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听起来特别“来劲”的民间故事?
原创

有哪些听起来特别“来劲”的民间故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卖肉的屠夫。家里还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母亲是个乐善好施的人。整天吃斋念佛。帮助穷人。乐善好施。

这屠夫呢也不正经好好过日子。每天卖俩钱他不是赌博就是请一些狐朋狗友到自己里吃吃喝喝。

他对自己的母亲非常不好。平常就是非打即骂。喝完酒更不用提了。只要看到母亲帮助别人他就骂或是打。

老人确实始终不说他一个不是。内心里盼着他能早日改邪归正。

有一次他又请那些狐朋狗友吃饭喝酒。在酒桌上有人说在挺远一座山上有座寺庙。那里的的菩萨可灵验了。有求必应。

他一听心动了。自己自己琢磨着求求菩萨让他早日发大财。过好日子。取个媳妇儿。

于是他第二天就带上干粮和水就出发了。走了很久很久他终于到了那座山上。

由于烧香拜佛的人太多太多了。他根本就挤不到跟前。他又是个暴脾气。一气之下就要下山往回走。

在下到山半腰的时候。他遇到一个老和尚。看他气鼓鼓的样子。就问他原因。

老和尚一听哈哈大笑说。菩萨就在你家中。何必还要走这么远的路来求菩萨呢。

只要你心中有菩萨。世人人人都是菩萨。

他说。菩萨在我家。我怎么没看到?

老和尚说。你回去看到一个反穿衣服倒穿鞋的人。那个人就是菩萨。你好好拜她。就会什么都有了。

于是他急匆匆的就往家里赶。他母亲思儿心切彻夜难眠。他赶到家。啪啪啪的使劲敲门。

母亲一听是他回来了。灯也没点。就赶紧就披上衣服出来给他开门。当他进门就在屋里找来找去的。

母亲问他找什么。他说家里有菩萨他要拜菩萨。求菩萨。

他把老和尚给他说的话讲给母亲听。这时他母亲点上灯。他看到他的母亲。上身披着衣服是反的。再看脚下穿的鞋子。是倒着穿的。

扑通一声。他就给老人跪下了。泣不成声。原来菩萨就是自己的母亲。

一时间种种的过往附上心头。他哭着恳求母亲原谅。从此他是对母亲百依百顺。好好做生意。不赌博。不再和那些狐朋狗友来往。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了。还娶了个漂亮媳妇儿。

其他观点:

分享一则古代有趣的民间故事:光棍窥见妇女隐私。光天化日抢妻。

明朝年间。金华府金华县崇德乡有个老实的乡民名叫潘贵一。娶妻郑月桂。两人生育一子。刚刚满八个月。

这天。潘贵一的岳父郑泰十大寿。夫妇二人动身前往拜寿。途中经过清溪渡口。需要坐船过去。夫妇二人随着一众人上了船。找地方坐下。等待摆渡到对岸。

郑月桂怀中婴儿年幼。饥饿啼哭不已。无奈郑月桂只好在船上哺乳喂食。这时候。船上有一个光棍洪昂瞧见郑月桂左乳下有颗黑痣。遂起了歹心。

等到船靠岸后。潘贵一一手拿着贺礼。一手搀扶着妻子下船准备往东走。但是洪昂这个光棍却扯着郑月桂的衣袖往西拉。

潘贵一见有人扯自己的媳妇。大怒道:“你这无耻之徒。光天化日。你是何缘故扯我的媳妇?”

洪昂面不改色。斜着眼瞧他。语气不屑道:“你这光棍。这是我的妻子。怎么是你的?”

潘贵一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泼皮无赖。他平日为人老实。听到这话。气得浑身哆嗦。洪昂更是挑衅连连。两人扭打到一起。洪昂身体健壮。将潘贵一打的吐血不止。

扭打之后。两人一同来到府衙请大老爷断案。公堂之上。潘贵一说:“大老爷。我与妻子同去给岳丈贺寿。谁知这无赖竟然说我妻子是他妻子。还将我打至吐血。”

洪昂狡辩道:“大老爷明鉴。小人与妻子去给岳父贺寿。谁知这人竟然无耻抢夺我妻。请老爷治其罪。”

这府尹老爷一听两人所说一致。顿时愕然。只好将郑月桂喊上大堂。问道:“你是谁家娘子?”

郑月桂跪在堂下。哭泣道:“大老爷。奴家是嫁于潘贵一为妻。根本不认得那人。”

洪昂大声说道:“大老爷。我这妻子不洁。定是与那姓潘的人勾搭成奸。现在想来。他们二人肯定想设下这圈套。希望大老爷还我公道。”

这官员也糊涂了。说:“这冤妇说不是你媳妇。既然你说是你媳妇。有何证据呢?”

