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杜甫是个伟大的天才诗人。他的伟大。主要在于他以创作实践替文人诗开辟了接近人民的的广阔道路。给文学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他的诗成了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所以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而他的诗的典型风格是“沉郁顿挫”。郭沫若曾把他与李白称为盛唐诗坛的“双子星座”。并称赞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一、杜诗“沉郁顿挫”地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
杜甫的最大成就和特色即现实主义。他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使这期间他的诗充满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沉郁。指深远的意境。浑厚的情调。博大深厚的思想感情。顿挫。指造成感情起伏震荡、千回百折和沉着蕴藉的表现手法。而悲剧性的题材深厚宽广的胸襟及宏大壮丽的体制。是构成杜诗独特风格的主要因素。他的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苍劲凝练的语言艺术。以及诗兼各体。被苏轼誉为“集大成者”。
杜甫以他独特的诗歌艺术。把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推向了一个更高、更成熟的阶段。达到了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他善于对现实生活作精练的艺术概括。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愿望。如《咏怀五百字》高度概括了安史之乱前夕整个社会的状况。《三吏》《三别》以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通过一幅幅画面。再现了动乱期间人民的痛苦遭遇。形成了“诗史”的特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充满了大气。充分体现了他那“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最后两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跳出个人圈子。推己及人。忧国忧民。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洋溢着救世济人的热情。他善于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而揭示社会的本质。使人触目惊心。《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表现了四川军阀混战的罪恶。《岁暮》:“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表现了安史之乱后的局势。《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从而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出了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感慨。《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是他对严酷的时局和凄苦的身世所作的艺术总括。“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写出诗人彻夜不眠之状。传达出忧思困扰之深。《咏怀古迹》(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诗人对宋玉一生的政治境遇、风度品格和文学造诣进行了概括。并从中抒发了个人的身世之慨。《咏怀古迹》(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以遗恨千载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命运的深长感叹。《咏怀古迹》(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真可谓神来之笔。在咏诗人赞诸葛亮的诗林中。也是千古独步了。《哀江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诗人有感于大唐王朝风流顿尽。盛世难再。无疑是一曲流淌着泪水的时代哀歌。 杜甫以诗为武器。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为人民大声呼吁。无疑在中国文学史上通过诗词反映现实主义。最具有崇高的地位。
二、杜诗“沉郁顿挫”中充满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
杜甫以他爱国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站在一定高度。创造出 一种雄浑壮阔的诗歌艺术境界。这一点他与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有着鲜明的区别。
他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诗人以简练的笔墨。以疾风暴雨骤然而来的声势。勾画出了一幅咸阳桥畔的哭别图。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出征路上。步履匆匆。尘埃滚滚。偌大的咸阳桥都淹没在尘土之中。战乱中人们放声大哭。哀声震野。响彻云霄。着力刻画送别时妻离子散的悲惨之状。
《登高》感情凝重。境界博大。语言精练。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艺术地概括了诗人大半生的坎坷经历。抒发了深沉郁闷的无限感慨。是对那个时代苦难与忧患的知识分子心绪的真实写照。“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句写登高所见山上的三种景物。风急暗点登高。因登高才觉风急。天高暗点深秋。因深秋才觉天高。“猿啸哀”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次句写登高所见江上的三种景物。然后又写山景。“无边”状浓烈之秋景。透出凄凉悲秋之情。时而写山。时而写水。时而微观。时而宏观。时而工笔。时而写意。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幅具有立体感的三峡深秋图。显示了悲秋的感情基调。“万里悲秋”两句。总括了“悲”字的复杂内涵。羁旅之苦。思乡之情。垂暮之叹。多病之怨。以“悲秋”二字连接全诗的景与情。情景交融。意象浑成。而尾联“艰难苦恨”则由“悲”转“恨”。由对个人艰难之恨升华为对国家艰难之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两句从大处着眼。创造出一种悲壮、广阔的意境。后两句却改从小处落笔。用溅泪之花、惊心之鸟去点缀那沦陷的京城。同时也衬托出自己伤时之深。
《野望》:“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境界阔大。以辽阔的视野、深远的目光。出色地塑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
三、杜诗“沉郁顿挫”里体现出苍劲凝练的语言特色
杜诗的语言凝练、苍劲。正如他自己的诗句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可说明他在语言上所下的功夫。苍劲。即苍老遒劲之意。凝练。即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达到高度概括。言简意丰。杜诗正是从苍劲、凝练上构成了自己语言的主要特色。
