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俗人。没有多少境界。
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没有期望孩子将来有多大的出息。
仅仅觉得能有一份工作。混个饭吃。不必很操心。也不用担多大的风险。不必付出很多的辛苦。可能碌碌一生。但只要平平稳稳。快快乐乐。也就行啦。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孩子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就此说几句吧。
孩子小时候。我时常带着他到处溜达。也经常到我办公室玩耍。
我只告诉孩子一点。如果认真学习。将来就会在大楼里上班。既轻松又舒服。(其实未必)
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去替别人盖大楼。自己还不能住。(其实搬砖也未必不好)
是人家盖楼你去住哪?还是你去盖楼人家住?你自己看着办。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生存是第一需要。
诗人李绅写下了《悯农》。未必就说明他的境界多么高。
进入了中学课本。就把这首诗跟作者的境界联系在一起。过度地解读。
相当然的认为。描写农民工作的辛苦。就是同情农民的遭遇。
特别是又取了一个高大上的题目。就以为作者多么高尚。多么有境界。
其实。或许作者本意仅仅就是认为种地很辛苦啊。将来说啥也不能干这活。
君不见。现在许多自媒体作者。为视频而视频。专门设计一些东西发出来。都清楚是咋回事。只是手法不太高明罢啦。
再如一些演员。扮演的角色很感动人。但离开了戏。也就不那么讨人喜欢啦。
也有一些名人。在高堂上夸夸其谈。像圣人一样。走下讲坛也是一个俗人。
李绅恐怕也是如此吧。
同样的道理。匡衡清楚得很。靠爹爹不行。靠娘娘不行。不刻苦读书就没有出路。
凿壁偷光。只能说明不安于现状。学习刻苦。以此想改变命运。并不能说明其理想境界多么的高。
目标很远大。那是为了摆脱贫穷。去追求荣华富贵。
但不一定就是匡扶社稷。拯救黎民百姓。
有些人喜欢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要求或评价一些历史人物。
我想弱弱的问一句。你自己能做到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般人做不了圣人。到不了那么高的境界。这很正常。
但起码做一个无害于社会的人。尽自己的能力混个饭吃。也就行啦。
在这个基础之上。尽量做得好一些。那就相当不错啦。
但作为中小学的教材。理该更加认真谨慎。选择一些更好的作品来教育孩子。
否则。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其他观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相信大多数人都很熟悉。浅显易懂的诗句道尽了广大农民的辛苦。警示每一个人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
因为这首诗很多人理所应当的认为诗人是一个节俭之人。一个爱护百姓的好官员。
但是就像从小凿壁偷光的匡衡最终成为了贪官那样。青年时期悯农的李绅到了他飞黄腾达之后也变成了一个穷奢极欲之人。
李绅的《悯农》有两首。还有一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从这两首《悯农》来看。此时的李绅无疑是一个生活非常简朴的清官。
随着李绅一步步的高升。飞黄腾达的李绅逐渐忘了最初那个淳朴的自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花天酒地、滥施淫威的腐官。这点从当时与之同朝为官的刘禹锡的文章中不难看出。刘禹锡除了成名作《陋室铭》之外。最出名的作品当属《赠李司空妓》。
这首《赠李司空妓》是当时刘禹锡出任苏州刺史的时候。受邀参加时任扬州节度使李绅安排的宴会。当他看到了李绅家中私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更是色艺双绝。不禁发出\"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怪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翻译过来大概意思是: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轻歌曼舞。李司空早已习以为常。养尊处优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其中第三句\"司空见怪浑闲事\"便是成语\"司空见惯\"的出处。
