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五代十国是我国唐朝与宋朝之间的一段大分裂乱世时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就是各军镇节度使反叛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北方中原更换了五个王朝。而南方虽然相对稳定。但地方军阀也建立了统称十国的地方割据政权(当然北方有一个北汉)。这些节度使或者军队将领为何前赴后继的反叛?他们的下场是否都不好呢?
从结果论来看。这些反叛者的下场很难说不好
因为五代的更迭较为剧烈和频繁。五代十国的反叛也大体上出现在五代政权更迭中。这些反叛者的下场很难一概而论地概括为不好。
五代的中第一个政权后梁王朝的建立者朱温就是典型的“反叛者”。他先是从黄巢起义军中反叛加入唐王朝。后来受封宣武节度使。成为中原地区的一名地方节度。此后通过兼并战争。他逐步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随后他反叛直接取代唐朝。从朱温的下场来看。被儿子杀死不可谓不惨。但这其中有很多是他个人的问题。
五代中后唐取代后梁则不能算反叛。因为河东军事集团和宣武军事集团本身就是死敌。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成王败寇的兼并战争。但五代中疆域最广的后唐王朝从第一代皇帝开始就被地方节度使反叛所杀。开启了后来几个王朝接连被地方节度使反叛所灭的悲剧命运。
此后石敬瑭反叛建立后汉。刘知远拥兵自重坐视后汉灭亡再起兵接管后汉江山。后周郭威反叛建立后周。最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逐步结束五代十国的乱世。
从这些主要的反叛来看。很难说这些反叛者的下场都不好。至少他们都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而且从个人命运来看。朱温被儿子弑杀。李存嗣被乱兵所杀。石敬瑭、刘知远和郭威都是病逝。所以单纯从结果论来看这些反叛者很难说就一定很不好。
利益:地方节度使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
从前文的梳理来看。这些主要的反叛者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种称帝建国的利益是这些执掌兵权的武将们难以放弃的。
政治上:这些节度使能够通过反叛走上权力巅峰。成为开国的帝王。自己家族能够成为皇族。虽然很可能被别人反叛导致灭国毁家。但是对于过惯了刀头舔血日子的武将们来说。这些风险他们可顾不了那么多。
经济上:这些反叛的节度使就可以从掌握一州一郡。扩大到成为掌控一国经济利益。这对地方节度使尤其是跟随他起兵反叛的那些骄兵悍将们是极具吸引力的。这些人打打杀杀为的就是抢掠盘剥获取经济利益。毕竟出将入相那只能是少数人才可以做到的。大部分叛将叛兵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军事上:这些反叛的节度使们一旦称帝建国。至少在名义上掌握了国家政权。他们可以通过打压其他地方实力派来获得更大的地盘。进而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
简言之。这些地方节度使反叛的根本原因就是反叛成功后带来的巨大利益。所谓高风险才能有高回报。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这就是行之有效的“霸道”。
中央政权与地方实力派的剧烈摩擦是叛乱频繁的重要原因
虽然五代十国的建立者清一色都是掌握军权的将领。而且大部分都是掌握兵权地方节度使们。但这些五代政权都陷入中央政权和地方实力派剧烈摩擦中。这也导致地方节度使经常反叛。
朱温建立后唐不久。就鉴于唐王朝无力控制地方藩镇的教训。直接加强了禁军建设。他将追随直接的嫡系部队——宣武镇节度使的军队直接转为后梁的中央禁军。以此强化中央政权的军事实力。这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强化中央政权军事实力最直接的方式。
朱温的这种强化禁军的方式随后被后唐等王朝沿用。这种模式使得五代的中央政权与唐朝相比具备了较强的中央直属军队。这就为他们削弱地方实力派提供了武力保障。由此五代的中央政权对地方实力派削藩行动就更频繁也更激烈。
后梁虽然是被李存嗣的河东军事集团所灭。但是后梁末帝朱友贞就开始有削弱魏博节度使的行动。而且直接导致发生兵变。后唐从李存嗣开始。除了明宗李嗣源都被地方节度使兵变所杀。其原因都是为了削弱地方实力派的实力。而后汉和后周的灭亡都有中央政权为了削藩逼反地方实力派的原因。
