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商隐的唯美古诗《牡丹》怎么赏析?
原创

唐代李商隐的唯美古诗《牡丹》怎么赏析?

好文

热门回答:

牡丹是中華五千年來的國花、在中華文明的中華我堅信、每個中華人民都把它當成國花來尊重、所以从唐代开始、所有的詩人特别用牡丹來比例春天的美及牡丹的美、這就是中華五千年來的传统文化!

其他观点:

我们昨天赏析了李商隐的《春日寄怀》。讲述了他在官场的夹心受气包人生。

李义山的这种文学特色。被宋初的“西昆体”奉为开创者。西昆体大都是讲究用典。句句有出处的诗篇。所以有诗叹云:“诗家都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里“郑笺”指汉郑玄作的《〈毛诗传〉笺》。通指注解。意思是西昆诗虽好。若无人注解。便读起来困难。

这首《牡丹》就是如此。但只要理清各色典故。理解起来到也不难。不像他的《锦瑟》。大部分人明明知道他在说什么。却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不说远了。看诗: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先看平仄。首句“锦帏初卷卫夫人”。“中平中仄仄平平”。这是平起押韵格式。推导出整诗平仄格式校验。合平仄(要了解平仄格式推导的关注看以前问答或文章。不赘述)。颌联。颈联对仗。精致工巧。

我们来看内容。看看晚唐第一人如何用典。如何落笔千里之外。寄情笔墨之间。

起句“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一般诗词用典。偶为点缀。画龙点睛。李商隐不同。诗题是《牡丹》。上来就让人摸风不清。卫夫人是谁?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子见南子。是隔着帘子。互相非常尊重的。因为南子“美而淫”。名声不好。即便是非常尊重的相见。孔子出去后还被子路挤兑的朝天发誓。我要做了啥不当的事情。天不放过我!天不放过我!

《论语·雍也》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可见南子的妖媚。在这里。隔着南子的锦帏轻轻卷起来了。无一笔写南子。南子的美各位自己想象。可别想偏了。李商隐这是写牡丹花呢。他是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这弯绕得远吧。可是当你清楚这典故。你就会深吸一口气。美艳不可方物啊。

这就晕了?看第二句“绣被犹堆越鄂君”。据《说苑·善说篇》记载。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船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很是感动。用自己的绣被盖住越人。这里一直有歧义。到底是拿俊秀的鄂君子晳来比喻牡丹花呢?还是用被绿色绣被簇拥的越人来比喻被绿叶包裹的还未盛开的花蕾?龙阳之好。自古有之。这个越人只怕也是个极俊俏的小生。首联二句描写美女。美少年的静态美。实则写花的形。

承句“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这里就是写动态美了。“垂手”和“折腰”都是舞蹈。也指舞姿。女子翩翩起舞时垂手折腰。佩饰翻动。郁金草染色的长裙飘逸飞扬。牡丹随风摇曳时。花叶起伏翻卷。摇曳多姿。这两句写花的神。

进入转句。“石家蜡烛何曾剪”。西晋石崇为天下巨富。奢侈浪费。“何曾剪”——把蜡烛直接做柴火来烧。还要剪什么蜡烛芯?这是写什么?以烛为柴。熊熊大火。红彤彤满眼。这是写大片大片的牡丹的艳色。“荀令香炉可待熏”。荀令是荀彧。曹操的荀令君。他不但统领曹操的军政。还有个极其特殊的地方。他身上有自然香。每到人家。坐处三日香。古时候衣香皆由香炉熏成。荀令君就不用了。所以说“可待熏”。这一句是用荀令君的自然生香来写牡丹的香。

这些典故确实藏得深。但是如果大家明白了之后。自然地渗透进他的这些想象。不得不佩服李商隐用典之妙。写完了“形、神、色、香”。无一句说牡丹。却已经在读者心中勾勒出雍容富贵。国色天香的牡丹花。

