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荀彧为什么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原创

《三国》荀彧为什么被人称为“王佐之才”?

好文

热门回答:



建安五年(200 年)。官渡之战时。曹操几次打算放弃。均被荀彧劝止。由于荀彧正确分析战争形势并提出应对之策。最终使曹操大获全胜。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第四。为曹操集团广荐人才。扩充实力。曹操之所以重用荀彧。除了荀彧本身的才华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他可以争取士大夫的广泛支持。荀彧加盟曹操集团后。先后为曹操举荐了大批的名士和文武之才。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汝颍团体。成为曹操集团的两大支柱之一。荀彧所举之人。大多来自河南、河北、关东、关中等地。其中以颍川居多。这或有乡土观念的影响。但主要原因当是颍川属曹操的势力范围。而且一直是东汉文化的发达地区。人才辈出。当时即有人士称“汝、颍固多奇士”。所谓“奇士”。当指才华出众的名士。荀彧举人多重才识与德行。故其所荐之人大多名实相符。有吏治执事之才能。曹操认为荀彧善于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 由于荀彧功勋卓著。于建安八年(203 年)被封为万岁亭侯。曹操还与他结成秦晋之好。将女儿嫁给他的儿子荀恽。建安十二年(207 年)增他封邑千户。曹操对荀彧的功劳与品行给予了充分肯定。东晋初。王导还说:“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这些评说当是符合实际的。

其他观点:

东汉末年乱世时期。诞生了无数的军阀。同时也诞生了无数的能人异士。军阀之中曹操可以说是独领风骚的一支。曹操从起兵反董之初的一阵小诸侯。再到后来雄踞北方。成为霸主的存在。曹魏势力发展如此壮大。除了曹操的个人能力超强之外。也离不开众多文臣武将的辅佐。曹操的曹魏阵营可以说是乱世时期人才聚集最多的一方阵营。谋士如云。武将如雨。这句话来形容曹魏阵营丝毫不为过。但荀彧绝对是曹魏阵营中最厉害。贡献最大的一个。不夸张的说。曹操能成事荀彧居功至伟!

“王佐之才”之名出自于《汉书·董仲舒传》。其中记载““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这句话的意思就好说。刘向评价董仲舒其才堪比伊尹和吕望。后在东汉末年。少年成名的荀彧一直都颇受人关注。在加上荀彧出身于颍川荀氏。乃是荀子之后。所以荀彧之名更是被人所广为流传。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并且和荀彧谈论之后。更是称赞其为“王佐之才”。其意就是称赞荀彧有辅佐帝王的才能。也因为刘向的地位身份。所以荀彧王佐之才的名声就此来传开来。

最早出仕于朝廷。后不满董卓专权所以辞官回乡。再次效力于袁绍后。荀彧认为袁绍不堪辅佐。所以弃袁绍而投奔曹操。效力于曹操后。荀彧就成了曹操麾下的核心谋士。曹操人生中第一块地盘是陈宫帮着拿下来的。但后来陈宫背叛曹操引吕布偷袭兖州时。曹操正在攻打徐州。兖州在吕布的兵锋下尽皆望风而降。要不是荀彧出谋划策保全了范、东阿。卒全三城。别说兖州保不住。曹操很可能在失去兖州后就一蹶不振早早退出历史舞台了。

历史上汉献帝落难。曹操军中关于要不要迎奉汉献帝也是吵的不可开交。最终还是荀彧一语定乾坤。力荐曹操迎奉汉献帝。这也奠定了日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得天独厚的优势。官渡之战是历史上决定曹操阵营存亡的关键性战役。所有人都知道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背后没有荀彧居中调配。运输粮草物资补给。那么曹操根本不可能战胜袁绍。所以官渡大战曹操之胜。荀彧也当为首功。曹操自己都评价荀彧就是他的张良。可见曹操对荀彧评价之高。要知道张良可是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的保障。

