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开国皇帝,死后仅一乐器陪葬,这是怎么回事?
原创

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开国皇帝,死后仅一乐器陪葬,这是怎么回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伶官传续》中所言。“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在辉煌之时。他曾打遍天下无敌手。一统中原地区;然而在落魄时。却是深陷四面楚歌惨境。死后仅留一乐器陪葬。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以勇武著称的后唐开国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乃是西突厥沙陀部酋长家族出身。本姓朱邪。因其祖父朱邪赤心镇压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懿宗赐予李姓。编入宗室谱籍。唐末群雄并起。李存勖出生之时。其父李克用已经在河东打下了一片基业。被唐王朝封为晋王。

李存勖虽是侧妃所生。但因其自幼善于骑射、胆略过人。又略通微言大义、精擅音律。可谓文武双全。因此深得李克用的宠爱。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正月。李克用去世后。二十四岁的李存勖继承其河东节度使、晋王之位。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彼时。李克用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人自持手握重兵。又年长于李存勖。因此对其继位极为不满。李存勖对此心知肚明。因此继位之初便表现的异常低调。此举无疑极大滋生了他们的野心。从早期的称病不朝、见而不拜。到后来甚至直接怂恿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宁发动叛变。李存勖则暗中取得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等人的支持。抢先发动。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从而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同年四月。李存勖亲自率军救援被朱温大军围攻的潞州。后梁军队知道李克用新丧。对此并无防备。结果被大败。潞州之围遂解。此后。李存勖犒赏将士、整顿内政。使得境内一派生机勃勃之景。

根据宋初王禹偁《五代史阙文》的记载。李克用临终之时曾交给李存勖三支箭。代表了自己的三个遗愿。一是讨伐刘仁恭。攻灭幽州;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部威胁;三是消灭朱温。因此。李存勖在解除威胁。稳定内部之后。便开始以此三点为奋斗目标。

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温出兵意图夺取成德、义武两镇。李存勖力排众议发兵相救。于“柏乡之战”中大败后梁军队。俘获梁军将校二百八十五人。斩首二万级。后梁龙骧、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军覆没。成德镇、义武镇从此彻底倒向晋国。

“柏乡之战”后。李存勖开始对盘踞于河北的刘仁恭、刘守光动手。而囚禁了父亲刘仁恭的刘守光。也于此时悍然称帝。刘守光不敌李存勖。便向后梁求救。但后梁却再度败于晋军。朱温更是于此战后不久被其子朱友珪所杀。后梁陷入内乱。趁此机会。李存勖于天祐十年(913年)十一月率军亲征。攻灭了燕国。

天祐十八年(921年)。成德军张文礼兵变。李存勖发兵讨伐。不久张文礼病逝。其子张处瑾继续负隅顽抗。与此同时。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则勾结契丹。也意图背叛李存勖。但随即便被义子王都囚禁。而王都则被契丹军围困于定州。次年。李存勖亲自率军北上。大败契丹军。解除定州之围。同年九月。张文礼也被消灭。李存勖遂又兼领成德节度使。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于魏州称帝。继续沿用“大唐”国号。延续唐朝国祚。尊唐高祖、唐太宗为祖先。史称后唐。同年十二月。李存勖亲率大军攻取后梁都城大梁。攻灭后梁政权。重新统一中原地区。功业达到巅峰。

可以说。历经十五年的浴血奋战。李存勖完美的完成了父亲李克用的遗愿。一手奠定了后唐基业。而这一年的李存勖。还不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事业达到巅峰后却失去目标。在位后期基业几乎毁于一旦

攻灭后梁之后。李存勖又消灭了前蜀政权。后唐实力一度达到巅峰。然而。当时后唐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距离统一天下显然还有不少的距离。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存勖却在此时开始志得意满。结果导致在位后期基业几乎毁于一旦。

在后唐统一中原地区后。南方虽然仍有大量割据政权。北方契丹威胁也仍然存在。但周边威胁无疑大为减弱。于是。李存勖似乎是为了放松一直以来的紧张神经。开始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戏曲工作。不仅喜欢听戏。甚至还自己编戏和表演。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既然对艺术工作表现出了如此浓厚的兴趣。于是身边便迅速聚集起了大量伶人。这些人不仅平日里陪着李存勖搞艺术创作。更是凭借李存勖的宠信。迅速参与到了朝政之中。例如伶人陈俊、储德源便被任命为了刺史。

而凭借着李存勖的宠幸。伶人们不仅可以随意出入宫禁。甚至对大臣进行欺辱。而大臣们对此却是敢怒而不敢言。有的为了升官发财甚至反过来巴结伶人。就连藩镇节度使也争相巴结送礼。伶人景进更是凭借着李存勖的宠信。大肆进献谗言。导致朝政乌烟瘴气。

