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刘邦的《大风歌》算是一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另一个。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十二个汉字。一遍成诵。震铄古今。看起来陈子昂似乎是个幸运儿。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倒霉蛋。
讲真。哪个大诗人不是倒霉蛋呢。
铁锤分两段讲一讲自己的看法。第一段。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第二段。这首诗歌好在哪里?
先说创作背景。
写这首诗的时候陈子昂已经35岁了。对于唐朝人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自称老夫的年龄了。青春不在。功业未建。陈子昂老师的心情是焦急的。那时候武则天派遣侄子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是随军参谋。武攸宜是个抱姑妈大腿当的将军。打牌可以。打仗绝对是一只肉鸡。被契丹人一顿胖揍鼻青脸肿。陈子昂着急了。再不立功就没有机会啦。于是向武攸宜提供了很多军事建议。没想到这个武攸宜自己打仗不行。还听不进去意见。陈子昂逼急了说。要不然这么着吧。你划拨一万兵马给我。我按照自己的计策去打契丹成不成?武攸宜越看陈子昂越烦。怎么着觉得我不行。你要自己上啊?万一你打了胜仗。我这张老脸往哪儿搁?我弄不过契丹人还弄不住你吗?降职!
于是。急于立功的陈子昂老师从不带长的参谋变成了军曹。郁闷到死的陈老师那天就来到了幽州台。幽州台的典故大家可以自己去查。大体来说就是名将乐毅遇到了贤主燕王的故事。
陈老师在幽州台上来回溜达。摇头叹息。你说乐毅运气咋就这么好。能遇到那么贤明的领导。我咋就这么点背。摊上武攸宜这一滩臭狗屎呢。将来的话。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吧。可是唯独我。落在了这个时间轨道上。
前不见古人。不见礼贤下士的君王;后不见来者。不见未来的明主。真特么不爽啊。郁闷啊。
所以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上是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虽然有想象的成分。基本历史事实没有跑偏。
那么问题来了。这首满腹牢骚的诗歌。到底好在哪里呢?让那么多后来人击节长叹呢?
这是因为陈老师在发牢骚的同时。流露出了超越时空的宇宙生命意识。这玩意就比较牛了。而且这种生命意识。在中国文人血脉里面。是有传统的。自从孔老夫子登上农山那一刻起。这种心态就刻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中。钱钟书先生给它起了一个专有名词:农山心境。
孔圣人登上农山之后。拔剑四顾心茫然。感慨的说:
登高望下。使人心悲。
登高的人并非各个想跳崖。为什会心悲呢。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们不去说那些虚头巴脑的文学理论。就以每个人的自身经验来体会。你到了一个空旷的高处。天地如此之大。是不是反衬自己如此之小?在感觉到自己渺小的时候。就会升起世事无常的幻灭感觉。也会升起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哪里?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诸如此类的乱七八糟的念头总有一个会打进你的灵台大穴。让你有所触动。而这种感觉。一代又一代的被文化人记录咏唱。孔夫子不用说了。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时候。一开始也是欢天喜地的。可是写到最后又是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王勃写《滕王阁序》写了半天美景。拍了一大圈马屁。到最后呢: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包括张若虚写的《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
人类对死亡的畏惧。对时间的感慨。是一个永恒的心魔。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有谁不怕时间的流逝呢?《金刚经》中反复强调。要无人相 无我相 无寿者相。想要无我。想要不在乎生命的长短。难如登天。陈子昂在诗歌中流露出的这种千古一贯的生命精神。或许才是它千古流芳的奥秘所在吧。
总结一下:《登幽州台歌》既是一首作者吐露心中郁闷不满的牢骚之歌。也是一首感叹生命流转的时间之歌。正因为它高度概括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困境。使得它得以千古流传。让人沉吟至今。
其他观点: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读到此诗时。因该都知道。这是唐朝大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课本里都学过的。
那么诗人写这首诗的原因和作者跌宕的一生是怎样的呢?各位别急。听本人慢慢道来。
我们从课本里能了解到的关于陈子昂的生平大体也就这些吧:“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本人就加料抖一抖这陈伯玉。陈大诗人出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商人家庭。陈老爸叫陈元敬。也举过明经。调文林郎。也就是说。也是个大学问家。做过官。
但后来辞官下海经商了。应该是或多或少靠着点政治上的老关系。生意经营的非常好。可堪称是当地首富吧。
如此说来。陈大诗人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啦。此时各位可以脑补一下。富二代应有的生活场景。
有钱再加上因体质不大好。所以读书就靠边站了。脑子好使呀。性格又是那种任侠豪爽。那就练剑习武强身吧(唐人多喜剑术)。
几年之后。剑术大增。年轻再加上有钱。慷慨好施。交友颇广。打架斗殴的事情就免不了要发生了。
