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明朝末年的藩王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占有全国多数的土地。一些藩王。比如福王。甚至还享有一定区域的盐铁专卖权。可以说富得流油。
当年朱元璋实行这个制度。本意是让自己的子孙不要像自己一样过苦日子。虽然朱元璋对于臣子极尽刻薄。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可谓是溺爱至极。
朱元璋规定。凡是朱氏宗亲。都能获得朝廷优厚的俸禄。俸禄包括银子和田地。亲王每年的禄米。每年可达1万石。除此之外还会赐予一百顷以上的田地。
朱元璋实行这一政策的本意在于赡养子孙。但他所没有料到的是。到了明朝末年。他的子孙已经多达数百万。以至于成了朝廷巨大的经济负担。这些亲王没有政治权力。不需要工作。但却拥有极高的经济特权。这使得他们成了朝廷身上的蛀虫。是大明王朝最大的痼疾。
这些亲王的财产有多少?根据《明实录》的记载。河南地区在万历六年时。以福王为首的九位宗室藩王大概占有河南田地的十分之一。其中福王由于颇受万历宠爱。竟然拥有田地3万顷。还获得了河南部分地区的盐铁专卖权。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仅仅这九位王爷就占了河南十分之一的土地。这还不算其他聚居在此地的其他较小的亲王。保守估计。朱氏宗亲占有的土地至少占据当地的三分之一。
明朝末年。由于小冰河期到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打击。贫富差距在此刻顿时暴露无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缩影。
其中受灾最严重的陕北。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面对如此大的饥荒。明朝政府却内忧外患。财政紧张。除了满清入侵消磨了军费。赡养朱氏宗亲也成了财政的巨大负担。
根据记载。万历三十三年。全国的宗室人口已经多达15万7000人。按照朱元璋规定的待遇。每年需要供给他们的钱粮已经超过了全国田赋收入的总和。这意味着明朝政府的财政即使赡养宗亲就已经极为勉强。更遑论救济灾民或充当军费。
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1854万两白银。光在宗室上就花了552万两。近乎三分之一。而同时万历三大征耗去的白银总数不过才1280万两白银。仅相当于两年多赡养宗室的数目。可见宗室花费之大。
万历年间就如此严重。更遑论崇祯年间。这些明朝体制下最大的受益者。却在朝廷危难之际选择袖手旁观、醉生梦死。继续花天酒地。他们的奢靡可以说加快了明朝的灭亡。
在农民军到达河南时。福王依然不肯捐出一分钱给朝廷筹备军费。其依然醉生梦死。当李自成攻陷洛阳时。看到福王白白胖胖。便立即将其烹杀解恨。
在比如蜀王和楚王。虽然家里钱财堆积如山。依然不肯为国家出半分力。最终全都落入了张献忠手里。史料记载。张献忠从他们家中搜刮出的财宝达金银数百万。载数百车不尽。足见其富裕。
对朱氏宗亲的纵容更显出崇祯皇帝的愚蠢和软弱。在国家即将灭亡之际。依然供养着这些寄生虫一样的家伙。耗尽了国家的财政。以至于明朝由于无力赈灾和筹集军费而亡于李自成和满清之手。
而那些宗亲们。再一次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醉生梦死愚不可及。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特权全赖于明朝是否存在。一旦新的统治者出现。那么杀猪过年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
其他观点:
朱元璋可能是穷怕了。
所以。老朱当了天子后。在古代分封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藩封制度。并以之为万世不变的祖训。
老朱的这个举措。一是为了依靠宗室。“屏藩王室”。加强对天下的统治;二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优越的生活条件。
