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水石斧话感恩第八十五回。
开篇诗云:
吃糖看来不起眼。能等一会不简单。
放下吃糖去吃苦。必成人间一好汉。
1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张一鸣成功的文章。
张一鸣。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该公司推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今日头条”。已经成了江湖上神一般的传说。
文中。讲了很多张一鸣的成功之道:
如持续学习进化。始终保持克制。做事不设边界。不对当下满足。专注长期目标。鲜有焦虑迷茫。
说实话。条条都不一般。
而张一鸣说得最多、让人一下子就能记得住的却是“延迟满足感”。
这一条。他几乎是挂在嘴边。逢人就说。逢会必讲。
在网上随便找一找。关于他“延迟满足感”的说法实在是太多了:
“一生碌碌无为的人。大多是因为没有‘延迟满足感’”。
“延迟满足感程度不在一个量级的人。是没法进行有效沟通的。”
“以大多数人延迟满足感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延迟满足感。成功才不会缺席。”
“我很相信延迟满足感。”
看来。“延迟满足感”正是他的独门武器。是极其重要的。
2
“延迟满足感”最初来缘于一个实验。
上世纪六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做了一次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他找来三十多名学龄前儿童。男生女生各一半。年龄在三岁到六岁之间。
然后告诉孩子们:如果你现在马上就吃。可以吃到一颗棉花糖;
如果你们能等15分钟。可以吃到两颗棉花糖。
小朋友们在实验开始后。有的迫不及待地把一颗棉花糖吃掉。
有的则选择了默默等待。或是用其他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获得两颗棉花糖。
而几十年后的跟踪调查发现:
那些愿意等待、获得两颗棉花糖的小朋友。长大之后有着更好的人生表现——获得更高的考试分数。拥有更健康的体魄。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于是心理学家得出结论:
一个人的自控能力和他的收入水平、职业地位、生理心理健康、犯罪概率等指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自控能力对人生成就的影响。和智商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人的影响不相上下。
3
其实。中国的古人早就有关于“延迟满足感”的相关实践。只不过我们不用这个词。
比如孔融让梨。
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们吃。自己吃小的。须知。此时的孔融只有4岁。而且这样做不是出于能吃到两个梨子的奖励。
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从小就明白了孝敬心行得到的快乐。比吃到大梨子的快乐更重要。
因此。孔融会放弃吃大梨子的即时满足。选择更为高尚的礼敬他人。
再比如有“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 的范仲淹。
早年在长白山醴泉寺读书。生活十分清苦。每天将稀粥冷却。分成四块。早晚各两块。再配以盐拌韭菜末。是为“划粥断齑”。
他有个同学是南京留守的儿子。很想帮助他。于是送一些美食给范仲淹。但范仲淹婉然拒绝了。
理由是自己喝粥习惯了。也不觉得苦;一旦享受丰盛的饮食。以后喝粥就索然无味了。
他对即时满足的害处。可以说是看得透透的。
不仅如此。有一次。宋真宗幸临南京。南京万人空巷。应天书院师生也倾巢而出。争睹圣颜。只有范仲淹岿然不动。继续读书。
有人回来后问他。为什么不去一睹皇帝风采?范仲淹说:将来觐见也不晚。
他之所以能很好地坚持“延迟满足”。是因为心中有远大的抱负。
4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吃葡萄的文字:
“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这里面讲的就是延迟满足的道理:把好的留到最后。把希望留给未来。人生就是快乐的。
每一天都有美好的收获。
如果采取的是即时满足的心理。好的都吃了。想着未来都是最差的日子。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当然。关于类似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
一个农民留下了一筐苹果。当时苹果只是个别溃烂。有人建议他把烂的部分扔掉;农民舍不得。每次都先挑烂苹果吃。把烂的部分削去。把剩余的好部分吃掉。
结果他不但总吃烂苹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筐苹果全都烂光了。再也不能吃了。
看起来。吃葡萄吃苹果的顺序截然相反。
但其实意思一致。
不吃烂苹果的意思是。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断然采取行动。而不是简单地迁就自己、降格以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吃烂苹果就万事大吉。
它的核心含义还是要及时清除烂苹果。再来吃好苹果。还是要把好苹果留给未来。
其实还是一种延时满足。
5
延迟满足不仅是一种有更远大抱负的表现。是一种面对眼前快乐与长远快乐时的智慧选择。更是一种人性本身的强大自律行为。
卢梭在《爱弥儿》中对父母们说:
“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
当一个孩子发现能从父母身上得到一切时。他就会习惯这种实现愿望的方式:自己就是来索取的。就是来享受的。就是天生要这要那的。
这种思维理念一旦形成是十分可怕的。
而最要命的是。这种百依百顺给孩子提供的是一种虚假的“舒适区”。
因为总有一天会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父母根本就无法为孩子提供所有的需求。
而一旦父母无法提供时。孩子不紧不会反省。还会指责父母无能。
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
从学会延迟满足开始。试着学会等待。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学会有更高远的追求。学会自己控制自己。这既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所有人过好日子、快乐生活的基本要决。
《人民日报》曾发文说现在大学生:
“上课时。不是发呆、睡觉、就是玩手机。课余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剧、沉迷游戏。图书馆里没有你的身影。运动场你更是从不迈进去……”
这不就是那一群立即吃掉一颗棉花糖的小朋友们长大了的样子吗?
