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靖康二年。金兵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遣康王赵构为和谈使臣。出使金营求和。赵构走到河北磁州时被当地守臣宗泽劝阻留下。没有去到金营。不久后开封城破。徽钦二宗以及一票皇族全部金兵俘虏。赵构因为不在城内。因此躲过一劫。等到金兵北返后。赵构便成了北宋直系皇族中唯一的幸存者。于是在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市)即位为帝。重建宋朝。历史上被称为南宋。
宋高宗赵构刚继位的时候。其实时局并不是特别的恶劣。首先是女真当时并没有全盘吞并宋朝的计划。黄河以南和关中地区仍然掌握在宋军手里;其次是女真人不适应南方的天气。金军南下要挑气候。并非是全天候不间断的。一般要等秋高马肥。也就是在秋冬季节金兵才会南下。宋军有绝对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再者当时宋廷有李纲、宗泽等大臣坚持。宋军在抗金方面颇具成效。并且金军控制的黄河以北也频繁有民军起义。金国的统治并不稳固。
因此宋军当时只是缺一个有魄力的统帅。领导他们与女真作战。如果当时这个统帅能稍微硬气一点。不奢求有秦皇汉武之气势。哪怕是有孙权的野心。南宋后来也不至于在国号前面加那个“南”字。
然而赵构偏偏就是个胆子小的货。商丘离黄河太近。他不敢待。于是跑路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但是有个问题。往哪跑呢?当时主要有四种跑路的意见:西迁关中、南迁襄阳、南迁金陵、北上开封。至于杭州。当时压根没有人关注过。
首先宗泽提议的北上开封的建议被赵构直接否定。商丘他不敢待。开封就更不敢了;第二个被否决的是关中。虽然关中当时有北宋最精锐的西军。且有山川险阻。背靠富庶的巴蜀。攻守皆宜。但是由于关中处在西夏和金兵夹击的位置。并且距离东南财赋之地太远。因此被赵构否决;第三个被否决的是襄阳。其实襄阳的位置非常的好。西可倚西北之兵、东可附东南之财。而且远离前线。本身又据汉水为屏。实在遇到危险也能从容退到长江以南。但是襄阳的经济不够发达。赵构觉得不行。因此放弃。
先后放弃了开封、关中、襄阳之后。唯一可行的目的地就只剩南京了。当然了。南京也是个不错的龙兴之地。此地经济发达、乃虎踞龙盘之地。此前有六朝都在此建都以抗北兵。甚至数次北伐。一度饮马黄河。因此建都南京。也不是最坏的选择。起码在南京驻扎。能够比较从容的控制江淮前线。如果有机会还能打出两淮。收复山东等地。
于是赵构就选择了他南逃的第一站——扬州
为什么是江北的扬州呢?因为赵构想过江到南京。但是他又怕挨骂。毕竟黄河以南还有大量的州府掌握在宋军手里。金兵也没有主动南下打他。如果他不做抵抗就跑到江南去了。前线的宋军将士会怎么想?各级官员会怎么想?于是位于长江北岸。同时又非常方便渡江南逃的扬州。就成了赵构南逃的第一个落脚地。
其实驻跸扬州也可以。如果赵构能在扬州好好干。把淮河防线经营好。防御金兵南下的问题也不大。问题是赵构没这个想法。他害怕军队军阀化。就把二十万宋军全聚在他身边。也不管北方的警讯。导致淮河以北完全就是不设防地区。并且赵构一门心思的就想往江南跑。提前把孟太后送到了南京(宋哲宗皇后)。并以看望孟太后为名渡江南下跑到江南溜达了几个月。将南京升格为建康府。为自己以后驻跸南京打基础。
再之后。赵构还是不放心。他又把孟太后送到了杭州。自己也跑去杭州溜达了一圈。为自己以后南下杭州打基础。
