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呼吸有哪些方法?
原创

为什么说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呼吸有哪些方法?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歌唱发声的共鸣训练方法

目的:改善声音效果。获得很快、很高的泛音频率。使声音具有强而有力的、穿透乐队“音墙”的致远能力。

标准:保持胸口以下的空腔与它上面的腔体相通。上下通气。里外通气。

步骤:

1、共鸣与呼吸

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打开了等在那唱。好的共鸣音响就出来了。胸腹之间的气儿和上面各种空腔都互相通着气。上下通气。里外通气。音越高。气越通。没有高位置。就没有深呼吸。

2、共鸣与音源

1)、“让声音落下来”的练习 

目的:共鸣的音响效果好。音色纯。

方法: 一起音就要张开大嘴。贴着咽壁看着“嗓子眼儿”往下吸着唱。往后往下“看”。一直“看”到“横膈膜”。让声音落下来。落在喉底的胸口上。胸口以下越空、越松、越通。共鸣的音响效果越好。音色越纯。

练习:1=D   2/4   1    0  |  3    0  |  5   0   |   3   0  |   1 —  ||

ma       ma        ma         ma        ma

要领:A.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

B.牙关节、下巴与前颈部保持“懒洋洋”的松弛状态。

C.守在胸口(第二纽扣处)发声。

D. 用“想、听、看”的心理指导。“让声音落下来”。每唱一句。都要听到胸口松松落底的共鸣音响。这种胸腔共鸣是整体混合共鸣的基础。

E. 起音时。在胸口以“垂直叹气”的感觉发声。“找气儿。不找劲儿”。

F. 喉头上没有任何感觉。

2)、“贴着咽壁吸着唱”的练习

目的:前后、上下所有的共鸣通道都“打开”。

方法:发声时先用“后半扇儿唱”的感觉想着后脖梗。在后颈的位置找咽壁。从后头“张嘴”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这时小舌头庆委、松弛地上抬。同时喉结下沉。于是拉开了咽腔上下的空间距离。喉咙便在“吸气”的感觉中“打开”了。同时还要凭着“内听觉”和“内视觉”去“听”、去“看”产生在咽壁和咽腔通道里明亮、纯净、松弛、柔和的共鸣泛音音色。“贴着咽壁吸着唱”可以产生三个不同方向的“吸气感”:在口咽腔的咽壁上有一种向后(从嘴到咽壁)吸的感觉;在鼻咽口的后上方有一种向后上方吸的感觉;在胸口直到腰部有一种向下向四周围吸的感觉。前后、上下所有的共鸣通道都“打开”了:里外通气、上下通气。感到气通。声音也就通了。                                                 

练习:1=D   3/4   3   2   1  |  4   3   2  |  5   4   2   |  1 — —  ||

m i          ma           m i            ma

要领:A.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

B.从后颈找到咽壁位置。“贴着咽壁吸着唱。声音碰响咽壁”。

C.在发音过程中。要注意“看”咽壁上具有振动感的音响和集中明亮的共鸣音色。要“听”到咽腔“管子”里的声音。

D. 发声时。要感觉吸气源源不断地向后向下贴着咽壁往里“倒灌”、“倒流”。音越高。气儿越大、越深。

E. 随着音高上升。声音的共鸣音色往后上方集中。同时感觉气息反向下沉。

3)、“扩张鼻咽腔。让音色贴着咽壁往鼻咽腔里集中”的练习

目的:消除换声的痕迹。

方法:张嘴一唱。立刻就要找到在鼻咽腔吸气扩张的感觉。鼻咽腔像个“倒悬的小圆瓶”。口朝下。这个圆的空腔把声音“拢住”。唱的过程中。一方面让鼻咽腔扩张等着声音吹进去。灌进去。另一方面。让明亮的共鸣音色贴着咽壁往鼻烟腔里集中。音越高。声音越贴着咽壁往后、往上集中。在鼻咽腔扩张状态笼罩下。声音则像两条对角线。上面集中交汇。下面敞开。心理上有了这种“贴着咽壁往鼻咽腔里集中音色”的“对角线”视觉。便可以消除换声的痕迹。                         

练习: 1= D   4/4   1  3   5  i   3  5   4  2   |   7  5   4  2   1  —   ||

ma(m i)

要领:A.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

B.“贴着咽壁吸着唱。让声音碰在咽壁上”。注意“观察”集中在咽壁上的共鸣音色。

C.随音高上行。用“吹气”的感觉扩张鼻咽腔。打开喉咙。使整个咽腔通畅。想象着高音贴着咽壁。音色往鼻咽腔里集中。

D. 贴着咽壁向鼻咽腔里集中的音色成小共鸣点状。随音高上行而略向后上方倾斜(倾斜角度大约45度左右)。

E. 在高音区演唱时。心理想象两条对角线的“表相”。上端交汇集中在鼻咽腔里。下端敞开。这种 ∧ 感觉。能帮助歌唱者在高音区获得自由的感觉。

F. 在换声区演唱时。a用u关, i 用 ǖ 关。 

3、共鸣与母音

目的:“混合母音”是歌唱发声的重要技巧。它不仅能使母音“圆化”。给声音润色。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而且还能调节共鸣状态、扩展音域、统一声区。