而科学家实验还表明。这种不擅长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体重超标。养成坏习惯。更易上瘾。成就相对很低。
正如茨威格《断头王后》里说的: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所以说。有些人。一生没有什么成就。活得不幸福。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结尾诗云:
生活每天在选择。没有目标没着落。
莫图眼前小安逸。点滴馈赠有价格。
欢迎关注“感恩心幸福门”头条号。
其他观点:
最近跌落低谷的事情应该说不上。但影响心情的事有的。
常常看新闻。那些人伦惨剧让人心情跌入低谷。
最近石春梅事件。北大轼母案让人痛惜不已。
一个是善良女子。她带着两个幼子跳河轻生了。
两个孩子未曾想过生命匆匆而去。实在替他们惋惜。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石春梅应当坚强扛起责任。但她选择逃避。
北大弑母案吴谢宇同样令人惋惜。他抗拒来自母亲的关爱。准确来讲。他对母亲一贯高压管控反击了。于是他用屠刀刺向了母亲。
其实父母打着爱的名义。对孩子实施高压政策不是个例。应该是通病了。
两件毫无关联的事件。却让人看见了亲人的自相杀戮。
让我陷入思考。健康的人格应是积极乐观的。如阳光船温暖自己。同时温暖别人。更不会自相残杀。
病态的人格如同癌细胞。吞噬着健康的心态。裂变成地狱的恶魔般。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我是一只猫星人的传说。
其他观点:
谢邀请。最近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几年前。我本人就曾经经历过一段人生低谷。可以和网友朋友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走出那段颓废的岁月。
那是发生在六年前的事情。先是老家出现一些意外。回老家处理事情后。再回到原单位上班。发现早已物是人非。随后失业。这种情况对我来说。打击是非常大的。那段时间。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几乎要崩溃。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主要还是心里的落败感。让人有一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觉。非常非常的难受。
在那一段时间里。日子虽然不好过。但人的意识还算清醒。我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标。锻炼自己。首先。从锻炼身体开始做。每天跑步运动;其次。加盟一些兴趣爱好培训。每天坚持学习新的技能:第三。加盟社区义工团服务。就这样消磨近一年时间。才慢慢从低谷中走出来。
现在回想起来。 我觉得。参加社区义工服务是我最正确的选择。助人为快乐之本。在那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认识了很多好心的朋友。我们在一起为其他人服务的同时。我本人也得到义工团队成员的帮助。也许是人们常说的“好人好报”吧! 希望正处在低谷的朋友。也能和其他心善的人一样。助人为快乐之本。别人开心。自己从中受益。从身边小事做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699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满足感,苹果,棉花,吃到,让人,快乐,的人,的是,梨子,葡萄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们最近有没有让自己跌落低谷的事情发生呢?怎么处理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水石斧话感恩第八十五回。开篇诗云:吃糖看来不起眼。能等一会不简单。放下吃糖去吃苦。必成人间一好汉。1最近看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