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电子教案或手写教案。只是不同的呈现形式而已。或者说使用了不同的存储介质。与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现教应用水平本来是没有关系的。
但是。强迫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确实反映了一所学校管理、教研水平较落后。
要求教师写纸质教案。一般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学校不信任教师会认真备课。若允许用电子教案。可能会有很多人从网上下载。
二是学校在教研工作这块缺乏自信。上级来检查时。拿纸质教案出来心里才踏实。
备课应该是教师自发主动的行为。如同一个人登台演讲之前。肯定会做充分的准备。方方面面考虑周全。万一出了纰漏。不但自己丢脸。演出也会弄砸。
老师上课之前。为了顺利推进课堂流程。实现教学目标。肯定也会认真备课。甚至反复在心中预演。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仓促上阵。脚踩西瓜皮。那就表明。学校的管理有问题。没有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教研上缺乏主动。
也就是说。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不一致。甚至相悖。学校只有选择站在教师对立面。用强权逼迫教师服从自己的意志。
这样的学校。教师固然痛苦不堪。管理者也举步维艰。
电子教案是大势所趋。相比纸质教案。前者易于修改、传播。形式丰富多样。能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度结合。相得益彰。
至于说易于抄袭。这方面。纸质手写教案不也一样吗?没有电子教案之前。又有多少人写原创教案?那时候。很多人抄教学参考书。大量时间和精力被无谓地浪费。
既然都是抄。还不如抄电子教案。复制粘贴即可。节省出来的时间。还可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从不将自己置于教师的对立面。而是把凝聚共识作为首要的任务。把“上下同欲”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努力使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对管理产生认同感。对职业产生自豪感。
赋予教师最大的教学自主权。决不以专家自居教给老师们如何上课。而是以目标为导向。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
这样的学校。校长和老师。是互相成就。而不是互相拆台。
这样的学校。根本不需要规定教师们使用手写教案还是电子教案。因为老师们自会作出最合适的选择。
其他观点:
题主的意思似乎是说。学校要求老师写纸质教案。既是管理水平低下的表现。也是现代化水平低下低下的表现。
我在一些学校(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看到一些老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讲课的情形。老师在讲台上坐着。讲桌上摆着打开的笔记本电脑。电脑里的教学内容投射到白色的屏幕上。老师手握鼠标。低头看着电脑。口中念念有词。光标在屏幕上不停地上下左右晃动着。
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确先进。让我叹为观止。老师不用写纸质教案。备课内容与相关的课件。都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载。放进移动硬盘里。往电脑上一插。往屏幕上一“投”。老师坐在讲桌旁。手握鼠标。“如此道来”。一切OK !
可仔细一想。这样的教学。老师倒是OK 了。学生呢?学生在下面直看到光标在屏幕上不停地晃动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可能连老师讲到哪里了也不知道。因为。老师是“熟悉”的。而学生则是生疏的。他们如何能跟上屏幕上光标晃动的节奏?
此其一。
其二。老师面对学生讲课。本身就有一个通过眼神、动作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肢体语言和表述的抑扬顿挫。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这下倒好。老师埋头盯着电脑。学生看着屏幕上不停晃动着的光标。老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恍恍惚惚地看。难道。这种情形。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
再说教案。学校要求老师写教案。并且要求写纸质教案。这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管理方式。为什么要写教案?老师的课堂教学不能随心所欲。总要有个大致的计划。有个对自己约束的根据。
而写纸质教案。就是要求老师写出的教案。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推敲的。而直接从网上下载。简便倒是简便。方便也方便。但是。那些东西是不是就能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那倒是不一定的。作为教师。如果过分地指望着什么都想从网上下载。找些现成的东西。那也会制约自己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罢了。
当然。如前文所言。学校要求老师写纸质教案。是学校加强教学管理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但是。形式。绝不可演变为“形式主义”!
老师的劳动。本质上是脑力劳动。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上。既要尊重教师的人格。也要遵循脑力劳动的规律。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这就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理念和智慧。
就要求老师写教案而言。应当根据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有所区别。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搞“一刀切”。学校里。有的老师认真负责。有的则不然;有的教学水平相对比较高。有的还需要努力;有的是老教师。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教学方法也运用地比较娴熟。有的则是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等等。具体情况不一样。要求也要不一样。
从学校的角度说。学校的教学管理。既要从整体、从全局出发。也要考虑个体差异。而从教师个体看来。学校的任何一项措施。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找到反对的理由。因此。教师看问题。也要顾全大局。学校领导不要苛求老师。老师也不必苛求学校。相互谅解。理解。同心同德。才能把学校办好。
其他观点:
我认为。纸质教案或电子教案与学校的管理水平或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社会发展到今天。老师们几乎都不太喜欢用“教案”了。不管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因为不实用。现在用的都是“课件”。那为什么现在还要强调写纸质教案呢?原因有二: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检查需要。教育局到学校检查工作。往往喜欢检查教师备课情况。那怎么体现呢?只有提供纸质手写教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本。这是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拿不出来那可是要被批评的。
二是学校杜绝教师不认真备课的需要。笔者曾做过教研组长和教务主任。一次在检教师备课情况时遇到这么一件事:学校发出检查教案通知后。大家纷纷把备课本交到指定地点。然后检查组开始检查、记录。这时发现没有李老师的备课本。找来一问。李老师回答道:“我没有教案。但我备了课。”检查人员说:“那你拿来给我看一下。”李老师又说没有。在电脑里。约半小时后他拿来了一本打印好的“教案”给检查组。A4还是热的。检查组哑然。像这样一位教师。你说他认真备课了。大家心里可能要打上一个问号。这种情况给教育局的领导碰到。那可不是一般的批评呀!
正因为这样。纸质教案才有了它的“市场”。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我也不太喜欢为应付检查而手抄的纸质教案。我宁愿把备课的要点或内容标注在课本上。也不愿看那种没经过大脑为抄而抄的教案。既然大家都这么“讨厌”这种形势主义的教案。有不有更好的办法去呈现我们的备课呢?现在我的做法是:既不手抄别人的教案。也不打印网上的教案。而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本章节内容的课件(或是修改别人的课件)。然后按课件或幻灯片的顺序把教学过程的要点手写在备课本上。以便上课时更有条理性。我把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和制作课件上。但也拿得出纸质教案本给上级领导检查。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了呢?
总之。纸质教案不一定是学校自己想要的。可能更多是为了给教学主管部门一个交代。或者说给上级一个可量化的标准。这与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就正如有一次我到香港考察。音乐课。教师给学生人手一部平板电脑进行上课;而数学课。老师只用粉笔在黑板上给学生进行演算(连PPT都没有)。你能由此说明香港教育是先进还是落后吗?所以。备课教案也好。上课方式也罢。只要根据当时需要适合就好。而不要困死在“管理”之中。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935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教案,学校,教师,纸质,老师,课件,学生,光标,也会,管理水平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看待有人说“要求教师必须写纸质教案,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电子教案或手写教案。只是不同的呈现形式而已。或者说使用了不同的存储介质。与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现教应用水平本来是没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