历史上曹操一统北方的战略布局和行军线路。基本上都是由荀彧一手规划制定的。这也就是说曹操能夺取北方。实际上都是在按照荀彧的既定目标在发展。当然了。荀彧给曹操作出的最大贡献还是他给曹操发掘举荐的数之不尽的人才。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人都是荀彧一手举荐给曹操的。可见荀彧不仅自身能力超强。帮助曹操打造治理天下班底的团队方面能力也是超强的。所以称荀彧为王佐之才一点都不过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其他观点:

荀彧。字文若。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被很多人奉为“曹魏十大参赞之一”。

曹操曾经夸赞他说:“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

能得到曹操如此高的评价者。唯有何夔、郭嘉、程昱、贾诩、荀攸、蒋济等寥寥数人而已。可见荀彧是实实在在的“王佐之才”。

那么荀彧究竟能力如何呢?

永汉元年。董卓执柄。独霸朝纲。由于手下没有懂得经济方面的人才。搞得京都物价飞涨。郎中令李儒建议董卓亲身拜访荀彧。求教大计。

据高守业注《管子轻重十六篇》旁引说。荀彧向董卓呈献三计:

“一曰平准。置平准于显阳。召受四方委输。以仰给大农。贵出贱屯。如此。富商大贾亡其所诈。而万物不得腾跃;

二曰市估。设市监以督行货。计所高低。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

三曰有度。相国旬月一巡守。命市纳贾。以观民之好恶、志淫好辟。乃得无亏市人。而商旅不散。”

荀彧的大体意思是。

其一。是要实行平粜、平准政策。(平粜是战国时期魏国政治家李悝提出的调节农业生产的主张。具体方法是:在丰年时。由官府平价收购农民的余粟。即平籴;荒年时再用平价出售积粟。即平粜。西汉宣帝时。根据平粜理论。又创立了常平仓制度。由国家投资在各郡县设立常平仓。“谷贱时增其贾而籴。谷贵时减贾而粜。”)

其二。是推行定价监管制度。也就是政府直接定价。打击价格欺诈行为。以期“禁伪而除诈”。

其三。是价格调控要有严格的依据。制定商品价格必须凭借供求关系做出判断。既要相对稳定。又要不时变动。而且。量价之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利润等因素。尽量兼顾买卖双方的利益。

宋人杨朝翁在为《汉书-食货志》作解时。曾经援引了公元190年(也就是荀彧为董卓定计半年后)洛阳城内的物价数据。当时买一个馒头需要“五铢小钱”九个。这九个小钱的价格是怎么定出来的?荀彧先核算米面的价格。又考究劳工之所佣。合为成本。共计六个小钱。再加上每个馒头“三钱之息”。即利润。才定出九个小钱的价格。

由于这次对价格的调整和市场的监管十分合理与到位。平抑物价颇见成效。

事后。李儒请教荀彧说:“文若刚才说的是真的吗?我读书治学二十余载。自问没有这种本事!”荀彧将古代“菁茅之谋”、“石璧之谋”因革损益、与时俱进的加以讲解。堪称妙语生花。

李儒听得如痴如醉。半晌。方才拜服道:“如果拥有了您。何愁不能尽收天下财富!我一定劝谏董相国。让他拜您为军师祭酒!”

荀彧道:“董卓不会听从你的建议!”

次日。李儒到董卓府上再三陈情。希望他能够纡尊降贵。向荀彧赔礼道歉。董卓鄙夷道:“这些自以为是的儒生。我见了就烦!”当李儒再次想找荀彧谈话时。他已经逃往冀州了。

在族兄荀谌的举荐下。荀彧被袁绍聘为幕僚。袁绍表面上对荀彧礼遇有加。实际上只给了他个空头冕冠。他的地位远远逊于袁绍手下的其他诸位谋士。

次月。荀彧请求告辞。荀谌极力挽留。希望与他一起开疆辟土、成就大事。央求他暂且忍耐。

荀彧笑道:“且夫元皓、沮授。勤礼贵德。精研颐策。匪云辄克。尚可为类。至于元图、公则。曲辞谄媚。交乱懿亲。何乃见用于台阁?某窃耻之。不忍为之下!况绍非有常棣之义。不能以社稷予之!”

