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是如何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
原创

赫鲁晓夫是如何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是绝笔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斯大林去世前。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地位并不稳固。斯大林也没有指定接班人。而贝利亚和马林科夫等人实际上在那个时候。比赫鲁晓夫更有胜出的可能。

但是关键就在于。赫鲁晓夫这个人玩弄权术确实有一套。并且他非常善于利用别人。而斯大林去世时。贝利亚掌握着克格勃。算是对赫鲁晓夫最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决定首先干掉贝利亚。因此他联合马林科夫。在苏共会议上逮捕了贝利亚。并且立马对他进行审判。然后处决。

而赫鲁晓夫打到政敌贝利亚的过程。其实也并不简单。毕竟贝利亚掌握着苏联的情报组织克格勃。所以要想首先战胜贝利亚。除了得到马林科夫等人的支持外。也要获得军方的支持。

而在这个时候。对赫鲁晓夫极其重要的人物出现。此人便是掌握军权的朱可夫。在赫鲁晓夫的请求下。朱可夫也认为贝利亚上台。势必会向自己发难。所以他决定帮助赫鲁晓夫。就这样。贝利亚被处决了。赫鲁晓夫的敌人。变成了马林科夫。

同时马林科夫也在蠢蠢欲动。准备向赫鲁晓夫发难。但是在这个时候。极其关键的一个人物朱可夫又支持了赫鲁晓夫。最终马林科夫也在权利斗争中失利。当然在这个时候。权力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因为赫鲁晓夫还有他最后一个敌人。这便是屡次帮助他的朱可夫。

当然结局也是在人们的预料之内。军人出身的朱可夫肯定不是赫鲁晓夫的对手。尽管手握百万雄兵。依然被赫鲁晓夫拿下。至此。赫鲁晓夫才真正稳坐克里姆林宫。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赫鲁晓夫绝对是个权术高手。他能在斯大林的高压统治下全身而退。最终又打败一众政敌。所以赫鲁晓夫最终成功掌握苏联最高权力。也并不是偶然!

其他观点:

一提起赫鲁晓夫。很多人立即就会想到那个让苏联人民“吃两遍苦和受二茬罪”的坏蛋。那个在联合国会议中“脱皮鞋敲桌子”的莽汉。那个高呼“土豆烧熟再加牛肉”的狂人……。不可否认。以上的种种举措都是赫鲁晓夫的所作所为。并无夸大虚词之言。

不过。这也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已。并不是赫鲁晓夫的全部。客观而言。赫氏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或者阴谋家。他任内破除了个人迷信。为肃反扩大化造成的冤假错案积极平反昭雪。尽力将苏联恢复到一个“正常社会”。就连老对手莫洛托夫都这样表示:

赫鲁晓夫当政时。日子确实比斯大林时代过得轻松。

那么。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和认识赫鲁晓夫呢?为了抵制原文抄袭现象。文史不假只得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附加水印。实属无奈之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894年4月17日。赫鲁晓夫出生于沙俄时期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父母都是最底层的农民。家中还有一位年长他两岁的姐姐。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他自然没有机会读书学习接受教育。很早就开始辍学打工了。

到了十五岁时。赫鲁晓夫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乌克兰顿巴斯矿区的尤索夫卡成为了一名钳工。工作之余。他非常喜欢关注时事和发表演说。吸引了一些基层支持者。

面对沙皇的残暴统治。位于西伯利亚连纳金矿的数千矿工发动了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和待遇。结果。这次罢工很快就被镇压。而且还有数百名矿工被打死或者打伤。场面非常的血腥。

从此以后。广漠的俄国开启了接二连三的罢工。加速了沙皇政权的灭亡。期间。赫鲁晓夫也积极带领所在工厂进行罢工。结果却被借机开除了。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将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殖民地瓜分完毕。因此。在持续扩张中相互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加剧。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

不久。德国、奥匈和奥斯曼等国组成了“同盟国阵营”。而英国、法国和沙俄等国则组成了“协约国阵营”。双方势力剑已出鞘。枪已上膛。只等一个契机开战了。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前往萨拉热窝挑衅。被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于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全都推波助澜。利用这一突发事件导致了国际局势的迅速恶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了。

沙俄虽然属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是二流的。甚至还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败给了新兴国家日本。因此。一战爆发后国家的状况更加堪忧。底层民众已经无法继续生存。

