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为何流亡在外十九年?
原创

晋文公重耳为何流亡在外十九年?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曲沃代翼”

晋国在东周列国中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诸侯国。原因在于它启用外姓卿大夫。而废除了公族大夫制度。从而避免“公子作乱”。当然。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即便没有“公子作乱”。还是会有六卿作乱。进而三家分晋。

晋国之所以废除公族大夫制度。源于自晋穆公去世之后开始的晋国内乱。后来晋昭公将叔叔成师封在了建制尚在冀城之上的曲沃。成师成为曲沃桓叔。自此。曲沃和冀城开始了近七十年的争夺战。最终“曲沃代翼”。曲沃武公在周天子的许可下成为晋武公。

“废长立幼”

晋献公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他对内加上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扩土。使晋国在他手上成为强国。在这期间。他攻打骊戎。得美女骊姬和少姬。公元前665年。骊姬生奚齐。

此时晋献公已经有了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重耳、夷吾三人最贤能。各有自己的追随者。然而在晋献公看来。这些儿子中只有一个能活下来。那就是未来的晋国国君。其他的必须死。

自从骊姬生下奚齐之后。晋献公便动了立奚齐为太子的想法。并做了一番部署。将申生封为曲沃。重耳封在蒲城。夷吾封在屈城。而奚齐则留在绛城。做为未来的储君培养。

重耳逃亡

重耳和夷吾听说了这件事怕惹火上身遂连夜跑回了封地。公元前655年。晋献公以此为借口。起兵攻打蒲城和屈城。并派人追杀重耳和夷吾。重耳不肯自杀。遂逃去了狄国。夷吾逃到了梁国。

43岁的重耳第一站到了狄国。他母亲的国家。在这里住了下来。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荀息先后拥立奚齐和卓子。都被武将里克杀死。晋国国内已无公子。里克想拥立在狄国的重耳。重耳拒绝。后来又拥立夷吾。夷吾与秦国达成协议才回国。公元前650年。夷吾继位。是为晋惠公。

重耳在狄国一住就是十二年。期间。他娶了赤狄另一支的公主季隗。并生了两个儿子。

齐桓公隆重的接待了重耳。并把宗室里的齐姜嫁给了重耳。赐车马和房屋。重耳开始了舒适的幸福生活。五年后。齐桓公去世。齐国内乱不止。重耳的随从开始商量离开齐国。而重耳不愿意离开。这一年。重耳59岁。他不愿意继续颠沛流离。后来在齐姜的设计下。重耳被绑起来撤离了齐国。然而又去了好几个诸侯国。最后被秦穆公接到了秦国。并让女儿怀嬴嫁给了重耳。

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公元前636年。重耳顺利回国。杀死晋怀公。继位。是为晋文公。自此。重耳历十九年流亡终回国继位图谋霸业。

不可谓不艰辛。不可谓不曲折。然正是这十二年的经历磨练了重耳。让他在62岁的年纪做了国君。后来又争霸天下。号令诸侯。

其他观点:

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是一个精力旺盛以铁血著称的统治者。他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据《韩非子 说难》称。晋献公先后吞并了十七个国家。征服了三十八个国家。生平十二场大战。所向披靡。在他的手里。晋国日益强大。成为了春秋初期时除楚国之外地盘最大的国家。

图:晋献公的扩张

凡是精力旺盛的男人。最热爱的事情除了打仗。恐怕就是繁殖了。晋献公跟一大堆老婆生了一大堆小孩。重耳在里面其实一点儿也不起眼。嫡长子是他哥哥太子申生。最受献公宠爱的是他弟弟奚齐。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本来呢。重耳可以快快乐乐的当一个大国公子。可是历史跟他开了个大玩笑。仿佛是一夜之间。整个世界突然全变了。

事情是这样的。晋献公雄才大略。偏偏晚节不保。他被年轻貌美的宠妃骊姬所蛊惑。非要让他们最宠爱的小儿子奚齐当继承人。为了消除可能的阻碍。晋献公与骊姬不但将深孚众望的世子申生逼得自缢。还要追杀重耳等一干可能对奚齐造成威胁的其他公子。这就是晋国历史上很有名的“骊姬之乱”。

虎毒不食子。晋献公为何会如此狠毒呢?