与此同时。宦官势力也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止地方武将的反叛。李存勖将前朝宦官集中于京师洛阳。有的担任诸司使。有的充作藩镇监军。于是这些宦官们恃宠争权。肆意干预军政。凌慢将帅。使得各藩镇皆愤怒不已。后来。宦官、伶人奉命到全国各地挑选美女充实后宫。竟然一次性掠走青年妇女三千人。连魏州军营兵士的家属也难以幸免。

此外。皇后刘氏也在李存勖的默许下大肆干预朝政。而刘氏生性贪婪吝啬。派人四处聚敛钱财。不仅派人利用权力经商获取私利。而且大肆收受贿赂。以至于降将袁象先、温韬、张全义等都通过贿赂刘氏而得到重用。

皇后刘氏和李存勖虽然聚敛了大量钱财。但对部下却极为吝啬。同光四年(926年)时国内饥荒。洛阳府库空竭。由于禁军将士不发军粮。很多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饥。以致冻饿而死者无数。很多军士甚至被迫典卖妻儿。值此军心动荡之际。宰相率百官请求开内库赈灾。但却遭到刘氏的反对。不肯拿出丝毫钱财。

天子沉迷戏曲、伶人把持朝政。宦官祸乱地方、皇后肆意干政。这就是李存勖在位后期的境况。这导致朝中的文武大臣和地方藩镇大员开始离心离德。李存勖的统治开始变得岌岌可危。原本蒸蒸日上的后唐基业。几乎就此毁于一旦。

叛乱四起、禁军兵变。李存勖被杀后仅有乐器陪葬

皇帝大权在握之后最怕什么。尤其是在五代十国这种乱世。毫无疑问便是功勋将领的反叛。李存勖也不免如此。他对功臣宿将的猜忌同样极为严重。不仅听信宦官谗言。诛杀了功勋卓著的大将郭崇韬。甚至还对后唐灭梁的第一功臣李嗣源动了杀心。

李嗣源作为手握重兵。镇守重镇的大将。本想让义子李从珂出任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从而就近照顾家里。谁知李存勖却大为恼怒。认为这是李嗣源公然插手朝政。反而将李从珂贬为了突骑指挥使。远戍石门镇。并多次驳回李嗣源的入朝请求。李嗣源入朝之后。李存勖又命朱守殷暗中监视。

此外。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及其部将史武等七人。也全部因郭崇韬之案受到牵连。惨遭诛杀灭族。就连睦王李存乂也因此被杀。同为灭蜀功臣的保义军节度使康延孝。乃是朱友谦旧部出身。得知消息后。便以为郭崇韬、朱友谦复仇为名。自领西川节度使、三川制置使起兵反叛。虽然很快便兵败身死。但也足以说明当时后唐统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功勋旧将惨遭屠戮。朝政被宦官、伶人把持。这种情况下。地方军政大员或是野心勃勃。或是对朝廷彻底失望。或是为求自保。开始纷纷生出异心。很快后唐各地便开始频繁爆发叛乱。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推裨将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魏州。之后。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河北大乱。在元行钦平叛失利后。李存勖本想亲征。后经劝阻不得不起用李嗣源。结果李嗣源在抵达魏州城下后。便因亲兵的哗变而转投叛军。

无奈之下。李存勖只得亲自率军东征。但李嗣源此时却已经得到了大批唐军将领的拥戴。局势已经很难逆转。李存勖无奈之下只得在行军至万胜镇后下令班师。为了保证军心。李存勖不得不拿出财帛赏赐士卒。并许以厚赏。但将士们根本不领情。沿途便逃散过半。

此时。李存勖只剩征讨川蜀的李继岌军团还可一用。然而李继岌却因平定康延孝叛乱而耽误了规程。无奈之下李存勖只得主动向李继岌靠拢。意图在汜水关合兵后。再东进征讨李嗣源。

当时。统率皇帝亲卫军的乃是郭从谦。而郭从谦平日里便视郭崇韬为叔父。且是睦王李存乂的养子。结果郭崇韬和李存乂皆被李存勖所杀。因此郭从谦对李存勖早已不满。眼见李存勖已经落入众叛亲离的下场。随即也发动叛乱。率军攻杀李存勖。

面对禁军叛乱。李存勖亲率宿卫出战。杀死数百乱军。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流矢射中。在王全斌等十几个人的拼死护送下。重伤的李存勖被扶进绛霄殿。但不久便重伤死去。时年四十三岁。李存勖死后。只有伶人善友将乐器覆盖在李存勖身上。纵火焚尸。一代英雄人物。终因自己的所作所为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可悲可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01:02

    后唐,后梁,契丹,节度使,宦官,中原地区,朝政,伶人,藩镇,叛乱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01:02

    没想到大家都对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开国皇帝,死后仅一乐器陪葬,这是怎么回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01:02

    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伶官传续》中所言。“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