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常会有人饿死,河里有鱼为什么不下水抓鱼吃?
原创

古代经常会有人饿死,河里有鱼为什么不下水抓鱼吃?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你一定是城里人。古人宁可饿死也不下水抓鱼?快拉倒吧。我亲属六0年饿。下河摸鱼。中指不知道被什么动物鳖?蛇?咬了一口。截掉了一大半。

据说江苏一带。可以抓阳澄湖大闸蟹充饥。古代。一般发生饥荒。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自然灾害。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水灾。洪水无情。淹死无数人。谁还敢下水抓鱼?旱灾。河流、水塘干涸。鱼早就跑没了!

事实上。动物也会先逃跑。它们对自然灾害先知先觉。比人更早知道。听老人说。地震前的一二天。老鼠蛇从洞穴里出来。密密麻麻地排在路上。争先恐后地逃命。

古代“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常态现象。

一是。封建社会农耕时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的田地被地主霸占。自耕农占比30~40%左右。雇农流民很多;

二是。古代天灾、饥荒、战乱、瘟疫横行。小农面对自然灾难。不堪一击。每个王朝末年。几乎都是民不聊生。流民生变。饿死战死病死者无数。人口锐减。

据史料记载。明末人口为一亿。到了清世祖时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触目惊心。

古人饿死。很少有零星饿死的。都是遇上大灾荒、大规模战争。然后出现大面积的死亡。仅1877年~1788年的丁戊奇荒。就有1000多万人被活活饿死。2000万人走上逃荒路。

比如晚清。自然灾害不断。连续三年的黄河大决口;道光年间的陕西河南大旱灾;咸同之交的大瘟疫;光绪初年的丁戊奇荒;还有各种地震、蝗虫灾……。饿死的不计其数。

古代饥民面对饥饿。有什么办法?

首先。古代是没有天气预报的。天灾一来。一点办法都没有。朝廷也没办法。旧社会。像《白鹿原》描写的一样。旱灾来了只能去求龙王降雨。水灾来了去求河神。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随着灾荒越来越严重。老百姓最初都是靠自己扛。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饿个一二天。很快成皮包骨。

实在扛不住了。就会指望朝廷。地方官府布施。皇帝平常总是说。自己是天子。是上天派来统治老百姓的。黎民百姓是子民。

那么大灾大难临头了。百姓不指望朝廷。不指望父母官。还能指望谁来赈灾?

逃荒?这就是最后一条路了。

在古代。老百姓也没办法。农民最大的梦想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很多人平时连村子都没出过。不要说州府。

就问你。人生地不熟的。拖家带口。天下之大。你往哪里逃?

其次。没有食物了。饥饿的老百姓最先采取的是自救。一边找邻居亲戚朋友。看有没有接济一些。二是没粮食。找瓜菜代。

瓜。地瓜南瓜。过来人都知道吃多了伤胃。瓜菜也吃光了。就摘野菜。上山采野果。

最后。才是找动物。因为动物最难搞定。山上的老虎、豹子、野猪。一般的老百姓就不用想了。抓不到。顶多是老鼠、青蛙这些小动物。

可是等到最后。灾荒大面积爆发了。千千万万张嘴巴。多么可怕。野菜野果早抢光了。小动物抓光了。只有啃树皮。

饥荒爆发后。很可能是饿死者无人料理。还会引发瘟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为了活命。易子而食也不足为奇。

最后是饥民抢粮。举事。

抓鱼?古代的鱼不是一般难抓

古代的河。大多是大江大河。黄河、海河、淮河、漳河几乎年年发大水。饥荒年代。有没有人下河抓鱼呢?

很难!

首先。如果碰到旱灾。几年不下雨。农田崩裂、河流干涸。粮食绝收。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何况平民百姓。更可怕的是旱灾后。往往有蝗灾。蝗虫吞噬一切。包括嫩树叶。

旱灾。小河干涸。就只有大江大河了。

古代没有电。电鱼不用想了;老百姓也不允许私藏炸药。那时的火药都用来做鞭炮了。炸鱼更不可能。

捕鱼。需要有专业的工具。只有渔民才有这能耐。一是用鲈鰦。二是撒网。

除了渔民。普通老百姓徒手抓鱼。你当鱼是傻的?游泳冠军也抓不到。即使侥幸抓到几条鱼。能当粮食吃么。能顶几顿?

