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有自己的意识了,不该做的事不让他做就爱发脾气,该怎么引导?
原创

一岁宝宝有自己的意识了,不该做的事不让他做就爱发脾气,该怎么引导?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一岁宝宝有自己的意识。不让他做想做的事就爱发脾气。该怎么引导?

太有同感了。我家宝宝刚从一岁多这个过程走过。现在不到两岁。处于自我意识很强、特别有主意的阶段。一岁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时候发现大人让自己做的事不全是自己喜欢。比如宝宝想在街上玩。不想回家。而大人要急着回家做饭。或者要睡觉了。宝宝还没玩够。如果大人逼着宝宝睡。就会发脾气。爱发脾气有两大方面原因:

1、宝宝自我意识萌芽。开始想要独立自主。

我家宝宝现在就是这样。这段时间刚学会跳高。经常爬到茶几桌子上要往下跳。家人不允许。制止。结果宝宝就会发脾气。洗手也不愿意。玩具也不拒绝玩。最后以哭闹。哄哄收场。尤其是宝宝想做一件事。我不允许的时候。他就会一边发脾气一边哭。很多时候看他哭的伤心。就满足他。结果立马就不哭了。

这就说明。宝宝自我意识萌芽。正在通过发脾气和哭闹来控制大人。让大人就范。

对于一两岁的宝宝爱发脾气。我们应该怎么做?

1、引导宝宝表达自己。

2、对于宝宝的不合理需求。要及时给予回应。适当拒绝宝宝。不能全部都满足。

如果宝宝所有的需求都被满足。那么后边如果有一次不满足。宝宝就会很容易心理失衡。而发脾气或哭闹。

如果宝宝知道有些事。爸妈是不能够全部满足的。就不会过于纠缠。

这就跟断奶的阶段是一个道理。需要温柔且坚定的拒绝宝宝。才是最好的方法。

3、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陪伴宝宝。抱抱宝宝。让他明白虽然妈妈拒绝你。但依然爱宝宝。

我家宝宝最近正在准备断奶。从小特别恋奶。我一直在家全职陪伴。所以突然的告诉他以后不能吃nei。宝宝心理真的很不愿意接受。但前天开始尝试断奶的时候。夜里的第一次母乳。就是没给他吃。他虽不情愿。也哭了几声。但是过一会儿就接受了。半夜我陪他玩了一个多小时。才睡着。

一岁多的宝宝正是开始懂事又特别难带的时候。不是有句“可怕的两岁”。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用心的陪伴好孩子。养育好。

我一直相信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修行的过程。我是一个二孩妈妈。养娃路上。我们一起加油!关注我。定期分享有趣有料的育儿心得。

其他观点:

1岁宝宝。不让做不该做的事情。就发脾气。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

孩子在6个月-3岁这个年龄阶段。开始进入到另一种心里发展期。就是从最初的世界只有我一个。我是妈妈。妈妈也是我。这种和妈妈共生的关系中。慢慢的过渡到我是我、妈妈是妈妈的关系中。

也就是说1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明白我和妈妈不同。我可以展现自己的一面。但我又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真有人拦着我去表达时。我只能用愤怒来表达。

下面。我们来聊具体怎么办

现在比较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孩子在三岁前。最好要做到无条件关注。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无条件关注”:你对孩子的爱是因为他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是因为他这个人。并不是因为他表现的好了。为你赢得了面子。或者是给予我们正向的反馈。我们才对他好。

这么做的好处是。孩子心里会住进一个爱他的人。他才敢走的更远。才有敢爱他人的能力。

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无条件的关注”并不等于“无条件的满足”。前者指对孩子的爱。但也要爱自己。后者却不包括爱自己。

比如。题主说的。不该做的还要做。那么题主就要分析一下。什么是不该做的。如果是自己稍微累点却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达到尊重孩子的目的。那就让孩子去做。否则。比如你自己身体难受。就不用忍受着去满足孩子; 又比如。如果孩子在要挟你。你就没必要跳进了这个圈套。这时就冷处理。也不用揭穿孩子......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可以留言。我们继续交流。

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祝好!