在此背景下。赫鲁晓夫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罢工游行和反战示威。立即遭到了沙俄政府的通缉。好在。赫氏终于熬出了头。沙俄政权先于他灭亡了。

1917年3月。俄国的彼得格勒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的专制统治被推翻。之后。国内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由于共同的敌人已经消失。他们相互之间开始彼次提防。

11月7日。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力量成功攻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成功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后。赫鲁晓夫成为了当地采矿工业联合会的主席。继续带领工人阶级夺权。

由于俄国疆域面积广大。布尔什维克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兼顾到所有地区。因此。赫鲁晓夫所在的乌克兰依然还存在着相当规模的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残余势力。他们联合向无产阶级进行反扑。

由于俄国主动退出了一战。而且还提出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立即就遭到了欧洲列强的敌视。1918年春。外国势力开始武装干涉俄国革命。德军甚至直接开进了乌克兰。

在这种白色恐怖下。赫鲁晓夫又成为了被通缉的对象。被迫转入地下进行潜伏。在组织安排下。他和家人秘密返回了故乡卡利诺夫卡村。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变化。

到了1920年底。布尔什维克终于在全俄站稳了脚跟。建立起了稳固的无产阶级政权。于是。赫鲁晓夫重新回到了鲁钦科夫矿并且担任了副矿长。投入到了紧张的复工复产中。

十月革命后。列宁全权负责苏俄党和国家的一切事务。但是。他在1918年8月时遭到了暗杀。虽然没有致命。但却在体内留下了两颗子弹无法取出。身体健康状况大不如前。

1921年底。列宁又患上了严重的头痛和眩晕症。严重地影响了正常工作。到了第二年。他更是患上了麻痹性中风。右手和腿部以及语言能力都产生了严重影响。期间。斯大林逐渐成为新任总书记并接管了党的领导权。

赫鲁晓夫自身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他在矿上干得非常出色。使得鲁钦科夫矿的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

眼见自己的短板非常明显。赫鲁晓夫婉言拒绝出任矿长。主动请求进入矿业技术学校脱产学习。在他看来。工人阶级也应该是有文化的一种力量。

从矿业技校毕业后。赫鲁晓夫被任命为顿巴斯的区委书记。有了文化。又充满干劲的赫氏自然游刃有余。很快就将该区的经济和民生都搞得风生水起。还引起了乌克兰第一书记卡冈诺维奇的关注。

搭上了政治快车。赫鲁晓夫被调往乌克兰中央组织部担任副部长。不过。他似乎对于这个极具前途的工作并不感兴趣。更愿意从事基本和一线的工作。

1929年。赫鲁晓夫做出了令人瞠目结舌之事。竟然辞去组织部的工作进入莫斯科工业学院读书。从乌克兰来到了俄罗斯发展。这次变动。成为赫鲁晓夫一生命运的转折点。

在莫斯科工业学院读书期间。赫鲁晓夫尽管成绩一般。但却非常具有煽动力。多次发表演讲。于是。他成功赢得了斯大林的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的注意力。从此开始紧密追随斯大林。

在斯大林的推荐下。赫鲁晓夫还未完成学业就成为了莫斯科市最大区克拉斯诺普雷斯奈斯基的书记。紧接着。他又被选为莫斯科市委的第二书记。频频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到了1934年。赫鲁晓夫被选入联共(布)中央委员。成为了莫斯科州委兼市委第一书记。

面对基洛夫在列宁格勒的遇刺事件。斯大林亲自挂帅前往调查。由此拉开了苏联史上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运动。期间。赫鲁晓夫坚决拥护斯大林关于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理论。可也没有放松对于经济建设的力度。竭尽全力不被清洗。日后。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表示:

当年。几乎所有和我一起工作的人都遭到了逮捕。

到了1937年底。由于大清洗运动的扩大化。乌克兰的局势已经失控。赫鲁晓夫被调任乌克兰第一书记。斯大林的目的很明确。希望他可以迅速稳定局面。因为苏德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1939年9月1日。随着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为了应对这场战争。苏联也加紧了战前的准备工作。无论工业和农业都开足马力。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起“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面对德国的闪电战。长期肃反运动下的苏军竟然一触即溃。完全没有抵抗力。致使苏联领土大面积丢失。

