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地来了个人。就可以指点孙去找到菩提祖师。这个樵夫可是有的放矢。精心准备而来的。开门见山地说。他就是菩提祖师本人。何以见得?我慢慢给大家分析一下。
孙本来是东胜神洲花果山山顶上的一颗仙石。这块石头是女娲娘娘炼五彩石补天的时候。掉下来的小块。有九窍八孔。按八卦排列。
这块仙石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每日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时间长了。就有了灵通之意。有一天。石块崩裂。产一石卵。见了风。就化作了一个石猴。这石猴。五官俱备。四肢俱全。
这猴子在花果山行走跳跃。食草木。饮山泉。采山花。觅野果;与狼虫为伴。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一天。天气十分炎热。石猴与群猴避暑。都在松荫下玩耍。又去山涧中洗澡。群猴见那涧水奔流。像滚瓜涌溅。就顺着涧边往上游寻找水源头。直至源头之出。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有一个老猴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瀑布里看看。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拜他为王。”
石猴高声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但见他瞑目蹲身。纵身一跳。径跳入瀑布中去了。
原来。瀑布后边有桥梁。桥梁后边有一个大山洞。洞里有房屋窗户。屋子里有石桌、石椅、石碗等等家庭用品。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洞口一副对联曰:“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高兴的手舞足蹈。立即跳出瀑布。带领众猴住进了水帘洞。这样众猴就尊他为“美猴王”。
美猴王带领猴群过着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生活。三百年以后。有一天猴群们正玩的高兴。一只老猴子突然一头栽倒在地。死去了。猴王就忧心忡忡。掉下了伤心的泪水。他终于意识到了:人生的无常。生命的脆弱;欢乐的短暂。痛苦的永恒。猴王心想:
“如果可以长生不老。亲人、伙伴和朋友们能够永远相处在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该多好啊!”
有一个通臂猿告诉猴王。这世上有:佛、仙和圣人可以躲过轮回与天地山川同寿。猴王一听。非常高兴。就决定不避艰险、不辞劳苦踏遍千山万水。也要找到佛、仙。求得长生不老之术。
于是。众猴们立即为他准备了一个竹筏。又准备了大量的野果。为他设宴送行。猴王踏上了万里求真之路。
猴王登上竹筏。东南风把他送到了西北岸。是南瞻部洲地界。猴王在那里学会了人的礼仪和语言。又学会了直立行走。但是却没有找到神仙。不知不觉。过了八九年。他又漂洋过海到了西牛贺洲。猴王到处访问。多日以后。他找到了一座大山。但见。高山秀丽。林麓幽深。千峰排戟。万仞开屏。山中更是幽谷鸟鸣。泉水叮咚;奇花异草。芝兰围绕。
猴王知道。此处必有神仙。但是。此山方圆几千里。怎么才能找到神仙呢?如果自己一点点的找。那不是猴年马月才可以找到?
正在猴王不知从何找起。无所适从的时候。嘹亮婉转的歌声渐行渐近而来。猴王仔细一听。歌声唱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公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既道。静坐讲《黄庭》。”
好一副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隐者世界啊!这不是神仙般的生活方式吗?美猴王就认准了他是一个神仙。
但是。人家死不承认。人家是一副樵夫的打扮:
头上戴蓑笠。乃是新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棉拈就之纱。腰间系环绦。乃是老蚕口吐之丝。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手执钢斧。担挽火麻绳。扳松劈枯树。争似此樵能!
这打眼一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樵夫。普通樵夫定是穷苦人家。哪能穿戴如此整齐。虽然是布衣斗笠。但是这些穿戴的原材料可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料啊!
那么。我为什么说这个樵夫就是菩提祖师本人呢?
第一、他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樵夫。却对菩提祖师的情况了如指掌。这说不过去。另外。猴王让他带路。他却坚决不去。说明他是有意让猴王自己去。而且也不至于漏了馅。
俗话说得好:“上赶着不是买卖。”菩提祖师。有意培养猴王。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太主动。以免猴王得之容易而不加珍惜。所以。菩提祖师要把猴王领进门。但是又不能暴露身份。
大家觉得。如果菩提祖师直言不讳地对猴王说:“来。来。我就是神仙。你来跟我修道吧!”猴王能相信吗?即使相信了。他能珍惜吗?所以。让修道者产生挫折感和神秘感。往往都是为师者的第一步。
有人推测出樵夫是某位大仙或者是高人所变化的。可是。大家想想看。如果是别人把猴王指引去见菩提祖师。菩提祖师不见得就会收猴王为徒啊?