因为晋国自诞生以来。公室就内乱不断、经常自相残杀。晋献公就想了个很变态的办法。把同辈的公室子弟全给杀了。只剩他一个光杆司令。这样晋国就稳定了。所以。晋献公杀自己的儿子。表面上是为骊姬所惑。其实只是在延续自己的变态政策罢了。杀光旁支。只留独苗。那么晋国就永远不会内乱了!

如此。重耳就成了父亲晋献公变态政策的牺牲者。他只能选择逃亡。晋国虽大。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他的父亲抛弃了他。

他只能逃亡。

这条路。虽然布满荆棘。却拥有希望。

只要有希望。他人生的赌局就有可能翻本。而他手中唯一的筹码。就是自己的公子身份。

与他同样相信这个筹码的。还有赵衰、胥臣。以及重耳的两个舅舅——狐偃、狐毛。都是晋国有名的贤人。

于是。这群养尊处优的贵族公子哥儿开始了他们的流浪生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去。就让他们离开了祖国整整十九年之久。而几乎游遍了整个天下。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北草原、寒酸却势利的中原小国、奢华而糜烂的齐都临淄、甚至与中原诸侯有着敌对身份的楚国郢都。都留下了他们沉重而疲惫的脚步。

这些年。这些地方。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很多事儿。他们吃过苦、挨过饿、受尽了冷落、白眼和侮辱。甚至还被人跨国追杀——晋献公的继承人。居然继续了晋献公的变态政策。誓要将重耳斩草除根为止。

正所谓蛟龙失水好比蚯蚓。流亡。这种无休无止的流亡。这种每天担惊受怕、颠沛流离、备尝辛酸的流亡。普通人都难以承受。何况这群养尊处优的贵族公子哥儿们。

但是。十九年来。整整半辈子的时间里。重耳虽然曾有过动摇。但始终没有放弃。他始终相信。上天不会抛弃他们。越多的苦难。就让他越相信这一点。这个强大的信念。让他越挫越勇。越磨越砺。最终让他成为了一个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

十九年后。晋文公在岳父秦穆公的帮助下终于回到晋国。平定叛乱。励精图治。最终成为春秋五霸。奠定晋国霸业百年之久。

这就是人生。只要没死。你永远不知道最后的结局。不知道是否有机会能赢。关键。你不能下桌。

其他观点:

1 远走他乡

从公元前650年与晋惠公夷吾竞夺君位失利。到公元前644年被迫出走齐国。整整7年的时间里。重耳始终没有离开过狄地。

他对赵衰等大臣解释说:

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兴。以近。易通。故且休足。

——《史记·晋世家》

虽然在戎狄结婚生子。但重耳清楚此处绝非龙兴之地。欲成大业。还得重回晋国。这说明虽然在与夷吾的竞争中暂时落后。但重耳并未放弃回国执政的希望。

因为晋惠公夷吾登基之后的一系列倒行逆施。举措失当。正让他逐渐失去国内外的支持。

重耳仍有机会。

晋惠公夷吾虽然捷足先登。但他上台之后所面临的挑战一点儿不比在野的重耳更小:

对内。里克、邳郑等太子党的骨干仍然大权在握。惠公的威信难以树立。让夷吾最担心的是。一旦处理不好与太子党的关系。他们会掉转头与重耳合流。内外呼应。反对自己。

对外。当初许诺秦国割让河西八城。一旦真的兑现。秦国的疆界将前推至黄河西岸。届时他夷吾又将凭什么来抵御秦国咄咄逼人的东进之势呢?