十万火急下。斯大林下令赫鲁晓夫所在的西南方面军死守基辅。可是。面对德军的钢铁洪流。士气低落的苏军只得且退且战。基辅战役遭到了大败。

大怒之下。斯大林不仅解除了铁木辛哥元帅的职务。而且还解散了西南战区。作为主要领导。赫鲁晓夫也被召回莫斯科兴师问罪。好在他态度积极。才被再次派往了前线任职。

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赫鲁晓夫作为政治委员始终坚守在一线。于是。他与一大批的军队将领们结下了战地友谊。也为日后得到军方的支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苏军展开战略反攻。纳粹德国的败势已现。乌克兰被解放后。赫鲁晓夫出任了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同时仍然担任着乌克兰第一书记。

在赫鲁晓夫的不懈努力下。乌克兰的经济状况恢复迅速。粮食、钢铁和煤炭等产量也很快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可即便如此。他仍然没能完成斯大林下达的粮食任务。能力开始被对方所质疑。

除了经济领域。赫鲁晓夫在思想领域也遭到了斯大林质疑。因为。乌克兰在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方面有所抬头。引起了强调中央集权的斯大林不满。

1947年3月。赫鲁晓夫被免去了乌克兰第一书记的职务。改由卡冈诺维奇接任。不过。卡冈诺维奇却太过于秉承斯大林的旨意。甚至还沿续了当年的大清洗运动。

不到一年时间。卡冈诺维奇就因为极左而遭到批判。被斯大林召回了莫斯科。此后。赫鲁晓夫再次得到重用。重新成为乌克兰第一书记。

此后。赫鲁晓夫带领乌克兰日益富强。无论经济、文化还是政治方面都名列前茅。一举超越了除俄罗斯以外的所有加盟共和国。对此。斯大林显得非常满意。多次在大会小会上不断提及。

1949年。斯大林将赫鲁晓夫从乌克兰调往莫斯科。对此任命。外界纷纷揣测除了平衡贝利亚和马林科夫等人的权力外。也有提前考察接班人的意图。

1952年10月。苏共十九大在莫斯科如期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由25名委员和1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主席团。在中央主席团中。斯大林又指定了四名执行团成员。分别是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算是第一次明确了他们的接班人地位。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召集贝利亚、布尔加宁、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到克里姆林宫议事。之后。他们一同赶到位于孔策沃近郊的别墅内用餐。席间相谈甚欢。都喝了不少的酒。

到了第二天凌晨。斯大林被发现倒在了餐厅的地板上。因突患脑溢血而中风。关于斯大林的具体死因。后世还存在一些质疑声。在此不做评述。

斯大林过世后。国家很快就陷入了权力的纷争中。最终。暂时进入到一个奇怪的过渡阶段。也称“三驾马车时期”。分别是贝利亚、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

掌握苏联情报部门的贝利亚最具野心。他凭借自己的政治排名优势。竟然重新指派了领导层的分工。对此。赫鲁晓夫选择以退为进。暗中积极联络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朱可夫等人组建“倒贝同盟”。

1953年7月。赫鲁晓夫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突然对贝利亚发难。紧接着。在朱可夫的强力支持下。贝利亚被军方当场拘捕并带离了会场。秘密执行了死刑。

之后。赫鲁晓夫终于如愿以偿成为苏共中央的第一书记。不过。他的地位并还不稳固。时时都遭到了马林科夫的挑战。二人开始了激烈的权力斗争。

1955年2月。赫鲁晓夫突然宣布解除马林科夫的部长会议主席。改由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取代。再由朱可夫接任了国防部长一职。这样一来。马林科夫被打压了。自己的支持者朱可夫也更加掌握了军权。

地位稳固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突然作了一篇长达五个小时《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以严厉的口吻痛批了斯大林的种种言行。不仅如此。他又相继抛出了针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竞赛”、“和平共处”与“和平过渡”这“三和路线”。

从此开始。赫鲁晓夫一面消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一面又在树立自己的个人权威。1958年3月接替布尔加宁担任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后。他终于掌握了苏联党的权力和国家的权力。

内政方面。赫鲁晓夫尝试在农业和工业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过。由于准备不足。更由于认识不到位。他的很多改革都是半途而废。

