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爱神”,到底是牛郎,还是梁山伯?为什么?
原创

中国古代的“爱神”,到底是牛郎,还是梁山伯?为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爱神的说法。来自于希腊神话体系。

最有名的是脱胎于希腊神话的罗马神话里的女爱神维纳斯。和她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

他们都是天生的神明。主管爱情。撮合婚姻。

牛郎和梁山伯只是爱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一直以为并没有多少人认为他们主管爱情。撮合婚姻。只是总把他们和爱情联系起来。没有什么神明的属性。

中国民间的爱神。或者说婚姻之神。有月神。或者叫月光菩萨。还有月下老人。即月老。是流传最广泛的主管婚姻的神。但是中华民族。性情内敛。这个婚姻之神不能等同于西方的维纳斯和丘比特。他们可能一时冲动。乱点鸳鸯谱。

月老则是比较严肃认真的。所以说。月老和月光菩萨叫婚姻之神更恰当。






其他观点:

我是喜欢挖掘新奇、刺激、好玩的神秘传统文化的大愚。我就和大家聊一下这位。差一点就成为了中国“爱神”的神女。

在中国的历代神谱中。是没有类似西方神话中。除了掌控爱情外。还可掌管美丽、生育或婚姻的神职。最多有个主管婚姻的红喜神。也就是媒神——月老。至于牛郎或者梁山伯。都是靠月老的红线才有了姻缘。更不可能成为所谓的“爱神”。

而在春秋时期。有这么一位称为“巫山神女”的女神。宛如中国的缪斯、阿芙洛狄忒。和一位君王一起谱写了惊艳的白日梦。这位君王就是楚国的第37位君主——楚怀王。

一、先秦第一女神。

战国文人宋玉的《高唐赋》中。记录了一个故事。说这一天。楚襄王和宋玉游玩到了楚国的云梦台。楚襄王问宋玉。为什么高唐这个地方的上空。为什么常常有云气聚而不散?于是。宋玉回答说。这和先王、即楚怀王的一场白日梦有关。《高唐赋》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做客高唐的巫山神女。自荐枕席。和楚怀王在梦中一番云雨后便离去。化作朝云和暮雨。时常徘徊在她与楚怀王欢好之地。这令楚怀王神魂颠倒。为她立庙祭祀。这让楚襄王和宋玉等人羡慕不已。常常想入非非。那巫山神女到底是谁?有何来历?

《文选》中。宋玉的《高唐赋》也引用了《襄阳耆旧传》来道出巫山神女的身份:

“炎帝女曰瑶姬。名瑶姬。未行(出嫁)而亡。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朝云。”

炎帝的女儿。成了巫山女神。和楚怀王有了一梦缠绵之后。就成为了当时文人心目中的头号梦中情人。引发了一系列的绮思遐想。

二、庙堂上的“爱神”

因为一梦之缘。楚怀王为巫山神女立庙祭祀。而立庙的地方——云梦之台。在先秦时期。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先秦墨家的经典《墨子》是这样记载的:

“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楚国的云梦之台。和燕国的“祖”、齐国的“社稷”、宋国的“桑林”一样。是把男女通过集体运动的形式。向神灵进行祷告的祭祀场所。而这类祭祀仪式。有一个神圣而动听的名字——圣婚仪式。而这样的仪式。就是为了向神灵祈求。为国家带来生育与丰收。

此时的巫山神女。可以称为了庙堂上的“爱神”。掌管着婚姻与生殖。当然。除此之外。巫山神女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责。那就是下雨。因为。在上古代社会。人们认为。男欢女爱本身就是一种求雨的途径。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神女求雨的本职工作渐渐被人们所遗忘。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云雨”所衍生出来的男女情爱的暧昧意义。而巫山神女这类掌管着婚姻和生殖的女神。如让其继续发展下去。极有可能成为会成为爱神和美神的存在。

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有着与地母信仰相关的高禖、社稷崇拜礼仪。更有仲春欢会的礼俗和媾祭等。这一切都是爱神和美神诞生的摇篮。

然而。至始至终。爱神和美神却无法在中国的神仙体系中成形。其原因和儒家的礼乐文化已经得到充分发展有关。

三、爱神的夭折

在《高唐赋》的姊妹篇《神女赋》中。宋玉梦到了神女。并用了极大的篇幅来描写巫山神女无与伦比的美丽。当他渴望和怀王一样与神女深入交流的时候。神女竟然不再大胆、不再豪放了。虽然依然含情脉脉。却跟宋玉始终保持着安全距离。最终他们运动不起来。神女走了。留下宋玉扼腕叹息。

