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清代的大众是愚昧麻木对国家缺少认同,而汉朝三国五代唐宋时却不同?
原创

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清代的大众是愚昧麻木对国家缺少认同,而汉朝三国五代唐宋时却不同?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阶层。清代已经很没落了。西方在康乾年代已经进行工业革命了。而清朝还是闭关锁国。裹足不前。对科学事物的认识比西方世界要迟。而中国文化大多是汉文化。有传统的思想。大汉大唐是最强盛的年代。万国来朝。人们有归属感、自豪感。

其他观点:

大家知道什么是“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吗?

这是甲午战争的主战大臣刚毅的名言。

刚毅曾担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是满清职位最高的大臣。也是慈禧亲信之一。

慈禧亲信之一。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大学士刚毅尝语人曰:改革者。汉人之利。而满人之害也!我有产业。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其实。刚毅此人倒是直爽。说出来满族亲贵的心里话。

在他们看来。汉人只是满人的家奴。一旦搞变法改革。汉人就会逐步夺取满人的权力。掌握国家大权。毕竟当时满人大臣、贵族基本都是不学无术的窝囊废。

其实。刚毅还是最反对洋人的死硬派。后来就是他力主和洋人开战。推动了庚子事变义和团杀洋人。

如此仇视洋人。却宁可将国家被洋人占领。也不改革。一味打压汉人。这就是满清的国策了。

其实。刚毅的所作所为。是标准的瞎说大实话。所有人包括慈禧都是这么想的。但只有刚毅公开这么说出来。

为什么咸丰时期。尤其是围剿太平洋、捻军时期。以及后来甲午战争。慈禧都重用汉人。但稍后就打压汉人。连李鸿章都被撵走。慈禧反正重用一批满族的草包大臣呢?

甚至。到了满清灭亡之前。装模作样搞君主立宪。还搞了一个皇族内阁。

当时的内阁名单如下:总理大臣奕劻(满清宗室)。协理大臣那桐(满)和徐世昌(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满清宗室)。度支大臣载泽(满清宗室)。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载洵(满清宗室)。司法大臣绍昌(满清宗室)。农工商大臣溥伦(满清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满清宗室)。

汉人只有4人。从事都是没有实权的外务、学务、邮传、还有副总理。

相反。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高达7人。掌握所有军政司法实权。

要知道。当时已经是1911年。满清眼看就要垮台。到了这种地步尚且不愿意放弃满族统治特权。全国占绝对大多数的汉人能够支持你吗?

既然汉人都是家奴了。家奴为什么要豁出性命保护主子?犯贱吗?

相反。之前的各个朝代。不管怎么样都是汉人联手对抗外族。相对还是团结的。

其他观点:

因为影视剧看多了。

“汉奸”什么时候都有。并不是只有清朝后期到民国时期才有的。

比如李陵。战败被俘。你别去匈奴做官呀!苏武宁可放了19年羊。你也可以呀!否则。汉武帝也不回夷你家三族了。又比如说刘豫。金人南下。他可是帮了大忙。要么也不回被扶持起来做皇帝。对于大宋王朝来说。绝对是千刀万剐都不解恨。再比如吴三桂。手握几十万大军。首鼠两端。最后开城引清军入关。

在老谋子的电影《英雄》里。有这么一个情节。无名责问残剑为何阻止自己去刺杀秦王。有这样一段经典对白:

残剑:你一定要刺秦吗? 无名:是。残剑:有我在就要阻止你。无名:你可知道我是赵人?残剑:是。无名:你可知道你也是赵人?残剑:是。无名:那你在替谁说话? 残剑:天下。

好了。残剑算是坐实“赵奸”的身份了!!!!!

那有为什么说。只有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给大家一个没有国家认同感的印象呢?

一、影视剧演的多是忠君爱国的英雄人物。这叫传播爱国主义正能量。

古装剧中。向观众展示百姓的国家认同感。是弘扬爱国主义的必然结果。只是想让现在的观众知道从古到今百姓都是爱国的。这个是个价值观的宣传行为。而近代题材的影视剧在描述反面典型的篇章会更多。因为历史的原因。近代中国有着屈辱的百年国耻。而把这些没有国家认同感。或者价值观有问题的负面教材演绎给大家看。也是为了突出近代挽救民族危亡的英雄事迹。这个在秦汉宋唐题材的剧中就没有这个需求。所以。不是古代人国家认同度高。近代就低。这是一种错觉。

二、政治是上层社会的游戏。老百姓其实更关注民生。

从古代今。政治都是“肉食者谋之”。即便到了清朝后期。真正喊出政治口号的仍然是上层社会。所以。在文学作品中。古代题材的历史作品。描述的都是上层社会的故事。他们台上喊着忠君爱国。台下愚弄者士兵和百姓。最终也都是为统治阶级谋福利。而近代是个大革命时期。是个社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候。所以。才有了很多基层百姓的参与。不过。无论古代还是近代。普通老百姓都不是玩政治的主角。

当年。女真骑兵南下。南宋统治者逃亡江南。北方的百姓反抗的是金人的恶劣行径。而不是谁来做这个皇帝。老百姓更关系自己的日子怎么活下去。如果连肚子都吃不饱。他们口中恐怕没有那么多民族大义。国家安危。否则。金人也不会难么容易就统治淮河以北。那可是汉族人传统的政治核心地区。所以。我们看到文学作品中有那么多为国捐躯、战士沙场的英雄。都是历代统治者用来维护自身统治的方式。而偏偏近代离我们太近。汉奸还没来得及被历史的长河冲走。

三、政治的需要。近代历史宣扬的时间长而多。给人民留下印象更深刻。

近代中国。确实出了很多汉奸。而且鲁迅先生笔下描述给我们了一个麻木不仁的中国基层老百姓。所以。才有唤醒这个民族的文人学者笔耕不辍。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描述了民族的概念。让之前只有家族概念的中国百姓认识到民族存亡的重要性。梁启超进一步升华成四个字-----“中华民族”。但是正是在近代革命中。需要去号召和发动群众。所以才会有很多描述“大众是愚昧麻木”的文学作品。讲得多了。就入木三分。中国人心目中形成的印象就变成了近代大众很不堪的画面。同时。还不忘拿古代的爱国人士作对比。于是。就形成了近代大众不如古代百姓的印象。

故而:不是百姓不爱国。古代近代皆传说。历代都有忠和奸。人民心中有秤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23:02

    都是,大臣,刚毅,满清,汉人,近代,宗室,满族,家奴,百姓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23:02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给人的感觉,清代的大众是愚昧麻木对国家缺少认同,而汉朝三国五代唐宋时却不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23:02

    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阶层。清代已经很没落了。西方在康乾年代已经进行工业革命了。而清朝还是闭关锁国。裹足不前。对科学事物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