攘外必先安内。手握兵权。擅行废立的太子党成了晋惠公的首要打击目标。为了瓦解太子党的势力。惠公对两位党魁里克与邳郑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

刚一登基。晋惠公就削夺了里克的权力。然后以“弒君”的罪名逼迫他自杀:

惠公以重耳在外。畏里克为变。赐里克死。谓曰:“微里子。寡人不得立。虽然。子亦杀二君、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

里克对曰:“不有所废。君何以兴?欲诛之。其无辞乎?乃言为此!臣闻命矣。”遂伏剑而死。

——《史记·晋世家》

在逼死里克的几乎同时。晋惠公又派遣邳郑出使秦国。让他去知会秦穆公晋国不能如约交割河西八城。

惠公的如意算盘应该是以此激怒秦穆公。借他的手除掉邳郑。没想到邳郑为了自保。顺势投靠了秦穆公。转过来策反惠公的亲信吕省和郄芮。

于是晋惠公只得再次举起屠刀。清洗了邳郑和太子申生留在军中的众位大夫。

处决了太子党的两位首脑之后。晋惠公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假惺惺地举办了一场改葬故太子申生的典礼。企图以此掩人耳目。收拾人心。

到此。软硬兼施的晋惠公误以为自己已经解除了太子党的威胁。但事实绝非如此。

因为就在里克、邳郑先后死去的那个秋天。公子重耳的外公狐突遇上了这样一桩装神弄鬼的怪事。

在前往曲沃的旅途中。有人假扮太子申生的亡灵向狐突喊话:“夷吾无礼。我已经请示过上帝。将把晋国国祚送与秦国。秦人将会世代供奉我。”

听罢此言。狐突劝阻道:“臣听说神灵只能享受自家宗亲的供奉。真要将晋国送与秦人。您的香火怕会断绝吧?请三思而后行。”

“好吧。我将再次请示上帝。十天之后。我会附体在曲沃城西的一个巫师身上。届时你来找我。”

“诺。”

十天之后。狐突如约前往。巫师告诉他:“上帝已经允许我讨伐有罪之人了。他将败于韩地。”

从这时起。一首隐射晋国未来政局走势的童谣开始在坊间流传开来:

“恭太子(即申生)更葬矣。后十四年。晋亦不昌。昌乃在兄。”

——《史记·晋世家》

仔细分析上述事件的诸多蹊跷。我认为这应该是太子党企图推翻晋惠公的预作布局。

曲沃是故太子申生经营多年的老巢。那个假扮亡灵的巫师多半是申生的故吏。

他们希望藉助秦国的力量来推翻晋惠公。是因为申生的胞妹正是秦穆公的正室夫人。而晋惠公此时又因为背信弃义。拒绝割让河西八城的事儿与秦国交恶。

秦穆公如果对晋惠公出手。那自然是好。但秦国只是个外援。就算秦穆公解决了晋惠公。最终还得请出晋国的公族成员来主持国政。这样一来。尚在戎狄作壁上观的公子重耳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党中意的人选。

所以这个巫师要假扮申生的亡灵向重耳的外公狐突传话。告诉他“昌乃在兄”——晋国昌盛的希望就在晋惠公夷吾的哥哥重耳身上。

这些政坛上隐秘的暗流涌动。晋惠公夷吾可能并不清楚。误以为“安内”已经完成的他开始琢磨着“攘外”了。

此刻。晋惠公已经做起了对外扩张。开疆拓土的大梦。正野心勃勃地策划针对秦国的军事行动呢。

晋惠公五年(即公元前646年)。秦国发生了饥荒。要求向晋国进口粮食。因为上一年度晋国粮食短缺的时候秦国曾经伸出援手。从道义上说晋国应该投桃报李。故而大夫庆郑劝说晋惠公接受秦国的请求。

但晋惠公不仅拒绝援助秦国。更要落井下石。趁着秦国艰难之际出兵攻秦。这种卑鄙的行径直接引发了秦、晋两国的大规模战争。

公元前645年的春天。秦穆公与晋惠公亲帅军队在韩原合战。

因为内政上的倒行逆施和外交上的背信弃义。晋惠公旗下人心涣散。在战斗进行到最危急的时刻。大夫庆郑见死不救。眼睁睁地瞧着秦国把晋惠公给虏了去。

“战败于韩”的预言已经成真。“昌乃在兄”的谶语接下来能否兑现呢?