逃出扬州后。赵构先是逃到镇江。接着再沿着现在的京沪铁路南下。经常州、无锡和苏州后抵达杭州。然而金兵当时并未渡江。赵构这么仓皇出逃。又导致了宋军在长江沿线的防御立刻全崩。一些不满赵构的士兵发生哗变。拥立他的儿子赵旉继位。史称苗刘兵变。后来赵构在勤王大军的拥护下复位。并离开杭州前往南京。以谋求恢复对宋军的全权指挥权。结果刚到南京不久。金兵就渡江南下。赵构这一次又是撒丫子跑路。立刻跑路到了杭州。并且把杭州升格为临安府。
金兵撤退后。赵构被吓怕了。别说是扬州和南京。就连杭州他也不敢回。在绍兴待了一年多后。他看见金兵是真的退了。又怕长时间不回杭州。他的大权旁落。便扯了一个理由回到了杭州。再之后。宋军在岳飞、韩世忠、吴玠等诸将的努力下。抗金局势大为好转。因此在1136年。宰相张浚(不是那个奸臣张俊)建议赵构移驻南京。不过赵构没有听他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另一宰相赵鼎移驻苏州的建议。(苏州跑路方便)
到了第二年。宋徽宗死讯传到苏州。张浚再次请求赵构驻跸南京。宋高宗这才终于移驻到了南京。而这一次回南京。距离他上次从南京跑路。已经过去整整八年了。
移驻南京后不久。张浚因为淮西兵变的事情引咎辞职。于是赵鼎和秦桧这两个奸臣就使劲给赵构上书。要求移驻回临安。赵构表面上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模样。其实内心确实非常欢欣鼓舞。他接受了秦桧的意见。在1138年。赵构又移驻回了杭州。并在杭州修建宫殿。打算常驻。此后到1276年元军占领杭州。南宋再未改变行在所。
但是要求移驻南京的建议一直没有停过。后来到了宋孝宗时期。仍然还有人跟孝宗提议移驻南京的事情。比如张浚被孝宗重新起用后。他就力主移驻南京。然而结果就是张浚被赶出朝廷。罢免一切职务。
有一个主战派大臣因此经质问宋孝宗:“昔陛下曾许臣以誓不与虏和。何为中变?又谓臣决移跸建康。何为中辍?”
孝宗无奈地搪塞道:“以民之不易。”
大臣再追问有何不易?宋孝宗只能坦白。太上皇赵构和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大臣不同意移驻南京。因为宋朝皇帝移驻南京。有与金国开战的嫌疑。驻跸杭州还是南京。这跟是否与金国求和。是直接挂钩的!
对此。南宋的理学大家朱熹曾有评论:
东南论都。所以必要都建康者。以建康正諸方水道所凑。一望则诸要害地都在面前。有相应处。临安如入屋角房中。坐视外面。殊不相应。…… 建康形勢雄壯。然攻破著淮。则只隔一水。欲进取。则可都建康;欲自守。则莫若都临安。
因此总的来说。南宋之所以在杭州驻跸。是因为统治者不想刺激金国。也不想给主战派的打鸡血。在当时。杭州和南京的选择已经上升到了南宋的国策动向。选则南京。就意味要跟金国开战;选择杭州。就意味南宋朝廷认怂。偏安江南。
另外当时杭州的经济基础和航运条件比南京有优势。这也是南宋要把行都定在杭州的两个原因。
先说经济基础。宋代的杭州比南京发达。就拿人口来说。根据宋徽宗崇宁年间统计。杭州人口约为29万人。江宁人口只有20万。杭州每年商税12万贯左右。有时候可以高达18万贯。远超江宁的5.7万贯。这就可见。当时杭州商品经济的兴旺、都市社会的繁华都比南京要高出一个档次。南宋皇帝都是喜欢安逸的一群人。南京的硬件不如杭州。这群堕落皇帝自然不愿意离开杭州了。
再说航运条件。赵构当年吃过亏。因此他在定都时。首先就要考虑跑路的问题。南京位于长江南岸。从南京乘船跑路。要向东逃几百里才能入海。这一点对于赵构来说。太特么不保险了。万一金兵在江面上设伏。他就完蛋了。但是杭州不一样。杭州就挨着杭州湾。坐船要不了半天就能逃到海上。并且南宋的皇宫也是可以的选在钱塘江边上。就是为了皇帝跑路的方便。
最后做一个总结:
选南京就意味要北伐中原。选杭州就意味偏安江南。选择的结果与南宋的国策挂钩。这是选择杭州最根本的原因!