只有菩提祖师本人。已经慧眼识珠。准备重点培养猴王。才可以按计划、有步骤地把猴王指引过来。
第二、从接待猴王的童子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是菩提祖师本人指引的猴王。
我们看《西游记》第一回《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以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看到了没有?菩提祖师怎么知道猴王来了?当然是因为他自己变化指引猴王。自己前脚刚回来。算算时辰。猴王也该到了。
这样。菩提祖师欲擒故纵。把猴王引进了洞中。经过十几年的时间。菩提祖师传授了猴王长生不老之术、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等等神通。并为猴王取名“孙”。
孙大闹天宫后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唐僧将孙放出。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终成正果。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上云卷云舒。”想达到这种境界。何其不易。
孙修道走得是一条挫折重重的路子。一些神仙看似逍遥快活。其实他们的背后。经历过怎样的辛酸痛楚。多少的艰难曲折。我们普通人又怎能得知?
其他观点:
没酒没故事……但你想听?行。我先讲故事。你的酒钱先欠着。哪一天到了贵乡。咱们呢不醉不归。
漂洋过海寻师
孙这猴。本来在花果山当大王过得挺逍遥的。但宴会时看到老猴笑死在面前。不禁难过万分。于是有了学习长生的念头。
学艺。自然要先得有师父。没有怎么办?找去呗!
孙出身东胜神洲花果山。这可是盘古开天辟地时形成的宝地。也是海外十洲的发源地。更是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所指向的龙头之位。所以孕育出孙这样一个石猴没啥好奇怪的。
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孙的寻师之行开启。
但奇怪的事发生了。孙出世时金光直射天庭。惊动了玉帝。却唤不醒十洲三岛的神仙。福禄寿三星、东华帝君等人好像都没空收徒似的。这让无助的孙很无奈:将来我出息了。让你们好看!
大神们就算了。连风似乎都不爱搭理这只石猴。直接一推。将漂洋过海的孙送到了南赡部洲。
看来东胜神洲的大神都知道将来的孙是个惹祸的主。干脆都躲开了。当个老师容易吗?
学生出息了算个人努力。学坏了却说是老师误人子弟。讨好了家长得罪了学生。轻松了学生却满足不了家长。说起来。满头白发大半都是被气白了的。所以东胜神洲的大神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孙漂洋过海: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
巧遇唱歌樵夫
南赡部洲的大神们也都在忙。
观音找失踪的鱼儿刚有了点眉目。文殊普贤的坐骑又离家出走了;地藏王正在恼火谛听乱说话。眙吁山的大圣王菩萨也在为找不到定风珠而烦恼。大家都很忙。谁也没去主意一只猴子来到了南赡部洲。
孙在南赡部洲溜达了八九年。混身于闹市。居然连仙影都没撞到一个。
孙还是很无奈:今天你看我不上。到时叫你高攀不上。
观音抽空看了一眼迷糊的猴子。觉得有点意思。但还是没露面:猴头。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走你!
孙只好又驾船出海。这次顺风顺水来到了如来的地盘——西牛贺洲。
刚爬上山。就听见有人在唱歌。怪好听的。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用现在的歌唱出来就是这味道。
我本砍柴郎。入山砍柴忙。换得三两银。送酒下豪肠。途中遇棋局。局终落日黄。地床头枕松。云被梦微凉。晨曦再上路。放歌惊睡凰。断藤凑一担。返市换饥粮。富贵者也罢。贫贱民也好。都图个肚饱;仙修千载。道悟百年。都不如我半世穷逍遥。
孙哪见过如此恬淡无为、自在逍遥的人。自然认为遇到了真仙。哪怕他就是个砍柴的。
神秘的樵夫
神秘出现的樵夫。砍着柴。唱着歌。就等着孙到来。
樵夫自言与神仙须菩提相邻而居。这歌乃是仙人所教。自个儿就是个砍柴的。孙向他学艺就是和尚拜了道观。道士入了佛门。完全不搭嘎。学艺。还得去菩提祖师那儿。
孙还真信了!
一纯二白三无知的小猴哥啊。不识庐山真面目。直把佛祖当樵夫。
戴的斗笠。是竹笋脱落的壳编织而成。防晒也防雨;穿的粗布衫。取自木绵织纱再缝制而成。干爽透气。腰系蚕丝带。脚踏草编鞋。手执砍柴斧。担挽火麻绳。樵夫的这一身装扮还真是一点不出奇。活生生的一个砍柴郎。
头上戴箬笠。乃是新笋初脱之箨。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绵拈就之纱。腰间系环绦。乃是老蚕口吐之丝。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槎就之爽。手执钢斧。担挽火麻绳。扳松劈枯树。争似此樵能!
