粟裕见国军10个师大举来援。多数距孟良崮一至两天路程。最近的仅十几公里。于15日下令华野阻援部队坚决阻止各路援军。主攻部队尽快干掉74师。

15日晨。整编74师被围困在孟良崮为核心的几个山头。即520、东西540、600、610高地。及芦山、雕窝等地。74师的水源被切断。大量美式装备歇了菜。张灵甫上孟良崮把重炮、坦克等又丢弃了。激战至16日上午。华野占领全部主阵地。下午。华野前方将士以为74师被全歼。细心的华野粟总发现我军歼敌数与74师编制差万人。部队严密搜索。终将74师及83师1个团余部全歼。张灵甫被击毙。16日16时半战斗结束。华野发现敌台仍在活动。4、8、9纵奉粟总命令搜索。到18日。又搜出7000余人。

在华野主力围攻74师过程中。华野2纵、3纵、7纵、10纵等拼死阻击。国军在蒋、顾严令督战下。最近的距孟良崮5公里。炮弹能打到孟良崮。但74师照样被歼。

四、胜利原因:

A、粟裕的卓越指挥才能及非凡胆魄。

粟总是我军为数不多、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帅才。他用兵连当代孙武“刘帅\"、主席五虎上将之首林帅也极为佩服。

B、我华野全军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将士们舍生忘死。

C、张灵甫的骄横授我歼敌良机。

D、国军内部的矛盾。配合不十分到位。

李天霞作为七十四军(师)的副军长当年和张灵甫抢七十四军军长失败。心有怨言。增援时就不太利索啦。如他的83师再冲进一个旅。我军就够呛!

五、战果及后话。

斯役。国军被歼3.2万。我军伤亡1.2万人。国军被迫停止对山东的进攻。

顾祝同被撤掉陆军总司令职务;黄百韬虽救援。但未达效果。被撤掉师长之职。后又重用。死在淮海战场;汤恩伯被撤一兵团司令之职;李天霞未很好掩护及救援。撤职被捕。

其他观点:

1946年2月我东北民主联军挫败日本关东军残部疯狂反扑的“通化暴动”就很经典。不足500人的我通化警备部队。击败了20000多人的日军余孽、国民党特务、土匪和叛变队伍。可谓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而胜利的关键是能够及时采取“斩首行动”。打乱了敌人的指挥体系。

(开国中将刘西元)

吉林省通化市地处长春市东南。临近中朝边境。抗战末期是日本关东军的“战斗司令部”所在地(长春总司令部之外的野战指挥所)。也是在苏联红军发起进攻后。东北日军逃往朝鲜或转道回国的必经之路。因此一度聚集了许多日军机关和部队。1945年8月末苏军进驻通化。解除了当地日军主力第125坦克师团的6000余人的武装。并实施军事管制。

然而在日军高层的暗中指使下。第125师团参谋长藤田实彦大佐等部分顽固分子拒不缴械。纠集3000余人连夜出逃。藏匿于通化山区的老爷岭林地。试图保存力量东山再起。这次事件后来被部分日本人称为“第一号逃跑”。因为藤田在第125师团和通化地区的日军中“威望”较高。足可以掀起一股腥风血雨。

(藤田实彦)

藤田实彦。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33期、陆军大学第42期。1937年曾作为轻装甲车的少佐中队长参加淞沪会战。1942年升任大佐战车联队长。1945年1月担任坦克师团参谋长。是日军内部的“军事专家和后起之秀”。时年46岁。若非日本投降。这厮差一步就要跨进将军行列。

在日本关东军特务头子池田中将的撮合下。藤田很快与国民党“东北南部先遣军司令”莫德惠搭上了线。后者封其为“通化前进区司令官”。同时受国民党通化党部书记孙耕尧直接指挥。任务是搜罗散兵游勇对抗民主联军。发起暴乱以配合国民党中央军对通化地区的接收。

(莫德惠)

为了驱使日军残部为自己卖命。孙耕尧一口气答应了藤田组织和参加暴动的三个条件:通化地区的日本兵不回国、不失业、暴动成功后集体前往台湾。1945年12月15日。藤田化名“田友”正式加入国民党。同时潜回通化城区。开始串联和发动放下武器的日本士兵和侨民参加暴动。不料却因同胞揭发而被捕。

通过对藤田实彦的阴谋活动的掌握。以及我军打入敌人内部侦察员的汇报。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刘西元(后任38军政委)警觉起来。迅速布置抓捕日军战犯。将120多名大尉以上军官全部监押。命令部队在2月2日晚查抄敌人的暴乱总指挥部。将孙耕尧等5名首要分子抓获并紧急处决。

与此同时。我军将航校、炮校里作为内应的日本留用人员全部逮捕或软禁。保证了飞机、坦克和大炮不落入暴动日军的手中。这次成功的“斩首行动”对通化平叛意义十分重大。

(东北民主联军战士)