他的意思是。我的才华本来跟田丰、沮授差不多。怎么能把我放在逢纪、郭图这两个小人后面呢?况且袁绍私欲过重、刚愎自用。恐怕不能与我一起兴复汉室。

言毕。扬长而去。

这个时候。何颙跟曹操说:“荀氏有八龙。而能成国器者五:衍、棐、悦、谌、彧。彧尤机鉴先识。当享高爵!”曹操于是亲自礼聘荀彧。二人一拍即合。

其二。谋盖陈宫。计破吕布。

兴平元年。曹操东征陶谦。在濮阳的吕布趁机致书兖州的张邈和陈宫。其文略曰:“自长安得拜宫台。嗣后天各一方。同饯侯门。愧承国士之恩;谋及乃心。不忘匡辅之节!今孟德五万骁骑。尽在徐州。若起寿张之众以遏恶扬善。事可成矣!”

张邈和陈宫早有叛曹之意。见了此信。反志更坚。张邈想要直接带领寿张县的数千黑社会骨干强行攻打鄄城(今山东鄄城北。兖州治所)。陈宫劝阻说:“若真打起仗来。我们的后勤跟不上。应该先从鄄城处诈取粮草。”于是模仿曹军主簿的笔迹。撰写信笺。其文略曰:“徐州之廓重氛。蛇豕遍地。豺狼蜂结。虽雅究韬钤。放命六师。犹难薄伐。今吕将军躬率熊罢。匹马先登。义助明公。宜亟供其军食。”

鄄城守将惶惑无计。不知所措。张邈和陈宫的内应趁机呼应说:“吕布大人不辞劳苦。愿意与主公共伐陶谦。应该供给他粮草!”荀彧闻言。沉静一笑。道:“去告知吕布。半月之内。粮草必将送到!”当夜。荀彧急召东郡夏侯惇回援。援兵到后。荀彧接连下令处死主张借粮的官吏。多达十数人。陈宫见计谋被识破。只得率众强攻。结果得不偿失。

陈宫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乃致书豫州刺史郭贡。其文略曰:“恭祖之军。鏖兵金匮。校战广威。虽连遭夷戮。而奋砥扬精。曹军用机数月。跋前疐后。其势顿于费、华。倘能蹑景追飞。击其不意。乃割鲁西南以奉将军!”郭贡一看。这个陈宫给自己画的大饼不小啊。成功之后自己就能得到山东的一半儿。真不错!于是率众数万来攻鄄城。夏侯惇一时不能取胜。

次月。郭贡要求会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惇等人说:“您是一州的屏障。如果前往一定会有危险的。不可以去。”荀彧说:“郭贡与陈宫、张邈他们。平素并没有什么往来。现在只凭陈宫的只言片语。就兴师动众来到我处。一定是为了刺探虚实!如果我们实力充盈。他就退兵休战。假若我们防守薄弱。他就趁火打劫。我如果龟缩不出。是以畏惧之态昭示于人。咱们会更加危险。”于是出城会见郭贡。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认为鄄城易守难攻。于是持重观望。陈宫连输两阵。从此不敢再与荀彧轻易斗法。

不久。曹操回师兖州。将张邈等人击败。次月。挥师濮阳。准备与吕布决战。

众所周知。吕布是天下悍将啊!号称以一当十。胯下赤兔马。手上方天戟。抡着谁谁死啊!吕布率兵攻进曹兵阵中。曹兵大乱。曹操从火中奔突时坠马。把左手掌都烧焦了。险些被吕布俘获。

两人二次对决。是在定陶。荀彧来信劝谏说。咱们不能硬打。得要用计谋。曹操看完信后。大笑数声。决定依计而行。随后便让自己的大军倾巢而出。全去收麦子。打粮食。把大本营只交给老弱妇孺看守。与此同时。将伏兵设在大本营西边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树木很深。杂草很多。隐蔽很容易。

吕布一看就乐了。你这西边不是明摆着有伏兵嘛!你骗傻子呢?然后。吕布就派兵挑逗大本营里的妇孺。想把伏兵引出来。谁知道去了一次、两次。大营西边一点反应也没有。吕布一想。不应该啊。曹军士兵的妻子和老娘被人辱骂、调戏。怎么还能纹丝不动!转念一想。他准是把大部分兵马都调去收粮食了。然后怕我袭击他的大本营。才摆出这副架势!如果西边真有伏兵。他不能摆的这么明显!