当时杭州的经济基础比南京好。南宋除了孝宗之外。都是莺歌燕舞的货。收复河山是不可能的。下辈子都不可能。
南京比杭州更靠近前线。当时南京是江淮防御的指挥部。杭州则是大后方。南京不安全。从杭州跑路比较方便。
其他观点:
首先纠正一下。南宋一直都没有定首都。临安府是个“行在”。意思皇帝南狩到这里而已。虽然南宋皇帝再也没回中原。
还有一点。中国住家几乎都坐北朝南。尤其是皇城。更加象征坐拥天下。但是南宋的皇城不是。南宋皇城是坐南朝北的。皇宫在临安南边。皇帝把屁股对着北方百姓(方便随时下海逃跑)
南京虽然虎踞龙盘。但是很邪门儿的是历史上把都城定在南京的王朝都非常短命。
建炎三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今南京市)作为行都。称“东都”。绍兴元年(1131年)升杭州为临安府(今杭州市)作为“行在”。绍兴八年正式定临安为行都。建康改为留都。。定都杭州也是为了不行再出海。不过严格意义上宋朝从没建都杭州。一直是行在。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商丘)。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
一方面。金兵处处主动进击。宋军时时被动防守。这是当时战局的长期态势。而建康靠近前线。不如杭州地处后方。比较安全。浙西一带水网交错。对北方金人的骑兵活动不利。杭州有这一道天然屏障。给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
其他观点:
没别的原因。就是怂。而且怂到了家。
甚至。南宋认为杭州这个地方都不够安全。如果大海上能解决后勤问题。南宋都能把首都定在太平洋。
北宋亡于靖康之变。然后。北方中原就是女真大金的天下了。
但。这是一种过于粗线条的认识。北方还是大宋的。金人根本没能占据中原。
两次进攻东京汴梁。女真人的战法都是孤军深入的闪电突袭。突袭。能够输出暴力、能够制造破坏。但根本无法实现有效占领。
靖康之耻后。北宋在名义上已经亡国了。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金人在北方控制地区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
一个是契丹大辽控制的幽云十六州。本来已经给了大宋。但又被女真人抢了回去。
一个是山西的太原。第一次偷袭汴梁的时候。西路军死活也没打下来。但第二次给打了下来。
一个是北京以南的河北数州之地。金人占据燕京之后。向南拓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但是。这些地方。女真人完全消化不掉。因为要实现有效占领。就得输出秩序。而女真人根本就搞不定输出秩序的工作。于是。广袤的华北平原。要么控制在北宋手中。要么就是没人管的自主之地。靖康之耻后。今天的山东、河南全部。山西、河北南部。以及陕西南部(北部在西夏人手中)。还是南宋的地盘。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而且是个死结。那就是宋人打不过金人。而且也不敢打了。
所以。金人能把徽钦二宗给抓回去。也能把高宗赵构给抓回去。宋朝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皇帝再次被抓。
关键是北宋的定都短板。首都汴梁这个地方无险可守。但凡汴梁附近有个天险。也不会出现皇室朝堂集体被俘的靖康之耻。
于是。南宋就必须在迁都与否和迁都何处做出决策。
一种决策是定死汴梁。不迁都。这是主战派宗泽的意见。大宋可以输皇帝、输宗室。但不能输骨气。哪里跌倒、哪里站起。以汴梁为基地。开始收复故土的工作。这是极端主战派。汴梁无险可守。所以不迁都。就得北伐。以进攻代替防守。
一种决策是迁都到陕西地区。利用关中形胜与女真人抗衡。有潼关天险。女真人就不可能玩闪电突袭抓皇帝的骚操作。种师道在东京保卫战之时就提出过这个建议。但当时没人理他。李纲把这个方案拿了出来。力主迁都关中地区。
