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心外无物怎么理解?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即“吾心即宇宙 。宇宙即吾心的观点”
一.心念起生万物
习传录中有句:“心外无物。如吾心发一念孝亲。即孝亲便是物”
这句话的意思是。心之外没有事物。如果我心中产生一个孝顺父母的念头。那么孝顺父母便是一件事物。所以心念一起事物便生起
二.心随境转
王阳明习传录中有个著名的典故就是
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不看花时。你心中并无花的模样。你看到花时这花的颜色如此明媚。那么这花就是你想要看到它的样子。所以这朵花怎么会是心外之物?
你所见的一切都是你想看到的的。你的心觉得它美它便是美的。你心里觉得它丑它便是丑的了。所以万物唯心造。你所见的一切都是你内心的投影。
双缝实验
这就像著名的双缝实验。双缝实验是量子力学里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实验.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客观的物理实验。你观察和不观察得到的结果是两种结果。你不观察。它结果就是第一种。然而你不管什么时候介入观察。它结果都是第二种。所以一件事物的呈现可不可以说就是由我们内心创造出来的呢?
三.外求无尽。唯有内观
所有的实物如果你寻找客观因素就无穷无尽。那么回到本质上来。不要向外去探寻。从自己内心寻找答案。我们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不需要向外去求。一切障碍你的都是你的认知。你认知一转变。问题就消失了。当你认为这个人不好的时候就心生各种疑虑。他做什么你都不顺眼的。但当你觉得一个人好。他就做什么都是对的一样。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王阳明说“心外无物”了
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认为的样子罢了。
其他观点:
王阳明乃唯心主义人物。句中的“心外无物”。书中原句如下: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文中的对话。王阳明的意思是。只有当人看见了花。用自己的心去指向、观照、唤醒花时。花才作为一种有颜色的存在呈现出来。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离却我的灵敏。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乃唯心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的杰出代表。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一一惠能大师诗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两者都是唯心论。
其他观点:
我认为所谓心外无物。不是说心之外没有物。而是心之外的物虽然存在。但与我之心没有关系。存在不存在与我的生命与我的心沒有关系。感知不到沒有关系的物。和沒有有何区别?它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重要的不在于它存在与否。在于是否与我有关联。
真是不可说。一说不是偏就是错。或既偏且错。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002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都是,唯心主义,你的心,之物,事物,观点,颜色,花树,万物,你不
没想到大家都对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怎么理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心外无物怎么理解?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即“吾心即宇宙 。宇宙即吾心的观点”一.心念起生万物习传录中有句:“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