吕布这么想。可还不敢确定。于是先叫五千人马开进曹操大本营。一看西边还是没动静。下令全军开进!这下子里里外外的伏兵可都出来了。吕布被包了饺子。

这在兵法中。就叫“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荀彧的招术就是先把埋伏摆在明面上。让你一眼就看出来。然后再设法让你感觉这不是埋伏。这就是为了吓唬你。

曹操连续击败张绣、吕布之后。威势日壮。于次年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这在袁绍集团看来。是赤裸裸的挑衅。于是袁氏家族统带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围绕着是否抗袁的问题。在曹操集团内部又展开了一场辩论。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十大谋臣为他出谋划策。五大悍将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啊!”

荀彧不同意他的观点。对曹操言道:“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意思是。古来在胜败场中较量的人。真有才能的。纵使起初弱小。也必将强盛。如果不是有才能的人。纵使起初强大。也必将覆灭。楚汉之争足以奉为明证!现今同您争夺中原的人。只不过还有袁绍罢了。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忌刻。对人才用而疑之。而您通达事理。不拘小节。用人唯才。这说明您在度量方面胜过袁绍;袁绍处事迟缓。优柔寡断。往往错过时机。造成失败。而您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守成规。这说明您在谋略方面胜过袁绍;袁绍治军不严。法令难行。士卒虽多。难以运用。而您法令严明。信赏必罚。部众虽寡。却都争先效死。这说明您在用兵方面胜过袁绍;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身份。装模作样地玩弄小聪明。以此沽名钓誉。因此很多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的士人都归附于他。而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名。自己的行动谨慎节俭。而对真正的有功之士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际的人士都愿意为您所用。这说明您在品德方面胜过袁绍。用以上四个方面的优点辅佐天子。扶持正义。讨伐不义之臣。谁敢不从?袁绍虽强。又有什么用呢?

孔融冷笑道:“虚言佐世。傲志凌人。未知计将安出?”

意思是你说了这么些。都是些大而无用的理论。你有实际的办法破袁吗?

荀彧胸有成竹道:“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郭图内险外诿。辛毗扞格不通。沮授不善合变。荀谌言多行滞。高干骥伏盐车。阎柔嗒焉自丧。且夫图之甥婿。课税并州。多有侵盗。怙恶不悛。可密告诸仇貔;毗之子侄。戍关淄川。失道妄行。逆天暴物。宜雁翎乎元图;攸之家人。凶淫衡水。寄豭他室。跋扈恣睢。当扬讯于正南。另有度辽将军统帅幽州。同乌丸、鲜卑时或相闻。亦应驰驿奏之。令与元才挟邪取权。两相倾轧。各欲逞强恃谋者。皆陷此计。必使诸贤互相攻讦。将以生变!至于所部诸将。曲义亡后。均不协睦。奇、延、郃、览、良、丑。俱各怀其是。可一战而获!”

荀彧的意思是说。袁绍手下那十名重要参谋。虽然厉害。但是各自的性格缺陷导致他们难有大的作为。况且。这些人貌合神离。整日想得都是如何搬倒其他的同事。好让自己扬名显亲。既然如此。我们就多派细作。在他们内部挑拨离间。譬如将郭图集团的犯罪证据报知田丰。把辛毗集团的不法行为告诉逢纪。把许攸集团的贪婪酷虐告诉审配。把阎柔拥兵自重的事情报知高干。让他们互相内斗。这样的话。袁绍的文胆等于是废了。再说那帮武将。自打河北第一名将鞠义死了以后。他们就互相不服。打起仗来肯定不会同心协力。很容易各个击破。

