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冰心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一颗怎样的心?
原创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冰心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一颗怎样的心?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冰心。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永远不变的赤子之心。

其他观点: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唐朝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里的一句。前句描写寒雨迷蒙。水天相连的秋色里。清晨送别朋友。仿佛自己就是那孤独的楚山。黯然神伤!后一句则托言相告亲友:自己没被污染不畏谗言。一片光明磊落的冰清玉洁之心!对亲友的一片殷殷思念的纯洁赤诚之心!对未来的一片清者自清的坦然自若之心!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30岁的时候进士及第。授校书郎;之后又登博学宏词科。过了近十年安稳时光。之后就被贬遇赦召回。再被贬。长安远地。远地长安。宦海里沉浮不定;最后悲惨地客死他乡。

他的诗以七绝见长。犹以边塞诗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有的说写于他第一次被贬。有的说他第二次被贬。反正都是被贬之后。心情抑郁欲辩无言之时。这里的辛渐。史上没有记载。又一个因为名人诗句而青史留名的幸运儿。当时的王昌龄在贬地遇故人。请他转告远方的亲友自己的心意。至于这份心意到底捎没捎到。那是另一个故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只是籍借诗句抒发情感而已。

从句子里带“洛阳”来看。我倾向于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八(740)年之后。他被贬岭南。任江宁丞;在赴任之前。曾滞留洛阳半年多。消积反抗。不然。他的老家在山西。家人也可能在长安。何来洛阳之说?当然。这“洛阳”也许就是虚指。因为辛渐是洛阳人。他也只能让人家捎话洛阳;其实。他的话是对所有亲友说的。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向亲友表明被贬所诬的原因纯属无有!因为他的被贬。一次两次地。都是不明不白!没有具体的时间事件。皆原因不明。《旧唐书》和《新唐书•文艺传》里都记载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詹才子传》里也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可《唐诗记事》里又称他“孤寂恬澹。与物无伤”!这明明就是“欲加之罪”吗?

这就只能说明王昌龄和大多数文人一样。傲娇!才情高。情商低;写诗真好。当官不行。不会说话。不会来事。不懂得人情世故;又锋芒太露。不拘小节。得罪人或遭人妒而不自知。

“冰心”。自古以来就是高洁的意象。南北朝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西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孟郊《吊元鲁山》“冰心镜衰古。霜议清遐障”里的“冰心”。都是讲人的心清透。纯洁。率直。另。最重要的一点是南朝刘宋时代的良吏陆徽曾说过“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陆徽一向有清名。“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

“玉壶”。玉做的壶。一般用来饮酒或喝茶。李白的《待酒不至》里就有“玉壶系青丝。沽酒何来迟”的句子。李商隐的《深宫》里也写过“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这是字面上的理解。

另外。古人认为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一直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诗经•国风•秦风•小戎》里“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北齐书•元景安传》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姚崇《冰壶戒序》里“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讲的都是君子如玉一般高洁的品质。这就是玉壶的象征意义了。

“冰心”和“玉壶”的象征意义后世一直沿用至今。不过省略了“壶”。沿用了“玉”的意思。宋•张道洽就有“玉面亭亭成独立。皎皎冰心竟谁知”的诗句;金庸《书剑恩仇录》里乾隆送给陈家洛的玉佩上就刻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字样。现在我们说某个纯真无邪的人或者某段纯净没有杂质的感情。也好说“玉一样无瑕”。

王昌龄在诗中以“冰心玉壶”自喻。是表明自己“厉志廉法、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就如同陆徽一样。没受污染。品行高尚!

王昌龄的亲人。也查不到资料。只看到说有两个弟弟。其余的没有记载;但他的朋友圈那是相当强大。都是牛人:李白、高适、王维、孟浩然、王之涣、岑参、李颀……简直是星光闪耀。有木有觉得晃眼睛!

有这样的一帮朋友。实在值得写诗表白心迹!免得山高地远。以讹传讹被误解!

“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冰清玉洁的心盛在冰清玉洁的壶里。我还是不求名利。性情淡泊!

王昌龄在贬地任上。还是很乐观的。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依旧疏狂。依然故我。他以为清者自清。总会有还清白被重视的一天。殊不知他是太天真。这样更易授人以柄。要是他知道他后来的结局。我想他会收敛。会低调。会遮掩光芒以自保。

可那时的他还是以“冰心玉壶”的方法处世!总以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所以不久他就又被莫须有的缘由贬至龙标。李白曾为此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可惜。他们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7年王昌龄途经亳州。为闾丘晓所杀。时年六十岁。原因依然不明。《唐才子传》里说“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看样子。他还是死在了自己的“玉壶冰心”上!“冰心玉壶”。终究为那污秽的乱世所不容。“彩云易散琉璃碎”。太美好的东西。不被珍惜。只能淹没在世俗的风尘里。

“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真心:相信我。我还是那个我。不屑于和他们那样不堪;想念你们。我还是那个我。我们的情意依然如故;等着我。我还是那个我。回来后再把酒细说!总之。我还是冰清玉洁!

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谢谢啦!

(图片如侵权。联系删除)

其他观点: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这首诗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2:46

    冰心,玉壶,洛阳,亲友,诗人,连江,王昌龄,都是,平明,冰清玉洁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2:46

    没想到大家都对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冰心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一颗怎样的心?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2:46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冰心。表达了作者对亲人永远不变的赤子之心。其他观点: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