方法:① 用闭口“哼鸣”的方法。哼唱a。e。i。o。u.这五个意大利元音(母音)。这种“闭嘴说话”的方法。可以很容易找到心里“说”、心里“听”的“混合母音”的科学唱法。

② 在单一音高上。将闭嘴哼唱五个母音的感觉。转为用a母音大开口的口形练唱。练习时口形不变。用心去唱a。e。i。o。u。舌头自然、松弛地跟着母音的变化而动。舌根不能用力。

练习: 1=D   4/4    5   5   5   5   |   5 — — —  ||

a   e   i    o      u

4、共鸣与方向

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吸气时。不仅腔体呈“打开”的扩张状态。而且有一种气息向后送的感觉。所以。用“向后吸气”的感觉来歌唱发声。是调整共鸣的重要技巧。好的唱法是“既靠前又靠后。前后都有”。因此。“心理指示”调整共鸣时。要同时注意前、后两个不同方向。   

1)、“贴着咽壁吸着唱”(方法同‘共鸣与音源’练习2) 

2)、“挂住前面往后倒”

目的:使声音由低向高过渡。抹掉换声痕迹。统一音色。

方法:“挂住前面往后倒”是音阶上行的唱法。在中声区练唱。将“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巩固之后。就可逐渐扩展音域。“声音好像扇子面似的向后打开”,音越高。声音贴着咽壁越向后头顶的方向集中。                   

练习:  1=G   4/4    1   2   3   4   |   5   6   7   i   ||

a

要领:A.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

B.“贴着咽壁吸着唱。让声音碰在咽壁上”。

C.注意寻找上口盖中间(软、硬腭交汇处)的共鸣发射点。

D.随音高上行。感觉上口盖的共鸣反射点向后移动。“像一把扇子面儿向后打开”。

E. 声音进入“换声区”时。音色向后集中。同时向前反射。

F. 当声音随音阶上行“挂住前面往后倒”时。主观上让声音“往小里唱。往暗里唱。往空里唱。往柔里唱。

G、当音高上行时。必须用“吸住”感觉保持呼吸的稳定状态。这是唱好上行音阶的关键所在。

3)、“挂住前面往后兜”

目的:使高音的演唱变得轻松而又省力。

方法:这是音程大跳式高音唱法。到了高音区演唱时。就要采用“挂住前面往后兜”的方法“关闭”高音。先在中声区想好“贴着咽壁吸着唱”的发声共鸣位置及向前反射的位置。做好“挂住音色、挂住劲儿和挂住字头”的心理准备。等唱高音的一刹那。精神为之一振。立即在心里想着“挂住前面往后兜”。好像用个兜兜儿把声音“龙住”、“扣住”。音越高。兜的“兜儿”越大。向脑后“弯”的弧度就越大。                         

练习:1=G   4/4   1   3   5   i  |   7  6   5  4   3  2   1   ||

a

要领:A.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

B.“贴着咽壁吸着唱”。

C.随音高上行。强化深呼吸的感觉。“打开喉咙”。“全身舒展”。

D. 唱高音之前做好心理准备。想好“挂住前面”的位置。想好混合的母音音响。想好“往后兜”的弧度与“兜”的形状和“气往下插、往外铺开”的感觉。同时获得深呼吸支持。

E.思想上准备好之后。在“想、听、看”的心理指导下。立即实施“挂住前面往后兜” 的感觉。用很足的“精、气、神”把高音唱出来。 

5、共鸣与位置

就是产生共鸣音响、音色的地方。从三方面来考虑:

1)、用想象中的“高位置”来歌唱发声。这个“高位置”出现在咽壁顶端。小舌头后面鼻咽口上方的鼻咽腔。这是获得头腔共鸣的地方。

2)、找到三个共鸣点:鼻咽腔、上口盖中点、眉心处。

3)、根据歌声的变化调整共鸣位置:音越高。共鸣点越小、越高。亦既“音高上台阶。感觉下台阶。音高下台阶。感觉上台阶”。                    

练习: 1=G   4/4   1  3   5  6   5  6   5  6   |    5  4   3  2   1  —   ||

m(哼鸣)

要领:A.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

B.哼唱时。寻找上、下的通气感。守在鼻咽口上方往上吸气。下头守在腰的两侧往下吸。中间在胸口往下叹气。“两头吸。中间叹”。

C.发声时。感觉混着气儿的声音贴着咽壁“吹”向鼻咽腔的“小瓶口”。找到这种感觉发声。很容易找到头腔共鸣位置和深呼吸支持的稳定状态。

D. 在“吸”的感觉支配下。整个腔体呈“虚张”之势。在腔里“找气儿。不找劲儿”。气息越通畅。音色月明亮。

E.记住“哼鸣”的共鸣感觉。将它带进开口音和咬字吐词的发声中。能使演唱变得极为轻松、省力。

歌唱共鸣要领口诀

共鸣位置在咽壁。共鸣音响灌咽腔。

共鸣反射找“焦点”。前“哈”后“哼”气通畅。

音域升高变母音。腔体“打开”要舒张。

“关闭”拢住共鸣点。声音胀满鼻咽腔。

抬起软腭“打哈欠”。“打开喉咙”气通畅。

“脑后摘筋”“拿咽管”。“气行于背”翻着唱。

“高位置”挂“深呼吸”。上、下、前、后都不忘。

其他观点:

歌唱中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是呼吸。唢吶、笙如果没有口腔给风。簧片就不可能振动而发声;弹奏钢琴时。只有通过手指触键才能使榔头击弦;小提琴靠弓子与弦摩擦而发生。这些都是发声的动力。同样。歌唱时。声带受肺部呼出气息的冲击而振动发声。因此。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

在歌唱中。正确的发声、共鸣、吐字及歌曲思想情感的表达都与呼吸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歌唱者在歌唱时。憋的脸红脖粗。体态造作。既不会控制呼出的气。也不能很好的运用共鸣器官。说明他还没有掌握歌唱的关键——呼吸。实践证明。只有掌握了歌唱所需要的呼吸方法的人。才会歌唱。因此在学习歌唱诸多方法和内容时。首先要学习和掌握呼吸和气息的运用。呼吸没有很好的掌握。歌唱时必然气息不够。很难唱好较长的乐句。气息支持的功夫不够。必然加重喉部负担。不但高音很难唱上去。甚至唱中音也会感到吃力。气息控制的不够好。歌唱中的强弱。音量大小也很难做到。所以。掌握与学习呼吸以及气息运用和控制。是歌唱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歌唱时所用的呼吸方法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三种。在歌唱时。一般多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以胸肌。腹肌。两肋和横膈膜相互配合来控制气息。从而共同完成符合歌唱要求的任务。其表现形式有缓吸缓呼和急吸缓呼两种。

一、缓吸缓呼

缓吸缓呼是歌唱练习和演出时经常使用的呼吸方法。吸气时。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膈膜下降。胸部自然挺起。两肋肌肉向外扩张。小腹向内收。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就如同闻很香的花朵时那样的感觉一样。吸气要深。但不宜过满。也不可大用力。只要胸廓和上腹部能够自然挺立。达到舒服的饱和状态就行了。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状态。胸部不可塌陷。尽量控制住气息。平稳、均匀、徐徐地、连续不断地呼出。保持胸腔和横膈膜扩张状态非常重要。不可使气息很快泄掉。就像是缓缓吹去桌上的尘土那样。总之。吸气要平稳而深入。稳住以后再以慢速、徐缓、均匀、平稳地呼气中发声。要注意气息的控制和力度的变化。

二、急吸缓呼

急吸缓呼是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深深吸到肺的下部。同时将气息保持住。接着根据歌唱的需要。按照缓呼的要求和要领。徐徐呼出气息。这种方法在演唱中经常用到。甚至是无处不用的基本呼吸方法。

在实际练习和演唱中。要始终保持精神集中和吸气状态。应坚持积极向上、兴奋的状态。即便是换气。也不可使两肋完全松懈。应当在每唱完一句时。仍留有少量气息。当两肋未完全收缩时。下一次吸气已经开始了。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气息进行歌唱。

其他观点: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这说明了歌唱过程中呼吸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专业唱歌的人都应该深有体会。要想调其声必先调其气。在这我国古代声乐论著中就有提到过。可以说呼吸除了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还是歌唱发声的源泉。从某种角度可以说谁能很好地掌握好呼吸。谁就能很好的歌唱。但由于歌唱发声艺术的抽象性。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感受。以至于我们对歌唱呼吸的掌握和运用则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甚至成为我们歌唱生涯中每天必练的基本课程。

关于呼吸的方法。我自己在学唱歌的过程中主要经常运用以下方法。能使我快速的找到歌唱气息对抗和流动。现写出来供歌友们交流和参考:

1、吹纸片。用我们生活中的A4纸就可以。一只手拿着一张纸片。垂直放于嘴前。然后本能的用力把纸片吹起来(这个过程不要去想着吸气。事实上那样做后容易造成端胸。气息反向)。当纸片吹起来的过程中我们会明显的感觉到小腹处有强烈的绷紧感。其实这种绷紧感就是我们歌唱过程中呼吸的对抗和保持。只是我们要勤加练习。把这种对抗感变得有我们能轻松自如的去感受和控制。

2、吹吸管。生活中喝饮料或酸奶的那种就可以。口径不要太大。对于初学者来说吸管口径太大不容易感受气息的对抗和控制。方法原理同吹纸片一样。

依我的经验。尤其对初学者来说。总是不能很好的去掌握呼吸。其主要原因在于过多的强调吸气啦。我们应该多想着“呼”。少想“吸”。正如我们说话一样。我想很少会有人在说话时想着要去吸气或换气。

纯手工打字。希望对您有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15:27

    共鸣,鼻咽,感觉,呼吸,声音,音色,气息,母音,方法,音高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15:27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说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呼吸有哪些方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15:27

    歌唱发声的共鸣训练方法目的:改善声音效果。获得很快、很高的泛音频率。使声音具有强而有力的、穿透乐队“音墙”的致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