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在我国古代为何堪称奇人?
原创

郭子仪在我国古代为何堪称奇人?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郭子仪(697——781年)是唐朝后期的一位名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他的最大历史功绩之一是镇压安史之乱。唐玄宗末年以后。唐王朝的统治开始走下坡路。集权统治日益削弱。许多地方军事势力——藩镇兴起。结果爆发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这次叛乱。破坏了经过百年来发展的北方社会经济文化。使劳动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境地。也严重地威胁了唐王朝的统治。靠着一些有作为的地方官如颜杲卿、颜真卿等人联合人民的平叛斗争。主要是靠着郭子仪、李光弼等军事实力集团对唐中央的支持。才终于平定了叛乱。暂时稳定了唐王朝的统治。当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因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而立有卓越战功。

唐肃宗即位后。郭子仪被任命为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中书令。后又进封为汾阳郡王。代宗时仆固怀恩叛变。纠合回纥、吐蕃、党项等攻唐。三十万叛军兵临泾阳(今陕西泾阳)。京师震恐。当时年已高龄的郭子仪不畏险阻。仅以一万兵亲临前线。郭子仪在回纥兵中原有很高的威信。他派人去说服回纥兵。告诉他们:“过去我们既然共过患难。今天为什么要忘掉旧好。去邦助叛臣。那不是太愚蠢了吗?”回纥兵原来是听仆固怀恩骗说。以为郭子仪已经死了。现在听说郭令公还在。于是提出要求会见。郭子仪不顾生命危险。带着数十骑陪同出阵。回纥兵见果然是郭令公。纷纷下马拜于地下。终于转而助唐去抗击吐蕃。郭子仪又一次挽救了唐王朝的危机。

郭子仪是当时有数的几个拥护唐中央向军事实力集团之一。李唐王朝实际是靠郭子仪和他的部下来支撑的。在郭子仪击败安禄山儿子安庆绪后。唐潇宗曾亲自到灞上欢迎郭子仪。并且慰劳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后世封建史学家也说“天下以其(郭子仪)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都不算过分的形容。当然。李唐王朝也很重视他。肃宗时封之为王。代宗赐以免死免死铁券。画像于凌烟阁;德宗时进号为尚父。皇帝不以名字来称呼他。他的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身负军政要职。每逢全家聚会。子婿们的笏板竞堆满了一床。他家一年的收入仅官俸一项就达二十万贯。占有的土地长达百里。这样的地位一直沒有动摇。

郭子仪同时的大将。不少人在有了军事实力之后。都要拥兵割据或制造叛乱。破坏封建国家的统一。即王夫之所说的:“拥重兵。居高位。立大功。而終叛”。郭子仪比这些藩镇有眼光的地方。就是他始终以整个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封建国家的统一为重。一贯拥护唐朝中央。封建史家说他“失宠无怨。不幸危而邀君父”。是有根据的。他不以功高而要特权(当然唐王朝还是要给他的)。一次他在汾州曾推荐一个州县官。结果任命一直未下。有人就说以令公的动劳和声望。推荐一个芝麻大的官还要受阻。宰相也太不自量了。可是郭子仪并不是这样看问题。他对部下说。国家危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将要求沒有不照办的。不能不使朝廷对武将存有戒心。现在一定是我推荐的不当。而朝廷并沒把我当武臣看待。我看你们倒应该祝贺我。

郭子仪不仅不居功傲上。而且也注意团结别人。他在和李光弼一同当別人的牙将时。两个人曾不相容到同桌吃饭不交一言的程度。后来郭子仪当朔方节度使时。皇帝下诏让他分一半兵给李光弼。李光弼生怕郭子仪想起前嫌。当他硬着头皮去见郭子仪时。战战惊惊地表示。自己死了沒什么说的。千万不要把妻子也连累上。郭子仪却对他说:“现在国家有难。皇帝流亡在外。只有你能担当东征任务。那里还是计较私忿的时候”。说完。自己主动集合了军队。宣读了诏书。让李光弼把兵带走。

郭子仪维护封建国家统一。镇压叛乱。防止周边族的袭扰。不仅对地主阶级统治有利。也符合人民的利益因此也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他一生突出的一点是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安定以巩固国家统一这个大局。因而做到了“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极其难得的。

其他观点:

郭子仪出生于697年。当时正是武则天的武周时期。武则天设立了武举考试。后来的郭子仪正是通过参加武举考试才从军成为一名武将的。在安禄山举兵叛乱的前一年。郭子仪的母亲去世。郭子仪离职回家守孝。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夺情启用郭子仪。领朔方军攻打叛军。当时郭子仪还向唐玄宗推荐了李光弼。之后两人在河北等地讨伐安史叛军。本来仗打得很漂亮。下一步可以直捣范阳。把安禄山的后路截断。只是在这个时候潼关失守了。哥舒翰溃不成军。最终投了安禄山。潼关一失。长安就无险可守。而唐玄宗他老人家灰溜溜的带着杨贵妃南下入蜀。结果在马嵬驿遭遇士兵哗变。

但是到了758年的九月。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领兵攻打安庆绪。当时唐肃宗害怕武将功高震主。于是并没有设元帅。反而让宦官鱼朝恩来监军。在第二年的三月。唐军和史思明的叛军在交战过程中遇见了一场诡异的大风。双双撤军。唐军回撤驻地。而史思明却进了邺城杀死了安庆绪。成为叛军的真正领袖。鱼朝恩回去对唐代宗说这都是郭子仪的错。于是郭子仪被召回京城。然后兵权尽夺。

说起来鱼朝恩真的是专门为难郭子仪。他还曾将郭子仪的祖坟给挖了。而郭子仪忍下心中的痛。面上还要选择原谅鱼朝恩。对唐代宗说这怪只能怪自己平日没有管理好军队。以至于有士兵破坏了百姓家的祖坟。自己这是受到了惩罚。郭子仪的胸襟和气度为鱼朝恩所折服。也取得了唐代宗的信任。不管受到怎样糟糕的对待。郭子仪始终是一心为国。

后来郭子仪曾向唐代宗表示回家养老。但是唐代宗并没有批准。779年。唐德宗继位。郭子仪的兵权被全部收回。然后成为太尉。并赐号“尚父”。两年后。郭子仪去世。谥号定为“忠武”。这两个字简单明了的概括了郭子仪的一生。一代中兴名将。忠君爱国。国家利益始终高于个人利益。

其他观点:

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大概在40岁左右。而郭子怡却活到了85岁。不仅如此。在郭子怡的晚年。可以说是儿孙满堂、富可敌国。还有美娇娘相伴。

在郭子仪的一生当中。他并没有一帆风顺。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不过这些问题最后终都被郭子仪解决了。

作为一介普通人。当受到别人的挑衅的时候。势必会动怒、发火和生气。而郭子仪则是泰然处之。堪称一个奇人。

鱼朝恩是当时朝中的一位大宦官。他与郭子仪之间可以说是“水火不相容”。

鱼朝恩为了能掰倒郭子仪。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有一次。在郭子仪带兵出征之后。派人去挖了郭子怡家的祖坟。而这种行为在现代人看来。可以说是结下了血海深仇。

然而。在郭子仪听到自家祖坟被挖之后。并没有如群臣所预期的那样暴跳如雷。反而跑到皇帝面前大哭了一场:

“我常年在外面带兵打仗。没有阻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就去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报应啊。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

后来。因为郭子仪将“祖坟被挖”的问题归根到自己身上。并没有动怒。也没有做一些报复性的行为。所以导致鱼朝恩的阴谋落空。

所以说。郭子怡就是一个奇人。他将「忍」字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普通人暴跳如雷的时候。郭子怡则是泰然处之。

还有一次。在郭子仪80岁的时候。他还在处处与敌人斗智斗勇。

原来。当时有一个叫卢杞的小官来到郭府。说是想和郭子怡商量重要的事情。

当时的郭子仪正抱着美妾一起玩耍。听闻卢杞到访之后。顿时慌了手脚。于是赶忙推开身旁的美妾。

后来有人问郭子怡。为什么这么怕卢杞这个小官?

郭子怡回答说:

“卢杞这个人。相貌丑陋。而且肤色发蓝。心胸非常的狭隘。女人们见了他的面相肯定会嘲笑。而这势必会引起他的不爽。说不定我就会因此引来灭族之祸。”

所以说。郭子仪堪称一个奇人。是因为他慧眼如炬、看人十分的准。虽然说当时的卢杞只是一个小官。但是郭子怡知道他心胸狭隘。得罪了他之后势必会引火上身。而郭子仪的这一技能。无疑像在游戏中开了「明牌器」。想不厉害都难。

小结

郭子仪之所以堪称一个奇人。是因为它具有高人一等的情商。还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韧性。才让他活到了85岁。儿孙满堂。幸福美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8:17

    王朝,叛乱,祖坟,叛军,唐代,武举,安庆,武将,封建,泾阳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8:17

    没想到大家都对郭子仪在我国古代为何堪称奇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08:17

    郭子仪(697——781年)是唐朝后期的一位名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他的最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