俗语说的好。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的。这不。突然一天因斗殴。用剑误伤了人。吃上官司了。最后家人出钱摆平。
所谓祸福相倚。这不在陈子昂的身上体现出来了。因这次伤人事件后。小陈同学的性子忽然间变了。从此弃武学文了。浪子回头呀。
且看他。慷慨激情。浩然立志。断绝一切旧友。埋头深钻经史。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回头。多大都不算迟。二载的刻苦学习。便已学涉百家。时人评其才不让乃父。
学业有成后。家里有钱就到京城最高学府国子监继续深造。以备来年大考。然而。似乎学艺不精。时年二十一岁的陈同学。第一次高考落榜了。
怎么办。下次再战。于是回家后。远离闹市区。在当地的金华山上造了一所大房子。潜心研读。这几年苦读。学业上可谓是百尺竿头呀。
史载其“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的苦读。为他后来的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四岁时。再次入京参加高考。一展鸿鹄之志。这次老天爷似乎再次和他开了个玩笑。又落榜了。
这次落榜后。陈同学并没有立马卷铺开回家。而是在长安常住了。深刻反省了一下落榜的原因并深度研究了高考的游戏规则。
生长在商人的家庭。头脑就是不一样。很快找到了病因。那就是酒香也抵不住巷子深。考前籍籍无名再加上所言非歌功颂德的粉饰太平文。朝中无人。四处碰壁那是免不了的啦。如此。怎能不落榜。
既然游戏规则是这样的。那就来个空前的营销。在再次的高考来临之前这位陈同学的营销开始了。
有一天。可能是因为书读的累了。就到街上漫无目的闲逛。无意间看到有一个人在卖胡琴。在当时应该算是进口货了。
一问价格。吓了一跳。此琴不议价。非千金不售。当时在场的高官和商人是挺多的。但无人能变优劣。价格也高得吓人。一般的只靠俸禄生活的官人是买不起的。因此有价无市。
这时的陈同学。脑子一转。计上心来。不议价是吧。千金就千金。成交。周围的人那可是惊住啦。既然琴识不得。买不起。那就问问这位大佬是何原因肯出如此高价吧。
呵呵。各位:我最善弹的就是这种胡琴啦。各位如果想听我的演奏。不妨明天到我的家里。专为你们演奏几曲。就这么定了吧。
第二天。陈同学的家里可谓是高朋满座呀。这时陈同学手握胡琴跃然登场。宛如一幅琴中高手的模样。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天价琴。搞得列为无不是肃然起敬。
正当人们摒着呼吸。正要拿出十二分热情要欣赏琴曲时。陈同学突然站起。慷慨激昂地说:“我陈伯玉虽然没有昔日二谢的才能。但也还是有屈原、贾谊之志。本人虽然来自六线城市梓州射洪。今带来了诗文百余篇。也曾多处投稿。但没有人欣赏。此种乐器原本是低贱的乐工用的。吾辈岂能弹它!”
话音刚落。便奋力一摔。千金的胡琴怎经得起这样的折腾。顿时粉碎稀巴烂。在各位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时。陈同学变戏法式的已拿出了准备好的诗文。在坐的各位人手一份。
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动作。把众人搞的是有点晕。那就读诗压压惊吧。诗作概览后。无不惊其诗作工巧。此番事件以后不到一日。京城几乎家喻户晓呀(这营销的效果比央视似乎还要给力)。
不久后。陈同学再次参加了国考。由于先前营销做得非常到位。这次没用吹灰之力就进士及第了。接着顺利通过明经科的考试。进入了武则天的视野。武皇爱其才。授予麟台正字。
从这个结果来看。陈同学可谓是营销顶级高手。细究之。这个卖琴的人是不是陈同学安排的那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呀。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千金可就是左口袋到右口袋呀。几乎没用一分钱却达到了千金的效果呀。
陈子昂进入官场的前几年还算是官运亨通的。据《新唐书·陈子昂传》记载。武则天垂拱初年。曾下诏书咨询朝臣:“用什么办法可以调养国家元气?”陈子昂抓住时机。给出的建议被武皇采纳。后累官至右拾遗。但他的志向并非只在如此。他的志向是高远的。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出。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从他的诗风可以看得出陈子昂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他的诗文一直强调的是汉魏风骨。一改南朝齐梁以来的艳靡之风。不再像一般的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陈诗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
诗人借此抒发了慷慨壮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并希望友人像“昔年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隐喻的道出了诗人的志向。希望能和魏大一样从戎。御边保国。
为国效力对诗人来说。是责无旁贷的信念。多么希望能够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
全诗可谓一气呵成。淋漓尽致的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诗文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读来令人如闻战鼓。沙场莅临。有种气壮山河的豪气之势。
或许是由于陈子昂个性所致吧。身边诸多的同僚并不欣赏他。导致他的诸多建议武皇都没有给予实施。反而是那些平日里靠溜须拍马的人活得滋润的很。
致使陈几乎成了武皇爱才作秀的工具。这样的现状对于陈子昂来说那是非常郁闷的了。他的诗文表达了这一感受。
感遇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诗中借用了两个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一个是为了贪立军功。忍心吃儿子肉羹的乐羊。对待骨肉之情都如此的人。对你武皇会是真的忠心吗?
