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阵法创于何时?诸葛亮的《八阵图》是一座石阵吗?
原创

中国阵法创于何时?诸葛亮的《八阵图》是一座石阵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小时候大人叫猜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猜一动物名。如此形象的比喻。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是蜘蛛了吧!即使是对“八卦阵”一无所知的我们来讲。只要想起蜘蛛网。就会对“阵型”有了直观概念吧!后来看了《三侠五义》。白玉堂在襄阳王府。就是误闯“八阵图”而逝去了年轻的生命。甚为可泣可叹!大家还可以想一想。《水浒传》“三打祝家庄”里有个情节就是。杨雄、石秀、时迁等因为跑不出“八卦阵”。才被擒拿的。

军队。军队。就是要有队列。有阵型。作为一个军事家。基础的基础就是“摆兵布阵”。我们在旧小说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战斗场面:双方刚刚勒住阵脚。从敌营中冲出一匹战马。马上战将站在阵前大叫:“匹夫老儿。你可识得吾阵否?管教你有来无回。”将军昂首立马。斥曰:“此乃八卦阵!吾自幼练兵习武、推演阵法。此等雕虫小技。休想瞒得住老夫!”随环顾众将。“谁与我冲击此阵?”

冷兵器时代讲究的就是“阵法”。通过合理排兵布阵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发挥最佳效能。克敌制胜。

“军队”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奴隶制时代。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和掠取奴隶。开始编制有组织的军队。并且采用一定的队形。这就是原始的“阵”。“阵”是在军队产生的过程中。因为组织军队和指挥战斗的需要而出现的。融合了古代军制学和战术学的成果。东方的战阵起源于中国。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九天玄女神那里学到阵法——“天一遁甲”。但这只是传说。有据可考的是在商朝后期。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到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从“三师”的命名来看。已经采用固定的阵形。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陈”通“阵”。

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 中国的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韬》、《吴子》和《孙膑兵法》。《六韬》又称《太公兵法》。相传为西周姜尚所著;《吴子》是战国名将吴起的兵法。略为可信。以上两部兵法主要介绍了车阵。 战国以后。步骑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要编成。阵法又有了变化和发展。《孙膑兵法》里面讲述了十种阵形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时代的《尉缭子》本来也有“阵形篇”。三国魏武帝曹操著《孟德新书》;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武侯八阵”流传后世。影响极广。《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深研阵法。南宋岳飞留有兵法残篇讲授阵法。明代戚继光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详解阵法。戚继光还自创的“鸳鸯阵”和“三才阵”。在抗倭战争中显现威力。我国的各朝军队均演练阵法。

武侯八阵就是“武侯八卦阵”。八卦。又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先天八卦方位表示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后天八卦: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八卦形象就如蜘蛛网。里面有1个生门和1个死门。其他的是休门、伤门、杜门、景门、惊门和开门。具体的门在什么地方。这不是固定的。根据不同的时间在不断的变化。

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为三才。又在四象的学说基础上。更进一层。又增加了阳明、厥阴两面项。它与四象组成六合之说。四象若加圆心就构成五行之说。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中间为土。(也有用左青龙。即东方。为木;右白虎。即西方。为金;前朱雀。即南方。为火;后玄武。即北方。为水。)六合加圆心称为七星。四象通过“一分为二”的切分。又构成八卦图。

据说。鱼腹江边的八八六十四堆垒石遗迹。就是诸葛亮所遗留的八阵图。现代兵家认为八阵是一种集团方阵。每个八阵都具有八个小阵分布在中央的中阵四周的八个方向上。八阵的中央是大将。金鼓旗帜。以及直属的兵马。这就是中阵。每个小阵都有天、地、风、云、龙、虎、鸟、蛇等代号。这就是《李唐问对》中的“阵数有九”的说法。所以宋代还有将八阵叫做九军阵。而每个方向的阵编组为六小阵。中阵编组为十六小阵。整个大方阵共有六十四小阵。正好符合鱼腹江垒石遗迹的八八六十四堆垒石的数量。大方阵之后可能还有游骑构成的二十四小阵。一共是八十八小阵。这些小方阵可以是骑兵、步兵、车队。由几十到几百不等组成。前排为弓弩手、中间为长兵器手、后排为短兵器手八阵为了迟滞敌人进攻。发挥蜀军弩兵的威力。在防御时还设置冲车、鹿角、铁蒺藜等障碍。 诸葛八阵属于防御性阵型。好处是没有部署上的弱点。任何方向遭受攻击。整体大阵不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一处遭到攻击。两翼相邻的阵可以自动变为两翼。保护支援遭受攻击之阵。八阵是一种防御性质的十分保守阵型。无大败。取得大胜同样也很困难。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多次攻打魏国。无大败也无大胜。不能说和蜀军采用八阵进行作战毫无关系。

中国历史悠久。且战事不断。猛将如云。军师如雨。军事著作更是汗牛充栋。帙卷浩繁。但随着现代化军事的飞速发展。简单的“阵型”已经毫无用武之处。我们还是立足于高精尖的武器上下功夫。在培养高科技军事人才上下功夫。

其他观点:

中国的阵法最早始于何时是一个模糊的感念。民间无史料记载阵法在皇帝时期就有了。而有史料可查的阵法最早是记录在商朝。

皇帝时期的阵法

相传皇帝在跟蚩尤打战的时候。一时也是战胜不过。那会打战都是蜂拥而上吧。压根就没有什么阵法或是规矩可言。完全是凭借个人的勇猛来的。后来皇帝打败了蚩尤完全是因为得到了“九天玄女”赐给他的兵法和战法。这是关于阵法最早的传说。