外交方面。赫鲁晓夫单方面退出了《波茨坦协定》。彻底动摇二战以后的国际秩序。对此。西方国家的反应十分强烈。美国的艾森豪威尔政府甚至威胁此举将会引发全面的对抗。

1958年7月31日。赫鲁晓夫访问中国。刚见到毛主席就迫不及待地表示:

当前。台湾海峡局势非常紧张。美国第7舰队也活动频繁。苏联舰队已经进入太平洋。但还需要在中国建立一个长波电台。再组建一个联合舰队。

通常。这种重大议题都会提前进行沟通和联系。可是。赫鲁晓夫将如此重大的议题却直接抛给了毛主席。这显然是极不恰当的。

由于此事干系重大。毛主席当即询问何谓联合舰队?赫鲁晓夫有些尴尬。只好表示苏联希望中国能同意他们在东部沿海地区租借海军基地。

对于事关国家领土主权之事。毛主席自然不会答应。就这样。赫鲁晓夫气呼呼地离开了北京。中苏两国的裂痕也逐渐显现出来。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毛主席曾经这样表示:

中国同苏联闹翻是在1958年。他们想在军事上控制我们。我们不干。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又莫名其妙地访问了美国。甚至都没有事先告知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确显得不够成熟稳重。而关于他的鲁莽之举。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脱鞋敲桌事件”。

1960年10月12日。赫鲁晓夫亲自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会议。遭到台上发言者的抨击和质疑时。他竟然不顾国际礼节脱掉鞋子大力敲击桌子阻挠发言。

在赫鲁晓夫的主导下。苏联又介入美国和古巴的矛盾。

1962年7月。苏联和古巴秘密签订了在对方境内部署弹道导弹的协议。俨然要在美国的后院生事。之后。苏联将几十枚核弹头分批分次运到了古巴。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安装。

不过。苏联和古巴的小动作还是没有逃出美国的眼睛。随着U—2侦察机拍到的清晰图片被公布。苏联只得默认了该事件的存在。为了展现自己强硬的一面。刚刚上任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立即宣布对古巴实施全面封锁和制裁。

面对日益严重的核战阴云。赫鲁晓夫尽管嘴上挺硬。但行动上还是先妥协了。苏联在美国的严密监视下。只得灰溜溜地从古巴撤走了42枚导弹。

面对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颓势。国内的反对者们却暗中窃喜。一场政变正在积极筹划中。各派势力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倒赫联盟”。

1964年10月。对于政变毫无察觉的赫鲁晓夫动身访问印度尼西亚。结束行程后径直飞抵黑海度假。期间。突然接到了来自莫斯科的电话。通知他立即返回克里姆林宫开会。

尽管已经察觉到事态不对。但赫鲁晓夫还是太过于自信了。居然乘坐专机乖乖地返回了莫斯科。殊不知。一场早就精心策划好的中央主席团会议正在等待他。

当赫鲁晓夫步入会场后。与会者们开始对他“开火”。就像当年他向斯大林“开火”那样激烈。这场批斗大会整整持续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早上才通过决议。他被迫以“自动退休”的方式离开。

随后。勃列日涅夫以全票当选为苏共中央的第一书记。事实上。在“倒赫联盟”中。他绝非最具实力的一个。不过也正是平庸和无能才被各方势力所接受。

以这种方式退休后。赫鲁晓夫领着固定退休金。也继续享受着专车、保镖、医生和厨师的服务。只是行动自由被严格限制。他每天除了阅读官方报纸。只偶尔在花园内散步或者耕种蔬菜。

由于长期的情绪低落。赫鲁晓夫很快就大病一场。身体健康也每况愈下。出院后。他为了掌握真实的国内外新闻。开始偷偷收听国外广播。

当得知苏联官方已经彻底否定了自己时。赫鲁晓夫非常失落。为了向全世界揭示真正的自己。他开始悄悄撰写回忆录并且希望能在国外发行。

1971年1月。面对苏联克格勃的严防死守。赫鲁晓夫还是见到了《赫鲁晓夫回忆录》在国外出版发行。不过。面对勃列日涅夫的愤怒。面对苏联政府的威逼。他只得无奈签署一份关于“赫鲁晓夫回忆录纯系伪造”的声明。

1971年9月11日。赫鲁晓夫因心脏病再度入院治疗。从此走完了自己充满争议的人生。当时。苏联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都没有提及他的名字。远不如西方媒体那样隆重报道。