杜甫的诗下字力求准确有力。使每一个字都含有很重的分量和很深的含义。他很善于用实词。如“微风燕子斜”。“斜”字用得准确传神。又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真是非“垂”不足以见平野之阔。非“涌”不足以见江之奔流。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好一个花溅泪、鸟惊心。真是既凝练又形象。
有学者认为。李白的两句诗到杜诗里能合并为一句。而杜甫的一句诗到李白手里也可能拆作两行。如“大道如青天”“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的诗单纯到一句一意。在杜诗里难得寻见。杜甫又是兼备众长的诗人。被苏轼誉为“集大成者”。他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无不运用自如。尤以古体和律诗为佳。他的古体诗506首。五律603首。七律151首。 可以说他是写作七律的第一大家。其七律的数量超过盛唐诗人的七律之总和。此前的七律一味秀丽、典雅。而杜甫创造出一种沉郁顿挫慷慨激昂的风格。把七律推向了高潮。并且将现实主义诗歌推向了高峰。他既革新乐府古体。以新体写时事。又创造性地运用古近体组诗反映社会现实。且能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诗体。七律至他才运用自如。才臻于成熟。总之。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在他手中无不精工妙绝。卓然成章。
杜甫是一个处于兴盛王朝急剧转衰时期的饱经忧患的诗人。“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最高理想。爱国与忠君紧系一身。对人民的关爱伴随他终生。宽广深厚的胸襟使他成为人民景仰的伟大诗人。十年困守长安的生活。使他对社会、人生和统治者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将他逐渐磨炼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确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形成了“诗史”的特色。继而达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其他观点:
“沉郁顿挫”早已成为杜甫诗歌风格的定评。“沉郁顿挫”这四个字本来是杜甫本人对自己写作风格的描述。出自其《进雕赋表》。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这四个字颇能表现出杜甫的“自恋”与“臭美”。意思是说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人生的苦难。并于诗歌中表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诗歌创作更加成熟之后。再用“沉郁顿挫”来概括他的诗歌风格才更加贴切。与他诗歌中那一种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风格相符。
“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是指杜甫诗中经常表出一种时代强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一种悲凉的气氛;
“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是说由于生活的折磨。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杜甫又是一个有骨气的人。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会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
最能体现“沉郁顿挫”风格的是《秋兴八首》。可以对照作品体会那一种欲吐还休、循环往复的情感。
当然。作为一个诗歌大家。杜甫的诗歌风格其实也是多样的。在多样的诗歌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另一重要特色。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是构成“萧散自然”的基础。
写景。杜甫很擅长。《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短短四句把春天的那样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美感巧妙地展现出来。
杜甫也喜欢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入诗中。“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通过字面。已经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放松、惬意的心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年轻时杜甫也像许多盛唐时期的诗人一样。写了不少表现对时代、对自我的高度自信的诗。这类诗遗失了不少。以《望岳》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似李白。
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青于墨看来。诗人不应该被标签化。尤其是像杜甫这种大诗人。他其实是有很多面的。多读他的作品。多了解时代背景。就会逐渐得出一个更加立体的诗人形象。
杜甫是墨酱心水的诗人之一。之前写过不少关于他的长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我的主页。搜索“杜甫”。查看更多关于杜甫的深度解析~
其他观点:
谢邀。杜工部诗在唐一时并不盛传。而是后世根据其遗作发现。杜甫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如史一样记载其生活时代和生活经历。故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能称为圣者。则是一代宗师或其思想学说有众多追随者。技艺和学问高超令人仰慕。杜甫被称为诗圣。可见其诗作水平很高。其诗又被称为诗史。单从史这一点来讲。其必具有写史的特点。史是靠记述来传承的。因此杜甫的诗一定具有记叙的特点。否则其诗也就不可能被称为诗史了。
要体会这一点。那就读一读他的名作吧。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此乃《石壕吏》宛若讲故事一般记叙了小吏抓民征用的事件。平铺直叙。如白描一般。再读: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这是其三别中的《新婚别》。全诗通过记叙这位通情达理的新婚女子的内心表白。来告诉你一个无奈的故事。前方战事有多么吃紧。连新婚的礼仪都不能进行完全了。令人惋惜。
其诗惯用白描手法。通过语言。心理。行为等描写使事件清晰。人物丰满。比如这首《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谈雄辨惊四筵。
寥寥数笔。几位喝酒的好手跃然眼前。活灵活现。
杜甫的诗很多。其作品风格大多如此。这里不在枚举。
杜甫用诗来记录他的时代。他的生活。用几近白描的手法记叙了当时的景况。读之使人宛若历史重现。堪称诗史。名不虚传。
老刘爆品会。喜欢读书。文艺。摄影。喜欢十关注交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010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杜甫,沉郁顿挫,诗人,的诗,诗史,诗歌,风格,惊心,现实主义,凝练
没想到大家都对杜甫的诗有什么典型风格?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杜甫是个伟大的天才诗人。他的伟大。主要在于他以创作实践替文人诗开辟了接近人民的的广阔道路。给文学的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