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在理解之前。先看看原文及译文。这段话出自道经三章虚心实腹:
原文: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译文:所以传道者修身的做法是:思想有变化。行为有笃定。志气有屈挠。骨气有坚韧。
老子的这段话是有所指的。老子认为人君应该在思想上接受“居无为之事”。在行为上接受“行不言之教”。而要做到这些。人君必须具有一定的自身修为。而这修为就是老子所建议的“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古人用心借代人的思想意识活动。心与腹都是借喻。心与腹同时出现时。腹就借代人的行为活动。
“虚其心”是说思想要随着外部的变化而变化。不可思想僵化。要与时消息。
“实其腹”是说行为要有坚定的践行决心。不可朝令夕改。也不可面对困难时。为挫折而放弃自已的践行。论语曰:“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
“弱其志”是说要放弃自已的主观意志。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不以好恶来左右自已的志气。
”强其骨“是说要有坚强的毅力。去面对自已的缺点、弱点。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支撑身体践行能力。
其他观点: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出自《道德经》第三章。
圣人:善的称呼。善的本质是能量。在老子的时代没有能量这个概念。也没有科学的知识。老子对能量在宇宙运行的规律称之为善。并且尊为圣人。
圣人之治便是能量之治。虚其心。虚。空虚。能量的属性。能量纯洁到极点就是虚。纯粹的能量无影无踪。但是无处不在充满着宇宙的空间。比如。汽油的纯度如果能够达到完全的100%的纯度的时候。汽油就会消失。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这样。不可能达到100%的纯度。据说硅是世界上纯度最高的物质也只能达到99.999999999999%。如果达到100%就回到能量的本质里去了。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指的就是能量回到本质就是真理的规则。静。真理的属性。比如。太阳能、水能、物理能、煤能、生物能等等。这些能量在物理上都是不同的。但是所有能量的本质但是一样的。煤烧出来的能量也汽油释放出来的能量水一样的。任何物质只要回到物质的本质“守静笃”。就是在真理的规则中融于一体。可以重新分配。自由组合生成另外一种能量在生态环境中继续循环。
圣人之治。就是能量自己管理自己的方法。能量要回归到自己的本家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使自己纯洁单纯到虚的状态就是虚其心。
能量纯洁到“虚”的状态。“虚”到无影无踪。“虚”到不存在。但是。能量必须在规则中。不在 规则中能量就散了。比如。我们把手握起来的时候。手中的力量就出现了。当我们把手放开的时候能量就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能量这是存在于规则之中。也就是物理的公式。任何一条物理的公式都对应一种能量。充满在空间中的无线电、红外线、紫外线、长波、短波。等等。只要掌握其规则就可以使用其能量。因为能量已经“实其腹”。
《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用之不勤。勤。勤快。不勤。能量的物理惰性。能量最懒惰的属性就是能量最稳定的属性。水的沸点水100度。冰的溶点是0度。汽油的燃点是427慑氏度等等。所有的物质都有一个“度”。万物有”度“的”度“就是物质的惰性(不勤)。用之不勤。就是要使用物质最不勤快的度。宇宙的能量是”绵绵若存”。绵。象丝一样绵绵不绝。若。好像。能量在宇宙的空间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因为平时能量很懒惰安安静静地隐藏在规则里充满了宇宙的空间。
弱其志。弱。使其软弱。志。意志。宇宙的根本是真理。真理的是宇宙的意志与根基。根基是不能显露也不能拿出来展示。真理是绝对的公平。万物是相对的规律。如果真理的意志被发现的时候就是万物毁灭的时候。比如。花如果看见根的时候就是花枯萎的时候。如果高楼大厦的地基被重新发现的时候那么大楼已经倒塌。以哲学的角度理解。“绝对”与“相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是绝对不可以见面的就好像白天与黑夜不可以见面一样。白天出现黑夜就必然隐藏。
所以。真理隐藏越深越好。“弱其志”就是把真理隐藏到万事万物的本质上永不见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比如大树的树根越是往泥土的深处扎根。才会枝繁叶茂生长成参天大树。如果根都暴露在泥土的表面上。风一吹树就倒了。
真理只有把自己隐藏在暗无天日的空虚之中。隐藏自己的真实的意图。用真理公平的属性托住宇宙。使宇宙运行在真理公平的规律中使万物有秩序。这就是真理“弱其志”的原因。
强其骨:强。使强大。真理自己隐藏自己。自己弱化自己。使自己“弱其志”。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规律规则强化。宇宙规律就是宇宙的框架。万物在宇宙的框架中作相对的运动是因为有真理绝对的保证。
“虚其心。实其腹”指的是能量的作为。“弱其志。强其骨”指的是真理的作为。真理与善良的合作也就是能量与规律的合作。堪称天作之合。珠联璧合。完美无缺。
其他观点:
这是老子描绘圣人治下的老百姓的生存状态。而不是说引导老百姓变成这样。有些人会说你这句话好难懂。前后不矛盾吗?
这也是这句话被理解出歧义的关键处。
圣人之治下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不是引导老百姓出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就是圣人之治。
这就好比人是动物。而不能说动物是人。
这段话是第三章的一段话。这几句话并不是最核心的。真正核心的是前面的话: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圣人是不做尚贤。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三件事。正因为不做这三件事。所以老百姓才会出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情况。
如果上面的“三不”做不到。那这种情况就肯定不会出现。老子在第三章中的表达核心观点就是不要用名利。财物。地位等去引诱和推动老百姓。
老百姓心平静了自然就会“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现象。
心。这里应该是五脏的代名词。按中医的说法五脏应该是满而不实。也就是虚。腹应该是六腑的代名词。六腑应该是实而不满。
虚其心。实其腹就是老百姓身体很健康的样子。
志。不是为天地立心的圣人之志。因为圣人治下一片太平。不需要再立这个志了。只有没有达到圣人之治。才会出现这样的志。所以圣人治下。老百姓不会出现志。也不需要出现。
强其骨。不用解释。很清楚。
这种解释和我原来对这一章的解释都不同。这是我最新的解读。以前的解读如果你也有看到过的。还是以最新时间的为准。今天的时间: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5-6万开店创业,做什么生意好?
-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382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能量,真理,圣人,宇宙,其心,老百姓,都是,道德经,万物,规则
没想到大家都对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如何理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在理解之前。先看看原文及译文。这段话出自道经三章虚心实腹:原文: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