一种决策是迁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地区)。这就是一个扯淡的主意了。应天府原名宋州。赵匡胤曾在这里任归德节度使。于是。北宋立国后便以宋州为南京(四京之一)。即应天府。靖康之耻后。赵构又在应天府登基继位。一个是大宋发迹地。一个是赵构登基地。除此之外。应天府跟开封府没啥区别。
但。不管怎么说。以上这些还都是主战派的观点。应该是主战派占了上风。虽然大宋打败了。皇帝和大臣都被抓走了。但是大家还没怂。死活也要跟女真人干。死活也不放弃北方中原。
然后。还有一个决策。也说不上是主和派的意见。可以认为是投降派吧。具体就是首都南迁。一个是迁到曾经的南朝故都建康;一个是迁到湖北的荆州。这个决策就真心不要脸了。已经是怂到家了。因为皇帝但凡南迁。那么战线就会拉到淮河一线。也就意味着北方中原彻底不要了。
这些决策。全都摆在了赵构面前。于是。历史的走向就取决于赵构的个人禀赋了。
赵构要是够狠。就玩定死开封。然后大宋集体玩极端。主动进攻。直接把金人赶回草原;赵构要是够硬。就玩迁都陕西。然后大宋稳扎稳打玩消耗。用庞大的国力。把女真人给耗死。至于迁都应天府。就是一种扯淡逻辑了。归类到定死开封就行了。
但是。赵构既不够狠也不够硬。而是怂。而且比怂到家还怂。于是。他选择了南迁。但这时候。大宋已经被打得底裤都没了。已经光腚在作战了。再不要点儿脸就只能投降了。所以。赵构不敢轻易开罪主战派。于是。也不敢太南迁。只能迁到扬州。在这里。起码能安全一点儿。所以。总的原则就是:皇帝必须安全。不能再被抓。
公元1127年。金人三路大军进攻大宋。还是那个死结的问题。就是大宋打不过。所以。女真骑兵根本就不跟你玩攻城略地。挥着狼牙棒。一边儿能抢就抢、一边儿闪电突袭。奔着战略目标地就杀了过来。西路入长安、中路入洛阳、东路入山东。但总目标是汴梁。在金人的认识中。北宋不会怂得连汴梁都不要。所以。除了西路大军。其他中路和东路大军在搞完抢劫后。就要杀奔汴梁。再把大宋皇帝抓一遭。
但。这一次女真人遇到了一个狠人。这个人就是极端主战派宗泽。老将宗泽。在皇帝跑路的情况下。硬是成功组织了第三次东京保卫战。
宋朝人不是打不过女真人吗?宗泽怎么还能打赢东京保卫战?
女真人的战法是千里奔袭加闪电突击。这是游牧民族的经典战法。这个战法很牛。如同一把利剑。游刃有余于千里大宋国土。然后直插大宋的心脏之地汴梁。两次闪击汴梁。第一次打得北宋割地求和、第二次俘虏北宋皇室朝堂。都拜这个战法所赐。
但。这个战法有个致命短板。那就是没后勤、无后方。彻底地孤军深入。几万或十几万女真大军。不仅不带粮草。而且连背后的坚城都不管。就是猛往前冲。所以。但凡中原政权稍微彪悍一点儿。也能把这些孤军给耗死在中原战场。但大宋太怂了。女真人所向披靡。后面的坚城也不敢截击其后。但是。别人可以怂。老将宗泽却不怂。彻底地贯彻了定死汴梁的战略。就是在这个地方跟女真人死耗。女真人是没有后勤的。所以耗不过。耗不过就得退兵。否则都得饿死。
这是宗泽胜利的原因。但大宋只有一条真汉子宗泽。其他全是怂人。战后。宗泽就死了。这时候大宋就彻底没法玩了。
公元1128年。女真人再次三路大军进攻大宋。跟第一次一个套路。而且。东路军还干了一件极为疯狂的事情。金兀术率五千铁骑。硬是机动到了淮河边上的临淮(今安徽省泗县)。金军骑着高头大马、带着白毡斗笠。就像一个个武林高手。扫视着南岸的大宋城池。然后。一口气渡过淮河。直接扑杀扬州。这伙人要干什么?当然是抓皇帝。金人抓皇帝已经抓上了瘾。非要把赵构也给抓了。
宋朝啥反应?淮河守军根本就认不清这是一伙什么人。还以为是山东跑回来的自家军队。抓了几个金人散兵。才确认:这不是宋军而是女真骑兵。情报送到了扬州朝堂。但朝堂士大夫们根本就不信。这怎么可能?女真人不是还在打山东吗。怎么可能冲过淮河。
但。女真人就是来了。于是。赵构赶紧搬家往南跑。赵构的狼狈之相。比靖康之耻还无耻。皇帝要跑。百姓不干。纷纷喊着官家要逃跑了、满城逮兔子一样逮皇帝。所以。赵构只能撇开大臣和百姓。偷偷地跑。一口气跑到了南京。五千金兵扑了个空。但也不是一无所获。赵构没带走的金银珠宝全成了自己的战利品。而扬州百姓呢?对大宋已经彻底失望。于是张灯结彩欢迎金军入城。
赵构呢?连建康都不敢停留。认为长江天险根本就拦不住金人骑兵。于是直接跑到了临安(今浙江杭州)。到了这里。赵构才感觉到安全。
但。真得就安全了吗?