虽然因为削藩导致中央政权屡次被地方实力派推翻。但是加强中央禁军和削弱地方实力派的做法在五代一直没有停止。一方面是中央禁军的实力日益强大。另一方面地方节度使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小。实力也越来越弱。这种渐进式的削弱到后周时期。就体现为地方实力派已经很难再掌握较大的兵权。特别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军事改革。让中央禁军成为最强武装力量。这为最终中央政权压制地方实力派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赵匡胤掌握了后周禁军进而就可以代后周而立。并结束五代乱世。
其他观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是说什么下场不好就不反叛的问题。
其实。五代十国同黑社会抢地盘。没有本质的区别。
各藩镇都有实权。统兵大将也有实权实际就是一个个小藩镇。
这种情况下。大家其实是弱肉强食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只要你的实力足够强。可以可以学习朱温一样杀死唐朝皇帝。篡位成为新皇帝。
相反。如果你的实力较弱。你就很有可能被别人吃掉。
以唐明宗的女婿石敬瑭为例。他是东节度使。拥有重兵。是土皇帝。
唐明宗活着的时候。石敬瑭的实力不足以和后唐对抗。所以不敢反叛。
但是。唐明宗死了。养子李从珂继位以后。双方的实力就拉近了。
当时情况很简单。一山不容二虎。李从珂和石敬瑭肯定要拼个敌死我活。
以石敬瑭为例。虽然他的实力较弱。也不可能主动放弃权力。
因为如果放弃权力。他就很有可能性命不保。被李从珂暗杀或者直接处决。
当时石敬瑭为了自保。就必须和李从珂拼命。宁可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以获得援助。
石敬瑭难道不知道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
燕云十六州没了。就算他打败李从珂继位。也会时刻处于契丹骑兵的威胁下。坐卧不宁。
但到了这个地步。石敬瑭顾不了其他的。所以。
936年后唐末帝把石敬瑭调任天平军。并命张敬达、杨光远率军催促。
石敬瑭知道离开地盘也就完了。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还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称儿。做了儿皇帝。
由此。契丹出兵和石敬瑭配合。击溃了后唐大将张敬达。
晋军独自攻入洛阳。后唐末帝自焚而死。后唐灭亡。
这种斗争基本就是你死我活。退无可退。让无可让。
其他观点:
因为利益的驱使和难得的机会。都是他们跃跃欲试的理由。其中不乏后梁太祖朱温数易其主。倒打一耙的杀掉曾经跟随征战的黄巢、忠心侍奉的大唐皇帝;弑父自立的梁帝朱友珪;被迫起兵。同室操戈的唐明宗李嗣源;被后汉隐帝猜忌且杀害家小的的后周太祖郭威;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等等。都是通过此举得到的江山。
利益的驱使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没有利益的驱使。谁也不会去做铤而走险的事情。反叛。是战场上最可怕的事情。一旦有将领的叛变局势立马会引起相应的变化。而对于更高地位的人来说。背叛就意味着结束一个时代。
朱温。一代枭雄。后梁王朝的缔造者。但是他在缔造后梁前。谁知道他曾经是一个反叛无常的“无赖”。
第一次反叛:为了一位女人
朱温和哥哥们打小就是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有一天。朱温在街上见到一位美貌的女子。便放豪言说:“以后要娶她做老婆!”
在他一旁的哥哥提醒他不要做白日梦。但朱温却义正言辞的说:“当年刘秀的情况比我还糟。都敢说出‘娶妻当得阴丽华’的话。后来不也娶到阴丽华了吗?我也能成为第二个刘秀!”
不久。朱温就遇到了机会。赶上了黄巢之乱。和哥哥们携手加入反叛大军。希望能早日实现他的“白日梦”。经过在几年的征战。朱温很快成为黄巢军中一名重要的将领。
在升为同州防御使后。他意外的发现了曾经的梦中情人张惠。朱温在跟她表达一番爱慕之情后。张惠接受了朱温的示好。成为朱温的贤内助。朱温后来成就帝业。如果没有张惠的帮助。他根本做不到!
这就是朱温的第一次反叛:为了实现他的白日梦。娶到张惠。他成为叛军。和唐朝军队公开叫板。
第二次反叛:为了保命和事业
朱温在占领同州后。大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率军和朱温交战。朱温大败。连忙向黄巢请援。但都被黄巢手下隐瞒不报。朱温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依照心腹计策。杀掉黄巢的监军。投降王重荣。成为唐朝的正式一员。
唐僖宗在收到朱温“弃暗投明”的消息后。兴奋不已。下诏册封朱温官职。还赐名“全忠”。希望朱温可以对大唐忠心耿耿。可惜。唐僖宗看错人了。正是这位全忠结束了大唐二百年的国运!