其次。如果是水患。河流漫涨。就更加不可能下河抓鱼。

有人说可以去钓鱼。我们小时候经常下水抓鱼抓虾。钓鱼。那只是玩耍休闲。想抓来当粮食吃。那决不可能。

再次。一个古代饥肠辘辘的百姓。饿个皮包骨头肚子胀痛。下河徒手抓鱼。异想天开。跟送死何异?

总之。在古代饿死人的年代。能抓的鱼。早都被饥民抢光了。在深水里的鱼。既使是世界游泳冠军。又能耐何?更别说是濒临饿死、奄奄一息的普通百姓。所以。古代饿殍载道。饥民卖儿卖女。甚至两脚羊的悲惨事情。就不难理解了。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欢迎留言点评!

(网络图片、侵删)

其他观点:

饥荒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抓鱼吃。是因为抓不到吗?

这句话。跟鲁豫的那句“为什么不吃肉。是因为肉容易坏吗”。还有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别说古代。就是现在设备如此齐全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人抓不到什么鱼。

古时候的农业几乎就是靠天吃饭。我国又位于季风气候区。经常都会发生一些天灾。由此也很容易发生饥荒。此外还有战争之类造成的饥荒。所以古代饿肚子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没有粮食吃的情况下。甚至连草根树皮之类都拿来充饥。老鼠都被吃光了。

这个时候也会有人疑惑。古代环境应该比较好。山上那么多的野兽。河里那么多的鱼。为什么不去抓来吃。就算填补饱肚子。也不至于完全饿肚子。

首先。抓鱼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池塘湖泊河流这样的地方。没水。更别想抓鱼。

可古代要找到一片水域真的很容易吗?未必。我国南方倒是河流湖泊挺多。但也不至于到处都是水。古代的城池。通常情况下也不会过度靠近大型河流。

南方水多还好说。可是我国古代长时间内。人口密集区都在北方。而北方的水系密度很低。

古人大多居住在城池当中。距离河流并不会太近。即便是靠近的河流。往往也是那种具备航运价值的河流。在这种河流中徒手抓鱼。无异于开玩笑。

古代天灾引起的饥荒无非是旱灾与洪灾。旱灾的时候赤地千里。水源都难得。更别说什么抓鱼之类。而洪灾的时候到处都是洪水。没听说过在洪水里抓鱼吃的。

即便是找到了条件合适的水域。但想要抓鱼。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如果去过农村。也知道农村里经常都会在水田、水沟、溪流之类的地方摸鱼。但是那种大型的河流湖泊。还是比较少的。因为水深了危险。而且不容易抓到鱼。

以前。除了专门捕鱼为生的人家。寻常耕种的农户。还有城池当中的居民。很少有会抓鱼的人存在。而且也缺乏这样的工具。

灾荒出现的时候。挨饿的人可不止一家两家。如果是少数人。那都不能叫灾荒。

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足够的捕鱼工具可以使用。没有渔网。甚至没有钓竿。想要去抓鱼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还要满足那么多的人吃。根本难比登天。

抓鱼。不外乎就是撒网、垂钓。徒手摸鱼的很少。可不管哪一种。抓鱼其实在古代都是个效率相对低下的生产活动。尤其是技术落后的年代。

可能需要花费一整天的工夫。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够捕捉到一些鱼。

如果平时也没什么。但在饥荒年代。这实在是划不来。因为原本就十分饥饿的人。还要冒着抓不到鱼的风险与抓鱼。到时候什么都抓不到。反而会更加饥饿。

即便抓到了一两条鱼。也缺乏烹饪的条件。最多水煮跟烤。而鱼类能提供的热量也很有限。

对于灾荒时期的人们来说。意外捕获的鱼自然聊胜于无。但几乎没人会为了填饱肚子专门去抓鱼。因为没人能保证一定抓到。还不如草根树皮之类能填饱肚子。

除了水里的鱼。还有山上的各种野兽。也有人说为何不上山去打猎来填饱肚子。

说起来这种危险性更高。通常猎人都是有本领在身。还要有足够的装备胆量才敢进山。即便是近现代有了枪以后。仍旧如此。因为山里实在太危险。

古代山上遇到虎豹豺狼的几率极高。清朝时期。川渝一带老虎成患。不仅如此。山上的野猪成群结队凶猛异常。所谓“一猪二熊三老虎”。普通人遇上了。就直接去奈何桥报道。

饥荒的时候。人本身就虚弱无力。更别说上山打猎这种充满危险的活动。

古人也是正常人。能够填饱肚子的话。任何食物他们都会去尝试。但前提是要考虑衡量好付出与回报是否值得。不然的话最好不要轻举妄动。饥荒时抓鱼打猎。都是不合算的。

其他观点:

提这种问题的人。大概是城市里的书呆子。说的更加难听一点。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现在你到江浙。河流纵横交错。但以前不是这样的。意思是。解放以后。兴修水利。才有了现在这样密集的河流。而解放前。或者是说古代。恐怕没有几条小沟。有的都是大江大河。

2。水无情。那么。你敢下水吗?就算现在。人工开挖的河流。清澈见底。河中间也有两三米。下雨过后。可能达到四五米。对于不会游泳的人。半米的河。就可能淹死。

我老家江苏启东。男孩子基本上都会游泳。什么叫会游泳?那就是在鬼门关反反复复、进进出出。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十一二岁。我在河边玩虹吸现象。就是把坛子里的水和河水吸来吸去。坛子滑入水里。我抓住坛子。顺势就掉进河里。妈妈在家里写信。突然想起出来看看孩子。河中央只有我两只手乱晃。妈妈急忙操起一把扒草的竹竿。轻轻往我手上一搭。我抓住竹竿。简简单单就上了岸。生死。就在一念之间、一瞬之间。

还有一次是我已经18岁了。在二姨妈家前面的一条大河游泳。想游到对岸。到河中间。突然有水鬼拉着我的腿。死命往下拽。我惊恐万分。拼命挣扎。喝了好几口水。终于挣脱。以后我想。这不是水鬼。而是脚抽筋。如果知道。临危不惧。其实一只脚。甚至不用脚。都可以游泳。

因此。许多淹死的。是会游泳的人。古诗就有“公无渡河公竟渡”。除了脚抽筋。还有头晕。恐怕一下水就没有知觉了。

3。鱼不好抓。就算会游泳。下了河。怎么才能抓到鱼?这是大问题。

我小的时候。知道抓鱼的方法有很多。一是钓鱼。房子周围。地下有小一点的。淡红色的蚯蚓。是最好的鱼饵。可是钓鱼需要耐心和运气。有一次我钓上来一条蛇(不知道是不是鳝鱼)。吓得魂飞魄散。丢了鱼竿。从此就拒绝钓鱼;二是有施网。就是四五米长的网片。放在河里。隔十几米再放一片。鱼被网粘住。很难逃脱。有时可以涝到几斤重的大鱼;三是撒网。那是直径为四五米的大网。抓住一头。纲举目张。用力一撒。可能把鱼罩在网里;四是用长线。每隔几米有鱼饵。有能够突然张口的竹片。鱼咬饵。触动了机关。被竹片卡着。这种线。可能有几十米、几百米。

这些都是寻常百姓。大人孩子都可以干的。比较专业的就是下去抓。我大姨父就有这门手艺。穿着皮衣皮裤。在河边的水里行走。用一根木棍。45度一敲。鱼就会乱窜。于是顺手抓鱼。河边的泥巴洞里。可能有虾和蟹。一并抓走。

但是。抓到的鱼、虾、蟹。就是弄回家大快朵颐吗?当然不是。如果有几斤。拿到市场上去卖。有了钱。可以干许多事情。我家兄妹四个。捞鱼摸虾不是好手。都是高中毕业。隔壁高家。姐弟四个都很厉害。从来抓的鱼蟹比我们多。都是初中毕业。后来老二老三是包工头。赚了大钱。我不知道是不是是捞鱼摸虾赚到第一桶金。

而我们家。弄那么一点点。吃都来不及。

4。总结。另外重要的是。鱼虾蟹。都是有时令的。比如经常说。9月9。河蟹连路走。意思是。到了金秋时节。田里庄家成熟。河里也是鱼虾成群;越是青黄不接的时节。比如冬天开春。田里没有收获。河里也是鱼虾稀少。特别是旱灾。田里颗粒无收。河里也什么东西都没有。这时候。该饿死。就得饿死。

捕鱼捞虾抓蟹。需要壮劳力、需要男人、需要投资(渔具)、需要时间。如果有这几个要素。即使不打渔。也不会饿死。而饿死的。明摆着。肯定是老弱病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7:02

    古代,都是,饥荒,河流,旱灾,的人,灾荒,下河,河里,大河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7:02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经常会有人饿死,河里有鱼为什么不下水抓鱼吃?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7:02

    你一定是城里人。古人宁可饿死也不下水抓鱼?快拉倒吧。我亲属六0年饿。下河摸鱼。中指不知道被什么动物鳖?蛇?咬了一口。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