公元1129年。金将完颜宗弼以山东为基地。直入寿春。然后在寿春兵分两路。一路入江西。去抓南宋的隆佑太后;一路入建康。再转战杭州。去抓高宗赵构。然后。杭州也不安全了。于是。赵构直接跑到了大海上。什么百姓、什么朝堂、什么士兵。全都不要了。高宗赵构只顾逃命。
之前是因为长江。所以金兀术止步瓜步;现在是因为大海。所以完颜宗弼止步舟山群岛。于是。金人只能撤军。但是。撤军途中却遭遇到了一个猛人。就是韩世忠。韩世忠硬是以八千宋军把十万金军阻击在了黄天荡。金军被困48天。最后不得不挖掘河道才逃回北方。
虽然金人搜山检海之势抓赵构。但这一次应该是长了教训。因为差一点儿全军覆没。所以。之后就不敢再玩抓皇帝的骚操作了。但。黄天荡之战。也是一个可惜。如果韩世忠能够困死金人十万大军。那么女真人就会彻底断了南侵的念想。但女真人逃跑了。所以只能留下一生叹息。但不管怎么说。韩世忠打败了金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宋朝开启了一种彪悍模式。
于是。此战之后。宋朝的几大名将纷纷出击。最彪悍的就是岳飞一路。雄心壮志直捣黄龙府。宋朝的军人有了骨血。但宋朝的大臣却早被打没了骨气。靖康之耻被抓走一波、扬州逃亡被抓走一波。大宋战败。倒霉的一直是朝堂大臣们。所以。这伙人死活不想再打了。同时。皇帝赵构。为了逃命都跑到了海上。比唐玄宗李隆基还惨。所以。这个皇帝就更不想打了。
至于定都的问题。就更是只能怂到家了。南宋定都的原则。不是为了方便北伐。如果是为了收复故土。那就得到淮河以北去定都;也不是为了力求不败。如果是为了战略僵持。那就应该把首都定在今天的南京。南宋定都的总原则。就是皇帝不能再次被抓。大宋不能再次上演靖康之耻。所以。恢复故都汴梁。不可能;定都故都南京。也不可能;只能勉强定都杭州了。
所以。北宋为什么定都南京的原因也就浮出水面了。
一是靖康之耻和扬州之战。给南宋皇帝和朝堂的打击太大。所以定都的总原则就是确保皇帝和朝堂安全。
二是金人的闪电战能够突破淮河、能够突破长江。但建康到杭州之间的河流和山地却能够有效组织金人的闪电推进。
三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朝堂没了骨气、皇帝没了雄心。也就是怂。以北宋。甚至南宋的国力。跟立足中原未稳的女真人死磕。并不是磕不过。
所以。历史只能留下一生叹息。可惜岳武穆名将在世。却成了南宋跟金人议和的带血筹码。
而金朝人呢?因为大宋抛弃了、放弃了黄河到淮河的广袤土地。所以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女真人都得加快汉化。效仿契丹大辽在中原输出秩序、建立统治。
蒙古灭金、灭宋之后。大元朝堂有两拨前朝遗民。一拨是金朝遗民、一拨是宋朝遗民。而这两拨人大体都是汉人。为了争史书正朔的问题。就这两拨人掐得你死我活。弄的蒙古大元都不知道怎么给前朝修史。
因此。女真大金并不是历史的匆匆过客。其在北方中原已经建立了稳固的统治。于是。南宋的孝宗北伐和韩侂胄北伐。只能各种草草。这时候。不仅女真人不欢迎大宋。而且北方百姓也不欢迎大宋。
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要薪火相传、要绵延生息、要自强当世。不仅要有文明的建树。但更应该有进取的骨气。
一个古惑仔。人到中年。看着满身刀疤和家人窘迫。于是叹息一声:也许应该做个怂人。
人需要理性的算计。而不能跟无理性的人死磕到底。也不能跟以你为刍狗的世界胜天半子。可以保留五分怂气。因为你有你的意气但世界另有气度。但是。必须还得有三分骨血和两分情怀。三分骨血。是为了生存、不懈和进取。这是骨子里的硬气;一分情怀。是为了希望和正义。这是灵魂里的义气。而大宋呢?赵构与朝堂则是没有一分硬气。更无一分义气。而是十分的怂气。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520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南京,杭州,汴梁,南宋,女真,靖康,大宋,皇帝,淮河,扬州
没想到大家都对南宋为何选择定都杭州而不是六朝古都的南京?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靖康二年。金兵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遣康王赵构为和谈使臣。出使金营求和。赵构走到河北磁州时被当地守臣宗泽劝阻留下。没有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