然而。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给大明挖了一个大大的坑。
这些宗室在“屏藩王室”上没有什么卵用。却成了大明王朝沉重的负担。
朱元璋的“初心”
朱元璋的藩封制度。首先是为了屏藩王室。
通过分封诸子到各地。朱元璋将军权由开国名将逐步回收到诸子手中。
按照他的设想。诸子可以协助天子。加强对天下的统治。尤其是分布在边塞的“塞王”。可以节制诸军。替大明守住边疆。
除此之外。朱元璋也希望给子孙后代足够的物质保障。
按照制度。皇帝的儿子(除嫡长子为太子外)都封为亲王;亲王的诸子(除嫡长子袭爵)封为郡王;郡王的诸子(除嫡长子)封为镇国将军···一级一级。直到乡君。
朱元璋希望让尽可能多的子孙后代享受爵位。永享富贵。
他规定:皇室后人可以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每一个皇室后代的消费都由国家来承担。
明人感叹: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超前代矣。
在朱元璋看来。这样的制度。既是“打虎亲兄弟”。靠着自家兄弟屏藩王室。实现大明的稳定。又是“亲亲之恩”。确保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可谓两不耽误。
可是。老朱这一次是真想错了。
越来越没用
朱元璋初封诸子时。效果还不错。
秦王、晋王、燕王、代王等人都有相当的军事才能。确实在对北元的作战中发挥了不小作用。达到了“屏藩王室”的效果。
然而。老朱一走。原本要“屏藩王室”的老四朱棣。却转头自己作了天子。
朱棣自己是藩王起兵当上天子的。自然不相信藩王能“屏藩王室”的设想。继续削藩。限制诸藩王权力。
由此之后。诸藩王不是能不能“屏藩王室”了。而是敢不敢“屏藩王室”了。但凡你表现出对政治有兴趣。都会被天子警惕、打击。
因此。明代诸藩王“自觉”远离政治了。
到明朝末年时。诸藩王的“自觉”已经到了令人不可理喻的地步。
明末朝廷危在旦夕时。崇祯号召诸皇室募捐。藩王们有的“象征性”出资。有的甚至一毛不拔。完全不觉得自己和大明王朝命运一体。
“屏藩王室”?早就成了一句笑话。
朱元璋高估了后代“亲亲”之间的羁绊。却低估了后代们令人震惊的造人能力。
惊人的造人
值得注意的是:藩王的数量。在大明一代一直不多。朱元璋封藩王25位。而整个大明一代。册封的藩王也不过68位。追封20位;崇祯时。藩王数量也不过33人。
所以。带来沉重负担的。并非藩王数量。而是各藩府下急剧膨胀的宗室人口。
朱元璋自己就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亲王、郡王以下男女58位(包括孙子)。
朱棣时期。这个数字增加到127。
其后。朱棣限制各藩王的活动。宗室人口开始“起飞”。
宗室们别的都干不了。为大明建功立业的唯一方式就是造人。
到正德年间。亲王30位。郡王250位。将军、中尉2700位!
嘉靖八年时。亲王30位。郡王203位。世子5位。长子41位。镇国将军438位。辅国将军1070位。奉国将军1137位。镇国中尉327位。辅国中尉108位。奉国中尉280位。未名封者4300位。庶人275位。
万历23年时。宗室人口已经膨胀到了115700多人!
中间膨胀过程略去。直接上结果。
1644年。在籍宗室人口达到332855人。见存221667人。
膨胀的宗室人口。给大明王朝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入不敷出的“岁禄”
朱元璋给后代的待遇是极高的。
关于禄米。他原本规定:亲王5万石。郡王6000石。郡王子15岁时。得60亩永业田。其余公主、亲王女各有禄米。
不过。仅仅过了十几年。朱元璋感觉有点吃不消了。
于是。朱元璋调整为:亲王万石。郡王2000石。
尽管如此。这已经是极高的成本了。亲王万石。其禄已经是大明官员最高收入的7倍了。
而且。镇国将军及其子孙。每添一人。就要增加200-1000石的禄米。
如此。随着宗室人口的迅速膨胀。各藩府所需的禄米越来越多。
到1615年时。宗室每年所需的禄米已经是大明一年田赋收入的1.43倍!
举天下之力。都养不起呀!
朝廷养不起。自然是要诸藩“自己解决”了。
而“自己解决”的危害。比财政负担的危害更大!