看结句。“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这句字面上倒是容易理解。可“梦中传彩笔”是什么意思?“朝云”又是谁?为什么要写下花叶寄给她?这是合句。自然要回到起句的传说人物中去。才完成这首律诗的“起承转合”。

“我是梦中传彩笔”用的是江郎才尽的典故。《南史·江淹传》记载。江淹年少有才。写诗金句频出。忽然有天梦见有个人对他说:“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江淹从怀里掏了只五色笔还给他。从此之后。再写诗。跟以前判若两人。看不下去。

李商隐反用典故。你是才尽了。我却在梦中拿到那只彩笔了。才气到我这里来了。书写这美丽的牡丹花。“欲书花叶寄朝云”。这个典相对简单。就是指巫山神女。取自《高唐赋》的朝云暮雨。

所以。前面云遮雾绕说了那么多。最终突发奇想。这美丽的牡丹。要写下来寄给巫山神女。名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心生遐想。

这是李商隐比较年轻时候的诗。正因了这最后两句的奇想。不单单只是咏牡丹而已。可以看做是一篇用典很深。用情很飘的爱情诗。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其他观点:

问题:唐代李商隐的唯美古诗《牡丹》怎么赏析?

前言

李商隐写牡丹的诗不少。以《牡丹》为题的诗有一首五律:

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也有一首七律: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一、被人笑话獭祭鱼的李商隐

宋·吴炯 《五总志》:\"

唐 李商隐 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古人作诗文。喜欢罗列典故。特别是在对仗的时候。上联用典。下联也必须用典故。脑子不够用。就必须翻书。唐朝有专门的类书。供读书人查阅。李商隐作诗的时候眼前摆满了书籍备查。所以被人笑话獭祭鱼。

通过这件事。可以知道。并不一定古人就那么博学聪敏。为了对对子也是要借助工具的。

二、獭祭鱼的目的是---对仗

刚才说了。上联用典。下联也必须用典故。所以獭祭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仗。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记录自己年轻学习诗赋的情景:

沈宋裁辞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惟观对属能。

后面两句是自谦。说自己年轻时跟随令狐楚学习骈文。今所得者不过属对之能而已。 属对。就是诗文中的对仗。唐朝进士科考诗赋。诗是五言排律。赋是骈文律赋。都讲究对仗。五言律诗除了首尾二联。中间所有联必须对仗。

三、四联简析

1、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卫夫人对越鄂君。两个人名。令孔子蒙羞的南子和美男子越鄂君。仄平仄对仄仄平。半拗体。没有救拗。

破题就对仗起。这一联写得意象重叠。有合掌之嫌。但是诗人是为了把牡丹比喻为不同姿态的美男和美女。从这一方面看。非常巧妙。

2、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大垂手、小垂手都是舞蹈。所以玉佩会上下乱翻。折腰也是一种舞蹈。《西京杂记》:

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这一联看表面意思也合掌。但是上联说的是杜丹的白。下联说的是牡丹的金。比喻很形象。

3、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西晋富豪石崇用蜡烛当作柴烧。这里用不需要剪烛火。表示牡丹如火焰一样灵动有生气。荀令香炉。这的是杜丹的香气自然具有。不需要像荀彧那样还要熏香。《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4、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结束语

宋朝有人。隐括这首诗做了一首《鹧鸪天》可以比较一下李商隐的二《牡丹》

甲帐春风肯见分。夜陪清梦当炉熏。寻香若傍阑干晓。定见堆红越鄂君。雕玉佩。郁金裙。凭谁书叶寄朝云。兰芽九畹虽清绝。也要芳心伴小醺。

@老街味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曾温暖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55:35

    牡丹,彩笔,花叶,这是,我是,梦中,夫人,玉佩,平仄,香炉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55:35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代李商隐的唯美古诗《牡丹》怎么赏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6:55:35

    牡丹是中華五千年來的國花、在中華文明的中華我堅信、每個中華人民都把它當成國花來尊重、所以从唐代开始、所有的詩人特别用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