后来等到荀彧将离间之计施行的差不多了。就奏请曹操出战袁绍。

曹、袁二人交手。彼此双方都倍感压力。曹操想要整兵修甲。以待来日。这个时候。荀彧来信劝谏说:“绍聚众官渡。欲与公决滕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能聚人而不能用也。以公神武明哲。而奉以大顺。何向而不济?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者。以为先退则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能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曹操听其所言。不到十日。袁绍的谋士许攸叛主来投。并献计火攻乌巢。

曹操胜利后。感慨万分道:“许攸背叛袁绍。看似偶然。实则是荀彧筹划已久的结果啊!官渡之战能够胜利。文若要占三分之二的功劳!”

建安九年。荀彧与荀攸叔侄二人分主内外。地位显贵。一言一行都能影响曹操及献帝的决策。曹操还将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荀氏一门宠光无限。但荀彧从不居功自傲。而且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

建安十年。曹操将荀彧请到丞相府上。亲自备置酒宴。问话说:“本相除了文和、仲德、公仁、子扬以及你们二荀之外。还有六位文胆。不知道怎样安置。才能人尽其用?”

荀彧道:“子通推极利弊。不尚华词。志节慷慨。可使助保江淮;元常靖节夙夜。开益理干。察析豪分。可使内史之任;子绪温粹识统。效法刖跪。上无隐君。可为谏议大夫;长文进善吐谋。动由礼节。规鉴厥职。可使垂创法度;仲达威严允惮。临危制变。与时舒卷。可为丞相主簿。至于伯侯。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当定河东之乱。”

这六位谋士各安其位以后。果然人尽其才。很快便为国家建立了功业。时人都赞美荀彧的识人之明、用人之法。司马懿也夸赞他说:“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大魏集团出类拔萃、闻名遐迩的文臣大概有五十余位。竟有三十多位是荀彧所荐。可见其对曹操贡献之大。

公元210年。荀彧的风湿痼疾日益加重。瘫在床上。不能行走。加之以风寒侵体。晚上咳嗦不停。两个多月未曾痊愈。曹操闻之。几乎哽咽。询问他说:“如果你一病不起。谁可以代替你呢?”

荀彧道:“您身边的谋士。跟我不相伯仲的大有人在。然而能够超过我的。我认为只有何夔。”

因为之前贾诩和程昱也曾多次联名推荐何夔。于是曹操把何夔从乐安召回到身边。让他当自己的秘书。以便他日接替荀彧。

公元211年。荀彧病情逐渐好转。曹操于是放弃了让何夔担任尚书令的想法。改任太尉长史。

荀彧是一名有着远大抱负的谋士。荀彧的志向一直都是匡扶汉室。称自己为汉臣。那么他为什么要辅佐曹操呢?

其实曹操最早的志向也是匡扶汉室。这和荀彧的理想不谋而合。悲剧的是。曹操发现汉室已经不可能被匡扶。曹操在实力的空前发展之后。野心也膨胀起来。荀彧和曹操开始背道而驰。荀彧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是唯一一个尽心尽力辅佐曹操又反对曹操封王的人。理想被无情的践踏、终其一生也没有结果。这对荀彧的打击是很大的。

最终。曹操和荀彧越走越远。荀彧成为了曹操的阻碍。最终凄凉的死去。不得不说是一大悲剧。

为什么荀彧被今天的我们不断的讨论?

作为帮助曹操制定了根本战略。为曹操奠定了基础。兢兢业业居中持重数十载的他。他的能力、功绩已经无需多言。存在于他身上的那种对立的情愫、理想与现实的纠结。跨越千年的情感碰撞让我们心生感慨。

荀彧被称作“王佐之才”。是实至名归。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亦久亦旧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19

    袁绍,吕布,兖州,鄄城,谋士,建安,董仲舒,的人,都是,汉室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19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国》荀彧为什么被人称为“王佐之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19

    建安五年(200 年)。官渡之战时。曹操几次打算放弃。均被荀彧劝止。由于荀彧正确分析战争形势并提出应对之策。最终使曹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