现如今。在俄罗斯新圣女修道院的公墓内。赫鲁晓夫的墓地赫然其中。墓碑由四块黑色花岗石和三块白色花岗石拼合而成。象征着他充满争议的人生。

对于赫鲁晓夫。您有何评价和认识?欢迎留言评论。@文史不假

其他观点:

1971年9月13日。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一场低调的葬礼仪式正在举行。跟普通葬礼不同的是。墓地周围有不少警察还有便衣来阻挡看热闹的人群。当天。苏联人打开报纸。在最不起眼的一个版块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已于9月11日逝世。一个曾经在政治舞台销声匿迹的风云人物。终于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页。

在苏联历史上。赫鲁晓夫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一向毁誉参半。赞美者称颂他打破个人崇拜。勇敢地进行改革事业。贬之者则指责他的事业轻举妄动。不尊重科学规律。当然也有人称呼他是一个大野心家、阴谋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他是靠着对斯大林的忠诚上台的。上台以后却立即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反斯大林运动。

1894年赫鲁晓夫生于苏联西部库尔斯克州。一个世代煤矿工人家庭。他在农村度过童年。后来在乌克兰的顿巴斯矿区当一名普通的钳工。革命改变了赫鲁晓夫的命运。在老布尔什维克卡冈诺维奇的引导下。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加入了共产党。国内战争时期。在布琼尼的麾下做一名低级政治委员。从事政治宣传工作。

战后赫鲁晓夫先后被选送到尤索夫卡工人专科学校和专门培养经理、厂长的莫斯科工业学院进修。从此开始了他的平步青云之路。迎来个大展身手的时代。赫鲁晓夫在参加苏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见到了斯大林。被斯大林的丰采所折服。在斯大林与反对派的斗争中毫不犹像地结在斯大林一边。铁杆的“斯大林主义分子”。

成功的路上少不了贵人相助。斯大林的妻子阿丽露耶娃就是赫鲁晓夫的贵人。她在莫斯科工业学院学习期间。对工业学院发生的事情。无论大小都会向斯大林汇报。而赫鲁晓夫则给她留下了极其难得的好形象。30年代的苏联正值肃反运动。赫鲁晓夫不但没有遭到清洗。反而步步高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小干部跃入党和国家的权力核心。

不能否认赫鲁晓夫个人的机敏和オ干。他在莫斯科市委书记任上。兴建包括地下铁道等一系列市政工程的政绩。无疑为他树起一座座丰碑。但他的升迁肯定得力于对斯大林的忠诚。赫鲁夫自已也承认。“多少年来我全心全意地忠于斯大林。斯大林所提出的事情。从养免子到解决食品短缺到大模清洗。赫鲁晓夫无不身体力行、全力支持。他的忠诚得到了足够回报。

卫国战争前夕。赫鲁晓夫被派回到乌克兰任第书记。重建被大清洗破坏得支离破碎的乌克兰党组织。战争爆发后。他作为政治局在前线指挥部的代表。参与指挥了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重大战役。战后除了担任莫斯科州、市委第一书记以外。还进入了中央书记处。进入了国家权力的核心层。

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去世。由于没有指定继承人。苏联一时间陷入了权力的真空。情报头子贝利亚颐指气使。指派中央领导的职位。赫鲁晓夫当面接受了解除他的是斯科市委书记的职务的安排。暗中却联络了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因诺维奇。伏罗希洛夫、朱可夫等一批政治局委员。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他们分析形势制定对策。

在当年7月举行的部长会议主席团的会议上。赫鲁晓夫对贝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当场加以拘捕。于当年12月经过秘密审理后被判处死刑。赫鲁晓夫自己则于1953年9月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5年2月。又解除了马林科夫的部长会议主席期务。由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取代。1958年3月。赫鲁晓夫接替布尔加宁亲自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最终完成了向苏联最高权力之峰的攀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29:04

    赫鲁晓夫,斯大林,苏联,乌克兰,莫斯科,科夫,古巴,沙俄,自己的,俄国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29:04

    没想到大家都对赫鲁晓夫是如何掌握苏联最高权力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29:04

    我是绝笔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斯大林去世前。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地位并不稳固。斯大林也没有指定接班人。而贝利亚和马林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