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主任说非“985”“211”的文科生,将来不会有太好的出路,到底是不是这样?
原创

我们班主任说非“985”“211”的文科生,将来不会有太好的出路,到底是不是这样?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们班主任在我上学的时候。也是这么跟我说的。他说。文科考不到600。根本没有什么好学校。当时给我吓得啊[捂脸]感觉前途一片渺茫。

其实也是真的。但是没那么夸张。文科学校本来就少。专业也少。分数也难拿。

因为高考没发挥好。我的分数很尴尬。我报志愿时发现。我可以上一个理工类的211。但是。我发现这些学校里。王牌专业真的没有文科的。都不显示排名的那种。纠结了纠结。我放弃了211的名头。选择了一所省内重点的一本学校。双非的文科生~[泪奔]刚上大一时。去看过学校的秋招。出于好奇。我去咨询了咨询。就业好像没啥问题。可能是师范的原因。工资还挺高的。最低的是六千。最高的。四十多万(我一直以为老师工资蛮低的。我错了。好像私立的是好一些)。当时我认识的一个学姐。刚上大四。就有学校想签她。

非师范的专业。别的不太清楚。我自己的专业(翻译方向)了解一些。学校让我们看过数据。考研。就业。出国深造或者去国外教书。很多学长学姐们混的非常好。有一起成立翻译公司的。有去了外交部然后驻国外的。有留校当导师的。有去别的高校当导师的。大部分人都有了很好的出路。

学校好。固然是好。其实还在人。我们学校是不如985.211。可是很多人不比他们混的差。

大学只是起点。不要把它当成学习的终点。它是我们的平台。很多老师都这样告诉过我们。只不过有的平台带弹力。有的不带。考上985。你可能少使点劲。考不上。你就多练练跳高。不一定有弹力就好。你看看菲律宾跳水队。跟打水仗似的。不带弹力也不是什么好事儿。立定跳远。跳远了多难[委屈]

虽然我双非。没能上个985211很遗憾。但是依旧认为。未来可期。[马思纯的微笑]

希望你放平心态。好好备考。好好努力。

天王盖地虎。全上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强][强]

其他观点:

你们班主任犯了一个过度概括的毛病。

如果是985高校。就三十多所。即便是诸如理工大学、海洋大学、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大学之类的文科生。因为招生分数不低。学习氛围好。最后出路总体还是不错。【注意:我说的是总体。不是每个人出路都不错。】

如果是211高校。那就差别大了。有的211高校的确非常好。比如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等。这些学校的文科强势专业。并不比985的很多文科专业弱。但是。有的211高校很一般。诸如农业大学、林业大学之类的211学校的文科专业。不会比很多文科强的双非学校好。

文科强的双非学校有综合类也有专门类。综合类比如河南大学、黑龙江大学的文科都不错;专门类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学校都不错。如果文科能够进这些学校。最后结果也是不错的。

最后。半岛还是想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你上了什么学校。你都有可能有很好的出路。这在于你的努力。也在于你碰到的机遇。

其他观点:

“985”、“211”的文科生不会有太好出路。这句话本身有严重的逻辑问题。

下面缪老师分四个部分说明这个问题:第一。文理科哪来的?第二。大学里并没有文理科之分;第三。如果说的是人文社科类的学生。那混的好的可多了去了;第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

一、文理科哪来的?

文理科这概念是哪儿来的呢?是高中分文理科那里来的。我们为了升学和培养人才方向的考虑。有意把高中的科目分成了文科和理科。但这其实并不太符合全人教育的理念。

一来。你会发现这世界上有很多牛人是通才。他们的才能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学科或者领域。实际上人为把知识划分为不同的学科也是工业革命之后的教育需要。

二来。近些年的高考改革。不再强行划分文理科。而是采用3+3或者3+1+2的方式。尝试使用更加灵活的考试方式。去更加灵活地培养人才。

三来。很多高层次的大学倾向于让孩子们第一年入校进行通识培养。培养比较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之后再进行专业的学习。也有很多学校提供了很多辅修和跨专业学习的机会。让孩子们多集中选择。

大学本科的专业。分成医学、文学、艺术学、农学、哲学、法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理学、历史学、军事学。共13个学科门类。下设500多个专业。根本没有所谓的文理之分。

如果说的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呢。那包含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这些学科领域。难道这些学科领域都培养不出有好出路的学生吗?我们很多高层公务员是哲学出身。很多金融高管是经济学出身。很多公检法和律师人才是法学出身。难道这些人的职业之路都不值一提吗?

三、人文社科类有什么出路

学哲学的孩子。脑子非常清晰。逻辑特别出色。所以他们绝不会轻易上当。而且写东西的层次分明。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很清楚。正因为这些特点。他们当中从政的不少。也有不少在事业单位或者新闻出版机构工作。

学经济学的孩子。对于数字的感觉通常都不错。虽然不同的专业划分的很细。出路也不同。但是他们跟钱打交道的机会相对会比较多。学财政和税收的很多去了财政局和税务局。学经济学的成了经济学家。学金融的进银行或者投资机构的不少。

学法学的孩子。体制内的公检法都不少。体制外做律师的、给大企业做法律顾问的也很多。

学文学的。有学中文的、学外语的。这些人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学新闻传媒的在这个时代更是体制内、体制外一抓一把。

学历史学的的确很难从事历史相关的工作。但是你不觉得在任何聚会上那些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的历史人。身上有一种特殊的光环吗?

学教育学的就更不用说了。老师是一种人类进步必不可少的职业啊。

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

有些人。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擅于学习新的知识。所以这个文理观念没有得到更新。就会认为文不如理。毕竟我们在上个世纪50年代很困难。急需在应用领域培养大量的人才。所有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阶段都采用人为的分科方法。

有些人。眼界有限。由于身边的环境比较单一。很少接触社会。思维会有一些局限。如果长时间在一种缺乏流动和活力的环境之中。人就比较容易被惯性思维所裹挟。

近几十年。科学不断发展。让人类生活日新月异。所以“迷信科学”也成了一种流行病。要知道。失去人文的科学。永远是危险的。甚至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我是缪登峰。十年考察千所大学。家有萌娃深通育儿。

你来关注我。帮你带好家中神兽。助你规划锦绣前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9:12

    学校,的是,出路,专业,也有,成了,经济学,去了,学科,大学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9:12

    没想到大家都对我们班主任说非“985”“211”的文科生,将来不会有太好的出路,到底是不是这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2:39:12

    我们班主任在我上学的时候。也是这么跟我说的。他说。文科考不到600。根本没有什么好学校。当时给我吓得啊[捂脸]感觉前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