孙不知道的是。樵夫这身打扮其实一点不普通。
斗笠——修行之路
普通人一般用棕衣制成的斗笠。笋壳之笠多用于苦行僧。竹褪之壳寓意磨难。是指修行路如同新竹成长。需要抛去束缚自身的层层身外之物。谨守本心。待到遮天之时便是圆满之境后的正果。
布衣——禅宗信衣
木棉织纱而成的袈裟。也叫金缕袈裟。乃是如来的法衣。后赏赐给听经悟道的迦叶尊者。并成为禅宗传代的信衣。披木棉袈裟者。唯有如来一人。
腰带——圆寂重生
老蚕吐丝。作茧自缚。待得飞蛾破茧而出。却是新生之始;蚕茧。恰如佛家圆寂后的舍利子。老蚕到新蛾。也是一场继承。
草鞋——枯荣轮回
草鞋踏足之间。却是冬春交替百草枯荣之期。青色依依难逃枯萎那一刻。黄草衰败终有新绿之时。枯荣皆表象。都不如修行埋深根。
这就是在告诉孙修行入佛门。勘破生死。摆脱轮回。便是那所谓的长生。可惜孙心里就挂了个长生的执念。哪会理会这个与仙相邻而居照顾老母不愿意修行的砍柴人。于是匆匆上路。前往灵台方寸山。找那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父。
孙不知道自己错过了最大的机缘。
樵夫真身
樵夫的打扮其实是个哑谜。就看你猜透没有。显然。我们的猴哥没弄懂。文化低有时也是硬伤。
新笋脱壳。如释重负。取了个释字;木棉成纱。织就袈裟。再取个袈字。和合“释”、“迦”两字意译便是个“能”字;老蚕化飞蛾。枯草泛新绿。都在暗示寂灭。取个“寂”字。“能寂”便是“释迦牟尼”的原意。
樵夫便是如来化身而来。指点孙修行。可惜孙执念太重。错过了机缘。没能成为亲传弟子。如来口诵《满庭芳》中已经讲诉佛家如何修行。并暗示了自己身份。“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能够探讨道德真言的岂是无能之辈。也就燃灯、如来、弥勒三佛而已。
这也是如来前往天庭镇压孙骂其“不当人子”的原因。言外之意:猴啊。灵山需要你。我俩才有了一面之缘。可惜时候未到。你野性未褪。早晚惹出事端。因此入不得我佛门。今日果然闹上天庭。犯下大罪。“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如来反手就把孙镇压在了五行山山下。以先手保住了孙的性命。真要惹怒了天庭。不用深不可测的玉帝出手。三清随便一人就能让孙灰飞烟灭。所以镇压其实是在保孙的命。
如来的布局也就露出了真相。吩咐“土地神祇。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照顾孙。“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一切都是在为等待取经路的开启。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樵夫的真身实则是如来佛祖。但要说如来是《西游记》中最厉害的人物。玉帝肯定不答应。太上老君也不见得赞同。以他们的境界。其实很难能分出高下。如来对上青牛精为什么显得为难?如来捉拿青牛精也就一巴掌的事。但牛背后站着太上老君呢。这个老头好惹吗?花钱买路的态度就知道如来并非无敌的存在。最多与三清一个层次。属于站在巅峰的高手之一。
(图片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樵夫就是菩提老祖弟子幻化。引导孙前去拜师。如果真是那样。这位樵夫的真正实力定不简单。
菩提祖师的12个徒弟分别为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这12字辈的徒弟构成菩提祖师那样一个神奇的大家族。孙归属于悟字辈徒弟。
如此看来。如来佛祖也是菩提祖师的徒弟。如来佛祖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菩提祖师是最早觉悟。并且有无上智慧的神仙。樵夫即是菩提祖师的徒弟。法力修为非常高。要说樵夫能打败太上老君也不无可能。菩提祖师是道佛皆明的无上智者!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853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猴王,樵夫,菩提,祖师,如来,神仙,东胜,玉帝,是个,是在
没想到大家都对指点孙悟空去拜师的樵夫是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地来了个人。就可以指点孙去找到菩提祖师。这个樵夫可是有的放矢。精心准备而来的。开门见山地说。他就是菩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