按照太子党之前的设想。秦国在韩原击败晋国之后。应该杀了晋惠公。然后请回公子重耳主持晋国大局。但是理智而务实的政治家秦穆公让他们失望了。

一开始俘虏晋惠公的时候。秦穆公对这只喂不熟的白眼儿狼确实恨得牙根儿痒痒。扬言要用晋惠公的人头祭祀上帝。

但这毕竟是事关秦、晋两国邦交的大事。不可以逞一时的意气。究竟怎么处置晋惠公。秦国内部或杀或放的争论非常激烈。

在最终决策之前。秦穆公专门召见了晋惠公的亲信吕省和郄芮。向他们询问道:

“韩原战后。对两国邦交。晋国国内现在有统一的意见吗?”

“没有。不明事理的小人都嚷嚷着请太子赶紧继位。今后发誓与秦国势不两立。宁事戎狄。不事秦国。至于那些见识明达的君子则感念您对国君的仁慈。他们认为晋国应该认清自己的过错。并且敬等您接下来的决定。”

吕、郄的绵里藏针。秦穆公当然听得出来:如果秦国杀了晋惠公。那晋国将即刻拥立新君。这样一来。秦、晋两国势必决裂。秦国东进中原的战略将遭到晋国的死命狙击。

反过来说。如果留住晋惠公的人头。晋国将因此对秦国感恩戴德。承认秦国的霸权。在没有能力吞并晋国的前提下。维持一个亲秦的晋国政权才是秦国能争取到的最大利益。

因此。秦穆公最终决定捐弃前嫌。释放晋惠公夷吾回国。

当然。他收获的回报也是极其丰厚的:晋国不但如约交割了将河西八城。而且晋惠公的太子子圉还留在秦国作了人质。

在韩原之战吃了大亏的晋惠公知耻而后勇。一改从前两面树立的错误政策。在以巨大的代价修好秦、晋邦交的同时。又积极整顿内政。凝聚人心。原先风雨飘摇的局势逐渐安定了下来。

晋惠公坐稳了君位。意味着命运对远在戎狄的重耳关闭了回归的大门。

公元前644年。为了解除卧榻之畔的隐患。晋惠公派人前往狄地刺杀重耳。

收到风声的重耳知道。是时候离开了。他向追随自己多年的五大臣说:“12年了。我们在这里歇息得太久。听说齐桓公招贤纳士。礼敬诸侯。志在图霸。现在贤臣管仲、隰朋相继去世。齐国正当用人之际。我们去齐国吧。倘若能成为像管仲那样的一代名臣。也算不枉此生。”

于是。重耳带着五大臣踏上了东去齐国的旅程。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王维《宿郑州》)。脚下的道路蜿蜒伸向东方的地平线。隐没在晦暗的彤云之中。寒风吹乱了他的银发。密雨沾湿了他的心境。这一年。重耳55岁。

2 流浪。流浪

如果命运跟你开了一次玩笑。你真的能强忍着咽下满腹心酸。在嘴角挤出淡然一笑。那你算是条男子汉。但如果他再跟你开一次玩笑呢?

晋公子重耳的遭遇就是这么悲催。

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大战。晋国惨败。晋惠公夷吾被俘。

重耳眼看着晋惠公就要人头落地。自己将卷土重来。却不曾想晋惠公和秦穆公居然达成了和解。惠公不但重新争取到了秦国的支持。而且还迫使重耳离开了他居住12年的戎狄之所。

在55岁的高龄流亡东方。重耳恐怕没指望过能再回来。他为自己设定了新的人生目标。去齐国。做第二个管仲。功成名就之后。他将带着淡淡的乡愁埋骨于异乡的青冢之下。

当重耳刚来齐国的时候。一切似乎如他所愿:齐桓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将身份尊贵的宗室女儿嫁与他为妻。还慷慨地赏赐重耳二十乘马车。