这是朱温的第二次反叛:为了保命和抱大腿。在黄巢势力衰退时。背叛黄巢。拥入唐军怀抱。成为剿灭黄巢叛军的主要功臣。
第三次反叛:为了帝业
朱温在成为唐朝的一员节度使后。他统率的军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收复了河中大部分领土。深得唐僖宗厚爱。在围攻黄巢的关键时刻。朱温力所不及。唐僖宗连忙派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军前来支援。一起平定黄巢之乱。
后来。秦宗权的叛乱。唐僖宗也是全力支持朱温作为讨贼主帅。又是加官封爵。又是后赏。完全对朱温信任有加。唐僖宗去世后。继位的唐昭宗依然对朱温信任无比。
公元900年。宦官挟持唐昭宗。改立其子为帝。与朱温关系很好的宰相崔胤等人杀了宦官。拥护昭宗复位。昭宗为表示对朱温的感谢。对他再次加官进爵。而作为朱温的老朋友崔胤。为了对宦官一党斩草除根。矫诏让朱温率军前来支援。
朱温接到消息后。立马进军长安。而唐昭宗则宦官一党挟持至凤翔。朱温在凤翔和李茂贞经过一番争斗后。李茂贞不敌朱温。乖乖交出了唐昭宗。昭宗被救出后。对朱温是感恩戴德。更是言听计从。朱温也就成为继曹操之后。又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自从朱温控制了唐昭宗后。野心也大了。先是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来到自己的老巢;接着矫诏杀死朝中大臣。换成自己的心腹;最后派人刺杀昭宗。扶持小皇帝李柷上位。为朱温实现禅让提供便利。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公元907年。朱温正式称帝。终结了唐朝两百多年的国运!
这就是朱温的第三次反叛:为了他的帝王大业。杀死两位唐朝皇帝。自己登上了那个皇帝宝座。
第四次反叛:为儿子所弑
朱温从一介市井混混成为一代枭雄。为了利益。他不惜反复无常的背叛旧主!但是。人都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朱温也同样栽倒在了为利益背叛这件事上。乃是报应。
朱温有儿子众多。但是他却想把皇位传给一个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朱友文。这让朱温的亲生儿子们是愤愤不平。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所以。次子朱友珪在得知朱温传位给朱友文后。急忙领兵杀进宫内。杀死卧病在床的朱温。矫诏传位给自己。
这是朱温一生遇到的最大反叛。被亲生儿子所杀。
机不可失
在五代十国。不是所有人都像朱温这样乐忠于反叛。通过反叛来获得更多利益。这部分人原本是忠直之臣。无奈遭到蒙冤后被迫反叛。而反叛的时机又恰好把他们推向了历史前沿。
后唐明宗李嗣源
李嗣源原本为晋王李克用的养子。为后唐的建设贡献了很大一部分力量。要说他反叛唐庄宗李存勖。完全是无奈之举:一是功高震主。年老的唐庄宗自然对他起了戒心;二是魏州军变。李嗣源奉命前往平叛。当地叛军却拥立李嗣源为主。让唐庄宗更是恼怒;三是派出去解释的使者被他人扣押。导致无法直面向唐庄宗伸冤。
经此三点。李嗣源被迫起兵占领汴州。击退唐庄宗主力军。唐庄宗在回宫后。又遭到宫内人叛变。被箭射杀。其他大臣则火速拥立李嗣源进宫主持大局。平定宫中内乱。随后。李嗣源在大臣的强烈建议下。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后唐第二位皇帝。唐明宗。
后周大将郭威、宋太祖赵匡胤
这俩人都有个相同点。都是遇到小皇帝。被拥立上位。郭威被小皇帝猜忌。被迫起兵;赵匡胤则如此。被属下黄袍加身。他们的反叛也属于破不得以。加上时机刚好。遇到小皇帝。无法驾驭他们这样拥有权力的武将。才能成功。如果换成一位年长的君主。那么反叛的下场就是死路一条!
综上所述。武将、节度使的反叛有些并非本意。都是无乃之举;也有的属于利益的诱惑。抱着博弈心理堵一把。结果成功了。正是因为有太多“屌丝逆袭”的成功案例。才会引得更多人前赴后继的走这条“不归路”!
不过俗话说“反叛者没有好下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上文中举得几人都没有好下场:朱温为子所弑、朱友珪的惨死、李嗣源被子嗣气死、赵匡胤的斧声烛影都印证了此句话!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862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节度使,地方,后唐,都是,政权,后周,王朝,后梁,实力派,禁军
没想到大家都对五代十国时期,反叛者下场都不太好,为什么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叛将军和反叛节度使?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五代十国是我国唐朝与宋朝之间的一段大分裂乱世时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就是各军镇节度使反叛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短短几十年的时