洪昂回答道:“小人妻子左乳下方有一颗黑痣。大老爷可请人来勘验。”

这官府老爷让人检查。果然如此。于是判定这潘贵一是个歹人。重责二十大板。判洪昂将妇女带走。好生看管。

三人离了大堂。洪昂要拽着女人离开。女人则拉着潘贵一的衣服啼哭。正当此时。有新任金华县令苏方民前来拜见府尹大人。看见门口三人拉扯。便上前询问事情缘由。听罢后。让手下看住三人。不许离开。自己则进府先行拜见。

见到府尹大人后。苏县令将府衙外所见告知府尹。并觉其中有冤。请求再审。府尹则同意由县令审理。

将一干人众带往县衙二门外等候。这是苏县令唤郑月桂上堂问话。

苏县令问道:“到底哪一个是你丈夫?”

郑月桂哭泣答道:“是潘贵一。”

苏县令又问:“你之前是否认得洪昂?”

郑月桂连连摇头:“从不曾认得。今日我与丈夫乘坐渡船时。怀中幼儿饥饿啼哭。所以袒怀喂之。定是被那贼人看到乳下有痣。歹心顿起。下了船便要拉我西行。”

苏县令心中有数。又详细询问了这妇人岁数。父母年龄姓名。公婆情况。而后依次召入潘贵一和洪昂核对。潘贵一自然回答皆可对上。而洪昂回答漏洞百出。无一正确。

县令大怒:“好你个泼皮洪昂。因瞧见他人隐私。便想霸占他人妻子。如此可恶。重杖四十。发配边塞充军。”

潘贵一和郑月桂双双欢喜。回了家去。

糊涂府尹问案简单随意。差点拆散一对夫妇。遂了那无耻泼皮的愿。幸得苏县令能够调查仔细。还了公道。

其他观点:

一九六三年初冬的一天傍晚。正匆匆回家的村支书向盛来。突然发现路边的稻草垛傍蹲着一个讨饭的老头。老头约摸六十来岁。见来人打量着自己。便怯生生地低下头。向盛来觉得有点脸熟。走近一看。果然是他。一个他惦念了十多年的“老乡”!

话从一九四六年。向盛来在桐柏当兵说起。这年春未。在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下的中原野战军。给养出现严重困难。为突出重围。打破敌人封锁。不得不分头向当地老百姓借粮。一天。活动在光山县仙居乡某部一连的五个战土。在班长向盛来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叫李培富的单身农民家里。凭心而论。由于连年战乱。加上国民党的严密封锁。这里的老百姓同样苦不堪言。

好在李培富是我们的基本群众。向盛来曾多次来过他家。加上李培富虽是单身汉。并不富裕。但为人正直。在村里很有威望。于是。便托他筹借粮食。李培富忙前忙后。好话说了两箩筐。最终以自己的名议从三户村民手中借来四百斤水稻。加上自家挤出的百十斤。共计五百余斤。让向盛来拿去。按规定。向盛来填上由团里统一配发的欠条。交由李培富保存。谁知。他接过来随手一丢。再也没有找到。

第二年秋天。按照李培富的承诺。当初借出粮食的人纷纷来讨。有的甚至还要利息。此时。大军早己转移。北方战事正紧。李培富压根就没有指望能讨回粮食。只好咬咬牙。自己归还。这笔债直到一九五二年加入合作社时才还清!其间。他曾按照向盛来的叮嘱去找过有关部门。但没了欠条。谁愿相信空口白话!好在已经解放。虽说日子过得清苦。好歹有了饭吃。生活也安稳了许多。慢慢地。李培富不再提起借粮之事。似乎忘到了九宵云外。但有一个人没有忘记。那就是己经复员回乡的向盛来。

天有不测风云。一九六三年。一场秋大水把即将成熟的水稻淹成了烂泥。虽说有政府救济。但粮食缺口依旧很大。冬闲时。不少人悄悄溜出去讨饭。李培富也在其中。他一路向南。稀里糊涂地来到湖北麻城县。谁能料到居然撞上了当年的“大军”!若不是向盛来提醒。李培富不可能认出眼前这个中年汉子!当年。向盛来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呀!

长话短说。向盛来了解受灾情况后。他找到公社。反映了当年的实际情况。请求将李培富的户口安插到他们生产队。上级很快批准。并给了五十元特别救济款!

李培富落户后。向盛来待他如亲人。让他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计。后来索性将他接到家中共同生活。八十年代初。年近八旬的李培富去世。按照叶落归根的习俗。向盛来置了一口上好棺木。送李培富进了老家的祖坟!

好人一生平安。向盛来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承诺。直到今天。这个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一直在豫南民间流传!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37:08

    县令,菩萨,府尹,母亲,的人,自己的,是他,妻子,两人,大老爷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37:08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哪些听起来特别“来劲”的民间故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5:37:08

    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卖肉的屠夫。家里还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母亲是个乐善好施的人。整天吃斋念佛。帮助穷人。乐善好施。这屠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