一个人能够怜悯孤兽。为得到国君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把猎物放生。但国君并没有责罚他。相反却提拔他做了王子的太傅。
诗人想说明的是。对一只孤兽尚且有恻隐之心的人。对国君肯定是能忠心到底的。我陈子昂就是这样的人。武皇你知道吗?
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谏诗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虽然武则天还没有正式称皇。但她的大全基本在握了。为了扫平走向女皇的道路。杀了许多李姓的宗室。包括太子李宏、李贤、皇孙李重润。
如此的带来的后果就是。上行下效。满朝文武大臣为了效忠于武则天。做了许多自以为“大义灭亲”的残忍事。
当时有个叫崔宣礼的大臣犯了罪。武皇本想赦免他。但崔宣礼的外甥霍献可却坚决要求判处崔宣礼死刑。武皇为允。这小子便头触殿阶。表演得超一流。把脑袋都磕破了。用这种拙劣的手段表示了他的不私和忠诚(读到这段的文字。脑补一下那场景。都感觉恶心)。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是一首咏史诗。实质上是针砭当时政治风气的讽谕诗。陈子昂对这种残忍奸伪的政治风气十分厌恶。但是又不能正面谴责。只能写这首诗抒发内心的愤懑吧。
心情郁闷的陈子昂在朝堂是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他选择了疆场为国效力。昔年曾给武皇的献策中提到的边患问题不久真的发生了。
据历史记载陈子昂一生两次从军。第一次是686年随乔知之西征。一直打到丁零塞。第二次是696年随武攸宜东征契丹。也许是这次的随征导致了后来的人生结局。
此次他的官职是随军参谋。在今天津蓟县。因武攸宜出身亲贵。对军事全然不通。作为有过杀敌经验的陈子昂的计谋屡次不予采纳。
陈多次慷慨陈词。反遭贬斥。降为军曹。从此结怨。此次的征伐也是以失败告终。怀才不遇的陈子昂在此期间写了多首吊古抒怀的诗篇。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此诗一看便知是借古讽今。感人至深。当时心情郁闷。出征在外。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不免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怀才不遇和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有感而发。充分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强烈进取的精神。
细细品之。诗人有了归隐之意。697年。唐王朝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也就在这次战征后不久。三十八岁的陈子昂借故老爸身体不好。需要照看为由辞官归去。后老爸去世更无心于朝堂。
最终年仅四十三岁的陈子昂被同为武家的武三思。暗地里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迫害。冤死于狱中。
陈子昂
轩辕
摔琴及第展峥嵘。
策马歼敌事未成。
吊古抚今抒壮志。
怀才不遇竟为空。
文 :轩辕 头条号:轩辕说文史
其他观点:
先了解一下陳子昂在唐代诗人中所处位置。唐帝国建立时。诗坛弥漫梁陈余风。形式上讲究调声。题材内容沿袭宫体。武则天当政。唐诗开始了新的面貌。王勃.骆宾王等唐初四杰等改造了宫体诗。完成了五.七言律体。完善了七言古体。题材内容由宫廷的淫靡改变为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扩大到写江山之美.边塞之情。风格由纤弱转为明快清新。而同时的陈子昂则从汉魏风骨中汲取素养开辟唐诗彊域。以新的语言表现对超现实的向往。他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在唐朝诗人中有一定地位。
这首短诗。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心情。语言苍劲奔放。极富感染力。历来被人传诵。陈子昂是个有政治见识和才能的文人。24岁举进士。他直言敢谏。批评弊政。不为采纳。反受打击。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心情苦闷。这首诗写作时间应在697年。前一年。契丹人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幕府任随军参军。随同出征。武攸宜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陈子昂请求带兵作前驱击敌。不允。后又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连受挫折。报国之願成泡影。登上蓟北楼(幽州台,今北京德胜门外)。写下\"登幽州台歌\"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前诗与后七首诗一起读。会有助对前诗的理解。后七首诗中。分别写了燕昭王。郭隗。乐毅。太子丹。田光等人。历史上。燕国受齐攻击。燕昭王即位后。招贤纳士。先選郭隗。为他建府。以老师对待。影响之下。乐毅从魏赶来。邹衍从齐赶来。后燕国强盛。以乐毅为上将軍。联合其他几国。重击齐國。洗刷先王恥辱。陈子昂这几首诗。对战国时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回到\"登幽州台歌\"。燕昭王那样前代贤君不复可见。后来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生不逢时。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泪下。诗人的这种悲哀为历史上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故此诗得到广泛共鸣。传颂千古就不奇怪了。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上两句俯仰古今。表现时间绵长。第三句写出空间辽阔。在无垠时空背景下。第四句写出诗人孤单苦闷的情绪。悲壮气氛和深刻的人物形象使人为之激动和感慨。句式上受\"楚辞\"中\"远游\"篇影响。\"远游\"篇中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陈诗明显从此化出。而意境更苍茫遒劲。全篇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826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陈子昂,诗人,契丹,的人,幽州,同学,这首诗,射洪,诗文,的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到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刘邦的《大风歌》算是一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另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