土地
诸藩建立时。都领取了一定的庄田。比如。朱元璋就给亲王1000顷。
此后。天子有时会赐予。诸藩也会乞请。增加田地。
这些都好说。
随着宗室人口增加。诸藩压力加大。他们开始利用法律特权、经济特权。开始强占田地。
这种占地的影响是极大的。
万历时。成都府十一州县。王府占了十分之七。军屯十分之二。民田仅有十分之一!
如此。朝廷可征的田赋大为减少。而失地农民也大为增多。
一边是没有土地。只能造反的人民。一边是征不到赋。拿不出钱镇压、安抚起义的朝廷。
如此朝廷。自然就瓦解了。
其他
除了土地外。藩王还有其他“路子”。
历代明帝都曾将一些地区的商税、鱼刻岁米赏赐诸王。
诸王除了乞请外。还利用特权。自己去“搞钱”。
他们在水陆要津私设税关。向过往商贾征税。
此外。他们还开设店铺。经营各种垄断商品。
比如:历来都由朝廷直接专卖的食盐。
诸王经营食盐。既搞乱了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加重百姓负担。又影响了国家收入。使“三镇之军需。九边之储饷。无所措办”。
如此朝廷。自然瓦解了。
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子孙后代所需的俸禄。会膨胀到比大明一年田赋税收还多!
他也想不到的是。他的子孙后代。会通过兼并土地。经营食盐等方式。使朝廷收入锐减。百姓没有活路。
当然。他最想不到的是:拿了这么多的藩王、宗室。居然在大明有危险时无动于衷。坐视大明覆灭!
其他观点:
明朝藩王分为两等。一是亲王。二是郡王。亲王从数量上来说。其实并不算多。从洪武三年朱元璋把他的儿子们封为第一批藩王(包括秦王、晋王等九王)。到崇祯十四年崇祯帝封他的两个儿子定王和永王。一共有67个亲王。但是这些亲王。有的年纪小。没有真正的到藩地建国开府。有的因为无子或中途有罪被撤废。到了明朝末年。实际上还存在的亲王只有28个。说实话。28个亲王。并不算多。
明朝初期的亲王分布图
明朝的藩王问题。其实主要是郡王太多。明朝的规制是只要是亲王的儿子。除了长子继承亲王爵位以外。其他的儿子基本上都可以封郡王。由于明成祖以后对藩王在政治事业上严格限制他们的活动。然后在生活上尽量满足他们的享受。所以亲王们除了在家生孩子以外。真的没事可作。明末的才子张岱说:
我明自靖难之后。待宗室其制愈严愈刻。在诸王之中。乐善好书者固百不得一。而即有好饮醇酒。近妇人。便称贤王。遂加奖励矣!
明成祖以后的主要亲王分布图
酒足饭饱就睡觉。明朝的亲王们生儿子的能力超级强。这样郡王的规模就很大。到了明末郡王的规模超过600个。分布在全国各地。关键是郡王们也很会生。朝廷可不是光亲王、郡王养起来啊。他们的儿子、女儿也都要养起来。这个数量就大得吓人了。明末这个亲王、郡王加上他们的子女至少超过20万人。
明代鲁王墓出土亲王冕冠
因此明末养藩王花的钱就是天价。朝廷根本养不起。明末的天启年间。有人给朝廷算了一笔账。当年养藩王及其子女共需支付禄米396万石。但当年全国田赋收入一共才只有257万石。也就是光解决藩王们的吃饭问题。朝廷的财政赤字就会高达43%。所以朝廷实际上是已经养不起这帮人了。拖欠工资那是常事。因此明末的藩王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朝廷根本无力及时和全款支付他们禄米。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547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亲王,宗室,大明,明朝,郡王,朱元璋,朝廷,屏藩,崇祯,王室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朝末年有多少个藩王,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明朝末年的藩王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占有全国多数的土地。一些藩王。比如福王。甚至还享有一定区域的盐铁专卖权。可以说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