其他观点:

一岁多的宝宝有了自己的意识。不让做的事情非要做、不让干的事情就发脾气。这是宝宝独立人格初建的典型表现。这个年龄段的宝宝不让做但非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比如拿了东西就往嘴里放、见到什么东西就扔、非要走危险的地方等等。这些都是非平常需求的一些无理取闹。而就家长而然不让做的事情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但给孩子说了能听得懂吗?显然是听不懂的、还会激发孩子潜意识里越不想越要奋勇的意志力。

所以如何引导一岁多宝宝就成为了绝大多数父母热讨的问题。就孩子的成长特性来说。闲不住的探索心是好事非必要的危险情况最好不要阻止。即便是要阻止孩子正在搞破坏的事情。也要间断性引导孩子、而不是简单的“不行、不可以”。

什么样的情况下父母需要侧方位引导还需要因事情而异。大方向阻止引导的情况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种危险情况:

1、口欲期里见东西就往嘴里塞

宝宝的口欲期。是指宝宝好奇阶段的一种味觉探索。在孩子对事物还不是特别了解的时候。他们对外界的探索通常都体现在口欲、手欲和破坏欲望方面。口欲指的就是宝宝通过嘴巴去品味的一个阶段。比如宝宝看到一个新鲜有趣的玩具。就会通过往嘴巴里塞感受不一样的地方。在宝宝的口欲期里除了对外物的兴趣萌发之外。还有乳牙萌出的牙痒阶段。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尽可能地干预宝宝各种往嘴里塞的情况。

但这里的“尽可能”干涉。不是指如何如何管住宝宝的手脚。而是让宝宝的口欲期体现在一些不会有安全隐患的东西方面。比如颜色、图案各异的可食用级牙胶、可吞咽的磨牙棒饼干。以及水果奶嘴的辅食器等等。这些都可以满足孩子口欲期的同时。也可促进宝宝对外物的味蕾、色彩和感知能力。

2、宝宝好奇心里的见东西就摸

如果说宝宝的口欲磨人。那么宝宝好奇心里的见东西就摸。就常常让人爸爸妈妈们措手不及、惊慌失措了。记得女儿一岁2个月的时候。在沙发翻爬的时候对墙角的插座孔特别感兴趣。小小手指伸进去几乎可以用不大不小来形容了。惊慌失措地抱走孩子之际、还仿佛听到了插孔里发出“吱吱声”。不知道宝宝当时是否有被触电的不适感。反正当时可把我这个老母亲吓得不轻。从那以后凡是有插座的地方都会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当然为了更安全一些的环境。家长们也可购买专门的插座防护套给堵上插孔。

除了乱摸的触电可怕之外。被开水烫伤也是家长们不得不防护的另一重危机防护。在网络的距离缩小里。关于孩子被烫伤的新闻热点也不少触及了解。一桩桩一件件危险的事情告诉我们。在孩子好奇心里的见东西就摸一定要把孩子的视觉范围内的危险障碍物清空。除了上诉所讲的插座和开水之外还有很多隐形的危险障碍物。比如糖果色磁力球、果冻、防腐剂、纽扣、硬币、药品、坚果、小件玩具、玻璃材质物品……

当然。危险无处不在最简单、直接的防护。应当从带孩子的一心一意开始说起。一岁多孩子说了听不懂、不让做偏要去尝试。这个时候家长唯一的安全防护就是看紧点孩子。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才能及时将危险排出。

3、宝宝破坏心理的见东西就扔

宝宝破坏心理的见东西就扔。几乎所有孩子的幼童阶段都经历过。扔东西对于家长来说是破坏、败家行为。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只是好玩而已。尤其是宝宝扔出东西、家长捡起来的动作。在孩子的理解里就是陪自己玩。所以面对孩子乱扔东西的时候。要么不给孩子捡丢出去的玩具。要么就给孩子换上一批摔不坏的软质材料玩具。

不给孩子捡丢出去的玩具是为了告诉TA。自己做出的事情要自己来收尾。而换上一批摔不坏的软质材料玩具则是为了宝宝的安全着想。如果孩子将玩具摔烂必定会残留很多小物件。而此时若孩子的口欲期还在。这些小物件对孩子就是潜在的安全威胁。

所以。面对1岁多不让做的事情非要做、不让干的事情就发脾气的孩子。并没有特定的引导方式。父母能引导的只是将危险隔绝在外而不是管住孩子的手脚。要知道孩子的手脚好管但给孩子造成的封闭状态和心理伤害。却是积少成多的难于修复伤害!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兰妈谈育儿一起学习共成长!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5:25

    宝宝,孩子,事情,东西,就会,自己的,危险,妈妈,我是,玩具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5:25

    没想到大家都对一岁宝宝有自己的意识了,不该做的事不让他做就爱发脾气,该怎么引导?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5:25

    一岁宝宝有自己的意识。不让他做想做的事就爱发脾气。该怎么引导?太有同感了。我家宝宝刚从一岁多这个过程走过。现在不到两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