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感谢邀请。
哈哈。这个问题其实有点逗。
为何《关雎》里要写荇菜而不写别的植物?确切的答案。只能去问诗的作者了。
换个角度可能更容易讨论——诗中写荇菜的意象是什么;其与整诗的配合如何?
咱们绕远点儿说。
一
《关雎》是《国风》的第一首。也是《诗》的开篇诗。归入《周南》。
《诗》三百。司马迁说。这是孔子十之删九剩下的精华。
后世质疑者不断。如果说。孔老夫子在许许多多诗中挑选了剩下的这些。编辑在一起。或许可能。而不是原有一本《诗》。里面搜集了三千首作品。孔子大笔一挥。砍掉了两千七百首。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距孔子时间很近的其他学问家们。也谈到或引用到《诗》。至今没发现一首是这部总集中没有的。
《国风》。朱熹说:“国者。诸侯所封之城;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顾颉刚先生对民歌民谣很有研究。他认为。《国风》是“土风”。即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甚至“口音”的诗歌。很类似于现在所说的某某地民歌。所以。说属于诸侯国。未必准确。
他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国风》是乐歌。
古时民歌有两种——徒歌和乐歌。徒歌。是无伴奏的。即清唱。因此歌词不工整、不分段。乐歌。则歌词工整、段落分明。这是因为。“被之管弦”。便对歌词有了更高要求。
《周南》。一般被认为是西周初期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时期。周公所统领的南方地区的民歌。
胡适认为。《诗》有十三国的国风。唯独没有“楚风”。
他考证说。《周南》和《召南》诗里提到了好几条水系。比如。“江水”、“汉水”、“汝水”——“汉之广矣”、“江之永矣”、“遵彼汝坟”。所以。《周南》、《召南》里至少大半是“楚风”。
可是。《关雎》说的是“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古时。说到“河”。大体上都是指黄河。
这也对。周公居东都洛邑。洛水之阳。洛水是黄河的二级支流。周公辖下。管着挺长一段黄河。
《关雎》描写的“河”。应该就在洛邑一带。
四
《关雎》。按照西汉毛诗的说法。是描写周文王和太姒的“圣主配贤妃”的爱情诗。“君子”指代文王;“淑女”指代太姒。
这个说法有些太过牵强。但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影响太大。尤其东汉郑玄为毛诗作笺之后。更被奉为经典。
其实。不如从这首诗的“文本”本身去讨论。
北京大学中文古典文献专业的奠基人魏建功先生。同意顾颉刚关于《周南》是乐歌的说法。
但是他指出。“歌谣表现法之最要紧者——重奏复沓”。
比如《关雎》。分为五段。实际上是“五沓”。
《诗》中。有的诗只有两沓。但也有三沓、四沓、五沓。甚至更多。
为什么呢?他说。这肯定是在作者的心里。就觉得需要这么多“沓”。才能把他想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充分表达出来。这里面。有两个要素。第一。“格调”。他没有用“韵”这个词。大意思是一样的。第二。对每一“沓”来说。都是内容和情感的递进关系。
《关雎》的“格调”。不必去讨论了。因为古音至今已经发生了太大变化。
但是。内容和情感的递进。在此诗中。五段所表达的递进关系是非常明显的。
这大约又可以用上“赋比兴”的说法。赋比兴。是《诗》中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手法。
荇菜。是此诗中的“比者。比方于物”。每段随在后面的一句。皆为“兴者。托事于物”。
能不能用别的植物呢?
《关雎》后面是《葛覃》、再往后是《卷耳》、《樛木》等。都说到植物。可都是山上的。不行吧。还说到车前子。也不行吧。
荇菜。生于水中。而且一定生于诗中“河”的水中。
以其“左右流之”形容窈窕淑女之美;以“左右采之”比喻追求淑女之过程;以“左右芼之”。其实就是“抓”或“捉”。 表达迎娶淑女之迫切。
可能没有其他水中的植物更适合入此诗了。
其他观点:
荇菜也叫莕菜、接余、凫葵、水镜草、余莲儿。是一种浮水植物。喜爱生长在浅水池塘。或不流动的河溪之中。叶对生或互生。呈圆形或椭圆形。在5~10月份开花。有白色或黄色两种颜色。花瓣艳丽且含香味。漂浮在水面。微风吹过。左右摆动。看起来很美。它的花语是:深情恩惠。它的生存能力极强。既耐低温。又耐高温。能净化水质。清洁水体。古人就把它们形容成美丽勇敢又坚强的少女!
诗经《关睢》中的名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逑之”。把漂浮不定的荇菜。来比喻成求爱不易。隐喻君子要勇敢地追求淑女。心诚则灵。意坚则成!
其他观点: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著名的《诗经》里著名的《关雎》。使名不见经传的水生植物“荇菜“。成为著名水植。
荇菜正是因《关雎》的广泛流传而被大众所知。可是。荇菜到底长什么样呢?《关雎》为什么要写荇菜而不是其它植物呢?
因在《诗经·关雎》中的出现。荇菜被赋予了人文属性。不论什么。一旦与人的活动、行为接壤。随之便会增加越来越多的内涵和美好寓意。荇菜即是。
“荇菜小巧别致如小号睡莲一般。有相当不错的观赏性。还有较长的花期。现今常用来作水景观赏植物。”——百度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字之转换。把心仪女子劳动采摘的情形描摹得生动悦人。严格说应是“他”眼睛里动态女子的样子。美而灵动。窈窕难喻。荇菜。因了溢于言表的爱慕与诗意的赞美。而变得丰富而美好。不仅温柔了水上画面。也纯粹了心灵。柔和了岁月。
据说。在温暖地区。荇菜的青草期达240天左右。花果期长达150天左右。生长在水中、花期长——这水与花。都恰好符合女性柔美的特点。而采摘的动态过程。又是更加生动而美好。值得玩味和悦赏。于是作者选择了低调的睡美人荇菜。来描述他心仪的“窈窕淑女”。他已经被在水上对荇菜“流之、采之、芼之”的女子那灵动多姿的样貌而深深吸引。辗转难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想来。这便是《关雎》写荇菜而没有写其它植物的原因吧。
百度——“荇菜是水生植物。这种植物的叶子形状、生态习性都与荷花近似。茎和叶非常地柔软滑嫩。可以作蔬菜食用。”也许。荇菜的特质更加契合那个当下的季节和主人公的心情吧!
原创。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4436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关雎,国风,乐歌,植物,参差,窈窕淑女,孔子,诗经,诗中,民歌
没想到大家都对《关雎》中为什么要写荇菜,而不写其他植物?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感谢邀请。哈哈。这个问题其实有点逗。为何《关雎》里要写荇菜而不写别的植物?确切的答案。只能去问诗的作者了。换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