史料记载里的阵法

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最早的阵法是诞生在商朝的。那个时候就有“左。中。右”三师的说法了。说白了就是三个方向地布兵。不再是一股脑蜂拥而上了。相传在武王伐纣的时候就用到了阵法。史料是这么记载的。“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与牧野”。这里的陈就是阵的意思。在牧野排兵布阵。

阵法最普及的朝代还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期出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阵法兵书。像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吴起的《吴子》。包括现在饱受争议的《六韬》都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后来的宋明也出过知名的阵法兵书。像岳飞。戚继光都对兵法阵法有一定的了解。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三才阵”“鸳鸯阵”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阵法。

诸葛亮八阵图

八阵图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一个阵法。说到八阵图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杜甫的那句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讲的就是诸葛亮。并且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面也有相关的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此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八阵图其实是根据太乙方位设立了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是周易数理的一次完美运用。为诸葛亮在抵御吴兵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其他观点:

阵法与冷兵器时代密切相关。在中国漫长的氏族社会时期。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斗殴和流血冲突。那时打仗都是一哄而上。没有特定的组织方式和作战规律。传说最早的阵法始于黄帝时期。当时为打败蚩尤。黄帝曾得\"九天玄女\"传授兵书和阵法。

进人奴隶社会后。奴隶主为巩固统治和掠夺更多的奴隶。开始注重利用阵法来提高军队战斗力。 有史可考的阵法源于商朝后期。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到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从“三师”的命名来看。已经采用固定的阵形。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陈”通“阵”。 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中国的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韬》、《吴子》和《孙膑兵法》。《六韬》又称《太公兵法》。相传为西周姜尚所着。据考为后人伪托。成书在先秦或者汉初。至今尚无定论;《吴子》是战国名将吴起的兵法。略为可信。以上两部兵法主要介绍了车阵。战国以后。步骑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要编成。阵法又有了变化和发展。1972年出土了《孙膑兵法》。里面讲述了十种阵形(方阵、圆阵、锥行之阵等)。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时代的《尉缭子》本来也有“阵形篇”。现在已经失传。秦汉以后。我国历朝的军事家对阵法的发展还有:三国魏武帝曹操着《孟德新书》(已失传。仅余若干引用)。有专章讲述行军布阵之法;(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武侯八阵”流传后世。影响极广。《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深研阵法。南宋岳飞留有兵法残篇讲授阵法。明代戚继光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详解阵法。戚继光还自创的“鸳鸯阵”和“三才阵”。在抗倭战争中显现威力。我国的各朝军队均演练阵法。 八阵图是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孔明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当十万精兵。(见《三国演义》)据《三国志_蜀志_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后人考其遗迹绘成图形。见《武备志》。据记载。八阵图遗迹有三处:《水经_沔水注》及《汉中府志》说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诸葛亮墓东;《寰宇记》说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南江边。《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区北三十里的牟弥镇。八阵由来已久。在三国时期之前便已存在。而八阵图则是由诸葛亮推演兵法所成。它最早原型是河南省密县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图旁附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每个阵式在特殊环境下进攻退守的战术应用。据《史记》载。风后为轩辕黄帝的一员将帅。密县云岩官遗存的唐朝军事家、常州刺史独孤及的《云岩官风后八阵图》碑。详细记载了黄帝和风后研创《八阵图》的事迹。此图的发现。把我国八阵兵法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千五百年。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谨慎堂《诸葛氏宗谱》就载有“八阵功高妙用藏与名成八阵图”的诗词赞歌。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云垂阵赞:云附於地。始则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出。云能晦异。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龙飞阵赞: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阵形赫然。名象为龙。

虎翼阵赞: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鸟翔阵赞:鸷鸟将搏。必先翱翔。势临霄汉。飞禽伏藏。审之而下。必有中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蛇蟠阵赞: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绕。性能屈伸。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困。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玄武蛇(阵)。虚其中大将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传》记载:“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文武皆莫能识之。”作为古代战争中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图。诸葛亮的原“图”今虽不见。然有传说为诸葛亮练兵遗址的所谓“八阵图垒”。可以看出《八阵图》渊源极深。可以追溯到上古华夏的黄帝。经过姜太公。司马穰苴。管仲。孙武等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三国时期。诸葛亮使他达到了顶锋。完善为八阵!唐代李靖由于九个阵指挥过于复杂而简化为六花阵。八阵图又叫旱八阵。八阵图遗址在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西南。相传为诸葛亮推演兵法、操练士卒所用。据古籍记载:“八阵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形。兵之纪律也。武侯推演。尽得其妙。八阵图石阵是演练用的。很像现在战场训练基地。沒有小说说的那么玄妙。 神秘而迷人的巨石阵是英国最具标志性的古代遗迹。在过去的5000年里。无数的朝圣者、诗人和哲学先贤被吸引到这个弥漫着神秘气息的青石环阵里来。是现今历史。现存最早石阵。作用来历不明。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2:51

    阵法,兵法,八阵图,阵形,军队,黄帝,都是,方阵,威力,是在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2:5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阵法创于何时?诸葛亮的《八阵图》是一座石阵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2:51

    小时候大人叫猜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猜一动物名。如此形象的比喻。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是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