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就吃过蚂蚱、知了、蛤蟆、四脚蛇。你又怎么知道不吃鱼虫?莫非又出来一个智障的晋惠帝?
其他观点:
大家都知道。晋朝有个晋惠帝是个智障。晋惠帝当政的时候天下闹饥荒。百姓没有饭吃。饿死了很多人。群臣向晋惠帝上报灾情。晋惠帝竟然问大臣: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此言一出。既成为千古笑谈。
回到题主的问题。闹饥荒的时候。就算不吃肉糜。为什不下河捞鱼捞虾。去田野抓昆虫吃呢?为何那些灾民宁可吃草根、啃树皮。也不去河里抓鱼虾呢?其实。古代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假如河里有鱼虾。田野有可食用的昆虫果腹。老百姓自然也不会吃草根、啃树皮了。
让灾民们捕鱼捉虾吃昆虫。至少满足几个个前提条件:闹灾荒的地区有河流;遇上的不是旱灾;水源未受到污染;鱼虾昆虫的产量惊人。且灾民人数极少。
一旦满足了以上条件。再加上官府的赈济。自然灾害并不会引发大的饥荒。
一、旱涝灾害下能不能吃鱼虾
在中国古代的自然灾害中。爆发频率最高的是水灾与旱灾。在明朝的时候。在仅仅二百多年的统治中。共计爆发自然灾害1011次。其中爆发在河南省的次数就达到了611次。也就是说。河南省在明朝的时候。平均每2年零2个月就要发生一次自然灾害。其中最多的就是旱灾和水灾。
当旱灾来临的时候。长时间不降雨。不论是地面的农作物还是山野的树木。都很难生长。赤地千里。严重的时候。江河湖泊里的水都蒸发了。鱼虾都被干死。灾民们没办法靠捕鱼虾维生。因为鱼虾生存。离不开江河湖泊。而旱灾就会造成江河湖泊断流。鱼虾生存的基础被破坏了。不等人去吃。只怕已经死光光了。
这个时候。人们只有向山阴背阳的地方。去寻找树木的根部充饥。因为这些植物生长。吸取的主要是地下水。在一些深山的溶洞中。可以找到地下的阴河。但是。在干旱最严重的时候。地下的阴河里也不出水。
水灾表面上听起来比旱灾好。因为有水这个生命之源。看起来没有被切断。可是。事实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发洪水的时候。首先洪水会淹没农田和村庄。田地欠收。百姓们的家当也全都没有了。饭是吃不上了。 洪灾后。在古代简陋的医疗条件下最怕的是什么?
瘟疫!
江河里这时候肯定是有鱼的。但是这个时候受洪灾的影响。江河里的水极大可能会被污染。人们往往对洪涝过后的江河避之不及!就别说大张旗鼓的下河捕鱼捉虾了!就算捕捞上来鱼虾。人们担心吃完了这些受到污染的江河里的鱼虾。可能就会生病。甚至感染上瘟疫。
另外。遇到水灾后。传统捕鱼人的工具都被水冲跑了。想要到滚滚洪水里面去徒手捕鱼。危险系数非常高。打渔的人都不会去。更不要说普通的百姓。大多不谙水性。灾民们举家逃难。从长江、黄河的边上来逃到了内陆。然后在小溪小沟里面捕鱼、捉虾来充饥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古代。非人工养殖的情况下。鱼虾的自然产量并不足以养活一大家人。更不要说数以十万计的灾民。
想当年韩信落泊。因为没饭吃到跑江边钓鱼。结果饿晕倒了也没钓上来。最后全靠漂母赏了他一碗饭。不然早饿死了。而且。他当时钓鱼的那个地方还没闹水灾呢!
二、虫灾的时候的能不能吃昆虫
这里就说到题主说的为什么不吃昆虫的问题了。不是什么昆虫都能吃的!能吃的种类非常有限。而且数量并不能达到如粮食一般。长期食用啊!打个比方说蝗虫!
古代在灾荒时期蝗灾是很普遍的。伴随着大旱。往往接下来就是铺天盖地的蝗灾四起!造成的灾害十分严重。受蝗灾的时候。蝗虫无孔不入。蝗虫过境。呼啦啦一大片。铺天盖地飞过来。刹那间就把粮食作物啃个精光。事实上。古代地方官员一般认为“虫灾”的严重性远超过水灾和旱灾。因为水灾来临的时候。高地可以避免;旱灾来临的时候。丰水区和深山总有水源。所以并不是所有地方的粮食生产都会遭到破坏。唯独蝗虫过境。上天入地。无孔不钻。蝗灾对粮食生产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个时候就真的要饿死人了。
这个时候有人就要说了。蝗虫不是能吃吗?的确。在古代也有大量记载在蝗灾的的时候灾民吃蝗虫的记录:
《吴书》:“袁术在寿春,百姓饥穷,以桑椹、蝗虫为干饭。”“(唐)贞元元年(785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但是蝗灾的时候的蝗虫和平时的蝗虫可不一样了。蝗灾时遮天蔽日的蝗虫会大量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这些蝗虫在遭到攻击时会立即将苯乙腈转化为剧毒化合物氢氰酸。当蝗虫大量聚集时。其天敌不喜欢吃蝗虫。原因便在于此。这时的蝗虫。不仅动物不能吃。人也无法食用。苯乙腈属于中等毒性。人体吸入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倦睡、上呼吸道刺激、神志丧失等。甚至引起死亡。
蝗灾来临的时候。就算生活在丰水区。且江河中盛产鱼虾。人们靠着鱼虾也只能短暂地维持生活。因为中国是一个农耕民族。主食不是鱼虾。 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地盛产鱼鳖。但是渔民们捞起来主要还是供给官员食用。自己的主食从来都是农作物。蝗灾来临的时候。为了应急。可以自己先吃掉。但是鱼虾生长是有周期的。吃掉大鱼。小鱼还没长成型。人就饿死了。
而在河南这种。古代自然灾害高频率爆发的省份。本身就不是鱼米之乡。生产落后。经济不发达。蝗虫吃光了粮食。百姓手上就算有钱都买不到米吃。能捉到的那点蝗虫。又能吃几天?
古代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百姓不可能靠鱼虾昆虫解决饥饿问题。
其他观点:
黄鼠狼老鼠都吃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2845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蝗虫,鱼虾,蝗灾,旱灾,灾民,江河,昆虫,自然灾害,水灾,古代
没想到大家都对闹饥荒的时候,为什么不吃鱼和昆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就吃过蚂蚱、知了、蛤蟆、四脚蛇。你又怎么知道不吃鱼虫?莫非又出来一个智障的晋惠帝?其他观点:大家都知道。晋朝有个晋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