除了刘禹锡所描述的这一\"司空见惯\"的场景之外。李绅还有一个非常奢侈的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李绅一餐的耗费经常多达几百贯甚至上千贯。相传李绅特别喜欢吃鸡舌头。每餐光耗费活鸡就达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在淮南节度使任上之时。李绅对百姓疾苦极为漠视。史载:\"李绅以旧宰相镇一方。恣威权\"。狡吏奸豪都\"潜行叠迹\"。普通百姓更是\"惧罹不测。渡江淮者众矣\"。能够让老百姓们畏惧。而纷纷渡江淮而逃难。在同一时期里。除了李绅估计也没其他人了。李绅的为官为人。最终也引发了同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人的对其不耻。最终李绅也落得一个\"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李绅的转变。除了升官之外。与当时的官场也不无关系。李绅参政的那会。整个官场都在\"牛李党争\"的笼罩之下。李绅本人也应\"时代的号召\"。热衷于拉帮结派。在\"牛李党争\"当中攀结权势。攫取权力。
在这党争当中。李绅渐渐的迷失了自己。昔日那个体察民情的李绅已然不在。也没有了昔日对底层百姓的那种感情。取而代之的是以高压手段欺凌下级官吏和百姓。最终才使得老百姓对他\"惧罹不测。渡江淮者众矣\"。
除了主观上思想的改变。李绅之所以走向了老百姓的对立面。与当时的社会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也不无关系。
当时的李绅每顿食用300多条鸡舌头。在官场上绝对是一个劲爆的消息。只要刺史们一向朝廷上报。李绅绝对是吃不了兜着走。但是却无人敢去举报。
即便是对李绅为人极其不耻的刘禹锡。作为当时的苏州刺史。他本就有责任去弹劾李绅。但是当刘禹锡应邀参加李绅的豪宴。看到了李绅豪宴的上奢华之时。也只是发出了\"断尽苏州刺史肠\"的感慨。也不曾上奏弹劾。
刘禹锡之所以没有弹劾李绅。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自身可能畏惧李绅的权势。另一方面李绅在收买人心方面也确实有一手。在宴席上。李绅看到刘禹锡迷恋于歌姬杜韦娘。当场非常大方的将杜韦娘送给了刘禹锡。收到好处的刘禹锡自然不会为难李绅。而刘禹锡不过是当时官场上的一个缩影。很多李绅的上级官员都收到了李绅的好处。自然而然也不会为难李绅。
李绅最终落得一个被剥夺了官爵。子孙也不得从政的结局。但是这样的结局也是在他本人去世后被朝廷秋后算账。对于李绅奢靡的生活没有一丝的影响。
本文为头条独家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作者@煮酒君 。
其他观点:
李绅写的那首悯农诗至今仍是每个小学生都会背诵的名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也成为教育后一代最好的诗句。可就是这位写下名篇的人在当了高官之后失去了善良的本性。为官暴劣对老百姓极其残酷。无辜杀人。当地百姓结队而逃。李绅在生活上穷奢极欲。他非常爱吃鸡舌。为了要吃鸡舌。每顿饭要杀掉几百只鸡。有此可见他还知道粒粒皆辛苦吗?
匡衡。就是哪个以凿壁偷光苦读书而闻名于世的。他的故事今天还在传颂。以激励青少年奋进学习。可叹他靠自身努力当官以后却走上贪赃枉法之路。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占土地四万多亩。把别人的忠告置之不理。最后以贪赃枉法之罪贬为庶人。晚年生活十分凄凉。
古今同理。任何人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约束。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都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和造诣。但他们一旦开始放弃自我约束就成为历史的罪人。我们今天被审判的腐败分子他们也有着光辉的经历可一旦放松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就一定有可悲的下场。警醒吧!后来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 有没有对视力好的水果推荐?
- 怎么和父母说自己有男朋友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693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刘禹锡,刺史,凿壁偷光,的人,是一个,苏州,粒粒皆辛苦,境界,百姓,司空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写悯农的李绅和凿壁偷光的匡衡成名后会成为巨贪?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俗人。没有多少境界。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没有期望孩子将来有多大的出息。仅仅觉得能有一份工作。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