根据情报。敌人阴谋暴乱的总兵力达到20000余人。其中日本关东军残部10000人、投靠国民党的伪满军和土匪10000人。还有企图作为内应的日本人、收编部队600人;由于通化支队主力外出执行任务。市内仅留500余人。加上武装起来的机关干部也不过600人。敌我兵力对比非常悬殊。

1946年2月3日凌晨4时。逃脱羁押的藤田实彦指挥13300多名日军按计划发起暴乱。分头向市政府、通化支队司令部、公安局等目标疯狂进攻。遭到严阵以待的通化支队迎头痛击;通化医院里留用的日本医生和护士。也动手残杀了我军伤病员参与暴乱。但由于暴乱日军缺乏武器而大多使用军刀、斧头等武器。500多我军战士在炮兵的支援下顽强地守住了各要点。

(日本关东军)

由于兵力紧张。负责看押战犯的只有一个班的战士。就在暴动日军即将营救成功的危急时刻。该班战士果断用机枪将120多名战犯全部射杀。使日军缺乏骨干从而失去有效指挥。继续着群龙无首的状态。

中午时分。回援的通化支队主力和朝鲜支队赶到战场。迅速击溃了日伪军的暴动主力。至当晚6时许基本平定暴乱。藤田等28名日本军人躲入日本人居住区。第二天终被搜出;战后统计。东北民主联军共毙伤俘敌4000余人。余皆溃散。

(抓获藤田)

民主联军之后在通化城进行了整整两周的地毯式搜捕。计有1800名日本人被处决。3000多人被关押。尤其是朝鲜支队的战士对日本人极为憎恨。搜捕中大开杀戒。春节期间没有挂对联的住宅一律剿灭。藤田实彦一个月后在监狱里羞愤自杀。

最可笑的是。挑唆暴动的国民党骨干分子都躲在家中没有参与战斗。准备坐收渔人之利:如果日本人得手。他们会出来摘桃子。如果日本人失败。他们也将没有责任。

其他观点:

昆阳之战。“位面之子”刘秀以8000人的部队。硬是打败了王莽的40万大军。这简直就是人民币玩家吊打普通玩家的节奏。

当时。为了扑灭起义军。王莽调集了40万大军围攻昆阳。而昆阳守军只有八千人。很多人都主张放弃昆阳城。这也不能说这些人是贪生怕死。毕竟这是正常人的想法。但是。这时候刘秀站出来了。力主守卫昆阳。他认为。昆阳是个小城。方圆只有数里。王莽集中40多万大军在城下。“族旗蔽野。埃尘连天。征鼓之声闻数百里”。将小小的昆阳城围的水泄不通。这是劣势。同样也是优势。昆阳城小。官军能够展开的部队不多。40多万人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后面充当啦啦队的角色。汉军虽然人少。但是能保证各个关口都有人防守。弥补了数量上的缺陷。而且。汉军主力正在围攻宛城。如果放弃昆阳。那么王莽的这40多万大军就能立刻挥师。去解宛城之围。在内外夹击下。汉军主力必败无疑。其余部队也免不了各个击破的命运。最后。昆阳守军一直决定。打。

就在官军对昆阳的合围还没有完成之前。王常就派了刘秀等十三骑出城。调集援兵。刘秀来到定陵、郾城等地。调集了数千骑兵。支援昆阳。不过。王邑对这多出来的几千人丝毫不放在心上。刘秀趁王邑麻痹大意。主动出击。斩杀官军数千人。取得了一次不小的胜利。但是官军依然占绝对优势。

为了打乱官军部署。汉军组织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队。刘秀自告奋勇。当了敢死队的队长。要说刘秀真不愧是上天选定的男人。这三千人冲入40万官军大营。穿插于敌军各部之间。由昆阳城东穿插迁回到城西昆水。又从昆水上直冲官军中军。如入无人之境。打的官军阵脚大乱。城内的汉军趁此机会。冲出城与官军决战。一时间杀声震天。而王邑仍然认为这只是一次小规模进攻。只部署了一万人来迎战汉军。其余几十万大军都当起了观摩团。这样送人头的主将。恐怕历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个了。这时候。“位面之子”刘秀发动的终极秘法--“陨石召唤术”。据《后汉书》载:“昼有云气如坏山。墮军上。军人皆厌。所谓营头之星也。”战场上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天降陨石。砸到了官军的大营里。一时间。天雷滚滚。狂风大作。大雨如注。官军惊恐不已。溃不成军。“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之不流”。40万大军。顿时土崩瓦解。王邑仅带数千人。逃到洛阳。几乎是全军覆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5:53

    通化,官军,日军,主力,关东军,日本,我军,国军,暴动,蒙阴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5:53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有哪些?为什么能够获胜?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1:55:53

    苍茫大地介绍粟裕大将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大智大勇。指挥的孟良崮战役。这也是解放军军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