回想起来的路上经过卫国。卫文公都懒得正眼瞧一瞧这个落难公子。重耳一行人饥寒交迫。只得在黄河东岸的五鹿向乡野农夫乞食。

两相比较。现在齐国的生活可算是衣食无忧了。

但命运又一次捉弄了重耳。因为他没想到。齐国能给予他的也仅限于这“衣食无忧”。

就在他来到齐国的第二年(公元前643年)。春秋首霸齐桓公黯然离世。他死后。齐国迅速陷入诸子夺嫡的乱局。往日的霸业也随之黯淡了光芒。

管仲之所以能成为管仲。因为有重用他的齐桓公。现在齐桓公都死了。重耳又怎么可能成为下一个管仲呢?

从执政晋国。成为一代明君。到辅政齐国。勉为一代贤臣。重耳的人生目标已经是退而求其次。可是命运连这个备选的机会也要一并给他剥夺!

或许这么多年的政坛风波真的让重耳疲倦。亦或者行将60岁的他愿意将错就错地在齐国安度晚年。重耳一头扎进了姜氏夫人的怀抱。在齐国一住五年。再也不提从前的理想和奋斗。

重耳变了。变得消沉。变得懒惰。

这让他的舅舅狐偃和信臣赵衰非常担忧。因为他们正时刻关注着晋国的动向。眼下国内的政局正朝着有利于重耳的方面急速转变!

公元前638年。晋惠公病入沉疴。在秦国为质的晋国太子子圉准备悄悄逃离秦国。回国接掌大位。当子圉把这个想法告诉夫人的时候。夫人回答说:

“子一国太子。辱在此。秦使婢子侍。以固子之心。子亡矣。我不从子。亦不敢言。”

——《史记·晋世家》

从子圉夫人“辱在此。婢子侍”的话看。秦穆公对这个战败国派来做人质的太子估计有点儿怠慢了。赐予他的夫人身份卑微。太子在秦国感觉到屈辱。回国为君。自然不可能给秦穆公好脸色看。

秦、晋重新交恶。秦国需要扶植新的代理人来对付子圉。至于子圉。因为资历太浅。即位之后生怕坐不稳屁股底下这把椅子。疯狂地清除异己。反而让自己陷入孤立。——子圉又一次犯了父亲晋惠公夷吾曾经犯过的错误:两面树敌。

趁子圉内外交困的时候扳倒他!这将是晋公子重耳一生中最后的机会。赵衰和狐偃都在替他着急。但重耳却深陷在姜氏夫人的温柔乡里不思进取。

深明大义的夫人劝他说:

“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史记·晋世家》

但夫人越是明达。重耳对她越是眷恋。姜氏夫人无奈。只得狠下心摆了一局酒将重耳灌醉。让舅舅狐偃把他抱上马车。星夜兼程地离开了齐国。

等到重耳醒来。马车已经走了很远。很远。满怀愤怒的重耳操起一支戈要刺死狐偃。

狐偃义正辞严地说:“杀了我就能成全公子你的话。此我所愿也!”委屈的重耳噙着泪水向他咆哮道:“如果回国登基的事情办不成。看我不吃了你的肉!”

舅舅狐偃乐了。逗他说:“我的肉太腥了。可不好吃呢。”

在那一刻。一个60高龄的大国公子竟然任性得像一个6岁的孩子。虽然狼狈。虽然悲伤。虽然依依不舍。但重耳毕竟踉踉跄跄地再次踏上征程。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流泪操戈的时候。他的人生已经走过了艰难。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17:52

    晋国,秦国,齐国,曲沃,公子,公元前,管仲,太子,里克,史记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17:52

    没想到大家都对晋文公重耳为何流亡在外十九年?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17:52

    “曲沃代翼”晋国在东周列国中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诸侯国。原因在于它启用外姓卿大夫。而废除了公族大夫制度。从而避免“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