其实。这个梦的男主角到底是宋玉还是楚襄王。由于版本不同。千年来都争论不休。但毫无疑问。《神女赋》和《高唐赋》中的女神形象迥然不同了。神女变得端庄矜持。不再主动追求欢爱。以至于后人写出了“襄王有意。神女无心”的名句。在这里。隐约闻到了“礼”的味道。

随着儒家礼教的兴起。从两汉魏晋开始。“自荐枕席”的神女。变成了彼岸佳人。只能远观。可望不可及。最后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象征。到了唐代。更与“道”合体。成为了“云华夫人”。“巫山云雨”从真是的缠绵情爱。转变成为道家变云化雨的神通。其意义完全被颠覆了。

当礼教大兴也压抑了自然人性。让巫山女神遭受到儒、道两家的劳动改造。从掌管人间性爱、生殖的女神。变成了只会翻云布雨的仙女。自此“爱神”的诞生就此夭折。与中国神仙体系彻底绝缘了。

声明: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其他观点:

中国古代的“爱神”。并没有明确说是哪位。但根据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十大爱神”里。其中有女娲、牛郎织女、月老等。但是就是没有梁山伯。所以说“爱神”之称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们还是来根据一些史实资料和民间传说来了解 一下这些爱神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被称为“爱神”。

一、媒神之祖——女娲

女娲是被中国民间广泛而长久崇拜的一位女性神。她被看成是创世神和始祖神。传说女娲能化生万物。她的最伟大的业绩一是炼石补天。二是抟土造人。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造出鸡。初二造出狗。初三造羊。初四造猪。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开始以黄土和水造人。考虑到人要代代相继。善衍不绝。于是创建了婚姻制度。促使男子与女子结合以生儿育女。于是女娲就成了第一个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神。又称“高禖”。这在本书第二章已述及。人们祭祀这位婚姻之神典礼十分隆重。修了女娲娘娘庙或高禖庙。用太牢(猪、牛、羊三牲齐备)这一最高礼节来祭祀她。这些庙至今在山东洛宁、山西河津、江西雩都等地区还有保留。女娲之神的出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中婚姻以妇女为中心。女族长掌握着全族的婚姻大事。二、牛郎织女

牛郎与织女最初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中国有不少神的传说都是源于此。如二十八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魁星、南极老人星等。牛郎星即牛宿。又叫牵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织女星又叫天孙。在银河西。和银河东的牵牛星相对。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大意是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玉帝察觉此事。便派王母娘娘下凡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天河。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此事感动了玉帝。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架桥。在天河相会。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巧节”、“乞巧节”。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灵巧。三、月神

月神。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仙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月光菩萨等。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宫。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动。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寻求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同心。四、恋爱之神--泗州大圣

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不少有情人难成眷属。于是只能向神仙祭祷。以求神仙帮助。这神仙就是恋爱之神——泗州大圣。泗州大圣流传于广东、福建一带。他的产生有段故事:福建惠安和晋江两县交界处有一条洛阳江。水流湍急。无法架桥。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也没成功。有一天。有个老翁与一绝色女郎划船在江心。老翁宣布有谁以钱掷中姑娘。就把姑娘嫁给谁。于是前来投钱的人不计其数。可是钱都落在江里。这样过了几个月。江底积满了钱。成为架桥的奠基石。实际上。这位老翁是土地爷变的。姑娘是观世音菩萨变的。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架桥。可是。就在这大功快要告成之时。一个聪明的泗州人想了个巧妙方法。用钱掷中了姑娘。老翁便叫他到凉亭去议婚。这位泗州人往凉亭里一坐。就起不来了。原来他的灵魂被观世音菩萨度化到西天成佛去了。而肉体还留在亭中。成了民间膜拜的泗州大圣。人们传说。泗州大圣十分理解与同情追求美满婚姻的痴男怨女。只要在泗州大圣佛像的脑后挖下一点泥巴。偷偷地撒在对方身上。对方就不会变心了。爱情、婚姻就会得到幸福的结局了。但是这一来。这座佛像的后脑勺就只好一修再修了。五、喜神

喜神就是吉神。人们总是希望趋吉避凶、追求喜乐。所以要造出一个喜神来。结婚乃人生一大乐事。所以办婚事又称办喜事。办喜事当然离不开喜神。旧俗。新娘坐立须对正喜神所在的方位。但这方位何在。就要请教阴阳先生了。阴阳先生对于喜神方位。还有一套说法。收入清朝乾隆年间成书的《均纪辨方书喜神》中。喜神并无特殊形象。完全是福神——天官的翻版。与其它婚俗、性俗相比。拜喜神的风俗似乎迷信色彩更浓一些。六、床神

