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享太庙,为何曾国藩没有这样的待遇?
原创

张廷玉享太庙,为何曾国藩没有这样的待遇?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张廷玉是靠自已常伴左右。共同荣辱的忠臣作风与皇上相伴。而曾只不过在皇权危难时建功入朝。虽然同存忠君爱国之风。但心腹与重臣仍然是介差别的!

其他观点:

虽然同是汉臣。在现代看来。曾国藩的评价也明显高于张廷玉。但配享太庙这件事吧。看的功劳不是你做了多少事情。而是统治者要认可你做了什么。

张廷玉和曾国藩相比。论能力上。综合起来。曾国藩更强一些。但涉及到背景层面。只要曾国藩没有起兵造反。曾国藩是怎样都抵不过张廷玉的。

为何这样说?原因有三。

(核心原因)

一、关系

张廷玉在雍正团队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一方面是他张英之子的身份。让雍正有种亲切感。另一方面便是张廷玉确实是为政的好手。能力卓越。正因为他和雍正之间亲密的关系。这个太庙还有私人情谊在里面。所以后面乾隆和他关系并不怎么密切。差点就取消了他的资格。

曾国藩这边更悲催。离京十七年。在这个过程中。慈禧专政。他俩之间有记录的见面次数很少。关系很难亲密起来。至于和皇帝套近乎。曾国藩去世时。同治帝才十六岁。慈禧三十七岁。

下图是同治七年(1868年)十二月十四日。曾国藩第一次面见太后时的场景。而他逝世的时间在1872年3月12日:

(曾国藩日记节选)

二、权力

张廷玉和曾国藩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文臣起家。另一个是带兵打仗起家。两者在统治者眼里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满人对汉臣有一种天然鄙视的氛围下。有兵权的大臣更是需要扼制和打压的对象了。

所以。在慈禧的心目中。曾国藩是可以用的人才。却也是需要提防的对象。对于这种无法掌控的力量。正确的做法。一般是明升暗降。架空套路。

三、天津教案事件的影响

曾国藩进京的道路挺坎坷。本来是功成名就。说一声吃着火锅唱着歌都没啥大不了的。可他偏偏被慈禧踢了一个皮球过来。弄得里外不是人。一世污点从这儿起。这个污点。便是天津教案。

当时慈禧让曾国藩和崇厚一起处理的问题很蛋疼:当时天津发生了多起婴儿失踪案。对法国和清政府不满的民众便认定是法国教会暗中绑架了孩子。聚集一起去捣毁了教堂。其中双方互有死伤。

这件事。法国大使馆用武力威胁清政府。而慈禧也意图妥协。曾国藩夹在中间。奉旨“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他将涉事的天津人严惩。而对法国人放纵。还赔款了46万两白银进去。

所以。有了这段经历。曾国藩和领导又不怎么熟悉。进太庙显然比张廷玉多了几个梯级的难度。但曾国藩若是生在张廷玉时代。进太庙是大有可能的。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其他观点:



曾国藩则是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他建立湘军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一时之间长江上下6个省份归他节制。相当于两个总督的权力。他还因功被封为侯爵。这也是清朝汉人的最高殊荣。不过。他是一直在外领兵作战的封疆大吏。而不是高居庙堂的宰辅重臣。无论是咸丰皇帝和两宫皇太后。对于曾国藩都只是倚重。谈不上信任。更谈不上恩宠。更像是一种“君为元首。臣为股肱”的关系。两者之间并没有感情。虽然他死后谥号为“文正”。是清代仅有的八位文正公之一。但是。在统治者心中他仍然不足以配享太庙。和他同时期的僧格林沁是蒙军旗贵族。率部解了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之危。最终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由此可见。清代配享太庙。出身与皇帝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文:经典守望者

喜欢就关注呗。。。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40:07

    曾国藩,太庙,张廷,雍正,慈禧,关系,法国,天津,统治者,重臣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40:07

    没想到大家都对张廷玉享太庙,为何曾国藩没有这样的待遇?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40:07

    张廷玉是靠自已常伴左右。共同荣辱的忠臣作风与皇上相伴。而曾只不过在皇权危难时建功入朝。虽然同存忠君爱国之风。但心腹与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