祭祀床神的风俗由来已久。宋朝已流行此俗。宋人杨循吉《除夜杂咏》诗云:“买糖迎灶帝。酌水祀床公”。即是指此。俗传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这叫男茶女酒。祭床神时。置茶酒糕果于寝室。祈“终岁安寝”。时间各地不一。有的地区在除夕接灶神后。接着祭床神;有的地区在上元日后一日。即农历正月十六祭床神。旧时有些地区还有“安床”习俗。即在婚礼举行的前几天在洞房内安放新床;其位置要按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窗向、神位来确定。忌与桌、柜、橱相对。安床要选择吉日良辰进行。安床后。当晚要拜床母。在明、清时就有拜床母的习俗。清代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就有这方面的描写。婚礼礼拜床神。是希望新婚夫妻如胶似漆。生活幸福美满。民间有祭祀床神的习俗。而床神又分床公、床母。俨然一对和谐夫妻。民间年画《床公床母》画的就是—对夫妻的形象。慈眉善目。脸上泛着慈祥和蔼的微笑。民间祭祀床神。每年在除夕迎罢灶神。便祭祀床神。或在农历正月十六祭祀床神。民间有“酒祀床母。茶祀床公”之说。以为床公喜茶。床母好酒。故而祭祀时要供上茶酒果饼。表示对床神的恭敬。人们相信床神掌管着床的安危。祭祀了床神。就能终年安寝。康宁快乐。七、和合之神

古时和合之神有不同的含意。《事物原会》云:“和合神乃天台山僧寒山与拾得也。”“和合”一词。有和睦同心。调和、顺利等意。最早则见于《周礼?地官》。在“媒氏”疏中云:“使媒求妇。和合二姓”。这应是“和合”之正解。所以和合神原主家人和合。逐渐演变为婚姻和合之神;并由原来蓬头笑面、擎鼓执棒的一位神。衍变为一持荷、一捧合的二神。持荷由于“荷”、“和”谐音。棒合也出于此故。八、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又称“月老”。据沈三白《浮生六记》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开非烟非雾中。”我国不少地方有月老祠。如杭州西湖孤山下的白云庵中有个月老殿。殿的两旁悬挂着一副对联。脍炙人口。对联云: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这就是千百年来许多人供奉月老的原因。历史上记载月老最有名的是唐人李复言《续幽怪录》关于韦固娶妻的故事(本书第五章第七节曾经述及)。这个故事流传极广。明人刘兑还编了一出《月下老定世间配偶》的杂剧。即演此事。九、子孙娘娘

“多子多福。子孙满堂”是过去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态和追求。为了礼佛拜神、祈求子嗣。众多的送子神仙也应运而生。送子神仙名目繁多。一般都称为子孙娘娘。如广州著名的祈子神庙——金花庙中。主神为金花夫人。附祀的有张仙、华陀、月老、花王、桃花女、斗姆等。大都与生育有关;还有二十奶娘神像。也都和生育有关。台湾的子孙娘娘叫注生娘娘。“注生”是执掌生育之事。这位注生娘娘是从大陆传过去的。原为福建的临水陈夫人。又被当作妇女难产之神。福州的注生娘娘庙在主神两侧竟有三十六婆祖。而台湾和福建其它地方的注生娘娘庙中的婆祖一般为十二位。天津天后宫中的子孙娘娘也很有代表性:正殿中的主神是天后圣母。左右则是她的化身娘娘。名曰眼光娘娘、子孙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娘娘、千子娘娘、引母娘娘、乳母娘娘。十、娼妓神、白眉神

最早的娼妓神。据称是春秋时的大政治家管仲。由于管仲是历史记载最早公开地、大规模地设倡者。所以被后世妓女奉为祖师与神明。除管仲外。古代娼妓还信奉白眉神。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白眉神长髯伟貌。骑马持刀。与关公像略肖。但眉白而眼赤。京师人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者”。必大恨。其猥亵可知。徐珂的《清稗类钞》说他又叫妖神:娼家魔术。在在有之。北方妓家。必供白眉神。又名妖神。朝夕祷之。千百年来。娼妓对白眉神十分恭敬。“初荐枕于人。必与艾豭(老公猪。指嫖客)同拜此神。然后定情。南北两京皆然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32:37

    巫山,神女,高唐,爱神,娘娘,女娲,婚姻,祭祀,月老,月神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32:37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古代的“爱神”,到底是牛郎,还是梁山伯?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32:37

    爱神的说法。来自于希腊神话体系。最有名的是脱胎于希腊神话的罗马神话里的女爱神维纳斯。和她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他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